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天津为嘛有那么多“沽”?(图)
苏莉鹏
  丁字沽职工住宅区街景
  丁字沽住宅区及街道

  特别策划

  亲水文化中的生活

  一位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在自己的微博上写下对生活了4年的城市的最深印象:“天津,一座温润的城市,到处都有充满水汽的名字。”短短的一段话,道出了天津这座城市的一个特点——地名往往与水有关。

  关于天津与水有关的地名,文史学者谭汝为、尹树鹏等人都有深入的研究,特别是谭汝为教授,在其著作《天津地名文化》中有深入的考证。他认为,天津有如此多带水的地名,正是天津低洼多水的地理特点的生动写照。

  沽”是最常见的天津地名,弄清沽的含义和内容就找出了天津文化的源头,它体现了天津先民逐水而居,以利运输取水、捕鱼行舟,同时近水而不被水淹,居而择高的大智慧

  水,在天津的地名中随处可见,谭汝为曾论述:“全市区县的名中有带‘水’偏旁的字———河西、河东、河北、津南、武清、静海、宁河——这些水汽弥漫的地名反映了天津地势低洼、潮湿多水的特点。”在天津,和水有关的地名除了最常见的“沽”外,还有“堤”,如王顶堤、西横堤、千里堤;以港、泊、洼、淀、沟、塘、湾、滩等为通名的地名亦多见,如:大港、双港、杨家泊、团泊洼、小淀、陈家沟、北塘、西双塘、赵家湾、柳滩等。此外,与河流有关的“口”“桥”“码头”“水库”等,也成为天津一些地方的命名方式。

  在所有与水有关的天津地名中,“沽”是最重要的一部分。

  文史学者尹树鹏认为,“沽”是最常见的天津地名,弄清沽的含义和内容就找出了天津文化的源头。“沽被认为是河道演变过程中形成的有开口的环水高地,不论枯水期和丰水期都可住人。古人经过长期观察,发现这些年代久远的水边沽地非常适合生存和居住,于是欣然前往。这就是天津先民逐水而居,以利运输取水、捕鱼行舟,同时近水而不被水淹,居而择高的大智慧。各种文献和古地图皆表明天津先民的古聚落基本都沿河分布。”尹树鹏说。

  既然以沽为名的地名最常见,那么问题来了,天津到底有多少沽?

  在天津,这是一个不是问题的问题,因为所有人都会回答:“有七十二沽。”天津老城鼓楼上有一副著名楹联:“高敞快登临,看七十二沽往来帆影;繁华谁唤醒,听一百八杵早晚钟声。”清光绪年间《津门杂记》记载:天津的七十二沽,在城区内的实为二十一沽。二十一沽之外,其余各沽,在宝坻、宁河县内。

  “沽”在天津具有特别的意义。尹树鹏认为:几个曾经著名的大型沽是天津的地理标记。比如大直沽,在元代已成为天津最初的城市管理基地;小直沽最初的名字是直沽寨,为金代的军事要地,当时这一带水势很大,是三条干流汇集之处,又称三岔河口,现在的金家窑一带就是其遗存。

  有趣的是,这些沽从未有过水患,又都是周边区域发展的起点。大直沽是河西、河东地区发展的起点,小直沽和东沽(现窑洼地区)是河北区发展的起点,而西沽则是现红桥区一带发展的起点——这些地方都是最早形成人口聚集的村落,最先实现社会和文化繁荣的风水宝地。

  天津之所以沽多,传说与沽水水神给盐官长托梦有关,而汉沽、宝坻貉子沽、宁河历史上的捷道沽,形成过程各有背景与典故

  除了体现天津先民的生存智慧,沽上优美的风景还孕育了很多美丽的传说,社会学家、天津民俗研究者李长平便向记者讲述了关于沽的来历的传说故事。

  从前,海河一带的居民以打鱼、割草、熬盐、贩盐为生,收税的官员很少来到这里,到了汉朝,这里已变成人口稠密的繁荣、富庶之地。朝廷开始重视海盐生产,

  征收盐税,在当时渤海郡章武县的大直沽设置盐官署,钦命盐官长收盐税。那时实行包税制度,超征的部分全归盐官长自有。盐官长带的千余兵卒,分驻沽水两岸,海河上下,不分盐户、渔民或种地、割草的人,普遍受到勒索、威逼。

  有一年,盐官长突然生了场大病,背上长了个碗大的疔疮,疼得钻心。侍卫们又是求医问药,又是请术士巫婆设坛作法,也不见好转。一天夜里,盐官长做梦,梦见自己被两个公差抓进一座宫殿里,金甲武士踢得他跪倒在地。只见殿上坐着一位白胡子老人,手持大锤,怒容满面。老人说:“我乃古水真君,自从来到这里,万民康乐。想不到,你这贼子敢逞淫威残害生灵,罪大恶极!”盐官长狡辩,老人举锤便朝盐官长背上的疮口打去,疼得盐官长求饶。第二天夜里,盐官长又做了同样的梦,因他打死、逼死百姓数千,老人要把他斩首,吓得盐官长哭叫惊醒。侍卫们请术士,术士说:“古水二字合为沽字,古水真君乃是沽水的水神,想求宽恕,只有祈祷悔罪。”盐官长忙问:“如何悔罪?”术士想了想说:“免除沽水一带的捐税服役,叫百姓安生,神人自会宽恕。”盐官长忙点头称是,马上吩咐差役,供起古水真君牌位,早晚焚香拜祝,又贴出告示,沽水两岸的村庄和以“沽”为名的村庄定为免税区。

  告示一出,被豁免的村庄当然高兴,其他村庄一听说叫沽的村子可以免税,也一阵风似的把村名改成了沽,纷纷呈报,请求免税。不到一年,呈报备案的竟达80多沽。据说当时不论肩挑、船载的任何物资,只要插上某某沽的白旗,就能畅通无阻。盐官长一看,叫沽的村庄太多,如果都改为沽,税收就没有了,才又出了一张告示,再不许以沽取村名。

  很多以沽命名的地方,背后都有一段故事,比如汉沽。李长平介绍,明万历年间,家居芦台的一位崔氏老人驾船沿蓟运河南下,落户于此。其后,率家人在住地北部开通一条与蓟运河连通的小河,起名小沿河。当初人们饮水灌田都离不开那条河,有挑水歌谣流传:“颤呀颤,到河沿,清水百年流不断……”因此地名依河而得名——小沿河。到明朝天启年间,刘氏等诸家族相继迁居于此,集成一庄,起名汉古庄。至清光绪四年,芦汉路开通,两地交往日趋密切。光绪六年改制,将汉古庄、郭家庄、前后坨庄,三庄合并为一村。当初,村民倚水而居,知县丁符九即在汉古的“古”字左边加上三点水,从此更名汉沽村——汉沽的地名就这样诞生了。

  此外还有很多与历史记载相吻合的典故,如宝坻历史上的大、小骆子沽,现今为貉子沽,据传明代山东一户难民逃荒路过此地,因车轴中断,在这里落户建庄,并因地势低洼,有貉子居住,故而取名。宁河历史上的捷道沽,现在分为前、后、小、中捷道四沽,因明代燕王扫北,在此设捷报站而得名。

  与水有关的地名不但为文史学者提供了剖析天津历史的路径,也为普通市民了解自己的家乡提供了很多的素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天津七十二沽,一大半已经消失了,记得收藏
天津方言及其特点
津门七十二沽往来帆影,小直沽曾为津门故里,西沽葛沽塘沽最出名
天津地铁1、2、3、5、6、9号线+导轨1号线运行图
汉沽的由来
汉沽寄天津双挂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