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p>泰兴十二景</p>

船港

春潮

东风吹雨海扬波,一道溪回百折涡;

别岸桃花生锦浪,征帆鹭影拂银河。

朝宗江汉空愁绝,过客乾坤可奈何;

却忆钱塘秋唤渡,素车白马倏来过。

“船港春潮”描写的是境内过船港的景色。春风吹过,细雨绵绵,海浪上涌,江水扬起波浪,一道道溪流千回百转,形成阵阵旋涡;隔岸桃花盛开,花瓣坠落,浪潮尽染,绚丽多彩;远处白帆点点,鸥鹭翩翩,仿佛轻轻掠过美丽的银河。

过船港,西滨长江,是旧时泰兴境内通江八大港之一,因港口商贾舟舶云集,港内千帆竞过,故而称为过船港。历史上,过船港“沙埂之隐伏,港汊之岐出”,江潮至此平缓而宽阔,潮汐不时往来,百折千转,甚为壮观。

柴墟

夕照

草碧霜黄野烧红,负薪人散夕阳中;

镇兵鼓动烟生柳,贾客帆收岸隐枫。

稍喜桑榆留暮景,漫嗟萑苇入秋空;

百年我亦东归鹤,诗梦犹怀老蜕翁。

“柴墟夕照”描写的是口岸(今属高港)的景色。秋风瑟瑟,寒霜骤至,碧草染黄;夕阳西下,旷野凄楚,残阳如血,背负柴草的人们四散回家。战鼓乍起,操练的将士闻声收队;远处,炊烟袅袅,杨柳依依,商船纷纷落帆驶进港湾,隐没在岸边的枫树之下。

柴墟,口岸旧称,地处泰兴西北江边,因商贾舟楫多由此济江达海,渐成繁华集镇。宋乾德三年(965),古济川镇圮于江,县治移至柴墟。史载:“柴墟镇,西枕江,北负广陵而东南屏蔽,县治水陆幅辏,为邑之重镇。”明万历年间,柴墟镇因坍江而成为临江要津,遂更名为口岸。

姜溪

牧笛

吹竹群儿渡早沟,争跨牛背稳如舟;

丰年景物图堪画,太古遗音谱不收。

旧令喜功同鲧殛,何人扣角更齐讴;

我思抱犊昆仑远,夜月箫声隐凤丘。

“姜溪牧笛”描写的是境内羌溪河景色。晨曦初露,静静的河边,竹笛声声,一群牧童争抢着骑上牛背,犹如水上行舟,稳稳地渡向对岸。又是一个丰收之年,物产富足,风景如画;处处莺歌燕舞,笛声悠扬,仿佛一曲曲婉转优美的古乐,久久回荡。

羌溪河,旧名姜溪河,与环城河相连,往南直通长江,北接两泰官河(旧名北新河),西与漕沟河、王家港连为一体,是两泰淮水入江分流的主要河道,明正统八年(1443)被辟为漕运河,成为连接南北运河的四条漕运河道之一。

骥渚

渔灯

马驮沙明隔夜江,钓船篝火出篷窗;

风前疑聚萤千点,月底惊飞鹭一双。

应对吴枫愁古寺,定然楚竹倒春缸;

君山在望谁喷笛,响裂星河气欲降。

“骥渚渔灯”描写的是马驮沙(靖江古称)的景色。夜幕降临,渔船静静地躺在江面,随波摇曳,灯火透过船篷的窗户,照亮对岸的马驮沙。微风吹过,星星点点的灯光若隐若现,仿佛千万只萤火虫聚在一起;一对鹭鸟惊恐地飞起,掠过江面,消失在茫茫月色中。

马驮沙,地处长江下游江水之中,由泥沙沿孤山脚凝聚而成。唐大和五年(831),马驮沙成为江中一洲,时称骥渚。明天启以前,马驮沙一直位于江中,北与泰兴城南隔江相望,南与江阴君山遥遥相对;天启后,北江淤塞,泰兴与靖江接壤,悉为平陆。

东郭

朝阳

紫霞焰焰发天章,落月西城上有光;

苦木此时乌浴海,梧桐何处凤鸣岗。

置身日观思先睹,拭目朝晞欲远翔;

漫倚河桥吟晓色,沙尘弥望转苍凉。

“东郭朝阳”描写的是泰兴城东门外景色。清晨,漫天星辰还未退去,一抹紫红霞渐渐铺开,似火焰般照亮天边;晓月西落,城墙上洒下冰冷月光。俄尔,太阳从东方冉冉升起,好似金乌刚从大海中沐浴而出,也不知道从哪个高岗上的梧桐树林传来阵阵悠扬的凤凰和鸣之声。

泰兴古城很小,出了朝阳铺往东便是城外。县志载,在朝阳铺东南曾有一处名胜“桐竹园”,系北宋理学创始人之一张载后裔迁居之地。古人崇尚“仁德之凤,君子之竹”,而“凤凰非梧子不食,非竹林不栖”,以桐竹方能引凤来巢,故名桐竹园。明中期,居住此地的张氏家族一门兄弟三人张羽、张翀、张[~公式~]俱中进士,朝廷敕建“三凤”牌坊。

西江

暮雨

云湿寒沙望不开,晚风吹浪隐龙堆;

渔依葭菼谋鲜食,僧掩茅茨叹劫灰。

潮势东来疑卷雪,江流北去若奔雷;

令人忆得潇湘夜,诗罢猿声入梦哀。

“西江暮雨”描写的是泰兴西边长江潮汛时的情景。大江茫茫,水色空濛,湿云、寒沙烟笼;晚来风急,细雨蒙蒙,水浪冲击江岸,隐没长堤。芦苇丛旁,渔夫搜寻着江鲜美味;茅草庵内,老僧闭门诵经,感叹世间万劫轮回的沧桑。入夜,江潮汹涌澎湃,声若雷霆,仿佛卷起千堆雪,浩浩荡荡向北疾速奔流。

西江,指泰兴西边的长江。宋时,由于受弯道环流效应影响,泰兴西北江岸坍势加剧,东南泥沙沉积升涨,长江自上游流入泰兴段后折而南流,渐渐形成南北走向,泰兴陆地则位于长江以东。元明之际,海潮多发,十分汹涌,每逢八月十八大潮汛之时,江水溯流而上,似千军万马,奔腾如雷。

孤山

帆影

一点浮青入望遥,樯鸟飞处白生潮;

竺僧有道元非妄,海贾为文若可招。

众鲎乘风俱出没,大鹏击水共扶摇;

三山无恙麻姑说,几度枯桑候老樵。

“孤山帆影”描写的是孤山(今属靖江)的景色。远远望去,一座小小的山峰如青毡浮于江面,潮头生起白色的浪花,樯帆上的水鸟时而飞起,时而落下。很久以前,孤山就有高僧大德居住修行,海外的客商因仰慕中华文明纷纷前来。成群结队的鲎鱼乘风破浪,时隐时现;大鹏鸟拍打着水面,展翅高飞,扶摇直上。

数千年以前,孤山为海上高耸的一块礁石,后周边泥沙不断淤积,形成山体,“孤悬于江中”。孤山原为泰兴“县之镇山”,“在泰兴县东南七十里,南枕大江,岿然一峰,约高百仞。”南宋初年,孤山山体与长江北岸相接;元明之际,因海潮多发导致山体滑坡,再次沦入江中,“欲登山者必方舟而渡”。天启以后,北江淤塞,孤山登陆北岸。

沙埠

芝香

龟城乔木记吾宗,瑞气熏蒸马鬣封;

江尽蜀冈钟尔秀,地非商岭欲谁从。

紫云灿灿闻归鹤,黄壤迢迢想伏龙;

不为百年乘泰运,赋诗那得此相逢。

“沙埠芝香”描写的是县城西南朱家巷的景物。泰兴城形如神龟,古木参天,见证着朱氏家族历史;紫气蒸腾,祥瑞笼罩着高高的坟头,此地与蜀冈地脉相接,故而钟灵毓秀,贤才辈出。光芒灿烂的紫色祥云,承载着乘鹤而归的圣人先贤;千里之遥的黄色土地,孕育雄才大略的伏龙凤雏。

沙埠位于朱家巷,北宋御史中丞朱宝明死后葬于此地。据县志记载,宝祐四年(1256),朱宝明墓上长出灵芝草,一本三茎,高一尺五,色赤紫。朱宝明,淮西人,泰兴朱氏“资善堂”始迁祖,朱昶即其后人。

腾蛟

啸月

卧治城南百尺楼,高凭树杪见江流,

当杯月出千门夜,满郭霜飞一雁秋;

吹断角声潮欲上,落残灯烬客仍留,

挥毫信美君能赋,载酒何妨日共游!

“腾蛟啸月”描写的是县城东南城垣上的腾蛟阁。东南城墙上屹立着一座楼阁,高耸于树木之上,雕梁画栋,金碧辉煌;登临远眺,滚滚长江尽收眼底,无边无际。秋夜月出,人们竞相登楼,举杯邀月,吟诗抒怀;寒风瑟瑟,月色如霜,城廓尽染,一群大雁飞过,留下雁声阵阵。

明万历二十五年(1597),泰兴知县陈继畴拆县署通明楼旧料而建腾蛟阁。“时倭复有警,虑猝至”,建阁的目的主要是作军事瞭望,以防倭寇入侵,“高眺俯瞰,罗江海于前,不必远斥堠,勤侦探,而尺波寸浪,百里外无弗在目。”倭寇平息后,腾蛟阁成为登高眺远的游览胜地,一时名公硕彦闻风而至。

飞虹

跨马

泥香草软碧蹄骄,吟遍春风画板桥,

半掩朱阑斜拂柳,平添绿水暗通潮;

晴丝故向杯前堕,野色全依仗外飘。

俨若飞虹飞不去,夜深神女待吹箫!

“飞虹跨马”描写的是飞虹桥“柳荫花影”的景色。春回地暖,风和日丽,小草青软,泥土芬芳,马儿尽情地撒着欢,蹄子被染得碧绿;不远处,一座精致的拱桥,青铺碧砌,气势如虹;春风吹拂,柳枝轻斜,朱红的栏杆半遮半掩,倒映在绿水之间,小溪蜿蜒曲折,潮水暗涌,缓缓流淌。

飞虹桥,位于城东南隅,朱栏碧槛,掩映生姿,俨若彩虹,桥影欲飞。泰兴古城有桥梁 54座,其中飞虹桥以“柳荫花影”而闻名,此处碧水清流,蜿蜒通江,河岸柳树成荫,花团簇拥,风景极其优美,是泰兴最具观赏性的四大古桥之一。

广福

疏钟

斗转参横漏欲沉,钟声缥缈出丛林,

九霄曙色分仙掌,十院残灯照幻心;

风绕泮宫疑振铎,月来官舍伴鸣琴,

逢僧漫订山中约,净业无如此地寻!

“广福疏钟”描写的是广福寺景色。北斗星转,夜漏欲尽,天空渐渐放亮,广福寺内钟声悄然响起,隐隐约约,仿佛从仙界传来;少倾,东方现出一片红霞,太阳慢慢升起,寺院内残灯将灭,影影绰绰。

广福寺,位于泰兴县城攀桂铺,紧邻学宫、衙署,始建于隋,再修于唐光化二年(899),全称敕赐广福律寺,是泰兴境内最古老的佛教寺院。相传,“伏虎禅师”法响曾在此修炼,清嘉庆《泰兴县志》记载:“僧法响,隋初海陵李氏子,年十六出家于广福寺。”

南宋以后,由于频历战火,寺院渐废。明嘉靖四十三年(1564),寿州道士李道明占广福寺,改佛制为道制。万历二十六年(1598),知县陈继畴将道士逐出寺院,请僧心慧主寺事,并共同募修寺院,“数年顿还旧观”。自后法嗣华枢再次修缮,寺院香火日盛,清代寺院占地近百亩,成为名闻大江南北的律宗道场。

庆云

清梵

上方台殿白云流,香气经声事事幽,

劫后旃檀金再布,现来空色相难求;

芙蓉隔水千峰暮,沆瀣当庭万籁秋,

礼罢梵王心似水,幻身何暇问沉浮?

“庆云清梵”描写的是庆云禅寺景色。佛寺清净,殿宇巍峨,白云缓缓流过;寺院深深,万物静幽,空气中弥漫着香火的味道,时不时传来念佛诵经的声音。劫难之后,佛殿重塑金身,富丽堂皇;世间万物变化不定,皆有因缘,不必强求。

庆云禅寺原位于县城庆延铺,始建于北宋真宗咸平二年(999)。南宋后,战火频仍,寺院渐有颓废。元代,驸马都尉蔡梦祥舍宅增广,一时成为“江淮之名蓝”。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知县陈继畴重修寺院,“大殿、山门、禅堂、香积无不一新”,遂成泰兴一景。抗战期间,寺院遭到严重破坏。1988年10月,庆云寺迁至城西宝塔湾,在法轮塔东侧宝莲庵遗址上重建,全国政协原副主席、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手书“庆云禅寺”寺额。

物换星移,世事悠悠,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文人笔下的泰兴古十二景已成过往,消逝在历史的长河之中,倘若时光可以穿越,放空心灵,领略一番,该是何等惬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泰兴古城十景之十——十院寺
马驮沙札记
长江口的变迁
小孤山赞 [七律]
泰州香火最旺的十大寺庙
江苏泰兴季三鞑子的传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