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厉害了,这个长生不死的卫国

这是左传拾趣的第38篇文章


一、卫懿公好鹤


公元前六六〇年,北方赤狄部落攻打卫国,卫懿公发布战争动员令,不料却遭到国人抵制,起因在于卫懿公喜欢养鸟。



卫懿公所养的鸟可不是如今那些个老头儿每天拎着出门溜达的画眉八哥鹦鹉之类,他喜欢养鹤,算是清新脱俗的一类。不过卫懿公对鹤爱之深、待之厚,做的过了。左传记载:“卫懿公好鹤,鹤有乘轩者。”轩是指曲辀而有藩蔽之车,大夫以上才有资格乘坐。卫懿公给他的鹤以诸侯国最高级别干部的待遇,不但配上高于大夫规格的专车,还按卿的标准发给俸禄。难怪当赤狄入侵,卫国面临生死存亡时,卫国有参战义务的国民大都置之不理,大家纷纷说:“让他的鹤去帮他打战吧!鹤有禄位,我们哪行啊?”(将战,国人受甲者皆曰:“使鹤!鹤实有禄位,余焉能战?”)卫懿公一下子傻眼了。




二、身死国灭



无论如何,赤狄打上门来,卫国总得应战不是。卫懿公强打精神,做出最终动员。他把玉玦交给大夫石祁子,把箭交给甯庄子,对他们说:“用这两样东西来护卫国家吧,怎样有利,你们就怎样去做。”“玦”是一种环形而有缺口的玉器,通常用作决断、绝决的象征,卫懿公将玦与箭分别交给二人,意思是拜托他们为了守护都城而拼死一战。之后,卫懿公将一件刺绣衣交给夫人,诀别道:“请夫人听从二位大夫的安排。”



部署完都城防御,卫懿公亲率大军出城御敌。春秋时期一国之君亲自上阵打仗是天经地义的事,重要战事一般由国君亲自担任主帅,连主帅所乘战车的服务人员都非同一般,不是大夫就是公子甚至储君。此战,为卫懿公驾车的是大夫渠孔,车右(负责随车打理主帅所用的兵器军服等)是大夫子伯,大夫黄夷为前锋,大夫孔婴殿后。为了与赤狄决一死战,卫国朝廷部级以上干部几乎全上了战场,却不知卫懿公有没有将他的鹤卿一并带在身边。


双方军队在荧泽展开战斗,不过民心既失,卫国的国君和大夫们再是齐心又有什么用呢?此时的卫懿公心知难逃一败,索性显出一国之君应有的气概,他在战事不利时坚持不撤下自己的旗帜,让中军始终暴露在敌人视野当中。荧泽之战,卫军大败,卫懿公战死,卫国就此被灭。因养鸟而失民心,因失民心而致亡国,卫懿公的结局着实令人唏嘘。不过,事情并没有就此结束。




三、复国



荧泽之役中,赤狄俘虏了卫国的史官华龙滑和礼孔,随后押着二人边追逐溃败的卫国军队边向都城进发。华、礼对赤狄首领说:“我二人是卫国太史,掌管国家祭祀。如果不先让我们入城,你们是得不到都城的。”赤狄认为二人所说有理,就将他们放了回去,希望能通过他们说服守军放弃抵抗。华、礼二人进城之后,告诉守军说:“败局已定,徒守无益,不如组织大家逃命。”于是卫国都城内的军民连夜弃城,从另一个方向撤离。等赤狄进入之后,发现早已人去城空。不过赤狄继续紧追不放,在黄河边赶上卫国逃亡军民并再次发起攻击,卫人死伤无数。就在卫国遗民即将伤亡殆尽时,宋国的国君宋桓公亲率援军赶到黄河岸边,终于将剩余众人救起并连夜渡过黄河,总算是捡回了一些性命。此时,剩余的卫国人男女老少共计仅七百三十人,加上共、滕两地的百姓在内,总计约五千人。卫懿公既已战死,遗民们遂拥立戴公为君,暂居于曹,卫国暂时从名义上得以复国。那么,这位戴公又是何许人呢?要把他的来历讲清楚须颇费一番脑筋。




四、既是兄弟,也是父子



卫懿公是从他父亲卫惠公那儿继承的君位,而卫惠公曾两度为君。卫惠公还是公子朔时,与他母亲宣姜合谋,成功地唆使他的父亲卫宣公杀掉太子伋改立自己为太子。卫宣公一死,太子朔继位,是为卫惠公。不过由于卫惠公是通过谋害兄弟上位,卫国两位贵族左、右公子表示不服,在他继任三年后起兵造反,将卫惠公赶走,立公子黔牟为君。八年后,流亡在外的卫惠公在他外公家——齐国的帮助下打回老家,将卫黔牟赶跑,重新夺回君位。20年后,卫惠公死去,传位于其子卫懿公。那么,说好的戴公呢,怎么还不介绍?不着急,慢慢来。


卫惠公有一个叫昭伯的同父异母弟,在惠公即位之初,齐国为了增加作为姻亲国的政治地位保障,强迫昭伯娶了惠公的母亲宣姜。也就是说惠公的妈妈嫁给了惠公的同父异母弟弟,昭伯娶的是自己的庶母,从此惠公既可以继续称昭伯为弟弟,于礼又应当称昭伯为继父,开始乱套了吧?




五、烝报婚



不过,昭公娶庶母为妻的做法在古时并不违背礼制,这涉及一种叫“烝报婚”的古代婚俗。所谓“烝报婚”其实分“烝”与“报”两种情况,烝指父死儿子娶庶母,“报”指兄、叔死,弟娶寡嫂,侄娶婶母。先秦之前,烝报婚基本符合上层社会道德规范,烝报所生子女,享有正式地位,可立为诸侯世子或嫡夫人。秦汉以后,烝、报逐渐被视为乱伦行径,并开始从道德、制度及法律上全面禁止,但大部分少数民族仍长期保持了这种习俗。个人看法是:在分封而治的时代以及政权相对分散的情况下,烝报习俗有利于维持家族势力的巩固,不致因某一家庭重要成员死去而导致家族实力受损,同时也有利于家族血统的延续,因此早期无论汉、夷都有这种习俗。大一统之后,中原进入皇权专制,不允许治下再有过于强大的家族势力存在,这才开始从伦理道德以及法律等不同角度削弱消除烝报婚俗。



六、昭伯和宣姜的幸福生活



一不小心扯远了,话说回来,昭伯起初拒不同意娶自己的庶母为妻,最终在齐国的强大压力下才不得不屈从。左传记载此事说“齐人使昭伯烝于宣姜,不可,强之”。而宣姜也真是命运多舛,她本来是嫁给卫宣公的儿子——公子伋的,不料被公公看上,老头子派人半路拦截下来给自己做了夫人。卫宣公死后,宣姜又被娘家人强行做主嫁给自己的庶子,真可谓命运多舛。有关文姜、宣姜两姊妹的轶事,早前已有专文,这里不再详述。不过宣姜被迫嫁给昭伯之后,两人却共同生下许多子女,且大多数日后地位显赫,其中就包括两位诸侯卫戴公和卫文公、两位诸侯夫人宋桓夫人和许穆夫人。昭伯和宣姜二人,尽管其结合之初颇有不伦不愿,结局却算得上圆满。




七、再来理一理这一家人该如何相互称呼



宣公死,传位于其子惠公,然后宣公的另一个儿子昭伯娶了宣公的老婆为妻。所以首先,宣公与昭伯父子娶了同一个女人宣姜为妻,那么至少宣姜可以称她的第一任丈夫为丈夫,然后再称她的第一任丈夫的另一位太太的儿子为丈夫。至于两任丈夫之间怎么称呼,我想还是应当以父子相称为宜,假如他们同时在世的话。


卫惠公


然后,由于惠公与昭伯本是同父异母兄弟,而昭伯娶了惠公的亲生母亲为妻,那么惠公既是昭伯的兄长,同时昭伯又是惠公的继父;宣姜既是惠伯的亲生母亲,同时又是惠伯的弟媳。


最后,由于戴公是昭伯的儿子,而喜欢养鹤的懿公是惠公的儿子,那么戴公既是懿公的哥哥,同时也是他的叔叔。


此外,戴公既可以称死去的惠公为叔叔,又可以称其为兄长。再此外,这些人相互之间还可以有若干种相互矛盾的称呼,无法一一列举,就算了吧,都是烝报婚这一习俗惹的。




八、诸侯相助,卫国长存



好了,还是继续说说卫国复国的事儿吧。卫国遗民将戴公拥立为君之后,大家暂且寄居于曹地。此时,与卫国有姻亲关系的各诸侯国纷纷伸出援助之手,以帮助卫国复兴。其中:戴公嫁至许国的妹妹许穆夫人特意作了一首名曰《载驰》的诗以吊唁祖国危亡,这首诗载于《诗经·鄘风》,写得情真意切,摘录如下:


载驰载驱,归唁卫侯。驱马悠悠,言至于漕。大夫跋涉,我心则忧。

既不我嘉,不能旋反。视而不臧,我思不远。既不我嘉,不能旋济。视而不臧,我思不閟。

陟彼阿丘,言采其蝱。女子善怀,亦各有行。许人尤之,众穉且狂。

我行其野,芃芃其麦。控于大邦,谁因谁极?大夫君子,无我有尤。百尔所思,不如我所之。


宣姜的娘家齐国正当称霸时期,出力最勤,派公子无亏率军车三百乘、甲士三千驻守曹地,同时赠送给戴公驾车的马匹,此外还有祭服五套,牛、羊、猪、鸡、狗各三百头,以及制作门户需要用到的木材等所需物资,齐侯还特意赠送给戴公夫人用鱼皮作装饰的车子以及上等绸缎三十匹。


在各国的帮助下,命悬一线的卫国竟然又复活了过来。复国之后的卫是否国土一如其旧,这里虽然无暇考证,不过我想赤狄既是居无定所的野蛮民族,大概劫掠过后就走了吧。而卫国经此重创,国力虽自此不振,进入战国之后更是日渐衰弱,直至后来沦为附庸,不过病蔫子有时反而比正常人活得更久,卫国竟然是生存时间最长的周朝诸侯国之一,直至秦始皇统一六国时,卫国名义上还在,最后秦始皇于公元前209年将卫君废为庶人,卫绝祀,这才彻底亡国。卫国立国前后共计838年,传35君(一说立国前后共计907年,传41君),真是奇葩中的奇葩。


上一期:就这样被你征服


打赏证

姓名:桃之夭夭

职务:时拾史事作者

工号:周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卫国的7个搞笑国君之四
许穆夫人:中国最早的爱国女诗人,弱女子千里奔波拯救卫国
惊才绝艳录(1)许穆夫人
卫昭伯为何娶庶母为妻
他是春秋第一渣男,跟庶母夷姜私通,生了一个儿子,却成了国君
成公·成公十四年 君其忍之 卫国将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