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城庆电子特刊】风雅扬州21|《红楼梦》中宝玉所住怡红院的原型竟是扬州的……



“扬州有一座黛山,山上有个林子洞……”且慢,扬州人应该相当确定扬州没有一座山名叫“黛山”,更没有“林子洞”,这是怎么一回事呢?原来,这是名著《红楼梦》中贾宝玉的一句信口胡诌,从此却让扬州的“黛山”与“林子洞”名扬天下。众所周知,林妹妹是苏州姑娘,却也是扬州美女,因为她五岁就随父迁居扬州。《红楼梦》从苏州发端,渐次扬州、金陵,如一幅笔触精细优美的风俗人情画次第展开,而曹雪芹与扬州的关系一直是红学界关注的。其曹氏家族曾在扬州担任要职,数次接驾康熙,刊刻《全唐诗》……一部《红楼梦》,留下多少难解的谜团,其中不少就是关于这部书以及其作者与扬州的不解之缘。


红楼风物溯维扬



薛宝琴写的是《广陵怀古》

《红楼梦》中有个美人薛小妹,是薛蝌的妹妹,薛姨妈的侄女,薛蟠、薛宝钗的堂妹,名唤薛宝琴。在第五十一回中,薛宝琴曾挥笔写下《怀古绝句十首》,实际上是十个灯谜。这十首灯谜诗的题目是《赤壁怀古》、《交趾怀古》、《钟山怀古》、《淮阴怀古》、《广陵怀古》、《桃叶渡怀古》、《青冢怀古》、《马嵬怀古》、《蒲东寺怀古》、《梅花观怀古》。众人看了,皆称新巧,但费尽心思也猜不出谜底。在《红楼梦》全书中,曹雪芹始终没有揭出谜底,引得数百年来众说纷纭。




薛宝琴豪商之家出身,从小跟随父亲走遍南北,到西海沿子上买过洋货,还接触过真真外国的女孩子,算是一个见过世面的人物。她生性开朗,又长得漂亮,贾母夸她比画上的美人还好看,王夫人还认她做干女儿。在暖香坞做灯谜时,李纨说:“昨日姨妈说,琴妹妹见的世面多,走的道路也多,你正该编谜儿,正用着了。你的诗且又好,何不编几个我们猜一猜?”宝琴笑着应允了,说:“我自小儿所走的地方的古迹不少。我今拣了十个地方的古迹,作了十首怀古的诗,诗虽粗鄙,却怀往事,又暗隐俗物十件,姐姐们请猜一猜。”于是便有了十首灯谜诗。其中《广陵怀古》是:“蝉噪鸦栖转眼过,隋堤风景近如何?


只缘占得风流号,惹得纷纷口舌多。”多年来,人们对此提出了各种谜底,如“箫”、“柳絮”、“花篮”、“柳木牙签”等,但均无定论。




刘心武先生提出,十首怀古灯谜诗不仅“怀往事”、“隐俗物”,而且有深意藏焉。也就是说,十首诗实际上暗示着书中十位女子的命运。这一点基本上也已成为绝大多数研究者的共识。但在哪一首暗示金陵哪一钗的解释上,却众说不一。那么,《广陵怀古》是写谁呢?刘心武认为是秦可卿。他说,“广陵”这个地名是指古扬州一带,虽然扬州在长江北岸,但在历代人们的感觉上,“烟花三月”所下的那个“二十四桥明月夜”的扬州,实际上江南风味十足,应包括在泛江南概念之中。所谓“家住江南姓本秦”的“江南”,应也是一种相对于北京的南方的泛指。而“隋堤风景”,明点出皇家,但隋炀帝又是一个失败的皇帝,这与秦可卿父兄辈的骄横一时而终于失败恰好对榫。秦可卿寄养在贾府中时,从“江南秦”那边不断传来这样那样的消息,甚至如第十回中所写,还通过他们在京中的盟友冯紫英家,把间谍张友士(明明不是医生,回目中却称“张太医”)直接送到贾府中秦可卿面前,用药方子传递暗语,这确实是“蝉噪鸦栖”,在衰败中的一种虚热闹景象。这其实都是暗示着秦氏一族已运衰命蹇,当然,彼时“人还在,心不死”,所以虽强弩之末,到底也还不是毫无向往与挣扎。但到薛宝琴写《广陵怀古》时,黄花已谢,白柳亦枯,“莺啼蛩语”、“蝉噪鸦栖”等虚热闹也都“转眼过”,“江南秦”的“隋堤风景”真是惨不忍睹了!诗的后两句“只缘占得风流号,惹得纷纷口舌多”,安在秦可卿身上更是“扣着脑袋做帽子”。警幻仙姑(她是秦可卿姐姐)让宝玉所听的红楼梦套曲里,唱到秦可卿时明点她“擅风情,秉月貌”;她与贾珍的风流韵事,闹得老仆焦大大骂“爬灰的爬灰”。因此,薛小妹的这首诗不只是旧事重题,而是暗示着贾府藏匿秦可卿之事,在后面的情节里将有一个总爆发。


《广陵怀古》也许只是一首普通的诗谜,未必有如此深刻的寓意。但薛宝琴的《广陵怀古》,其实出自曹雪芹的笔下。中国可供怀古的地方太多了,曹雪芹把“广陵”列在其中,足以体现扬州文化在作者心中的重要地位。



林黛玉说的是扬州土话


《红楼梦》与扬州的特殊关系,还表现在女主人公林黛玉所操方言上。有的学者形容林黛玉“满口下江官话”,下江是指长江下游,也即扬州、南京一带。有的学者认为林黛玉写的诗“用扬州方言押韵”,只有用扬州话来念才有韵味。




从《红楼梦》的描写来看,林妹妹的确一开口就带着扬州口音,尤其是“这会子”、“才将”、“嚼蛆”等扬州土话,几乎不离口。


林妹妹说得最多的是“这会子”,意为这时候。北方话一般说成“这会儿”,但扬州话说成“这会子”。例如她常说:“偏说死!我这会子就死!”“彼时不能答,就算输了,这会子答上也不为出奇。”“你这会子打那里来?”“这会子夜深了,我也要歇着。”



还有“才将”,意为不久前。北方话一般说成“刚才”,但扬州人说成“才将”。书中林妹妹说:“才将太太打发人,叫你明儿一早快过大舅母那边去。”“才将做了五首,一时困倦起来,撂在那里。”


还有“嚼蛆”,更是道地的扬州俗话,出现在林妹妹的口中令人忍俊不禁。书中第五十七回写黛玉和紫鹃有一段对话,黛玉啐道:“你这几天还不乏,趁这会子不歇一歇,还嚼什么蛆!”紫鹃笑道:“倒不是白嚼蛆,我倒是一片真心为姑娘。替你愁了这几年了,无父无母无兄弟,谁是知疼着热的人?”“嚼蛆”本来是骂人多嘴的话,扬州人对那些没话找话、造谣生事、胡说八道的长舌妇,常常叱责为“嚼蛆”。但是,这个词有时候也用于亲密的人之间,是一种善意和亲热的“骂”。朱自清先生在《子恺漫画代序》中说:“你这本集子里的画,我猜想十有八九是我见过的。我在南方和北方与几个朋友空口白嚼的时候,有时也嚼到你的漫画。”“空口白嚼”即信口而说,也省作“嚼”。如李涵秋先生在《广陵潮》第五十一回写朱夫人骂似珠:“看这疯丫头,又来胡嚼了!”扬州方言中又将“嚼蛆”发展成为“嚼大头蛆”。清代扬州人林苏门《邗江三百吟》卷十“嚼大头蛆”条说:“蛆分大小。大头者,蛆之肥而大者也。见者趋而避之,谁其嚼之?一人信口而谈,甚至胡言乱语,如嚼大头蛆然。”林妹妹说的“嚼蛆”,是表示亲热或幽默。


林黛玉写的诗,大体也是用扬州话押韵的。第四十五回中,黛玉有一首题为《秋窗风雨夕》的诗,其中有几句是:“助秋风雨来何速,惊破秋窗秋梦绿。抱得秋情不忍眠,自向秋屏移泪烛。”这首诗如果用北方话去读,“速”、“绿”、“烛”几个字并不押韵,但是如果用扬州方言去读,就很押韵。第七十回黛玉有一首《桃花行》,也全用扬州方言押韵的。


据统计,在《红楼梦》中,约有扬州话一百五十多例。除了上面的例子之外,还有这样一些:


“寻死”,即自杀。第一回:“夫妻二人……昼夜啼哭,几乎不曾寻死。”


“消停”,即安逸。第四回:“咱们先能着住下,再慢慢的着人去收拾,岂不消停些。”


“这们”,即这么。第六回:“你都这们大了。”


“家去”,即回家。第七回:“你且家去等我。”


“不是顽的”,不是开玩笑的事。第九回:“别和他们一处顽闹,碰见老爷不是顽的。”

“肏鬼”,即怪异。第十六回:“我说呢……原来你这小蹄子肏鬼。”


“稀破”,即很破。第三十九回:“那庙门却倒是朝南开,也是稀破的。”


“不好过”,即生病。第四十二回:“老太太也被风吹病了,睡觉说不好过。”


“挺尸”,即睡觉。第四十四回:“下流东西,灌了黄汤,不说安分守己的挺尸去,倒打起老婆来了。”


“浇头”,即加在食物上的菜。第六十一回:“通共留下这几个,预备菜上的浇头。”


“后手”,即后来。第六十二回:“如今若不省俭,必致后手不接。”


“一递一声”,即一声接着一声依次叫唤。第八十七回:“忽听房上两个猫儿一递一声厮叫。”


众多的扬州土话出现在《红楼梦》里,从一个侧面表明曹雪芹与扬州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贾宝玉住的是扬州园林


在《红楼梦》里,主人公贾宝玉居住的地方叫怡红院。宝二爷的这座玲珑剔透的别墅有没有现实原型呢?


扬州瘦西湖的水竹居,随着石壁流淙景区的恢复,引起了很多游人的关注。漫步走过二十四桥,折向北去,有烟树迷茫之感。这一带,大约一二百年来,都是这样荒凉,这样寂寞。但当你穿过树的屏障,花的栅栏,眼前陡然出现一组清丽的建筑,不由得教你眼睛一亮。这里也像扬州很多地方一样,不止一个名字——因为它的主人姓徐,所以它叫“徐工”;乾隆皇帝南巡时赐给它一个名字,叫做“水竹居”;作为扬州二十四景之一,它又唤作“石壁流淙”。这许多的名字,其实是指的同一个地方。



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江南景园图册》中的扬州水竹居


提起水竹居,凡涉猎文史的人,应该并不感到生疏。宋人周密《癸辛杂识》对“水竹居”的解释是:“人家住屋须是三分水、二分竹、一分屋,方好。”据《江都县续志》,扬州有左都御史申甫,他家的园子就名为“三分水二分竹书屋”。不过他的书屋,并不是瘦西湖里的水竹居。瘦西湖里的水竹居,在李斗《扬州画舫录》有记载:“‘石壁流淙’,一名‘徐工’,徐氏别墅也。乾隆乙酉(1765),赐名‘水竹居’。”瘦西湖水竹居是乾隆皇帝御赐的名字,仅此一点,在现代人看来,也就有了很高的含金量和号召力。


扬州水竹居在全国产生过巨大影响,这里只说两点:第一,北京圆明园里的水木明瑟,是依据扬州水竹居而建的;第二,《红楼梦》里的怡红院,也是依据扬州水竹居而写的。



周汝昌先生在《曹雪芹和江苏》中说,曹雪芹和江苏有哪些方面的关系呢?最直接的关系,是曹雪芹生在江苏。曹家四辈人共在江苏名胜之地住了六十年,首尾历六十五年之久。所以,周汝昌认为,要看曹雪芹和江苏的关系,先要从这些地方着眼。“我也不打算琐琐屑屑地把小说中的一些有关江苏的细节都罗列在这里,我只想就一件事来说明一个耐人寻味的问题”,周汝昌说。《红楼梦》第十七回写怡红院时,有这样的文字:“原来贾政等走了进来,未进两层,便都迷了两层,便都迷了旧路,左瞧也有门可通,右瞧又有窗暂隔,及至到了跟前,又被一架书挡住。回头再走,又有窗纱明透、门径可行,及至门前,忽见迎面也进来了一群人,都与自己形相一样——却是玻璃大镜相照。及转过镜去,一发见门子多了。”第四十一回写刘姥姥误入怡红院:“于是进了房门,只见迎面一个女孩儿,满面是笑,迎了出来……刘姥姥便赶来拉他的手,咕咚一声,便撞到板壁上,把头撞的生疼,细瞧了一瞧,原来是幅画儿。刘姥姥自忖道:原来画儿有这样活凸出来的!……用手摸去,却是一色平的,点头叹了两声。一转身,方得了一个小门……刘姥姥掀帘进去……竟越发把眼花了,找门出去,那里有门?左一架书,右一架屏。刚从屏后得了一门,才要出来,只见他亲家母也从外面迎了进来……忽然想起……这别是我在镜子里头呢罢?”对这一段描写,周汝昌认为与李斗《扬州画舫录》卷十四所记极为相似:“(碧云楼)楼北小室虚徐,疏棂秀朗,盖静照轩也。静照轩东隅,有门狭束而入,得屋一间,可容二三人。壁间挂梅花道人山水长幅,推之,则门也。门中又得屋一间,窗外多风竹声。中有小飞罩,罩中小棹,信手摸之而开。入竹间阁子,一窗翠雨,着须而凝。中置圆几,半嵌壁中。移几而入,虚室渐小,设竹榻。榻旁一架古书,缥缃零乱,近视之,乃西洋画也。自画中入,步步幽邃,扉开月入,纸响风来。中置小座,游人可憩,旁有小书橱——开之,则门也。”



据分析,扬州水竹居建成于乾隆中期之前,而《红楼梦》在南方流传是乾隆后期的事,所以徐氏筑园不可能是受到小说的启发。“那么,似乎只有曹雪芹到过扬州,受到‘水竹居’实景的启发,这一可能性好像更大些。”


文字:韦明铧 编辑:海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惬意之城——扬州
去扬州串个门——瘦西湖
瘦西湖,夏天也让人惊艳——洪泽、扬州7日游第5天(中)
三月没去下扬州,九月来游瘦西湖
钓鱼台 乾隆帝的垂钓趣事
朋友手机拍摄的扬州瘦西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