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慈溪日报数字报刊平台

  唐,专事制盐,乾元元年758年,宝应元年762年,沈师桥《沈氏宗谱》记载:“粤溯兹土,秦则海也,汉则涂也,唐则灶也。”可见唐代即有人在沈师桥一带制盐。余姚场即石堰场。北宋咸平年间(998-1003年)置鸣鹤场。庆历七年(1047年),余姚县上林之海堤称为大古塘,前后盐场北移。

  熙宁五年(1072年)定石堰、鸣鹤两场。南宋庆元(1195-1200年)初石堰场有东、西两场。元禧元年(1205年)置龙头场(于镇海县灵渚乡),德祐元年(1275年)春,慈溪鸣鹤东西两盐场。元大德三年(1299年),定产盐之地,石堰场列第16所,鸣鹤场列第17所,龙山场列第34所。大德九年(1305年),鸣鹤场沿海灶丁逃亡,因借山南水乡殷实民户,补充灶役。至正十四年(1354年),石堰场建盐课司于流亭山(至今为石堰乡)。

  明初,灶丁既给卤地,复给草荡,免其杂役,所以利者甚厚。灶户授地不纳课而纳盐,成化间(1465-1487年)准令支盐一半纳银一半。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定两浙各地灶户灶丁岁办小引盐16引(重200斤为1引),复盐工丁半之,其余工丁4引。

  武洪二十五年(1390年)置鸣鹤场盐课司,官2名,史2名,盐课7443引。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塘外海涂的居民刮泥运溜,淋卤配煎。按照明初拨荡成规,续者添涨,子母相传,永为刮泥淋卤之用。截龙头场,并归清泉场兼理。

  宋、元至明成化六年(1470年)前,慈溪各盐场位置尚在大古塘以北,潮塘以南。1470年潮塘成以后,盐场推移到潮塘以北。

  史志记载,明天顺年间(1457-1464年),宁绍分司胡琳以新塘至海口之地尽给灶户,并永为盐课根业,禁止军民侵渔。至明弘治(1488-1505年)初,刑部侍郎彭韶整理盐法,规定非灶户最有侵地者,每亩岁科银八分,这就是所谓的“荡”。这些规定并未完全制止于灶户争地,弘治二年(1489年),绍兴府推官周进隆于新塘下筑塘界之,塘南军民共利,塘北唯灶户是业,称为周塘。及至明末,盐场位置均移到周塘以北一线。

  清顺治元年(1644年)至宣统三年(1911年)的268年间,又建海塘四条,即榆柳塘,利济塘、晏海塘、永清塘。清代盐场便在这四条海塘之间。民国时期,盐场位置又移至六塘以北。

  境内盐场历史上的位置为:

  龙山场在县之最东部,其盐课司在灵绪乡(龙山区)。所辖场地东至清泉场,西至鸣鹤场界,南至达蓬山,北至大海。课荡东西宽为12956弓(每弓约1.6米),总面积40903亩,聚13团,宣统三年(1911年)废场。鸣鹤场盐课司在鸣鹤乡,所辖场至龙头界,西至余姚石堰场界,南至大古塘,北至白涂,课荡26123亩,聚4团。《两浙分区民国盐政史》云:“鸣鹤场当钱塘江出口之冲,实钱江南岸之门户,内有淹浦、小头浦、方家浦、龙舌浦、竺家浦、洋浦渚水。而淹浦尤为鸣鹤之关锁,内以蓄杜湖之水,外以捍海之涛,盐丁载卤,悉由于此。其北为观海卫,明设指挥使,以王山、龙山为左右翼者也。”面积计26132亩。民国8年(1919年)鸣鹤场废,尚存少量盐田在破山浦一带,所产额盐田余姚场东三区拨板收运,计拨盐板3840块。

  石堰场盐课司在石堰镇,民国5年(1916年)迁至庵东。石堰场旧称六仓一团三管,《余姚六仓志·总图说》称:“六仓之名起于何代无从稽考。”乾隆《余姚县志》载:“埋马仓在梅川二都埋马市之南,柏由仓在云柯二都柏山,梁堰仓在孝义一都之梁家堰,并有廒十八间。永乐年间(1403-1424年)罢,景泰三年(1452年)重建。弘治(1488-1505年)后听灶输价。诸仓隧废,则是仓基所在,犹足证明。西埋马、柏山、梁堰仅三仓,无所谓六。”《两浙盐法志》载:“鸣鹤有杜家团,石堰有埋上团、埋下团、柏山团、柏下团、梁上团、梁下东团、梁下西团,其在听灶输价后无疑,然综核团数凡八,亦无所谓六,意必永乐以前建仓在埋马、柏山、梁堰,迨景泰时重建,乃分埋上、埋下、柏上、柏下、梁上、梁下,谓之六仓,沿旧称也,杜家团规划归鸣鹤。”六仓地界,其南古以大古塘为界,至清末则以六塘为界,北至海,东界破山浦,西至泥墩潭。泥墩潭以西自洪家路潭至王家路潭共九潭,为旧梁下仓地段,民国初年已全部改为垦地。其中仅冯西塘一灶迟于民国12年(1923年)转业。

  六仓的具体位置如下:

  埋上仓 自东三破三路至东二四灶潭;

  埋下包 自四灶潭至东一傅家路;

  柏上仓 自傅家路至西一水路湾;

  柏下仓 自水路湾至西二诸家路;

  梁上仓 自诸家路至西三泥墩潭;

  梁下仓 自洪家路潭至王家潭。

  石堰场于清宜统三年(1911年)改称余姚场。余姚场之面积,《中国盐政实录》记载:“据民国6年(1917年)调查为28061074方尺;余地面积为36266405方尺。”据此计算,盐田为42091.40亩,余地面积54899.34亩,合计96490.74亩。《两浙盐务汇编》且有一段说明:“盐田面积之广与整齐,自以余姚场为首屈一指,冬至破三路潭,西至泥墩潭成一大段,皆相连也。极东之盐田有洋浦一小段,本属鸣鹤场,极西之盐田有冯西潭一小段,自成区域不相连属者也。其东洋埔一小段与其西冯西潭一小区产盐不多,且与其中大段产地隔绝,可径灭之。在冯西潭不过一大灶,在洋浦不过十余小灶,令迁而至场西产卤之处固易易也。”

  民国4年(1915年),全场划为七个区,分区地段如下:

  中区东起马家路,西至高王路的东半部;

  东一区东起周家路,西至马家路;

  东二区东起罗家路,西至周家路;

  东三区东起洋浦,西至罗家路;

  西一区东起高王路的西半部,西至张家路;

  西二区东起张家路,西至诸家路;

  西三区东起诸家路,西至泥墩潭。

  民国18年(1929年)以前,诸家路以东皆为晒盐地,以西皆为出卤地,民国18年(1929年)开始配备盐板。

  民国34年(1945年)将中区取消,改为六区,其地界为:

  东三区自破山浦至罗家路;

  东二区自六灶至羊路头;

  东一区自羊路头自马家路;

  西一区自崔陈路至水路湾;

  西二区自张家路至诸家路;

  西三区之大陈路至泥墩潭。

  新中国成立后盐场,1949年解放时的盐场以六塘为界。虽七塘已经建筑,但六塘以北七塘以南仍为晒盐白地,故当时盐场四界为:东界逍林区坝丁塘,西界西三刘丁塘,北界为海,南界六塘。1950年经调查,盐田面积为63346.20亩。其中东一14675亩,东二9831亩,东三6072亩,西一13513.30亩,西二12133.60亩,西三7121.30亩。七塘以南之制盐白地因潮水不到,至1958年止全部改为农田。八塘的补缺工程至1965年全部完成,此时盐田边界东至新浦下闸口,西至西三刘丁塘,南至北塘。

  1978年,九塘全部完工,围入土地毛面积37104亩,开发新盐场19489亩,兴建咸水库(东二、东一、西一)3070亩。浒山、庵东、长河、周行(1981年7月,“周行”改名为“周巷”)于1966年冬开筑,年底塘基初具规模。筑成后长河、周行两区的九塘工程叫做“长河水库”与“周行水库”。1972年止,长达七年的九塘工程基本结束。

  九塘以内从事盐业开发的单位,除庵东区以外尚有逍林区、浒山区、长河区等。与此同时,龙山区经1968年围塘以后也在龙山码头以东开辟盐场。1978年,全县盐田面积为82984亩,其中庵东区塘北六乡为73210亩。1979年开始,盐田大面积缩小,至1987年底,盐田分布在西一、东一、东二这三个乡的范围之内,面积为11636亩,四至为东界东二乡社北村,西界西一乡钱汇村,北至九塘,南界距八塘约一公里,参差不齐。

  1978年12月,九塘外一灶闸西直塘2000米,没有任何酬劳,只记了二十天不值多少钱的工分,和我们一样的是区、公社、生产大队、生产小队的干部们每天赤着脚忙碌在工地上。1979年6月,这次大规模的围垦抛石整固工程基本结束。九塘十一洞闸四灶浦往东是慈溪县浒山区水库。1991年2月开筑塘基,成初具规模的慈溪水库。1978年,龙山区4318亩(盐田面积)龙山盐场在伏龙山南麓,南起龙闸,北至浦澥岭,全长7公里。1966年开始围塘,龙山区4个乡,46个大队参加,被围面积6800亩。1970年开始建滩,至1976年共建滩71副,利用面积5281.36亩(1978年已减至4318亩)。龙山盐场1971年开始产盐,1971年至1980年共产原盐25272吨。1980年11月18日,慈溪县革委会批准龙山区将龙山盐场改建为“慈溪县龙山农垦场”。

  浒山、逍林盐场,浒山区、逍林区于1967年在四灶浦东、西两岸围垦海涂两块。浒山区在浦西,逍林区在浦东,于1970年建滩。浒山区由崇寿、坎东坎西(坎东坎西现合并为坎墩)、东方红公社(现宗汉)、白沙等5个分地建滩;逍林区由胜北、三管、胜山、新浦、择浦滩等5个乡分地建滩。浒山区总面积1946.4亩,生产面积1806.45亩,建滩4副。1971年农历七月初二与初三,台风灾害后停产,旋即改农1644亩。逍林区总面积2074.05亩,生产面积1893亩,建滩34副。1971年投产,1983年裁废转农为农垦场。

  长河区盐场位于西二乡八塘外,西靠西二乡西场,东靠三八江,南靠八塘,北界九塘,面积约2100亩,由沧田、大云2个乡开发兴建,1971年围塘,先进行刮泥淋卤生产。1975年,沧田乡建滩6副,此后大云乡建滩5副,共11副盐滩,生产面积1013.1亩,1972年开始产盐。1979年7月台风灾害后停产,1983年转为859亩农业。

  庵东镇盐场位于西一乡八塘外,东靠高王路湾,西靠西一乡新场,南至八塘,北至九塘。1971年围塘,建滩11副,生产面积627.25亩,1972年开始产盐,全部产盐时间为8年。庵东镇盐场系镇办性质,由庵东镇指派人员负责,由于海塘不够坚固,故数次倒破。

  慈溪县盐业科学研究所盐场位于东二乡海阳村八塘以北,东至东二乡乡办盐场,西至东二水库,南迄八塘,北界九塘,毛地433亩。1974年成立,为全民所有制性质。建有盐滩4副,水库1座,生产面积384.73亩,当年建滩,当年产盐。1974年,13号台风冲坏海塘,次年恢复。1976年9月1日在该所建立浙江省慈溪县“五·七”盐业大学与浙江省慈溪县盐业科学研究所,并成立了党委,任命了校长与所长等。

  1979年,年初盐田面积(亩),82984亩;年终盐田面积(亩),73724亩;转农田数(亩),9260(亩)。1978年,年初盐田面积(亩),12865亩;年终盐田面积(亩),17636亩。1988年,年初盐田面积(亩),11626亩;年终盐田面积(亩),14506亩。2000年,年初盐田面积(亩),810亩;年终盐田面积(亩),810亩。2001年,年初盐田面积(亩),810亩,盐转农面积(亩),810亩。11月9日,有着千余年产盐历史、曾是江南最大盐业基地的庵东盐场(前身为余姚盐场)结束了产盐历史。

  慈溪县(市)境内八塘全长近70公里。七塘从新浦下杨浦至西三的泥墩潭村长近40公里,庵东境内约26公里。经常在七塘的盐业、盐场上,盐民来来回回地跑。“跑服务”于我对脚下的这块盐场滋生出了莫名的情怀:七塘、八塘、九塘这么长这么宽,以前全靠人工挑出来的啊?一副铁肩、一块铁板腰、一双铁脚、一根扁担建设海塘家园保盐场,得需多少担的泥土才能垒起这些塘?无数辛劳的三北人们洒下了多少汗水与泪水……

  远望北岸,回望南岸,七塘向南或向北望去,杭州湾畔地形盐场呈扇形向北展开,举头望见一轮红日正冉冉升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四大盐场
海南盐丁村,四面环海,美丽但却很少有人知道!
咸咸的小城故事
我国主要盐产区
关于芦台盐场调查 作者:汉沽金明
海南细游记之乐东·“盐田万顷莺歌海”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