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真实的林徽因究竟面貌如何?-十堰晚报数字报|十堰晚报电子版

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在梁间呢喃,——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这是林徽因最负盛名的现代诗《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中的诗句,因其细腻柔丽、轻盈优雅被众多读者喜爱,反复吟诵。人们仰慕其“一代才女”的美貌与才华,在层层“女神”、“才女”、“名媛”、“情种”滤镜的包裹下,真实的林徽因究竟面貌如何?很少有人去深究。■ 据《北京晚报》

才女的“谜底”

林徽因的祖父林孝恂是一位晚清翰林,学养深厚,思想开明。林徽因自幼陪伴在祖父之侧,祖父对林徽因的影响静默在她的血液中。父亲林长民对林徽因的影响则是清晰和全面的。林长民才华出众,自负狂放,被林孝恂斥责为“名教叛徒”。林长民性格中的锐气、逸气与真实,在林徽因身上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作为林徽因的父亲,在林长民的身上,几乎看不到父权的阴影,“平等”是他送给林徽因的一份礼物。他曾在给林徽因的家信中诉说仕途的艰难,完全是把女儿当成知己的样子。他也曾对徐志摩说:“做一个天才女儿的父亲不是容易享的福,得放低你天伦的辈分,要先做到友谊的了解。”这番言论,放在今天亦毫不过时。正因有这样的父辈,林徽因才能够在身心上皆摆脱“小脚”的束缚,获得同时代女子罕有的自信与洒脱。

林长民携女赴欧时,他曾对林徽因说,带她去英国是为了让她领悟到自己的抱负,暂离家庭烦琐,增长见识,扩大眼光,养成改良社会的见解和能力。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含着金汤匙出生的林徽因,可以忍受抗战时李庄生活那样的清寒与病痛,坚持学术研究。因为在她年少之时,蒙父辈教导的理想与人生追求,就与物质无关。

她是京派作家的“灵魂”

1928年,林徽因、梁思成学成归国,已完婚的二人同时受聘于东北大学建筑学系。

这年秋季,梁思成以27岁的年纪出任草创时期的东北大学建筑系主任,教师只有他和林徽因两人。他们硬是凭着自己的一腔热情,担起所有的教学和研究任务,梁思成负责建筑学概论、建筑设计原理、建筑史,林徽因负责美术课、雕饰史和建筑设计,并开设专业英语。据东北大学第一届学生回忆:“当时最苦的是没有助教,所以梁思成先生只能在课余,利用晚上来教室为我们改图,讲授渲染技法……他和林徽因先生几乎每晚到教室来为我们改图直到深夜才回去休息。”

在梁思成和林徽因共同的努力下,东北大学建筑系逐渐步入正轨。近二十年后,饱经战乱与别离之苦的林徽因又以病弱之躯,协助梁思成和最先受聘清华大学建筑系的吴良镛,共同担起了清华大学建筑系起步阶段的一应事务。

1931年,林徽因因病回到北平疗养,在疗养期间开始了文学创作,同年9月,全家开始定居北平东城北总布胡同三号。

北总布胡同三号,即名声远扬的“太太的客厅”的所在地。林徽因凭借良好的文学素养、学术背景、人脉关系,不但自己投身于文学创作,还积极地创办刊物,扶持新人,为京派开拓人脉,凝聚共识,成为“京派的一股凝结力量”。

不少京派作家喜欢聚集在林徽因的家中。即使这个位于北总布胡同三号的沙龙在随后疑似遭到了冰心、钱钟书的撰文讽刺,在京派作家圈中,林徽因还是受到了极高的评价。萧乾说,林徽因是“后期京派十分重要的一个角色。她又写、又编、又评,又鼓励大家。我甚至觉得她是京派的灵魂”。

1933年9月23日,沈从文主持下的第一期《大公报·文艺副刊》正式面世,在沈从文的邀请下,林徽因参与了这份刊物从筹备到发刊的全部过程,并写下《惟其是脆嫩》的发刊词,呼吁创作界不拘一格,联合起来,丰富文艺的土壤。

1934年5月1日,《学文》月刊创刊,作为主要成员的林徽因、沈从文在学文社再度合作,林徽因还以汉碑图案为题材,设计了封面,而林徽因一生最负盛名的作品——小说《九十九度中》、诗歌《你是人间的四月天》都发表在《学文》创刊号。

林徽因对文学投注了极大的热情,但在1932年至1937年间,林徽因成为京派作家“灵魂”的同时,以梁思成、林徽因等人为研究主体的中国营造学社,还在不断吸取国外建筑学者的研究成果,研读清工部《工程做法则例》和宋代《营造法式》,积极开展田野考察,构筑中国建筑史的学术体系。

早年在给胡适的信里,林徽因曾经说过,自己最怕的就是“平庸处世,做妻生仔地过一生”,艺术和美,建筑与学术,就是她一生用尽力量发光发热的追求。

被误读的林徽因

即使林徽因有着不愿平庸处世的抱负,她被谈论得最多的却并非是她的人生追求、艺术作品和文艺观念,而是与梁思成、徐志摩、金岳霖等人的情感生活,故事被一再误读。

徐志摩在欧洲认识林徽因后,苦恋而不得,甚至为其与发妻离婚,但林徽因最终还是另嫁他人,与梁启超之子梁思成结婚。

另一桩公案则是发生在林徽因、梁思成之间的那段“人尽皆知”的爱情对话,她对梁思成说,自己爱上了两个人,梁思成表示愿意尊重她,而金岳霖则愿意退出。

撇去种种花边逸闻,徐志摩对林徽因的意义在于,他既是林徽因文学世界的领路人,又是她一生的知己。徐志摩追求林徽因无果,却由此踏入了诗歌的世界,为后世留下了经典的诗篇;而林徽因也在徐志摩意外身故后登上诗坛、文坛,某种意义上,相当于接过了新月社的衣钵。

林徐二人在性格与文艺观上都以“求真”、“自由主义”、“人本主义”为突出的特色,愿意“更热诚地来刻画这多面错综复杂的人生”,这才是他们能一生互相欣赏的原因。

1955年4月1日,林徽因于北京病逝,得知消息的金岳霖忍不住在办公室号啕大哭。

据金岳霖的学生周礼全回忆:“他两只胳臂靠在办公桌上,头埋在胳臂中。他哭得那么沉痛,那么悲哀,也那么天真。”1955年4月3日,在林徽因追悼会上众多的花圈和挽联中,尤以金岳霖和邓以蛰联名题写的一副最为特别,亦常被后人在提起林徽因时引用: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

然而,林徽因的一生,又岂是“一身诗意”与“四月的天”能够概括的呢?

年轻时的林徽因。

林徽因和梁思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天生尤物:集才情美貌于一身的林徽因(图)
风雨中的琳琅声——林徽因和她的时代
寻找一种真实:我们为什么要读林徽因?
徐志摩、金岳霖、梁思成,为何才子钟情林徽因?
“你若盛开,蝴蝶自来”林徽因生命里的三个男人
【散文】陶敏||你是人间四月天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