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长干里,长干寺 24
    『关键词:繁华之地』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李白在诗歌《长干行》之中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让“青梅竹马”、“两小无猜”这两个充满浪漫气息的成语,深深融入了中国古代爱情文化里。并且,这首《长干行》也让“长干里”这个南京的里巷名称,随着吟诵古诗而成为一代又一代国人家喻户晓的地名。

  “长干”是什么意思?

  “长干”的最早记录,与成语“洛阳纸贵”有些关联。西晋左思创作的《三都赋》,轰动一时,豪贵之家纷纷誊写,为此购买纸张,引起了洛阳纸价暴涨。
  《三都赋》是由讲述三国时期吴都建业(南京)的《吴都赋》、蜀都益州(成都)的《蜀都赋》、魏都邺城(位于今天河南安阳一带)的《魏都赋》这三篇赋组成的。为了写赋,左思费尽精力收集三座城市的地理、物产、风俗资料,于是这三篇赋,也堪称是三座城市史志的重要补充。
  正是《吴都赋》里最早出现了“长干”地名:“长干延属,飞甍舛互”。延属,彼此相连;飞甍,指高大屋脊,亦借称高大房屋;舛互是相互交互的意思。这一句是描述建业城长干这里高大房屋绵延交错,呈现出的一片繁华景象。
  当时《吴都赋》注解里这么解释“长干”地名:“江东谓山冈间为‘干’。建业南五里,山岗间平地,吏民杂居,故号为干”。
  长江自安徽芜湖至南京为近乎南北走向,长江以东地区被称为江东。按照《吴都赋》里这段记录,三国时期江东地区方言里,把山岗之间的平地称为“干”。距建业城南五里的地方,约是今天雨花台和花露冈以及周边山丘之间、秦淮河一带的长条形平地,取地名为“长干”。依据左思的描述,这里是三国时期南京最为繁盛的地区之一,属于南京的主城区。
  一直到明代末年,长干里仍是南京繁华之地。金陵四十景里列入了“长干春游”。明亡之际长干里的繁盛可能有过一段衰落期。到清朝年间,金陵四十八景这处景致名称变成了“长干故里”。一个“故”字写出了繁华悄然褪下的意境。
  乾隆巡游南京时,曾写下一首诗《长干里》:“延属长干最古区,兴亡曾几阅吴都。只今唯有春前柳,依旧青青入画图”。后两句明显模仿咏叹兴亡的名句“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也间接表达出他对长干里兴衰之叹。

  长干里曾有长干塔

  长干里不仅仅作为繁华之地被人们记忆,更因为这里对于佛教文化的重大意义而永载史册。
  史书《梁书》卷五十四《诸夷·扶南国传》里,记录了南京长干里曾经发现过阿育王塔和佛舍利。古代印度孔雀王朝国王阿育王,曾经促成世界多地建塔供奉佛舍利,于是人名成为塔名,称之为阿育王塔。三国时东吴也建起了阿育王塔(历史学界亦有说法是汉末徐州刺史陶谦部下笮融建造了阿育王塔)。
  据《梁书》里记录,东晋时,西河郡离石县(今为山西省吕梁市离石区)有个胡人名叫刘萨何。一天刘萨何突然得病暴死,人虽死了,可心窝一直是热的,家人认为此事很怪而不敢埋葬,一直放了七天七夜,刘萨何竟慢慢活过来了。
  刘萨何苏醒后回忆他曾经到了十八层地狱,观世音菩萨对他说:“你尘缘未断,如果活了,就去出家为僧。洛下、齐城、丹阳、会稽这四个地方都有阿育王塔,你可以去礼拜,以后死时就可以不堕入十八层地狱。”听得此话,他好像从高处堕下一样,突然之间苏醒了。
  刘萨何因此出家,法号慧达,出行礼拜各处阿育王塔。当他来到丹阳(当时丹阳郡郡治在今天的南京)时,却怎么也找不到阿育王塔。于是他登上古越城四处眺望,见到了长干里有“异气色”,即前往长干里礼拜。长干里果然有阿育王塔,还不断发出光芒,刘萨何断定其中必有舍利,于是召集众人挖掘。挖了一丈深后看到有三块石碑,其中一石碑上有一个小铁盒,铁盒里面有一个银盒,银盒里面又有一个金盒,金盒里面装有三块佛舍利和佛发、指甲。
  正史中以传说形式记录了长干里发现过阿育王塔,这也奠定了长干里对于佛教文化的重要意义。佛教文献里,又将其后重新建造于长干里的阿育王塔称为“长干塔”。于是,地名“长干”又成为了一座佛塔塔名。

  大报恩寺前身为长干寺

  名为“长干塔”的阿育王塔,是大报恩寺和“长干”地名的最初渊源之一。
  大报恩寺是南京历史上最负盛名的寺庙之一。今天,在大报恩寺原址修建的大报恩寺遗址公园,也成为南京市新地标建筑之一。
  “长干”这个地名,历史上曾经与大报恩寺紧密联结在一起。大报恩寺的前身即是以地名作为寺庙名称的长干寺。
  能够确认的最早南京方志《丹阳记》里,首次记载了地名和寺名有何关联:“大长干寺……其‘长干’是里巷名,江东谓山陇之间曰‘干’。建康南五里有山陇,其间平地,民庶杂居……”。
  南宋年间关于南京的地方志之一《景定建康志》卷四十六称:古长干寺是“梁天监元年立”。这一年常常被认为是长干寺的创设年份。然而,梁朝天监元年是公元502年。但是,《丹阳记》成书年代虽不详,但肯定早于梁朝天监元年。故而,长干寺建设年代也应早于公元502年。
  隋朝时,长干寺逐渐废弃。北宋初年,长干寺旧址屡次有舍利显灵记录。这些记录被上报朝廷后,长干寺也于原址重新建造。到宋朝天禧年间(公元1017-1021年),长干寺又改称天禧寺。不过后世记录仍称“天禧寺者,乃长干道场”。地名“长干”仍是和这座寺庙被联系在一起。
  天禧寺延续至明朝永乐年间,毁于一次火灾。永乐十一年(1413),朱棣在《重修报恩寺敕》中仍没有忘记“长干”寺名,开篇第一句即称:“天禧寺旧名长干寺”。今天,历史学界追溯大报恩寺前身也普遍认定为长干寺。
  2007年2月,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南京市博物馆对位于长干里的大报恩寺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发现了大报恩寺地底下其实是宋代长干寺地宫。2008年7月至次年4月,南京市博物馆对该地官进行了考古发掘,发现地宫内埋藏有七宝阿育王塔、金棺银椁、佛骨舍利,以及丝绸制品、玻璃、香料等一百七十余件套珍贵文物。大报恩寺遗址名扬天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江南第一寺”建初寺即将重现南京
大报恩寺丨阿育王塔精美文物图赏
陶庵梦忆·卷七·阿育王寺舍利
南京大报恩寺------佛顶舍利
世界现存唯一佛顶骨舍利
2集纪录片《揭秘千年阿育王塔》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