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生前好友,生前事 | 众忆余光中

今日余光中先生病逝,不少文人学者纷纷悼念。

在得知这个消息后,北岛写下对其的回忆,“余光中是老派文人,再加上一点幽默和俏皮”;诗人陈黎数次哽咽,说是余老在前面拓荒开路,才使得他们有动力做翻译;而颜艾琳差点跪倒在地,称大脑一片混乱;去医院看诊的郑愁予本不知道这一噩耗,听到颜艾琳的告知后,大呼一声:“我正要写一封信给他呀!怎么就……”杨炼则怀念余老,从纯粹抒情诗的意义上来说,有很多大陆诗人接续了余光中的诗歌意识......

以下内容为凤凰网文化的独家连线,特摘录于此,与各位读者朋友共同缅怀这位教会我们“乡愁”的文学大家。

在生前的一次采访中,余光中提起跟诗人北岛的情谊,“(大陆诗人里)我最早认识的是流沙河,是他把我的诗歌发表在《星星诗刊》上的。后来又认识北岛,我们一起在英国做巡回朗诵演讲,相处了十多天,现在北岛住在香港,我们还时常见面。”

在联系到北岛先生的时候,他因一个国际活动,刚刚抵达印度。即便在这样的匆忙中,他还是用手机写下了对余先生的回忆:“九十年代初,英国文化协会邀请几位华人作家和诗人,包括汤婷婷,张戎,余光中和我。我们一行从伦敦出发,在英格兰苏格兰和北爱尔兰的几座城市,参加一系列的文化活动。余先生为人谦和文雅,英文流利。我对他的印象是老派文人,再加上一点儿幽默和俏皮。不久因余先生推荐,九歌出版社出版了我的好几本书。此后来往不多,但总有消息。我编的《给孩子的诗》中选了余先生的《乡愁》,据编辑说,他对这首小诗有所偏爱,并亲自校定他的简历。”

北岛

朦胧诗代表人物、著名诗人杨炼得知这一噩耗后,在个人社交平台表示了哀悼,并称中文现代诗衔接1949前后的一代开始凋零了。

2000年底,杨炼担任台北驻市作家,第一次见到了余光中。虽然没有很深的交往,但他对余光中的诗歌评价很高:

“余光中先生的诗对于中国古典诗歌形式和美学非常重视,他的诗里始终对诗歌的音乐性,包括韵、节奏等等都非常讲究,促进了当代中文诗在形式方面更加自觉和成熟。在对诗歌书写本身的关注上,余光中先生对于当代中文诗意义非常大。”

不过,杨炼认为余光中的诗歌对自己的影响并不大,因为大陆和台湾的生存经验,包括对历史的认知态度还是有很大区别,特别是人生经验,跟台湾完全不一样。但在1980年代中期时,朦胧诗最初的启蒙之后,台湾诗歌引进大陆,给人很强烈的一种惊艳感,很多诗人当时都模仿港台味的诗歌。随着大陆诗歌往前迅猛推进,大陆的社会、经济发展,包括全球化影响,大陆诗歌某种意义上离开了最初和台湾诗歌的那种关系。

杨炼

尽管如此,杨炼还是承认,从纯粹抒情诗的意义上来说,有很多大陆诗人接续了余光中的诗歌意识,最著名的是已去世的张枣。

在杨炼看来,现代诗寻找自己成熟的这条道路还远远没有完成,余光中那批台湾诗人有一种对形式的自觉,而当代大陆的人生经验和思想经验让这种对形式的意识面临着深刻和强大得多的思想能量,二者之间的最好组合还没有真正出现。

诗人陈黎在余先生生前与其有过很密切地交往,陈黎在台湾师范大学念书时,余光中是学院里的老师。接受凤凰网文化连线的时候,陈黎多次哽咽,“半个小时之前听到这个消息,真的是心头一酸。”

陈黎:“半年前师母告诉我,老师不方便直接说话了。但是老师的出版社朋友说,老师虽然身体不好,但他有时候还是会自己起来打电话给出版社,跟他们讲哪些地方需要改。他对工作永远都是念兹在兹,实际上作息已经不像以前那么勇健了。

我们在台湾花莲有一个太平洋诗歌节,他前面几年每一届都来,他一来所有人都来了,而且我们三天的活动,他从头到尾都坐在会场上面。我问他,老师您年纪长,身体不大好,为什么还从头到尾在这儿?他说,“我上去念诗的时候朋友们都在下面听,他们在念诗的时候我也要坐在下面。

我在师大(台湾师范大学,编者注)的时候,他是师大学院的老师。在写作和翻译上,余老师是一个典范。他年轻时候编的《英美现代诗选》,是非常有名的两册书。那时候我很羡慕,我想说我可以的话一定要做类似的东西。大学毕业之后我就跟我太太,那时候我们二十几岁,就著了一本《拉丁美洲现代诗选》,超过600页,你看我这样呼呼地自己做翻译也有十年了,如果不是有余老师这样在前面拓荒开路,我们是没有这个动力去从事翻译的。”

陈黎和余光中

台湾诗人颜艾琳11月19日刚刚去台湾高雄余光中家中探望,并与之商谈文创产品的授权问题,彼时老人家还是思路清晰的,非常健谈。他还不忘询问洛夫、杨牧、郑愁予等人的近况。

余光中还给颜艾琳题字“给艾琳:彦殊文心”,颜艾琳说这四个字老人家想了十几分钟才下笔。

据颜艾琳介绍,当时去探望的时候,余光中刚从医院检查回来,有一点点脑部中风,而在她探望一周后,余光中又住院接受治疗。颜艾琳说,2016年时余光中跌过一脚,身体就已经不是很好了。

余光中去世的消息,颜艾琳正在淡水接头,当时便差点跪倒在地。她给凤凰网文化发来的语音中,声音沉痛,称自己大脑一片混乱。

余光中家中

她告诉凤凰网文化,谈话中,余光中问起老友郑愁予的近况,还托她带了一瓶大陆产的好酒给郑愁予。

12月4日,台北,颜艾琳等人为郑愁予庆祝生日,她拿出余光中赠送的酒给郑愁予。郑愁予小心翼翼底从盒子里取出酒瓶,仔细观赏,并深深呼吸仿佛从瓷瓶溢出的酒香,然后说“老大哥送我的好酒,我不喝,要留着。”

12月4日,郑愁予的生日

12月4日,郑愁予的生日

当余光中过世的消息经由媒体发出后,颜艾琳给郑愁予打了电话。也去医院看诊的郑愁予还不知道这一噩耗,听到颜艾琳的告知后,一惊,大呼一声唉呀:“我正要写一封信给他呀!怎么就……”

李玉华在拍摄《他们在岛屿写作》电影时,曾跟余光中先生往来比较频繁,并在此后也保持着联系,经常聊聊天、谈谈电影。在采访中,李玉华透露了余先生在记录电影拍摄过中以及生活中的趣事。

李玉华回忆道,余光中先生很喜欢看电影,在家里也会看一些电影。“有一些电影在台湾已经下片了,要看的话,我就会在大陆买盗版碟给他看,有时候我会帮他挑一些。因为我也没办法跟他谈什么高深的学问或者评论,所以我们就会聊他看的电影,也会聊一聊其他文学家目前的情况。对他来说我就是一个小晚辈,之前我带着他与师母去大陆放映,这样一段时间相处之后,好像是有稍微熟悉一点,不会有那么大的距离感。我也就没有对他们太恭恭敬敬,还算是可以坐着聊聊天,讲讲话。最近一两年去看他,刚好经过高雄,会跟他聊聊天,也不算多。但像我刚刚说的,他也没有架子,我们也会聊一些电影或连续剧什么的。他们喜欢看的电影类型没有设定,什么都看,那种很艰涩的艺术电影他们也很爱看。”

余光中(图片来源于《他们在岛屿写作》)

“我过去跟大家都一样,在这个片子之前,我是用仰望的方式看余老师,他对我们来说就是明星级的大师,还没有接触之前的感觉是这样,所以见到他也只能恭恭敬敬喊他一声余先生,不敢多有一些造次。但后来真的跟他有一些接触之后,发现他是一个非常和蔼可亲,而且很有幽默感的人,他其实是很随和的。如果他让人有距离感,就我说的,他还是有一点性子比较急,性子急的人难免就会让人有距离感。但真正跟他往来,就很可爱,很可亲,也很爱幽默感,当然还是一位大师,他也很随和地会跟我分享他对一些事情的观点、观感。他关于各种面向,政治、经济、艺术、文学,都有很精辟的观察,是一个很棒的长者。”

“他非常幽默。说起来他还是我们的长辈,也是我们敬仰的一个文学家,但是我后来跟他的互动中不会有那么分明的上下关系,还是蛮生活的,会聊一下最近看的东西,他也会聊一聊他最近可能想的新的计划,写的东西,等等的。我今年春天去看他,他还在创作,是一个完全的创作者。我也一直很佩服,余老师的身体跟他的活动力、行动力,一直都保持非常旺盛。他虽然年纪大了,但行动力很强,他到大陆去会全世界到处跑,还是蛮惊人的。他的身体一向好,胃口也都很好。”

“我记得今天春天的时候,他对学习新的东西还是好奇的,应该是说他之所以成为一个文学大家,就是因为这些。但因为我觉得没有资格来评论他,我们只是一个小辈,跟他有一些往来,就这样而已。”

余光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余光中:下次你路过,人间已无我
余光中:一盏灯,推得开几尺的浑沌?丨读诗
《先生慢走,你的乡愁牵着我写诗的手》——谨以此文,缅怀余光中老先生
余光中纪念专题
余光中 | 最后的守夜人,守最后一盏灯
《乡愁》:深切悼念余光中先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