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张家界日报

□ 田大金

柳枝是传递春天的使者。正如杜甫诗云:“侵凌雪色还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条。”自古以来,人们与柳结了不解之缘,形成了插柳、折柳、戴柳、咏柳等习俗。以柳为题材的咏柳诗俯拾即是,流传至今的咏柳诗多达千余首。早在《诗经》中就有“昔日往矣,杨柳依依”的诗句。

元朝诗人刘因的《探春》诗云:

道边残雪护颓墙,城外柔丝弄浅黄。

春色虽微已堪惜,轻寒休近柳梢旁。

冬春交际之时,残雪企图阻止和扼杀春光,然而,春光却顽强地来到柳丝之上,带来一片生机。唐代诗人杨巨源的《城东早春》诗曰:

诗家清新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

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

在诗人眼里,早春的景色是清新的,具体形象是什么?是“绿柳才黄半未匀”。这初春的清新,在诗人看来胜过万紫千红的仲春。

唐代诗人贺知章的《咏柳》诗,虽歌咏柳树,更赞美春风。其诗曰: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碧玉般翠绿的柳树,垂下千万条绿嫩枝条,是谁用巧手剪出这些细长的枝叶?作者未说。“二月春风似剪刀”,给读者留下了美妙的形象联想。

杨柳的特征似女性的化身,诗人们惯用“面如桃花眉似柳”来形容窈窕淑女的飘逸风姿。梁元帝萧绛的“杨柳非花树,依楼自觉春……拂檐应有意,偏宜桃李人。”诗句将春色、柳色和女色揉濡一起融为一体。敦煌俚曲《望江南》说:“莫攀我,攀我心太偏。我是曲江临池柳,这人摘了那人攀,恩爱一时间。”表达了诗人对弱女子的深切同情和爱怜。

柳丝是男女间相思情爱的信物。历来文人墨客抓住柳(留)、丝(思)、絮(绪)等谐音字眼,写出“千丝万絮惹春风”“杨柳乱成丝,并是为相思”等名句,让人读后有一种相思情爱之感。唐朝诗人王昌龄的《闺怨》诗云: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此诗写少妇春日登楼为春色所动,幡然醒悟,悔自己因教丈夫觅封侯而失去了青春的欢乐。因诗中的杨柳美色激起了她对丈夫的思念之情。唐代文学家刘禹锡的《竹枝词二首其一》云: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

东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情却有情。

这是一首欢乐的爱情诗,少女看见杨柳青青,听到情郎的歌声,突然心奋高兴, 更加思念情郎,思念本与日出下雨无关,此时却有“道是无情却有情”了。

柳是情感的寄托物,多情自古伤别离。历代文人常以杨柳的芳姿寄寓依依别离之情。“长安陌上无穷树,惟有垂柳管离别”(刘禹锡);“杨柳含烟灞岸青,年年攀枝为行人”(杨巨源)。古时人们与亲友别离时,送行者将折的柳枝拿在手里,离别时摆弄柳条,以示离愁。唐代诗人王维的《渭城曲》就是一首著名的送别诗: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作者先写自然景物,烘托出依依惜别的感情,以美好的景物反衬离别的忧伤。先写景,后抒情,情景交融,更增强了艺术效果,哀伤感人。晚唐诗人罗隐的《柳》诗曰:

灞岸晴来送别频,相偎相倚不胜春。

自家飞絮犹无定,争解垂丝绊路人。

这首送别诗,句句赋杨柳,句句比喻人,将人与柳浑然融合,发人兴味,并能激起彼此留恋与伤感的情愫。

春意、春色、相思送别都含有悲怆色彩。因而,诗人笔下的杨柳与忧郁结缘,诸如“杨柳烟锁古今愁”“柳外高楼空断魂”等名句久传不衰,被人传诵。

古往今来的文人墨客咏柳,不仅是因为它是春天的使者,风姿柔美亮丽,更重要的是它美化了春天的环境与随和环境生长的品格——插在哪里就在哪里生根、发芽、开花。这种品格多么可贵,永远值得人们赞美和学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古诗词日历 | 杨巨源《折杨柳》
[转载]描写春天的古诗100首
杨柳与离别诗
咏柳咏春
替孩子收藏:写春天最唯美的100首古诗(附赏析) | 涨姿势
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白居易《杨柳枝词·一树春风千万枝》2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