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扫地僧”的故事为什么百听不厌 | 哲思星


“扫地僧”的故事为什么百听不厌


在今人创造的文化符号里,金庸大侠塑造的“扫地僧”概念无疑是最具典故气质的一个词汇。看到这个词,多数人自动就能脑补出一幅大隐隐于市的高手画像,体会到一种超然物外的中国式审美。

 

身边“扫地僧”式的人物往往抓人眼球。比如普通的乡村英语教师,口语流利超群,细问之下发现原来他曾经是和苏联教授一起搞材料学的博士,还是钱三强的学生。比如打篮球时遇到一打扮“很农民”的50岁球友,脱掉衣服后现出盔甲一样的肌肉。比如路边爆胎偶遇一大爷,会修车会组装车,还训练出三条狗给他递工具……上面这些轶事都来自知乎上一个帖子,跟帖中人们乐此不疲地分享着“世外高人奇遇记”。

 

人们喜欢“扫地僧”,也许因为对隐藏技能的认同高于显性技能。就比如提起林徽因,是建筑大师之余还写得一手好文章,基本还只算有才情。但反过来,如果告诉你胡适其实还是个高数天才,经常和爱因斯坦讨论相对论,是不是瞬间有种惊喜感爆棚的感觉?好啦,骗你的啦。

 

不过话说回来,“扫地僧”的high点不应该只是单纯的技多不压身,而是技高一筹。所以,目前市面上流行的“斜杠青年”顶多只能算兴趣爱好广泛。扫地僧这个人物之所以能从《天龙八部》的一众高手里脱颖而出,最关键的是他能一击秒杀慕容博和萧远山,更有三尺气墙的雄厚内力,并且能识破各人练功的破绽。实力才是关键。

 

“扫地僧”有如此有魅力,也因为有一种和本人设定相去甚远的反差感存在。有反差就有冲突,有冲突,情节就有张力。例如春季日剧《重版再来》的开头就有一个特别设置的情节:一个在招聘现场假装扫地的大叔,在被女主过肩摔之后,挑明自己就是出版社社长——这个桥段并不新鲜,但任何时候都足够“戏剧”。

 

另外,朴实无华是一种另类的包装噱头,是惊艳感的一种铺垫。要成为“扫地僧”,得常年耐得住寂寞。雷锋叔叔被大家传颂,不也是基于做好事不留名吗?当然,人们最终追求的还是扮猪吃虎的偶然爆发点,“扫地僧”就是在众人手足无措的情况下出手救人于危难之中,但一定要偶然,一刻意,就成了心机×了。这注定“扫地僧”不可简单复制,是精心架构的励志悬疑剧。

 

说起励志,毫无疑问,对“扫地僧”的崇尚,是这励志的时代人们对毅力的心理需求。毅力是最普通,但也最重要的一种能力。Legal High 里面有一段广为流传的台词,或许可以揭示人们对“扫地僧”的态度:“才能这种东西,应该靠自己来挖掘和创造。我比任何人都拼命,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到山顶。等我回头一看,背后没有一个身影。那帮懒惰的人在山脚念叨着:谁叫那家伙是天才!”


如果觉得文章可读和有价值,

欢迎点击右上角按钮在朋友圈转发。

搜索微信号geyanzazhi或扫描二维码

点击关注即可成为我们的读者。

我们每期会为您奉上精选文章,

并期待您的反馈和建议。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有魅力的人拥有的十大习惯 | 励志 – 励志人生,励志故事,励志文章
别被自媒体的情绪牵着走
在寒冷的冬日 聊一聊鸡汤
苏洵的励志故事
“心灵鸡汤”与“心灵鸭汤”
励志文章文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