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心通2.1

阳旦演绎 · 中篇(一)

马新童 心通中医传承工作室 1月24日


中 医 传 承,承 传 中 医



【讲者简介】



马新童,男,中医全科副主任医师,北京中医药大学临床特聘教授,马新童中医传承工作室、马新童中医研究院创建人。对历代各家中医经典著作进行了广泛研究,熟谙《伤寒杂病论》现存各版本和历代各家注本,尤其多年潜心研究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深得其精诣,主要研究方向:中医经典的系统研究与临床应用。在二十多年的临床实践中形成了“天人地合参,神气形同调,病脉证并治”的独特学术思想体系,强调“临证观象”、“中观正见”,擅长结合现代疾病特点灵活运用古方,尤其通涩和三法治疗心脑疾病、体质状态调整方、调神开心汤、肿瘤系列方等有独特之处。


       现任世界中医联合会青年中医培养工作委员会副会长,深圳经方协会名誉会长,北京市中医药文史研究会学术一部主任,中医协会皮科分会理事,深圳颐仁中医基金会首席顾问,山东威海市文登区首席中医健康顾问,特邀在博爱堂、葆德堂、孔医堂以及威海市文登区限号出诊。








阳旦演绎 · 中篇(一)




各位国医学馆的同仁们大家晚上好,我们又相约来学习阳旦演绎-中。明.裴一中《言医序》中所言:“学不贯今古,识不通天人,才不近仙,心不近佛者,宁耕田织布取衣食耳,断不可作医以误世!医,故神圣之业,非后世读书未成,生计未就,择术而居之具也。是必慧有夙因,念有专习,穷致天人之理,精思竭虑于古今之书,而后可言医。”






仲景小建中汤原文指征中所言:“伤寒阳脉涩,阴脉弦,法当腹中急痛者,先与小建中汤;不差者,小柴胡汤主之。”那么在此方当中甘草(炙)二两,生姜(切)三两,而在《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篇第六》中讲:“虚劳里急,悸,衄,腹中痛,梦失精,四肢酸疼,手足烦热,咽干口燥,小建中汤主之。”这里的炙甘草是三两,生姜变成了二两。那么在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当中,小建中汤在《辨妇人各病脉证并治》中“妇人腹中诸病痛者,当归芍药散主之;小建中汤亦主之”,这里的小建中汤中甘草和生姜皆是三两,我个人认为这个小建中汤也罢,桂枝汤也罢,如果说甘草和生姜的量都是三两,我们去看整个方子就非常有趣了。桂枝在南方,芍药在东方,生姜在西方,甘草在北方,大枣在中央。十二枚大枣刚好对的是十二经,刚好是对的四隅位,每一隅位各是三枚,那么刚好是一个非常完美的圆。



我们大家请看,桂枝汤与小建中汤的图解:我们看桂枝三两(在南方),大枣十二枚在中央,芍药三两在东方,生姜三两在西方,炙甘草我这里写的二两,在古人的版本当中有二两和三两之分。如果是三两就是我刚才讲的,那就非常有趣了,我们讲土隅四位,土隅于东南、西南、西北和东北这四位。那么呢,各是三枚,刚好是十二枚。整个的方子就是一个圆,圆里面又寓了方。那小建中汤呢?刚好倍了芍药,加了饴糖。我们为什么要去画图反复地推演,我们就是想知道这个制方者(制方)背后是什么东西?制方者是怎么去运用什么样的原理来制的这个方?如果说我们知道了古人是如何真正制方的,比我们会用一个方子(更有益处)或者说能更好地用这个方子,更好地理解这个方子,它的出处以及它的应用范围有莫大的帮助。因此我把图画出来也是抛砖引玉,想请大家能够逐步从研究这个方子,研究这个方证,到研究它的气化过程一直研究到这个方子是如何制定的?它是用什么样的原理来进行制定的?




那么下面我们就讲小建中汤治疗一些疾病的实际案例。通过案例我们先学会它怎么去运用。我们用小建中汤来治疗胰腺Ca腹痛的案例。此病人呢,胰腺体占位性病变,考虑胰腺Ca,脾动脉受侵,肝多发囊肿,肾囊肿等等,这是西医的一个检测。而我们中医呢,这个时候看的病人什么呢,他的左侧胁肋部及左上腹部疼痛一月余,左侧胁肋部及上腹部胀满疼痛连及后背,无怕冷,怕热,大便质稀,口苦口干,无口渴,睡眠可,无喘息。那么呢,近两天,第十五诊来的时候我们用这个方子,近两天早晚饭后疼痛严重,夜里睡眠可,肠鸣音亢进,口苦,夜里口干。我们用了小建中汤,同时合了失笑散。


你看我们第十六诊的时候呢,服药后疼痛缓解,他说昨天疼痛加重,刚好是在节气。那么我个人认为咱们中医确实和西医有不同的地方,中医——天人地合参,我经常发现在临床当中,在交节气的头一天,疾病会发生一些变化,在节气的那一天,它会出现一个过度,过了节气以后呢?在节气的时候要么加重,要么自动减轻。他会出现这样的一个情况。他说服此药后血压略高,右胁肋部疼痛。我当时就说,查一查是不是节气?一查果然是立冬。我们径用黄芪建中汤,这时候芍药用了赤芍药和白芍药。赤芍药,活血祛瘀,消癥块的作用较好;而白芍药它是入气分,酸甘化阴、敛阴,缓急止疼的这个作用更好一些。第十七诊的时候呢,我们看腹部、胸胁部疼痛已好转。我们在黄芪建中汤的基础上,变成了大阳旦汤进行治疗。在《伤寒杂病论》当中出现了用小建中汤不差者可以用小柴胡汤,刚才这个条文大家看到了。


那么这个病人呢,第三十二诊的时候,清明节后的第四天,腹痛剧烈,纳差,情绪有点不太好,家里面可能有些小小的矛盾。这时候呢,我们用合方的方法,在小建中汤的基础上合了小柴胡汤,两方相合。胰腺癌这个病是个非常讨厌的疾病,胰腺癌的发病部位分为头、体、尾。我们常常发现胰腺的胰头癌病人相对而言好治一些,临床症状缓解得快一些,胰头癌的病人我们临床上有治愈的案例。胰体、胰尾的就不是很好治,大家可以去验证一下是不是这样的。


我们中医在这样的疾病当中到底扮演了一个什么样的角色?是完全治愈呢?还是缓解临床症状呢?还是带瘤生存呢?对我们临床医生来说,临床如何解决实际的问题,要比空谈许多理论更具有实践意义,那么如何能取得好的疗效呢?我们必须要回归经典,用经典来指导我们的临床,临床来进行验证,试试找出最佳的方案来解决实际的问题。学经典,用经典,在临床当中来体验经典的魅力。



我们再看仲景的黄芪建中汤,古本中是这样讲的,“虚劳里急诸不足,黄芪建中汤主之”。黄芪建中汤呢,它上面讲就是前方小建中汤加黄芪一两半,气短胸闷者加生姜一两,腹满者去大枣加茯苓一两半,大便秘结者去大枣加枳实一两半,肺气虚损者加半夏三两。好了,我们这样子讲大家可能印象不深刻,我们画一张图给大家进行解释。


与前一样,桂枝在南方,甘草在北方,生姜在西方,芍药在东方。我们倍了芍药,加了饴糖,饴糖在中间,对吧?大枣十二枚没有问题,那么黄芪呢?一两半,黄芪在这里用了一两半,请大家认真看一下,这里黄芪是一两半。剂量是其它药物,桂枝或者生姜甚至甘草的一半的量。他这里就充分体现了一个“少火生气”,少阳的气是用黄芪来升的,或者说用黄芪是起黄,阳气升起用黄芪,而不是用附子。附子是点火用的。升阳者是黄芪,“阳旦者,黄芪为主”,黄芪一两半。那么气短胸闷,为什么加生姜一两?气短胸闷是有饮邪,这里用生姜是降气,来止呕,治胸闷。那么腹满者去大枣加茯苓,腹满者去大枣加茯苓是因为小便不通畅,这里的腹满是小便不通。腹满,大腹属土,土可以治水,因此用茯苓一两半这个数来去除其中焦的水饮,未化之水饮。如果大便秘结呢?我们大家看看,我们把枳实放到了东方,大便秘结其实是肝主疏泄,所以大便的秘结是肝气的不舒畅,降气就可以了。因此去掉了大枣,加了枳实来降气,来通导大便。肝气降则大便通。肝主疏泄,这里是这个意思。


肺气虚损的时候加半夏三两,为什么呢?我们古人的补泻和我们想象的可能刚好相反。古人认为在气化过程当中,恢复脏器本身的功能就叫“补”,影响脏器功能恢复的时候就叫“泻”。我们现在呢,刚好相反。我们古人认为肺气虚损的时候,是因为邪气停聚在肺,损伤了肺气的宣肃功能。因此我们加半夏三两去除肺中的痰浊。我们常常把头一条,“气短胸闷者加生姜一两”一块儿去运用。那就变成了加小半夏汤。把第二条一块儿去考虑的时候,就变成了小半夏加茯苓汤,大家看看是不是?换句话来说小半夏加茯苓汤和黄芪建中汤可以合在一块儿用。同时我们摆这个图的时候,大家肯定发现了一个秘密。在它的东方有枳实和芍药这两味,枳实、芍药这两味药加上对面的生姜这三味药就是小泻肝汤的方子。



下面呢,我们用黄芪建中汤治疗中枢神经脱髓鞘病来作为一个演示,实际的病例。



李某,五岁,诊断西医:是中枢神经脱髓鞘病,这个孩子呢,激素已经停了三个月了,后面完全用中药来进行治疗,我们用黄芪建中汤加半夏曲,请大家看一下。我们这个方子是善后了,这个孩子来了,每次走拿一个月的药量,我们怎么能够在吃一个月不发生任何的问题,而且吃了药以后有好的效果呢?那么我们必须要抓住它核心的病机。你看这个小孩儿,现在各方面的检查都非常得好,病情非常地稳定,从兰州过来的孩子,一个小可爱。



那么,再下面我们用黄芪建中汤治疗月经不调,腹痛的案子。



孟某,十三岁,(诊断)月经不调,腹痛,虚劳。那么这个病号是两侧的颞部疼痛,情绪紧张,月经前易腹痛,大便不规律,易疲乏。那么可能许多人看到这个情况的时候会想到用柴胡剂,我们在《伤寒杂病论》当中有小建中汤不差者,用小柴胡汤来进行调整。我们先用建中的方法,这是原方,我们这里赤芍、白芍都用了。同时大家看一下,我们的黄芪用了十五克,我们严格按照古方的比例来进行一个调整。在这里都把一两换算成了有五的折量、十的折量,五的折量就是一两等于五克进行计算,十的折量就是一两等于十克来进行计算。我们还有一两等于十五克来进行计算,我们一般来说有这三种。因为小孩儿呢,我们可以用一的折量、三的折量、五的折量,我们用这三个折量。大人都用五的折量、十的折量、十五的折量来进行折算。这孩子二诊的时候呢,腹泻,行经时的腰酸,耳道偶尔疼痛,易疲劳。我给大家讲啊,用这个剂量的时候呢,我个人认为是芍药的问题,会出现一些腹泻,特别是有些体内有积滞或者是有湿气的人,他会出现腹泻的现象。这我们临床上时常可以见到,你不用担心,这些邪气呢,通过大便而去,没有关系。



二诊的时候我们用了大阳旦汤来进行治疗。那么三诊的时候,腹泻已经没有了,服药后情绪明显好转,咽部偶有异物感,病人有白色粘液,头痛好转。因此呢,我们就模仿用了黄芪建中汤后面的加减法,我们灵活变通一下,我们用大阳旦汤合了半夏厚朴汤。我刚才讲了,黄芪建中汤可以和小半夏汤,还有小半夏加茯苓汤都可以。那么半夏厚朴汤是什么呢?半夏厚朴汤就是小半夏加茯苓汤的一个加味药。第四诊的时候,这个孩子所有的症状就大部分没了,没有明显不适,小孩儿也非常地开心。



我们再复习一下深师小建中汤原文,它是黄芪四两,当归二两,桂心六两,白芍四两,炙甘草二两,半夏一升,人参三两,附子一两,生姜一斤,大枣二十枚,那么这药一共十味药,那么十味药按照天元式法来说,每个地方应该有两味药,那么大家可以试着自己去排一排看怎么样合适?我这里的答案不是唯一的答案。不是所谓的正确答案,只是给大家抛砖引玉,供大家来参考、来学习,帮助大家记忆,帮助大家分析这个问题。原方主治五劳七伤,少腹急痛,膀胱虚满,手逆冷,饮食苦吐酸痰呕逆,耳聋口焦,小便自利。又闻云:虚劳里急,少气,手足厥逆,少腹挛急;或腹满弦急不能食,起即微汗出,阴缩或腹中寒痛,不堪劳苦,唇舌干,精自出,或手足乍寒乍冷、而烦渴疼痛、不能久立、多梦语。原方的加味:津少口渴者加麦冬,生地,腹满者加厚朴;梦泄加龙骨;阴茎痛加泽泻;小便难加茯苓。大家好好看看,这里津少口渴者加麦冬,生地;腹满者加厚朴;梦泄者加龙骨,龙骨这味药;阴茎痛者加泽泻;小便难者加茯苓。刚才我们讲的黄芪建中汤中腹满去大枣加茯苓,就是小便难。它的腹满就是腹满的时候出现大便秘结,也可以出现小便不利,那么茯苓是来治疗小便不利的。那么阴茎痛加泽泻,这是大家必须要记忆一个的特殊的方法,用泽泻可以治疗(阴茎痛)。而梦泄者加龙骨,大家好好看看这里的龙骨,还有附子我们在一块的时候呢,桂枝汤加龙骨牡蛎汤,或者二加龙骨牡蛎汤的时候是不是这样子加减的,而且龙骨与天雄在一块儿的话就变成了天雄散的一种加减方法。


我们又把深师小建中汤重新画了一张图来供大家学习和参考。我们把桂枝、或桂心和当归放到了南方;黄芪、芍药我们放到了东方;生姜、半夏放到了西方;那么人参和大枣放到了中央,附子和甘草放到了北方。大家看一下,如果我们这样摆这个图的时候,是不是又是一个看起来非常平衡的图啊?那么这种十味药的药方,我个人的研究,我们都会把它摆成一个类似于这样的一个(图)。为什么会是这样的情况呢?十味药就是一个整个河图的模型,用十味药来把天地的状态用方子的形式来表达出来。我们大家再看一下,桂枝、当归这种搭配大家看到了没有?桂枝、当归这种搭配是非常的熟悉吧?——当归四逆汤。那么黄芪、芍药这种搭配——黄芪建中汤。生姜、半夏这种搭配大家看的非常熟悉吧?——小半夏汤。附子甘草这种搭配——附子甘草汤。那么人参、大枣这种搭配,那更是非常多的方子都可以用人参和大枣相搭配。像小柴胡,人参和大枣这种搭配都可以的。咱们这个深师小建中汤呢,不光是图形非常的完美——十味药,在临床当中运用也非常地广泛。(待续)



阳旦演绎 · 中篇(二)

马新童 心通中医传承工作室 2月7日



中 医 传 承,承 传 中 医



【讲者简介】



马新童,男,中医全科副主任医师,北京中医药大学临床特聘教授,马新童中医传承工作室、马新童中医研究院创建人。对历代各家中医经典著作进行了广泛研究,熟谙《伤寒杂病论》现存各版本和历代各家注本,尤其多年潜心研究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深得其精诣,主要研究方向:中医经典的系统研究与临床应用。在二十多年的临床实践中形成了“天人地合参,神气形同调,病脉证并治”的独特学术思想体系,强调“临证观象”、“中观正见”,擅长结合现代疾病特点灵活运用古方,尤其通涩和三法治疗心脑疾病、体质状态调整方、调神开心汤、肿瘤系列方等有独特之处。


       现任世界中医联合会青年中医培养工作委员会副会长,深圳经方协会名誉会长,北京市中医药文史研究会学术一部主任,中医协会皮科分会理事,深圳颐仁中医基金会首席顾问,山东威海市文登区首席中医健康顾问,特邀在博爱堂、葆德堂、孔医堂以及威海市文登区限号出诊。





                                                           

阳旦演绎 · 中篇(二)

          ‍  



比如说我们治疗脑干胶质瘤,脑干胶质瘤——我们中医把它定为脑涎这个病。脑涎——可能许多的同道不知道它中医的诊断。这个病人现在是(第)二十一诊,出现了:乏力,左侧肢体活动不灵活,发麻,眼睛干涩严重,视物正常,面部麻木,头胀,周身无疼痛,大便干。开始化疗以后呢,出现了舌边红,苔白腻,舌中裂。我们作为临床医生,经常可以见到这样的情况,就是(在临床)当中有些病人已经进行了化疗、放疗,我们怎么去充分发挥我们中医药的作用?用中医的这些办法来减轻患者的痛苦,延长患者的寿命,这对我们临床医生提出了很多的要求,以前是没有这种情况的,对吧?我们用了深师的小建中汤合深师的肾着汤,我们这个方子就是深师小建中合深师肾着散加了肉苁蓉和菟丝子这两味药,补精的两味药,来进行治疗。那么我们可以看到方中的半夏、附子就是进行复形质的药物,半夏、生姜这些药物呢?就是祛除他的脑涎的。半夏、生姜、茯苓,就是我们讲的小半夏加茯苓汤。这里的黄芪、炮附子、半夏、党参、当归、肉桂、赤芍、生姜、甘草、大枣这十味药就是深师小建中汤。干姜、茯苓、白术、杜仲、牛膝、泽泻,还有肉桂就是深师肾着汤。我们在此基础上加了肉苁蓉,菟丝子,肉苁蓉还有消癥瘕的作用,补精来消癥瘕。“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因此用了补精的药物来使精能够通过河车之道到大脑,同时把大脑里的脏东西祛除,祛除脑中的痰涎,这是对脑涎这个疾病的治疗思路。

 

下面我们继续再看,我们用深师小建中加减来治疗乙状结肠癌术后。她的这个检查单大家都可以看一下,这个老太太呢,哎呀,几次三番呀,三番几次呀,我们经过了反复几次的斗争,老太太几次危险我们逐步用中医中药的方法(救治)。还好,到今天为止老太太还健在。给她治的确实惊心动魄呀!好几次都说不行了——不行了。我们进行调方,用我们的方子进行调整。她自己也说,我可能这次不行了——又峰回路转。老人家生命力还是蛮强的,七十八岁的老太太,乙状结肠术后一个月来诊,这是中伏后第一天,这是第一次。我们在第六诊的时候呢,我们用了深师小建中合了深师肾着汤进行加减,加了补骨脂、葫芦巴和仙鹤草。


当第七诊来的时候呢,(刻下症:)怕冷好转,夜间口渴饮水,我们用了大阳旦汤合了当归补血汤加仙鹤草,为什么要着重提出合了当归补血汤呢?你看我们的黄芪和当归的比例是“五比一”,我在这里给大家讲一下,这个当归补血汤我们大家都认为是李东垣先生“五比一”的比例,是他的《内外伤辩惑论》里面的方子。其实我们看到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的时候,(就知道此方)就叫黄芪当归汤,黄芪是三两,当归是半两。那么呢,三两与半两还是“六比一”。“六比一”——“天一生水,地六成之”,我认为这个是更符合张仲景的比例的。如果当归是“一”,黄芪是“五”的话,那就是土和水之间的关系。到底黄芪和当归是“五比一”对?还是“六比一”对?我个人是这么认为的。因为在《难经》当中是这么讲的:就是人一呼一吸脉行六寸,气在血之前也就是六寸。气行后面血跟着来,那么来说应该是六寸,“六比一”更符合天地之道。那么同时呢,根据河图而言,“天一生水,地六成之”,黄芪当归“六比一”的比例更符合天地之道。尤其是想给大家讲仙鹤草这味药,仙鹤草又叫“龙芽草”。仙鹤草、脱力草、龙芽草都是一个药。一般我们大家鲜用仙鹤草会用的少一点,一般我们用个三十克左右对吧?你看我们这里用六十克,我们救命的时候用到一斤、半斤。这个仙鹤草非常好的一味药,在急救的时候一定要重用才行,轻用效果非常的差,疗效看不出来。我们第八诊的时候呢,用的大阳旦汤进行加减,加了茜草、墨旱莲这些药物进行一个调整。当时用了一些化疗药,偶尔咳嗽,无便血,无粘液。体重增加,皮肤有出血点,因此我们进行了一个加味。

 


在第九诊的时候呢,因为服化疗药以后食欲较差,情绪差,大腿外侧皮肤及腹部皮肤瘙痒,喜热饮,疲乏倦怠。我们因此用了深师小建中汤,大家看一下。第十诊的时候呢,疲乏、纳差好转,腰痛,肛门有水样液体流出,我们选用了深师肾着汤合深师的小建中汤进行治疗。第十诊的时候她的疼痛消失了,体重增加,大便无血无脓。这个病人非常的开心。我们继续守了一下这个方子,用深师肾着合深师小建中,我们把仙鹤草加进去用了60克,叫脱力草嘛,可以益气补血、止血。

 

那么第十一诊的时候她来了,霜降后四天嘛,她觉的皮肤干燥瘙痒,久坐腰痛,腿部发软,无力,有尿时小腹憋胀,怕冷。我们用了大阳旦汤加了精四味加味。精四味就是巴戟天、肉苁蓉、菟丝子、枸杞子。我把它叫做精四味,补精的四味药。这个补精的药呀,非常的多,什么时候用什么样的药?用到什么程度?其实这是一个大学问。其实我们在前面讲过的,中医的源流当中来源于三皇五帝。五帝当中的颛顼帝,颛顼帝他就注重补精的方法。如何补精?确实是个大学问,要想把补精的方法学得非常的到位,大家一定要学习一下傅青主、陈士铎这一门的东西。他对补精的方法可以说运用地炉火纯青啊!达到一个非常高的境界!我们最常见的大家知道——五子衍宗丸,如果说是用我们的方法去想它为什么就叫五子衍宗丸呢?就五种药就能成为五子衍宗呢?它是用五方之精的方法,籽类可以归肾就是可以衍宗啦。把五方之精纳于肾而进行衍宗,大家可以试试,如果说你不用这五种籽,你能不能用其它的籽或者说其它的方法来用五味药来构成一个方子,能够把五方之精纳入肾而进行繁衍后代呢?大家会不会觉得这个可能会简单吧,你试一试就知道啦,没有那么简单。但确实有人又自出枢机的进行了一些调整,但是仍然符合五子衍宗丸的这个(法式),比如说把车前子换成了女贞子,把车前子换成了桑椹——黑桑椹,把覆盆子换成了柏子仁,那么这些方法只是说把其中的药进行了一些替代,而整个的法式没有发生任何的变化。那么这个法依然存在,这个方是由药构成的,方是由法所制定的。


 


好,我们再继续往下看,十四味建中汤的当归(去芦,酒浸,焙干)、白芍药、白术(洗)、甘草(炙)、人参(去芦)、麦门冬(去心)、川芎(洗净)、肉桂(去粗皮)、附子(炮,去皮、脐)、肉苁蓉(酒浸一宿)、半夏(汤洗七次)、黄蓍(炙)、茯苓(去皮)、熟地黄(洗去土,酒蒸一宿,焙干),各等分。上㕮咀,为粗散。治荣卫不足,腑脏俱伤,积劳虚损,形体羸瘠,短气嗜卧,寒热头痛,咳嗽喘促,吐呕痰沫,手足多冷,面白脱色,小腹拘急,百节尽疼,夜卧汗多,梦寐惊悸,大便滑利,小便频数,失血虚极,心忪面黑,脾肾久虚,饮食失亏。每服三钱,水一盏半,生姜三片,枣子一枚,煎至一盏,去滓,食前温服。这个方子叫十四味建中汤,因为它每次服的时候还加了生姜大枣,从完整的方子来说,整个方子(是)十六味药,我们进行画图,进行学习。

 

那么十四味建中汤,或者叫十六味建中汤它的摆法可能会有很多种。我们从当中选了一个相对而言觉着比较可以说得过去的一种方法。我们来进行一个画图,那么它的东方就是黄芪、芍药和白术;南方就是川芎、桂心和当归;中央就是人参、茯苓,肉苁蓉、大枣;那么西方就是生姜、麦冬和半夏;北方就是熟地、附子和甘草。大家看一下,除了中间刚好是四味药,其他的四个方位都是三味药,这个方子显得非常的平整。如果说我们把生姜和大枣去掉的话,大家可以看到整个这个方子就是西方缺了一点点东西。那么别的(方位)都是三味药,看起来相对而言也是比较平稳的一种搭配。这个十四味建中汤我认为是到了宋朝的时候呢,已经达到了一个极致。这个方子可以看做深师的小建中汤与十全大补汤相合以后而成的,又加了肉苁蓉补精的和麦冬。我们可以看一下,黄芪、芍药、人参、生姜、大枣、麦冬、半夏、当归、桂心、附子、甘草,你看这些都是小建中汤里面的药,对吧?那么十全大补汤呢,黄芪、白术、芍药、人参、茯苓、生姜、大枣、川芎、桂心、当归、熟地、甘草——十全大补啊!那么十全大补汤和深师小建中汤相合,这样子就把所谓的时方和经方完全沟通到一块儿了,形成了一个非常完美的,美妙的组合。那么换句话来说,从某种角度来说,就根本不存在,实际上不存在这种经方和时方的差异,只是说从不同角度拟的方。如果说是非常好的一个方的话,经方时方是完全可以打通的,完全是可以用“从外向内”,“从内向外”无非就是这两种(思路),运用河洛之术、内算之术把它全部整合到一块儿。这个十四味建中汤就是非常完美的,非常美妙的一个组合。它几乎把所有涉及到气血津液的问题统统在一个方子当中体现出来了。因此呢,这个方子也是我们临床上常用的一个方子,比如说我们用十四味建中汤来治疗风心病的患者。

  


有一位风心病,二尖瓣狭窄并关闭不全,主动脉瓣钙化并关闭不全,三尖瓣关闭不全,全心扩大,左室舒张功能减退,肺动脉高压的患者。我们看她的舌,看她的脉象,我们在她第四诊的时候就运用了这个方子。我们在十四味建中汤的基础上又加了分心木,地锦草这两味药。地锦草又叫卧蛋草,那么分心木是什么东西呢?分心木就是核桃的那个内夹,叫胡桃夹。取象类比的方法,分心木就可以用于心脏瓣膜的疾病,实际上临床运用的时候呢,不光是用于瓣膜上的疾病,同时分心木对糖尿病并发的前列腺肥大,小便夜尿频繁的患者效果也挺好的。同时分心木还有一定的所谓的降血糖的功效。临床上运用起来,用三片分心木泡水可以治疗晚上夜尿频。

 


在第五诊的时候呢,我们看一下,近几日自觉休息时胸部舒服,活动后仍觉右侧胸部沉重,两腿沉重无力,月经刚结束,舌底的络脉瘀血程度减轻,舌边的青紫好转。我们用了十四味建中汤,把地锦草去掉加了赤小豆。赤小豆一加上就是赤小豆当归散。赤小豆当归散在《伤寒杂病论》当中一个是治近血的,一个是治目赤如鸠眼状的,一个治眼睛粘膜的疾病,还有一个治肛门这里粘膜的疾病,肠粘膜的疾病,出血或者充血的这种情况。我们常常运用赤小豆和野菊花或者高寒香菊来治疗睑结膜的眼睑充血这种病人——红眼病的病人效果还是蛮好的,三天左右就会有很好的效果。

 

下面我再看十四味建中汤来治疗肾病综合征的患者,这个病人是十二诊前来:水肿消失,乏力感好转,腰痛减轻,食凉后易腹泻,下午头部空痛。我们用十四味建中汤加一些补精的药物,枸杞子、菟丝子、山萸肉、怀山药、巴戟天这些补精的药物。这个病人非常的瘦,当我们利完水之后呢,她肾精的这种亏乏不是一天两天能够补起来的。因此多种的补精的手法交替的运用才行。

 

我们传统的中医思维是什么呢?我们中医的传统思维呢,我觉着简单的说就还是那句话:“天人地合参,神气形同调,病脉证并治”。我们要神气形同调的时候要会神机,调气化,复形质。我们病脉证并治的时候要知道这是什么样的病,是什么样的脉,是什么样的证,并且知道它的治疗的方案,叫“一以贯之”。我们讲——显藏者象也,对待者数也,主宰者理也,流行者气也,只有从四个角度,象数理气的四个角度去了解中医,才能够比较深入,全面的掌握中医的思维,掌握中医临床的道法术。(待续)


阳旦演绎 · 下篇(一)

马新童 心通中医传承工作室 2月13日


中 医 传 承,承 传 中 医



【讲者简介】



马新童,男,中医全科副主任医师,北京中医药大学临床特聘教授,马新童中医传承工作室、马新童中医研究院创建人。对历代各家中医经典著作进行了广泛研究,熟谙《伤寒杂病论》现存各版本和历代各家注本,尤其多年潜心研究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深得其精诣,主要研究方向:中医经典的系统研究与临床应用。在二十多年的临床实践中形成了“天人地合参,神气形同调,病脉证并治”的独特学术思想体系,强调“临证观象”、“中观正见”,擅长结合现代疾病特点灵活运用古方,尤其通涩和三法治疗心脑疾病、体质状态调整方、调神开心汤、肿瘤系列方等有独特之处。


       现任世界中医联合会青年中医培养工作委员会副会长,深圳经方协会名誉会长,北京市中医药文史研究会学术一部主任,中医协会皮科分会理事,深圳颐仁中医基金会首席顾问,山东威海市文登区首席中医健康顾问,特邀在博爱堂、葆德堂、孔医堂以及威海市文登区限号出诊。






                                                           

阳旦演绎 · 下篇(一)

各位,国医学馆的同仁们大家晚上好!今天适逢六一儿童节,那么我们祝群里面的各位老顽童们大家晚上好!




医道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圣贤真实义。

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媸,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深心凄怆。勿避险巇,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如此可为苍生大医,反此则是含灵巨贼。

我们在《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当中,讲“阳旦者,升阳之方,以黄芪为主;阴旦者,扶阴之方,以柴胡为主;青龙者,宣发之方,以麻黄为主;白虎者,收重之方,以石膏为主;朱鸟者,清滋之方,以鸡子黄为主;玄武者,温渗之方,以附子为主。此六方者,为六合之正精,升降阴阳,交互金木,既济水火,乃神明之剂也。张机撰《伤寒论》,避道家之称,故其方皆非正名也,但以某药名之,以推主为识耳。”

我们看《辅行诀·小阳旦汤》:治天行发热,自汗出而恶风,鼻鸣干呕者方:桂枝三两、芍药三两、炙甘草二两、生姜二两(又方为三两)切、大枣十二枚。上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温服一升。服已,即啜热粥饭一器,以助药力。稍令汗出,不可大汗流漓,汗出则病不除也,日三服,取瘥止。若不汗出可随服之。日三服。若加饴一升,为正阳旦汤也。

《辅行诀·大阳旦汤》:治凡病汗出(自汗出)不止,气息惙惙,身劳力怯,恶风凉,腹中拘急,不欲饮食,皆宜此方。若脉虚大者,为更切证也。大阳旦汤:黄芪五两、人参三两、桂枝三两、芍药六两、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饴一升。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四升,去滓,内饴,更上火,令烊已。每服一升,日三夜一服。

大家请看,《辅行诀》的小阳旦汤与正阳旦汤,我把它画成一个图,请大家看一下。那我们看桂枝三两,在南方;芍药三两,在东方;生姜二或三两,在西方;炙甘草二两,在北方;大枣12枚,在中央。如果是正阳旦汤呢,把饴糖一升给放在中央,因为饴糖用黄胶饴较好

我们再请看,如大阳旦汤呢,把芍药加倍变成六两,加人参三两,放在西方,把黄芪五两加在中央就可以了。大家看到这个桂枝汤的时候,就是我们讲的小阳旦汤的时候,大家有没有一种感觉?假如说这里的桂枝、芍药、生姜都是三两,同时炙甘草是三两,这个图形是不是更加平衡的一个图形啊?那么我们在古方当中,在有些版本当中也发现,桂枝汤或者小建中汤(中)炙甘草的量有三两(的版本)。如果我们的猜测是正确的,那么东南西北各三两,大枣十二枚在中央,或者土又寓于四隅位。东南、西南、西北、东北、四个方向都是三枚枣,那么整个的图形就是一个完整的,以三为核心的一个圆形,真正体现了古人讲的“含三化五”之说。


我们把黄芪建中汤来进行对比,它和大阳旦汤的区别在于没有人参,同时呢,这个黄芪是一两半。大家可能会问我们为什么花这么大的气力去推演这些方子呢?或者说用术数的方法来推演方子呢?古人的开方就是开方向,就是开时间、开空间、开时空。我们的中医就是“法于阴阳、和于术数”,取法于阴阳。这个“阴阳”,第一个就是“日月”的意思;第二个就是“日月星”的意思。因此“法于阴阳”就是取法于“日月星,取法于日月。所以说,阳旦的意思就是太阳,阴旦的意思就是月亮,这是第一种说法。第二种说法:阳旦阴旦,分别代表了夏至和冬至。我个人倾向于前一种说法。所以说我们讲“阳旦者,升阳之方,以黄芪为主;阴旦者,扶阴之方,以柴胡为主”,它一个是升阳的,一个是扶阴的


我们理论部分暂时讲到这里。我们请大家往下看,我们讲讲临床的应用。用大阳旦汤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案。王某,女,39岁,丁酉年,农历四月初八,立夏前两天。诊断为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7年,现在刻下呢:血虚面容,疲乏,不耐运动,时有眼睛不适,偶有视物模糊,发作20分钟左右,偶有心前区疼痛,末次月经:4.12,行经腹痛,脱发,白发。4月20日血常规:血小板计数853×109/L,血红蛋白浓度101g/L。我们中医诊断是虚劳。西医诊断为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第二、甲状腺的结节,第三、贫血,我们用了大阳旦汤,用了五的折量,把一两等于五克来进行计算,芍药这里用了赤芍。

上面是医院的检查报告单,大家请看一下。我们5月24号,用了十四味建中汤,开了两周的药,病人效果不错。我们中医看病啊,首先要看人的什么呢?“察色按脉,先别阴阳,要看这个人的病证属阴还是属阳,要看这个人的精气神,而不是说看什么化验单。有些时候我们的有些化验单就是趋向于某些正常趋向,那么好多病人呢,也有很多的症状。因此中医更注重人的生命的状态,现代的中医呢,我们必须要懂得一些化验单或者化验单的一些指标,它是什么意思,这样呢,我们跟病人沟通起来就较好。我们传统中医来说,化验单只是验证怎么治疗的。从某种角度来验证而已,而不能以化验单作为我们开方的依据。

我们第二例呢,大阳旦汤加味治疗银屑病医案。屈某,女,44岁,丁酉年,农历正月二十一,雨水前一天(就诊)。患者刻下症:全身泛发红色的斑疹,脱屑,瘙痒,下肢为重,口唇发乌,喜热食,易起急,口苦,口不干 ,大便质粘,舌质紫黯。诊断为银屑病。我们先用十五味祛风败毒加味治她的标。

丁酉年,农历正月二十八,雨水后六天,(刻下症:)腿部病灶较前色淡,痒减轻,大便好转 ,烦躁 ,喜热食 ,手脚凉,我们用十七味荆芥连翘汤进行加味治疗。第三诊的时候我们开始用了柴胡桂枝干姜汤加了当归芍药散加味进行治疗。


第四诊的时候,丁酉年,农历二月初十,惊蛰后五天。现在的刻下症,是近两日左侧咽部疼痛,周身泛发,右下肢偏重,自诉夏天病症减轻,喜热食,怕冷 ,大便顺畅,疲乏倦怠 ,末次月经2月18号。银屑病的其中有一个类型,就有明显的季节特点,特别是我们常见的一种就是这样的,就是夏天自然症状就减轻,不用药物也是。一到入秋以后开始到冬天就较重,特别到夏天病情自然就缓解。那么夏天是什么呢?夏天是属阳的。因此我们用药的时候,从标本来说要考虑到,最终要治好的时候还要从本上下手,同时我们要知道“标本缓急”,什么时候治标?什么时候治本?这是一个策略。这时候呢,我们用了大阳旦汤合了吴萸木瓜汤进行加减。我们用了黄芪50g、党参30g、桂枝30g、赤芍30g、白芍30g、炙甘草20g、乌枣30g、白术30g、防风15g、鸡血藤30g、忍冬藤30g、土茯苓30g、制吴茱萸15g、木瓜15g、川牛膝15g,我记得我们以前学习的时候呢,当学生的时候老师给我们讲,这个中医的“白疕”,“白疕”(一个病字旁,下面一个匕首的匕),就是相当于西医讲的银屑病,那么我们中医讲的牛皮癣,相当于西医的神经性皮炎。我们上学的时候老师如是告诉我们的,教材中也如是讲。现在随着时间推移,“牛皮癣”和“白疕病”都认为是西医的银屑病。银屑病成了一个很大一类的疾病了。那么银屑病也是一个世界性的一个难题。我们都说“内科不治喘,外科不治癣”。牛皮癣不是很好治,但是也不是说不能治。

我们第五诊的时候呢,是丁酉年,农历二月初十,春分前4天。刻下症是:怕冷,大便质干好转,每日一次,疲乏 ,鼻涕偶尔夹有血丝 ,四肢病灶好转,颜色变淡,稍痒。我们用了大阳旦汤作为一个底子,在前方的的基础上我们又加了绵萆薢、白鲜皮、紫丹参和牡丹皮等,我们加了这些专科药。我们的经方怎么能够更切合实际?经方许多是治内伤的,这些药方我们怎么变成治外科、皮肤科的这些药呢?要进行适当的加减化裁,这样才能够更适合时宜,谨守病机,勿失气宜


第三个就讲下大阳旦汤类方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案。韩某,女,56岁,丁酉年,农历二月初五,惊蛰前4天。刻下症:血虚面容,心慌,精神差,气短,头晕,疲乏倦怠,不欲饮食,咽部不适,怕冷又怕热,汗出多,觉周身骨头疼痛,腹部胀满,皮肤散在出血点,大便成形,小便可。我们中医诊断为:髓劳、心悸、腹胀、眩晕等,西医诊断就是: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RAEB(化疗2周期后),我们用了十四味建中汤。十四味建中汤是深师建中汤的基础上加了八珍汤进行一个演变的。它是出现在《太平惠民和剂局方》里的方子,我觉得这个方子到了宋朝的时候就已经比较完善了,我们用这个方子治疗过许多的疑难病症,临床疗效还是不错的。

三诊的时候是丁酉年农历的二月三十日,春分后7天,刻下症:食欲可,周身骨头疼痛好转,皮肤有出血点,无头晕,疲乏倦怠,喘息。症状都缓解了,那么我们倒过头来还是用十四味建中汤加了鹿角胶和枸杞子。加的两味增加它补精的作用,鹿角胶来补她的督脉;枸杞子,来补她的精血。

(待续)


阳旦演绎 · 下篇(二)

马新童 心通中医传承工作室 2月21日


中 医 传 承,承 传 中 医



【讲者简介】



马新童,男,中医全科副主任医师,北京中医药大学临床特聘教授,马新童中医传承工作室、马新童中医研究院创建人。对历代各家中医经典著作进行了广泛研究,熟谙《伤寒杂病论》现存各版本和历代各家注本,尤其多年潜心研究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深得其精诣,主要研究方向:中医经典的系统研究与临床应用。在二十多年的临床实践中形成了“天人地合参,神气形同调,病脉证并治”的独特学术思想体系,强调“临证观象”、“中观正见”,擅长结合现代疾病特点灵活运用古方,尤其通涩和三法治疗心脑疾病、体质状态调整方、调神开心汤、肿瘤系列方等有独特之处。


       现任世界中医联合会青年中医培养工作委员会副会长,深圳经方协会名誉会长,北京市中医药文史研究会学术一部主任,中医协会皮科分会理事,深圳颐仁中医基金会首席顾问,山东威海市文登区首席中医健康顾问,特邀在博爱堂、葆德堂、孔医堂以及威海市文登区限号出诊。






                                                           

阳旦演绎 · 下篇(二)












                                                                                                                                                                                                                                                            


三诊的时候是丁酉年农历的二月三十,春分后7天 , 刻下症是:周身皮肤骨节疼痛好转,皮肤有出血点,无头晕,疲乏,倦怠,喘息。症状都缓解了,那我们倒过头来还是用十四味建中汤,加了鹿角胶,枸杞子,加了两味增加它补精的作用。鹿角胶是补她的督脉,枸杞子来补她的精血。第四诊,我们仍然用十四味建中汤。十四味建中汤在上方的基础上,我们还合了三仙汤,三仙汤是什么呢?就是仙茅、仙灵脾和仙鹤草三味药,三个仙草,神仙用的药。(加了)枸杞子,菟丝子,鹿角胶,我们把十四味建中汤中的半夏和附子去掉了。

我们讲的第四例:大阳旦汤治疗溶血性贫血案。陈某,女,31岁,就诊于丙申年2月21日,(刻下症:)食欲差,怕冷,乏力,睡眠易醒,手脚凉,无口苦,小便色红,像红茶,复查血红蛋白长期低于9g/L,用药用过醋酸泼尼松片、生血宁片、硫酸羟氯喹片。中医诊断:虚劳、不寐。西医诊断:1.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重度贫血2.上呼吸道感染可能3.慢性胃炎4.颈椎病。我们选择了当归建中汤,是《内补方》当中的内补当归建中汤,它是在小建中汤的基础上加了四两的当归。我们把一两如果折算成5克来计算的话,就是当下这个方子。


我们看一下,这个患者因为治疗时间比较长,把中间的治疗过程就省略,直接到第七诊来看一下,第七诊的时候我们复查血红蛋白渐趋正常,我们用了小建中汤。第八诊我们用大阳旦汤加当归。 总的来说,我们根据病人的情况反复地应用建中汤类的方子来建其中。我们讲“虚人伤寒建其中,其实建中汤是一个非常好的一个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方子。而桂枝汤呢?既能治疗外感,又能治疗内伤。


大阳旦汤类方治疗急性髓性白细胞白血病案。严某,77岁,急性髓性白细胞白血病AML-M2),化疗一周后。就诊于丙申年10月11日,立冬后三天。(刻下症:)胃部偶尔胀满,不易消化,疲乏,气短,头晕,大便成型,每日一次,小便频数,夜里小便三至四次,怕冷,口干不欲饮。前三诊分别以瓜蒌瞿麦薯蓣丸、右归丸加减治疗。第四诊的时候我们用的十四味建中汤加味,加了麦芽、鹿角胶。患者精神状态明显好转,胃部顶胀好转,小便好转,腰腿疼痛,沉重,疲乏倦怠,头发发根有黑发长出来了。你看我们没有用所谓生发的药物,他头发就好了,原因就是他的中焦被建立起来了。那么,中焦的它才能(无下面四点水那个)够化生气血津液,精化气,气化神。


第五诊的时候加了鸡血藤和鹿角胶,在十四味建中汤的基础上。第六诊的时候仍然在十四味建中汤的基础上加了鸡血藤、鹿角胶和菟丝子。


下一个案例,大阳旦汤治疗急性巨核细胞性白血病案。二诊:丁酉年农历3月17号,谷雨节前七天,微喘,大便稀,晨起呕吐一次,我们用了大阳旦汤三的折量加杏仁,姜变成了干姜 

第三诊的时候,农历3月24号,刚好是谷雨节。精神状态好转,来看病之前呢,躺在床上不翻身,现在呢,可在室内行走,玩耍。食欲差,恶心,口唇色白。当下症状呢,主要是因为正在化疗,这些是化疗的一些反应。舌、脉均较前好转。我们用了十四味建中汤, 因为那小孩儿是稚阴稚阳之体,我们把十四味建中汤中的半夏和附子一对反药去掉了,加了菟丝子、女贞子,同时把方中的生姜变成了干姜。


第四诊的时候,丁酉年的农历四月初二,谷雨后六天。服药前四天食欲差 ,大便糊状偏稀,慢慢变稠,近两天成形,艾灸后背后纳可。谷雨头一天精神好,今天大便前成形后糊状,粘可,化疗后六天,手上皮肤好转,舌感觉敏感,左侧膝关节疼。


第七个病例呢,我们是讲大阳旦汤治疗重症肌无力的案例。李某,女,三岁,这是第14诊了,丙申猴年丙申月8月13日,白露后第六天。激素停近一年,现每天晚上左眼睑略微下垂,近几日低热,昨天晚上37.5度晨起自行退热,口腔有溃疡。诊断:重症肌无力 眼肌型,我们用大阳旦汤,大阳旦汤用了三的折量。


我们再看第八个, 偏头疼如何善后用十四味建中汤案例。充分的体现了我们中医讲的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中医是治本为主的这个思想。这个病人第5诊的时候是农历的三月二十五,谷雨节后一天。(刻下症:)近期无头痛发作,关节痛减轻,头部自觉清醒,无汗出,无怕冷。这就是我们一些真实的病例,原处方都在这里。


第九个,大阳旦汤类方治疗心悸案。马某,性别男,年龄15岁。初诊就诊时间是丙申年农历腊月28,大寒后五天。刻下症:平素出汗多,平时反复感冒,早搏频发,近两年鼻塞,腰部不适,轻微咳嗽。中医诊断:心悸、虚劳、鼻窒  西医诊断:心肌炎。处方:大阳旦汤加半夏。

第七诊呢,丁酉年农历3月18,谷雨节前六天,刻下症:是咳嗽无痰,早搏时无,劳累和休息不好时出现,鼻塞,疲乏,心肌酶各项指标是正常的,大便一日一到两次,咽痛。我们用大阳旦汤合生脉饮合六君子汤进行加减,其中呢,加了绵马贯众、板蓝根,我们用了清热解毒的两味药。我们看第八诊时是农历4月初6,立夏前4天。无诱发情况下早搏已经没有了,他说用了这个药以后非常神奇,早搏几乎就没怎么再出现。疲乏劳累,出汗多,睡眠盗汗,那么我们这儿有一个问题。就是说在我们补益药当中用清热解毒药是不是合时宜的?能不能这么用?实践证明,在扶正的药物当中,稍佐以两个驱邪的药物,这样可以缩短我们的疗程,同时呢,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因此我们对中医的各方面的研究,无论是专方专药的研究,还是理法方药各个层面的研究,我们都要兼收并蓄,而不是固步自封,切实以临床疗效作为它的止规。我们重实践也重经典,而不要去空谈。


第十个是阳旦类方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医案。王某,女,31岁,就诊是丙申年5月26日,夏至后第六天。9月24日,霜降后一天,这是第三诊,服上方三剂后月经至,月经量大,有血块,无腹痛,现在正值经期。近两日受凉感冒,发热流涕,胸闷,疲乏,怕冷,来月经后腹胀好转。诊断是热邪入血室、虚劳、癥瘕积聚,西医诊断为多囊卵巢综合征。在经期的时候诊断为邪入血室,用小柴胡汤。服药后呢,无发热,流鼻涕胸闷都好转。

第五诊是丁酉年农历3月28,谷雨节后四天,末次月经4月19号。 (刻下症:)困倦,腹胀,用十四味建中汤加覆盆子、枸杞子进行善后治疗。我个人有一些想法,就比如说我们现在见到的许多的一些疾病,我们眼睛看着它是一个实证,癥瘕积聚从形体角度来看,它肯定是个实证,而且是个阴实,对吧?那么它的本是什么呢?本是虚的,为什么说它的本是虚的呢?是精化气的过程当中气化不好而形成的,这种因虚致实(的阴实)。因此我们许多的时候用了所谓的活血化瘀(药),甚至加了软坚散结(的药),有些人用这些方法去做,其实她的癥瘕积聚并没有小多少。或者说小了以后,药还没怎么停呢,又增大了。其中的原因就是不知道这个病是怎么来的?其实这类疾病啊,它就是本虚标实。它的根就在于精化气的过程当中出现了问题。因此是精不足以化生气血以后所导致的这些(癥瘕积聚)。我们要采取补精的方法,一定要补精。如果不补精,你这个病就不能得到彻底的治疗, 彻底的好转。所以说这个思想观念的转变才能真正提高我们的疗效。而不是简单的用药不停的去试, 在人体身上去做试验,而是说有思考有理论有临证有验证。

因此呢,我觉得中医水平的提高,首先是思维方法的一个改变。我们要把我们的思维方法回归到古人的传统的思维方法当中去,看古人是怎么思考这些问题的。从古人这些思维方式方法当中,古人留下的经典当中汲取有益的宝贵的经验和教训。同时呢,结合现代的科技发展,结合现代人的生命状态、生存的状态、环境的状态、心理的状态来进行诊治。


我们提倡的是天人地合参,神气形同调,病脉证并治的思想。所以古人就说学好中医,必须要明白天文、地理,要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傍人事。从人的角度来说,关键是神形气同调的问题,我们常用的术语,就是会神机、调气化、复形质,这是我们传统中医的术语。病脉证并治,就是从张仲景先生开始就已经有明确的规定,辨什么什么病脉证并治,既要辨病,还辨脉和辨证,同时综合起来进行一个诊治。而我们平常讲的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是因为我们不知道这个病的发生发展,指的是治疗坏证,或者说坏病、逆证的一些方法。而病脉证并治这种思想,这才是我们中医传统的思维方法!到今天,所有阳旦演绎的上,中,下已经反复地,不厌其烦地给大家从不同角度进行了梳理,从理法方药各个层面不同角度(进行了)讲解,以及病例的例举,真实临床病例的例举。所有的病例都是真实的病例,都是我们亲身经历的,因此希望大家能够珍惜,希望大家能通过这次的讲解汲取有利于自己的东西。非常感谢大家在六一儿童节的时候聆听我的讲解,谢谢大家!

 

经方运用举隅珠海讲课(一)

马新童 心通中医传承工作室 2月28日

中 医 传 承,承 传 中 医



【讲者简介】



马新童,男,中医全科副主任医师,北京中医药大学临床特聘教授,马新童中医传承工作室、马新童中医研究院创建人。对历代各家中医经典著作进行了广泛研究,熟谙《伤寒杂病论》现存各版本和历代各家注本,尤其多年潜心研究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深得其精诣,主要研究方向:中医经典的系统研究与临床应用。在二十多年的临床实践中形成了“天人地合参,神气形同调,病脉证并治”的独特学术思想体系,强调“临证观象”、“中观正见”,擅长结合现代疾病特点灵活运用古方,尤其通涩和三法治疗心脑疾病、体质状态调整方、调神开心汤、肿瘤系列方等有独特之处。


       现任世界中医联合会青年中医培养工作委员会副会长,深圳经方协会名誉会长,北京市中医药文史研究会学术一部主任,中医协会皮科分会理事,深圳颐仁中医基金会首席顾问,山东威海市文登区首席中医健康顾问,特邀在博爱堂、葆德堂、孔医堂以及威海市文登区限号出诊。






经方运用举隅珠海讲课(一)


现在已经九点多了是吧?那我们现在就开始今天的讲座。马老师不用多介绍了,大家都已经很熟悉了。其实做中医真的是,像我们马老师这样,能做出中医的信仰,我们医生有自己的尊严,让我们所喜欢的这种文化能够发扬光大,真正的有品牌性。那现在就掌声有请今天马老师的讲座,好吗?


我总的题目叫《经方应用举隅》,这个题目比较大,随着现在的经方热,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想把经方的应用作为一个切入点,我们把中医的理法方药,看能不能用中医的思维进行思考,而不是简单的一个所谓的方证对应,或者是看到什么病就是用什么方,这个阶段其实不是中医一个很高的阶段,不是中医原始的这种思维方法。我觉得得其要者一言以终,其不要者流散无穷,理不明则识不清,识不清则临证游移,漫无目标,开个方子朝令夕改。这样根本就不是中医的思维。我们通过经方的切入,谈一谈怎么把中医的理法方药一以贯之,怎么把理法方药和这个病人当下的情况能够联系在一块儿来解决患者的实际问题。


医道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圣贤真实义。

我自己行医已经二十年了,为中医准备又是将近十年的时间,所以真正接触中医到今天为止三十年。独立行医一共看过二十多万人次的病人,三十多民族的疾病,中国、外国、各少数民族,用中医中药的方法都取得了一些效果。今天通过这六个方子,作为一个切入,(跟大家进行交流)。现在有些医生认为(只有)张仲景的方子被称为经方,这其实大大地把经方的范围缩小了,“经方”在《汉书·艺文志》当中就有经方十一家之说。因此,经方十一家的东西到哪里去了?经方十一家的东西在《外台》、《千金要方》当中有。那么,还有呢?散落在民间,散落在国外许多的经典当中。如果大家想要进一步的研究,还有好多的东西在《道藏》里面有记载。我们闲话休提,言归正传。


我们来看这么一个病例。患者姚某,女,十一岁,间断性发热两年余,发病前有半年反复外感发热病史,这是他们家里面的事儿。我们就用这句话来代表所谓外感发热。这个病人一会儿会出现皮疹,一会儿是什么湿疹,一会儿……她的体温在38.5℃到39℃之间,这种发热的病人,大家临床都很常见吧?很常见。我们西医的同道经常写的“不明原因发热或者是发热原因待查打个问号。其实发热原因待查在我们中医上没有这个概念,没有这个东西。什么叫发热原因待查?从中医角度来说,从来没有这个概念!现在这个病人呢,当下来的时候是每天的下午,大约35点钟(膀胱经循行的时间),这是括号,因为是我说的话学生就打的括号,这是膀胱经循行的时间。

我们可以回忆一下《黄帝内经》怎么讲的?从寅时营气的周流次序是按照肺大胃脾心小肠,膀肾包焦胆肝续,按照这个次序。每天大约就是在这个时间段开始发热,这个时间就显得非常地重要。我们中医是一个时间医学,任何人、任何事物离不开特定的时间、空间和人物,比如我们写文章怎么写?某时某地某人干的什么什么事,对吧?写文章也是这样,(要有这)七大要素。看病我们写的时候也要把时间写上。

她出现什么情况呢?每天这个时候出现头痛、发热、汗出,我这里写了个“无口苦”,(问她):“口苦吗?”——“口不苦”。“无恶风”,就因为这个“无恶风”导致我们当时辨的病的时候,辨的证的时候,我们有疑虑。纳少,手凉,小便偏黄,舌尖红,舌面两侧白涎。“白涎”这个概念,这是我们中医的术语。当一个人舌头伸出来的时候,我们可以看见在舌的两边有两道白涎。大家知道这个白涎是怎么产生的吗?您的病例当中有没有把(“白涎”两个字写上来?),看到的时候会不会把“白涎”这两个字写上来。如果你写上来了,你是中医的传人,因为你看到了。如果说你没有写下来,就说明你根本对“白涎”脑海当中是没有印象的,这个白涎的原因就是气不布津的表现。舌头上出现是气不布津的表现,如果是小便的时候有泡沫,这是啥?膀胱气化不利的表现。中医上就认为有这种白涎的,有这种泡沫状的,泡沫都是风,有这种像水样的叫“饮”,是我们中医的术语。这个病人出现了这个情况。


舌苔薄腻,有齿痕,舌下络脉瘀曲,脉浮在第二层,我这里设了一个悬念。我们中医能不能凭脉辨证?可以!当我们的脉法不精湛的时候,我们回归经典看一看。我现在用的方法,比如说张仲景的方法,我就用张仲景的脉法。张仲景老先生在平脉法中这么讲:“脉分三部,浮部分经以候皮肤经络之气,沉部分经以候五脏之气,中部分经以候六腑之气”。很简单,大道至简。摸脉分三层,一摸轻取即得,第一层,浮的,那么它就是我们讲的“轻取即得,重按稍弱而不空,举之泛泛而有余”,这是浮脉,它在这里。我们再来看,“脉分寸关尺。寸脉分经以候阳,阳者气之统也;尺脉分经以候阴,阴者血之注也,故曰阴阳。关上阴阳交界,应气血升降,分经以候中州之气”。


不知道大家号过脉没?里面都是学过中医的人吧?请问一下您是怎么号脉的?您是不是用传统的中医号脉方法?我们现在别的不说,就说传统的中医的脉法。传统的中医脉法其实在自古流传下来有许多种不同的脉法。我现在就讲的就是张仲景脉法。张仲景的脉法里边第一个分“浮中沉”三层,他说的很清楚;第二个“定关”,号脉的时候首先“定关”。“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德经》里这么讲。所以这个脉为什么会这么号呢?我们课本上没有这么讲。我们的中医来源于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我们回归传统,回归我们中国传统文化的东西的时候,这些问题都不是问题,这是我们一个中国人考虑世界、宇宙、人生的一种思维方式而已。他们认为以我们手的高骨来定“关”,这个“关”是人为在定,就代表人部,在前为阳,在后为阴。寸脉,就是我们讲的“阳”,为什么叫寸脉?寸脉,它其实是九分,它不是一寸,在关前一寸,高骨前一寸的部位叫“寸”。为什么叫“尺”?“尺”,尺脉,离尺泽有一尺之远,叫“尺”。——寸关尺。

我们号脉的时候怎么号?我经常去观摩别人号脉。这是一个东西,这是垫的一个脉,为什么要垫在下面,大家知道原理吗?中医的动作没有一个是废的动作,他为什么不这么号脉呢?因为你这样的时候就把它压住了,看到没有?很简单。我看到有些人号脉,垫到这儿,你这是做样子货,你不用这个东西也行。肯定是放这个位置,而且不是这样放,而是啥呢?而是要微微的有一个角度,为什么?你的手自然而然的从这里挨着他的关,你的手就把他的关定了,就在高骨下方这里。

我给大家讲这个是啥意思?大家首先第一步要规范自己,看病好不好,能不能看?关键在于你能不能用中医的思维方法来考虑问题。第二个,能不能用规范的技术操作规程来规范我们的动作。当我们的手自然而然的搭在这里的时候,这时候就开始了,这个手一搭,这两个手(指)自然往下,这就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而手挨着的位置,我们好多人现在发现这有一个大结节,我有一个朋友叫**,(说)这是个大结节。其实就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这个“三”是什么?是人在分“一、二、三”,当我们明白了这个道理的时候。而且女同胞先要号她哪个手呢?右手,再号她的左手。男同胞应该是先号左手,为什么?因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天左旋,地右转”按照我们中医传统来说。扎针也是,现在扎针怎么扎?拿起针来,先扎中间,男的先扎左侧,再扎右侧;女的先扎中间,再扎右侧,再扎左侧。全部是因为要和整个宇宙的这个规律吻合,要按规矩办事,这个规矩不是我们定的,是我们发现的这种规律。所以说我们在职业生涯当中,我们首先第一个要规范自己的动作,规范自己的流程。(待续)


经方运用举隅珠海讲课(二)

马新童 心通中医传承工作室 3月5日

中 医 传 承,承 传 中 医



【讲者简介】



马新童,男,中医全科副主任医师,北京中医药大学临床特聘教授,马新童中医传承工作室、马新童中医研究院创建人。对历代各家中医经典著作进行了广泛研究,熟谙《伤寒杂病论》现存各版本和历代各家注本,尤其多年潜心研究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深得其精诣,主要研究方向:中医经典的系统研究与临床应用。在二十多年的临床实践中形成了“天人地合参,神气形同调,病脉证并治”的独特学术思想体系,强调“临证观象”、“中观正见”,擅长结合现代疾病特点灵活运用古方,尤其通涩和三法治疗心脑疾病、体质状态调整方、调神开心汤、肿瘤系列方等有独特之处。


       现任世界中医联合会青年中医培养工作委员会副会长,深圳经方协会名誉会长,北京市中医药文史研究会学术一部主任,中医协会皮科分会理事,深圳颐仁中医基金会首席顾问,山东威海市文登区首席中医健康顾问,特邀在博爱堂、葆德堂、孔医堂以及威海市文登区限号出诊。






经方运用举隅珠海讲课(二)


我们再看《难经》里面有这段文字,在《伤寒杂病论》里面也有这段文字,问曰脉有三菽、六菽重者,何谓也?师曰:脉,人以指按之,如三菽之重者,什么叫三菽”?大家知道吗?三颗大豆(黄豆)大,就是那么大。那么六菽呢?六个大豆那么大。九菽呢?九个。十二菽?还有啥?这一下把脉又分成了五层,肺、心、脾、肝、肾。先天的时候气化形,后天的时候形寓气,这在《医宗金鉴》里如是说。什么意思?“生之来谓之精,两精相抟(tuan)谓之神”。父精母血结合在一块的时候,后面生下了你。这时候,一旦人成形了的时候,气寓于身体当中,那么就是以脏腑为中心了。在这之前是啥?天地生了我们,所以说以这个为中心。所以,哪个前哪个后?你想的是先天部分还是后天部分?你要分清楚。而这部分在我们教科书上全部(都没有罗列)。当你回归传统的时候,传统上讲的非常清楚,无形之间我们把它割裂开研究中医,那么你解释不清楚,把阴阳解释的一塌糊涂。就是刚开始你的观念就是不正确的,我们回归经典就知道什么是正确的观念?对吧?

刚才的那个病人,我引出了这么多的脉法,怎么发现她的这个情况的呢?我反复地摸她的脉,如果按三部来取的时候,我们现在就用中医的思维,外面候的是皮肤经络之气,对吧?中间号的六腑之气,下面号的是脏气。问题是我刚挨上的时候没有,再往下一点的时候,在这个位置,大家看到没有?我分五部分的时候,脉在这个位置上出现了,就说明病在这个部位,或者说是疾病产生的部位,或者说发生的部位在这儿。那请问一下这是什么地方?如果按照五层分的话就是心。我当时看完以后,我们就开了一个方子。两个地方一卡,你看每天下午大约3点到5点(发热),这个时间刚好是膀胱经循行的时候。

《难经》里怎么讲?“损其心者调其营卫”。看了吗?她不是这层,是第二层,她也不是第三层,在这儿,老是好不了。好,时间我们卡死了,是足太阳膀胱经营气循行的时候,部位在足太阳膀胱经循行的时候。这不时间是不是卡了?对吧?她循行的时间告诉你了。那么她病的脉在这个位置上,在心上。为什么会出现这个情况?在这时候发生呢?原来在《内经》里面有这么一句话,叫做啥?心为阳中之太阳”,有这句话吧?这就是一个太阳部位发生的问题。你看,你是不是一以贯之了?好多我们现代的人说《内经》和《伤寒杂病论》没有任何关系。我不是太赞同说这个话的人。我们所有的理全部拿《内经》完全可以解释,而且是丝毫不差,为什么不用《内经》之理讲呢?


我们这时候就采取这个方子,很简单的一个方子。桂枝汤,我们用的10的折量,桂枝、白芍、生姜、甘草、大枣你看一味都不差。因为大枣应该是十二枚,对吧?桂枝调营卫亦平,桂芍生姜三两同,枣十二枚甘二两,解肌籍粥漐汗珍?大家都背下了方歌对吧?我们会不会用呢?你看,水煎服,日一剂,日三次,怎么喝呢?服药方法:发作前一小时服,后喝小米粥以助药力,盖被保暖两小时,遍身微似有汗出透益佳。

我们传统的中医看病的时候,看一个人的时候,第一个应该怎么办?应该会识,认识这个。我们现在讲了中医是辨证论治”,这个无关紧要,这不是中医传统思维。张仲景讲“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这是治坏证和变证的方法,是(因为)我们没法定,是变化多端的。坏证变证是我没办法以后,这怎么办?——“观其脉证”,不得已而为之的方法。现在“观其脉证,知犯何逆”怎么成了中医的大法了?——“(辨证论治)不能离开,别的我一概不管”。所以说我们就肆意的合方,乱合方,我们经方有滥用的一个趋向,这是不对的。我们回归传统以后就知道谁说的对,谁说的不对了。经典就是照妖镜。要认识识病,第二个呢?辩证,凭脉辨证,还有呢?遣方,用药,剂量,煎煮方法,服用方法以及护理方法,全部都要一以贯之。你错了一个地方,可能效果都达不到你预期的那么好。


那么这个病人我们再来看,无自觉发热,头痛一次,下午14点开始到第二天早上好转,这个病人近两天颈项部僵硬不适,以右侧为甚,这后面我们调整后,就好了。这个发热的病人,就这么一个小方子,神不神奇?这谁都认识是桂枝汤!


那我们看看桂枝汤的原文是怎么说的呢?“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桂枝汤主之”。这两个条文根本就和这个病没有任何牵扯。“病人常自汗出者,此为荣气和,卫气不谐也。所以然者,荣行脉中,卫行脉外,卫气不共荣气谐和故也,复发其汗则愈,宜桂枝汤”。“,什么叫?就是可以用,适宜。不是说主之主之是什么意思?必效。还有呢?“病人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者,此卫气不和也,先其时发汗则愈,宜桂枝汤”。你看,我用的就是这个条文。这是不是有条文呢?有没有条文的支撑啊?有没有脉的支撑啊?有没有《内经》的支撑啊?有没有《难经》的支撑啊?这不是经典,不是理法方药一以贯之吗?怎么就提不出道理来呢?这不是一以贯之吗?


桂枝汤用我的方法来粗解一下。桂枝汤是治太阳中风的,如果说你把桂枝汤只认为是治太阳中风的,你真的把这个方子看的太小了!就如同我们的国家领导人,你把他看作就家庭的一个掌舵的,你把他看的太小了,他的身份太大了、太多了。怎么去解它呢?因为人法地,我们用木火水金土或者说东南西北中,我们把这个方子拆一下。这个方子就占到了五个方位,这才是它本来的东西。我们用中医传统思维。桂枝,我们经常用桂枝尖或者桂枝,桂枝怎么样?它是啥?火的一个象,通达的象,特别是桂枝尖。芍药,木;大枣,大枣十二枚放在中间;生姜,三两放到西方;甘草是水。我们古人的思想是什么思想呢?是天地水思想。天地水,到后面慢慢又变成了天地人,而这个方子形成的时候是在(天地水)这个时候产生的,不是在(天地人)这时候产生的。所以说,当我们回归的时候会发现它和它有关系。而你看咽喉痛的时候,少阴病,咽痛,用啥?甘草汤,就一味甘草,它是水,少阴是啥?水不够了,加点水就完了,加多少水呢?二两的水,为什么二两呢?二两是火的数,这就水火既济了。古人就非常简单,他认为数字都有暗示力。我们现在开经方怎么开?10g10g10g……那是张仲景的方子吗?你根本是把我们经方都糟蹋死了,是吧?

 你看我们刚才这一个病例呢,引出了这么多的东西。我们回归经典看看桂枝汤咋说的?这个条文,你看“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我给大家讲,这是《宋本》里面的,其他版本里面都有,但是因为我研究了十个版本的《伤寒杂病论》,在其中有一个版本当中,阳浮而阴弱前面有一个字,“脉阳浮而阴弱”。在我们的课本上怎么解释的?这个阳浮而阴弱有两个解释,一个是指脉,阳,是指浮取的脉,阴,是讲沉取的脉。是不是这样讲的?我们看看刚才条文当中张仲景这么说过吗?他说脉分三部,浮是什么?皮肤经络之气,中间是六腑之气,最下面是五脏之气,对吧?他说阴阳的时候咋说的?关前为寸,寸为阳,尺为阴,现在就搞清楚了。这个脉这样搭上以后,阳浮而阴弱是前面这个关前的这个脉是怎么样?浮的;而尺部的脉稍微弱一些,弱一点,这个就很符合临床呀!就把它说的很清楚呀!后面我们说“阳浮而阴弱”是它的病机,我们把这个问题泛化了,放大了。其实本来就这么简单。太阳中风的人,脉出现了阳浮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气并到阳位上去了,它阳就多了,怎么样?就热自发了嘛,发热了嘛。阴弱者汗自出”,这个阴精变成了阳气往外蒸腾,它就出汗呗,最大的明显的表现。就这么简单,你看这条文,丝丝入扣,没有什么玄虚的地方,没有什么大概、也许、可能,它说的非常确切。(待续)


经方运用举隅珠海讲课(三)

马新童 心通中医传承工作室 3月14日

中 医 传 承,承 传 中 医



【讲者简介】



马新童,男,中医全科副主任医师,北京中医药大学临床特聘教授,马新童中医传承工作室、马新童中医研究院创建人。对历代各家中医经典著作进行了广泛研究,熟谙《伤寒杂病论》现存各版本和历代各家注本,尤其多年潜心研究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深得其精诣,主要研究方向:中医经典的系统研究与临床应用。在二十多年的临床实践中形成了“天人地合参,神气形同调,病脉证并治”的独特学术思想体系,强调“临证观象”、“中观正见”,擅长结合现代疾病特点灵活运用古方,尤其通涩和三法治疗心脑疾病、体质状态调整方、调神开心汤、肿瘤系列方等有独特之处。


       现任世界中医联合会青年中医培养工作委员会副会长,深圳经方协会名誉会长,北京市中医药文史研究会学术一部主任,中医协会皮科分会理事,深圳颐仁中医基金会首席顾问,山东威海市文登区首席中医健康顾问,特邀在博爱堂、葆德堂、孔医堂以及威海市文登区限号出诊。






经方运用举隅珠海讲课(三)

怎么去吃?“上五味㕮咀,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我们看“㕮咀两个字,有口吧?(有人解释)说汉朝的时候,劳动力非常的落后,人民生活水平极低,没有切药的工具,拿嘴巴咬。那不是糟蹋咱们汉朝时候的人吗?这个㕮咀是什么东西?我给大家讲一讲㕮咀。我们的课本上也没有讲清楚。现在还有呢,现在在哪里?在云贵这个地方,就像这样一个捏核桃的夹子一样的东西叫㕮咀,它叫㕮咀。就是他拿一个东西咔嚓咔嚓咔嚓,有点像剪刀,那个东西叫㕮咀”。我们书上解释说的是一个像缸一样的东西,放在里面捣,叫㕮咀”,根本就是在猜,根本就不知道这个㕮咀是什么意思。你看这有个,它啥意思?你看,就是这样,这是药吧,比如这是一个桂枝(动作),芍药(动作)——“㕮咀”。看到没有?这么简单的问题我们解释不通,为啥呢?我们没有文化,我们不脚踏实地,我们不去看看老百姓用啥东西在做。现在很简单,有几个搞药的东西切的对吧?现在还有用机器切的,对吧?㕮咀现在大家明白了吧?那不是闹笑话吗?

以水七升你看古人用的啥样的方法?古人的时间,他有没有说:来看看表,熬药半小时。有没有?先泡十五分钟,再熬半小时,箅出来,再倒水,再熬二十分钟,这两次熬的药放在一块分三次喝。我们现在是不是这样说的?你想一想汉朝时候的人,他们家没有液化气罐,没有天然气罐怎么办?他烧火很难的,把炉子搞来了,把火拿来,一次把药就要熬好。对不对?大家能理解我的话吧?那么这个水的量要确切,如果有些水源很不充足的地方,你能随便去吗?有自来水吗?***一拿就倒进来,必须确切的告诉我你拿多少水来?告诉你七升。这个七升大概多少,大家知道吗?一升大概是二百毫升,二七一百四,一千四百毫升,用1400毫升的水。

微火煮取三升,煮取六百毫升,适寒温,服一升。桂枝汤一副药服三回。大家听明白了吗?最多能喝几副?我告诉大家:一天最多能喝三副,一昼夜。马大夫,你咋知道的?这不说得很清楚吗?很多人考我:哎,马大夫,你说三付,你咋知道三付?”。你来看一看,“啜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温覆令一时许,遍身漐漐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漓,病必不除。若一服汗出病差,停后服,不必尽剂,若不汗,更服依前法,又不汗,后服小促其间”。他这里一时许,古人讲的一时是多少呀?两个小时。他的小促其间是多长时间呀?小促其间就是一个小时多一点或者一个小时,对吧?小促其间就不到两个小时。我们再看半日许令三服尽”,也就是说半天。我们这样算,半天三次服尽是六个小时,没错吧?分三服。那么请问一下一天多少个小时?24小时,你给我算一算,你能服几副?刚好也就是再多加个两三副药,是吧?你看,“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周时观之”,什么是“周时24小时,十二个时辰来看。“服一剂尽,病证犹在者,更作服,若汗不出,乃服至二三剂”,说的很清楚,喝了一副没好,再喝到两三副。你算最多加头一次喝的药,超不过四副药。这已经到头了,对不对?超不过四副。你吃了一副,最多超不过四副药,因为啥?时间在这摆着呢,你说:我昨天吃桂枝汤,我吃了五副桂枝汤还没好”,你胡说。你看这不就明显的说出来了吗?

“禁生冷、黏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恶等物”。后边的东西特别的重要,当你临证当中,方子开对了,后面吃了这些东西一样发热。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所以张仲景在里面没有一句废话,没有一个字的废字。字字都是经典,非常经典。我们往下看,对桂枝汤的一些总结,是外邪引发或素体本虚,本有内伤而致营卫不和。刚才那个病人有没有恶风?没有。不是太阳中风导致的,她是营卫不和导致的。就是她完全可以出现发热汗出,但是不恶风。大家听明白我的话的意思吗?条文就很清楚了。原来发热,汗出,不恶风的一样可以用桂枝汤。你看我们做学问每个地方都要落到实处,咱们不要去大概、也许、可能,你看非常确切。《金匮要略心典》,这是尤在泾的,他说,“桂枝汤,外证得之,为解肌和营卫,内证得之,为化气和阴阳”


现在我们讲一讲第二个病例。刚才那个病历你看很简单,是吧?但我们扯出了一大堆的东西,中医的理法方药包括煎煮方法,服药方法通通都扯出来了。这是不是理法方药全部一以贯之?


现在我们就讲一讲,我们现代的中医,随着现代科技的发达,微信、电视、电脑的普及,我们好多人会说,就像这样子的,写了一大堆的,这是以前治疗的病历,发到(微信)上面来。马老师,请帮我看看这个病人,把图就发上来了。这就是全部的原文的记录。这个病人患了银屑病十六年,想请我会一下诊。42岁,全国各地花费几十万,十个月前来门诊就诊。用过温经汤,当归芍药散,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柴胡桂枝干姜汤,都有效,但每次来月经就要发(作),你看这是特点。是不是经方啊?是经方,而且是张仲景的经方,为什么没好呢?都是经方家开的经方,怎么没好呢?我们往下看。每年要来十五次月经。十天前吃了很多豆腐,双膝红肿,不能够伸直。用火针点刺双膝,腿好一些,她吃了芍药甘草汤,腹泻六七次,就成现在这个情况了。他是咋想的呢?——“哎呀,这个是不是火针以后或吃了药以后导致的。我说他有啥问题不要老是往自己身上揽。病人有些反馈,不要光往自己身上想,别动不动就往自己身上揽事,没事找事。治疗方案有很多,我说我给你推荐一个方子,古方大阳旦汤。

大阳旦汤哪里的,大家知道吗?《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里面的方子,所以说这也是经方。我们看一看,这是她吃完药以后的反应,病人服用三剂后可以站立起床行走。今晚去她家拍照,来对比一下。和刚才的那个情况完全不一样。她是啥病啊?她是银屑病!我怎么就没拿银屑病的方子治她啊?因为这个大阳旦汤的病机和她是相吻合的。因为很简单,如果说你不知道中医传统的理论,你怎么会想到这个大阳旦汤呢?因为大阳旦汤,它绝对没给你讲,大阳旦汤可以治银屑病。陶弘景也没有这么说过。那我们为什么会选择这个方子?很简单,脾主四肢肌肉”,有没有这个话?有这句话吧,这不是中医经典的东西吗?她四肢出现这个问题,身体四肢出现这个问题,是哪的问题?病位先定下来。是不是中医讲的脾的位置吗?先定大的位置,把病位一定了,你看这个人瘦削,有点痿的表现,我们讲治痿独取阳明,我们先不说,现在有争论,对不对?那个是啥?气血太薄了,不能够濡养经脉的一个表现,就那么简单的事情。假设我换个思路,这不是银屑病,这是一个虚劳,大家会怎么想?虚则补之,对吧?那么我就会用大阳旦汤了。大阳旦汤一用的时候,假设我们先揣测。我们用完以后,这个皮肤的对比都有。


在《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里咋说的?“阳旦者,升阳之方,黄芪为主”。请问一下升阳用啥?黄芪,用不用附子?根本就不是附子。我们看一看,“玄武者,温渗之方,以附子为主”。温渗的时候用附子,点火的时候要用生附子。你看古人说的非常的明白。你看,“阴旦者,扶阴之方”。我们现在有一种说法叫做“扶阳如何如何。,没法扶,,你好好看那个字,叫升阳,那叫扶阴”。我们是中医人,我们要规范,我们要规范自己的语言,我们的语言正确了,名正则言顺”。说的不对后面就差十万八千里。臆造,造了好多名词,你看用古人的名词多好,升阳扶阴多好,对吧?

我们看原文,治凡病”,啥叫凡病?所有的各种各样的病。凡,凡人,啥意思?所有的人,普通人。所有的人叫凡人,我们就是凡人,是吧?“凡病汗出不止,气息惙惙,身劳力怯,恶风凉,腹中拘急,不欲饮食,皆宜此方。若脉虚大者,为更切证也”。他就写了这么一段,古人说话好精炼呀!他说所有的病出现这个情况的时候,所有的消耗性的疾病,当前这个病是不是消耗的呀?越来越瘦了吧?都不能起来了,连地都下不来了,这时候你还治病吗?先把病搁下来,先把人立起来。这个时候就要用到第二个指标,第一个叫做病脉证并治,病、脉、证是并治的,它的核心是确定了病,凭了脉,定了证,然后治疗的东西就出来了。这四个是一以贯之的。现在情况是啥?这时候就不是治的思想了,是调的思想,叫做神气形同调。我调的是啥?气血精液全部给它填进去,叫她气血充盈以后,能够自己开启自愈能力来抗击病邪。这是不是一个间接的方法?在当下也是最好的方法。当我们看不好病的时候,我们不知道这个病的时候,怎么去处理?我们退而求其次,在人上下手。

所以许多老师讲中医是治病的人,西医是治人的病。这句话对也不对。中医是啥?病脉证并治”,谁说不治病?你不会,你不认识病,所以说你不会治病,对吧?第二个是神气形同调,就讲的是病的人,这个话说对了。我们神气形同调的方法。我用我的方法把大阳旦汤分解了一下。我觉得我们要用自己的方法,不管你用什么样的方法,用自己的理念把我们古人的东西进行一个拆解,拆装、组合,再拆、再组,完了以后呢,如同己出”。以后你用这个方子的时候呢,就像你自己亲自拟的方一模一样,古人说“如同己出,效如桴鼓”,就像自己开的,完全像自己开的东西一样的,讲的是自己的爱情故事,绝对不是张仲景的东西,这样才行

两个病案,说明一个啥问题?体现了神气形同调的重要性,对吧?第一个更多的体现是病脉证并治!(待续)


经方运用举隅珠海讲课(四)

马新童 心通中医传承工作室 3月21日

中 医 传 承,承 传 中 医



【讲者简介】



马新童,男,中医全科副主任医师,北京中医药大学临床特聘教授,马新童中医传承工作室、马新童中医研究院创建人。对历代各家中医经典著作进行了广泛研究,熟谙《伤寒杂病论》现存各版本和历代各家注本,尤其多年潜心研究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深得其精诣,主要研究方向:中医经典的系统研究与临床应用。在二十多年的临床实践中形成了“天人地合参,神气形同调,病脉证并治”的独特学术思想体系,强调“临证观象”、“中观正见”,擅长结合现代疾病特点灵活运用古方,尤其通涩和三法治疗心脑疾病、体质状态调整方、调神开心汤、肿瘤系列方等有独特之处。


       现任世界中医联合会青年中医培养工作委员会副会长,深圳经方协会名誉会长,北京市中医药文史研究会学术一部主任,中医协会皮科分会理事,深圳颐仁中医基金会首席顾问,山东威海市文登区首席中医健康顾问,特邀在博爱堂、葆德堂、孔医堂以及威海市文登区限号出诊。






经方运用举隅珠海讲课(四)

  

我们看一下柴胡桂枝干姜汤的一个病例。我所有的病例都是原始的东西。你看刚才病例都给大家把这个原文都给发上来了。孙某,这个病人耳鸣好转,劳累以后出现耳鸣,近几天又出现了耳鸣,胃部不适感好转,口干不渴,便溏好转,仍不成形,2/日,怕冷,表情疑虑。诊断了胃痞和耳鸣。

你看柴胡桂枝干姜汤后面写的啥? ——“去渣重煎法,服后当有微汗出”。条文就这么写啊!我考过一些研究经方的人,我有时候就问:请问一下,柴胡桂枝干姜汤吃完出现什么样的表现?你就知道你这个药方见效了?”。想了半天以后说:病好了呗!”。我说:张仲景不是这样说的呀!”。他说:张仲景咋说的?我说:你看它方后注,很简单!”。“服后当有微汗出,汗出则愈”,这个药吃完以后会出汗。大家理解我话的意思吗?你都不知道你家中宝贝是干啥用的?发生什么样的情况,就说明这个药到位了。

我们看看条文里是咋写的?“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就这个方子,我看了n个注家的东西,每个注家写的东西,我每次看完以后心里面都觉得是这回事吗?我怎么觉得那么牵强附会啊!到底在哪里呢?首先,第一个问题是胸胁满,微结还是胸胁满微结?这个意思不一样,胸胁闷或者满,是指我这里觉得有满闷不舒的感觉。微结,就是大便微微有点干燥,这是第一个意思,对吧?如果是连起来读呢,胸胁满微结,胸胁这里有一些不舒服的感觉,是里面有什么?有水,有饮,出现了问题。这个意思就完全的变了。

你看看下面,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什么问题呀?小便不利是啥?是津液没有化成小便,对不对?说明上面有水呢。渴而不呕,为什么渴呢?是因为津液停滞以后,出现了局部口出现了缺水的现象,而不是说我没水。我这里是涝灾,我这里是啥?旱灾,对吧?它没有变成旱涝完全不能调和的情况,我水气化一下就可以了。所以用桂枝和甘草气化,水一气化了,自然这个津液就能够生成。渴而不呕,但头汗出,为什么光头以上出汗呢?但头汗出,阳气全在头上,剂颈而还,为什么会出现这个情况呢?

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这个方子好多人都说,我一用很管用呀!胡希恕老先生认为胸胁满微结是大便干。而刘渡舟老先生医案里面,你看看刘渡舟老先生是怎么用?他把干姜的量调大了,刘渡舟老先生把这个柴胡桂枝干姜汤的量给完全改了一下。就说明什么问题?不是那回事儿,他是理解了干姜的作用是温脾阳,大家理解了吗?我们知道它本意,还有一个引申义,还有临证发挥的,意思就完全不一样了。“初服微烦,复服,汗出便愈”这个药吃上以后呢,刚开始还会觉得稍微有点不舒服的感觉,还有就是觉得心烦的感觉,这才是标准的。

去渣重煎法什么叫去渣重煎法?用一斗二升的水,把药放进去熬(出六升),把渣滓去掉,再熬成三升,就是一斗二升变成六升,六升把药渣滓去掉,再变成三升,分三次服。为什么这么熬药?好多人写的好复杂呀!怎么说的?古人说的很玄,这个方子去渣再煎是因为两次煎煮以后呢,它气味就醇和,要得天地之气。那以前别的药都熬一回,它为啥熬两回呢?大家好好看看柴胡是多少?多重?半斤,半斤是八两啊,八两如果是按十五克计算的话是多少克?120克。大家听明白了吗?如果真的张仲景来的话,那一锅药你们家要用大锅熬。熬完以后呢?熬药刚把水漫上,一熬,水一半都没有了,请问一下会出现啥情况?水都吸到药里面去了。好多药都在上面呢,是不是存在这个问题?那很简单嘛,你把药汁赶快给它箅出来,防止它再怎么样?倒吸回去。但是有个啥问题呢?但是你现在水还是太多了,对于喝来说多了,对于熬来说少了,你那个器皿就这么大,你不能拿个再大的。你就是拿一个再大的锅,它水一吸还是会少的,很简单的道理嘛,把他渣子一去,一浓缩,变成我们刚好能够喝的这个(量)。这不正符合我们的生活常识嘛!把它说的那么玄,是吧?这是我们的一种生活经验,对吧?虽说我经常不做饭,我有生活的经验,那不就很简单就解释清楚了吗?我给你讲,你看去,注家写的神乎其神,是那回事吗?不是那回事儿!就那么简单!

刚才这个柴胡桂枝干姜汤,我最想给大家讲的是哪一些?不是说你会不会用这个方子,而是说吃了药以后有什么反应?怎么煎煮它?明白了吧?那么谁说的对谁说的不对,我不管他是哪个大家,他哪怕是再所谓权威的(专家),谁说的正确我们听谁的,对吧?我们按照实事求是的方法做学问!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对吧?


我们在看下面的这个病例,小青龙加石膏汤。马某,昨天晚上发热39.5现在咱们是中西医结合医院吧?如果到39.5℃的时候,你们敢不敢用中药来治疗?敢用中药治疗的人请举一下手。”“敢用,是吧?”,“那是不是科主任?不是科主任。不是科主任,你们小心了啊,一会儿那个要收拾你们。因为啥?我是科主任,我最清楚了。必须你给我搞下来。怎么办呢?就用一些退烧药什么的。我告诉你真的中药非常地快。用对的时候真的覆杯而愈。

那天我一个笨学生开葛根汤,我给他分析完以后,他说:哇,这是葛根汤啊!”。我说:对啊!”“我们医院没有熬药设备,只有免煎颗粒。我说:免煎颗粒就免煎颗粒嘛!他说:没姜怎么办?没枣咋办?”。我说:你说咋办?”。“没姜我回家里拿一点姜,没枣我回家里拿点枣。我说:你咋给人家开这个药呢?他说:我把药给她了,叫她回去剪开水一冲喝了。我就问他一句话,你看到她喝了吗?没有,我告诉她了呀!”。因为他过了四个小时以后他给我反映了一个消息,病人的体温怎么样了?持续上涨。明白了没有?持续上涨,而且病人没有出现出汗的迹象。四个小时,喝了两次。我说:不对,赶快去看她的药,出问题了!”。他说:不会,我交代得清清楚楚的”。他摇摇晃晃的去了,一看,那个人的母亲干了一件什么事情?她说:这个药太多了,我随便挑了几个,往这一倒,就给她喝了。听明白了没?我说哪个环节都不能错啊!大家理解我的话的意思了吗?后面怎么办?没办法把后面的药,不是抓了两三副吗?又挑出来一部分,把姜和枣给她熬了一下,用那姜枣的水把那几个药一冲喝上了。第二天,烧幸好退了。因为按照他们医院的规定,如果说两天嘛三天,如果烧不退,必须要采取西医的办法来处理。还给他还给了一点时间。我说幸好,我说我明白了,老师的名声就是被学生就这么糟蹋掉了。我们就是张仲景的掘墓人,是吧?我们把张仲景全部给误解了。张仲景说:我好冤枉啊!你看,你没按照我的方法呀,对吧?

后面这个病人怎么办了?这个病人来了,我们看看发热39.5℃,大家知道体温计最高多少吗?各位中西医结合的专家们,你认认真真看过那个体温计了没有?看过那个体温计的人,请给我举举手。都没看过。”,看来这是护士的事,是吧?不是大夫的事。你好好看看,到头了42℃。我告诉你那个温度计到头了,我治过n个。我一去病人量体温,多少?41.5℃。我一看,嗯?41.5℃,不对吧,再换一个,嗯?还是41.5。他还在跟我交流自如,哎呀,马大夫,我还没到最厉害的时候,这是刚刚开始。还给我对答如流。我想的你别给我出现问题,对吧?

你看,当时测的时候就39.5℃了。20114月,女,没写年龄呀?你看,现体温波动在39℃左右,咳嗽,咳黄白粘泡沫痰”。我们看看,痰中有水,量多,头晕,烦躁。口唇干燥,无口渴,微微有点汗出,手心热,昨晚服两袋柴桂后无明显好转,怕冷,出现这个情况,喜侧卧睡。她舌尖是红,舌面是有水滑,舌苔白腻,脉浮数,沉取稍无力。我觉得咱们是医生,咱们不能做书呆子,凭想象著书立说,这个最害人了。那么麻黄汤当中,大家看了没有?得衄者,麻黄汤主之”,“脉浮数,麻黄汤主之”,有没有这样的条文?我请问一下,人发热的时候,他的脉是快还是不快?有没有慢的?有慢的那就麻烦了,那心脏有其他的问题了,对吧?人发热的时候,脉相对来说都是快的。这是人体的一种应激反应呀。所以麻黄汤我们完全可以治脉浮数。什么脉浮紧用麻黄汤?脉浮数说用麻杏石甘汤,不是那回事。根本不是按照这个来的设立的,而是按你的辩证来的。你说的那个用体温计量着体温高和我说的那个寒热是两码事,没关系,我给你明确的说。但是那个东西可以作为我们看他病情的一个发展(的指标),我们心里得有一个准备,这是可以的。所以中医西医不太一样。(待续)


经方运用举隅珠海讲课(五)

马新童 心通中医传承工作室 3月28日


中 医 传 承,承 传 中 医



【讲者简介】



马新童,男,中医全科副主任医师,北京中医药大学临床特聘教授,马新童中医传承工作室、马新童中医研究院创建人。对历代各家中医经典著作进行了广泛研究,熟谙《伤寒杂病论》现存各版本和历代各家注本,尤其多年潜心研究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深得其精诣,主要研究方向:中医经典的系统研究与临床应用。在二十多年的临床实践中形成了“天人地合参,神气形同调,病脉证并治”的独特学术思想体系,强调“临证观象”、“中观正见”,擅长结合现代疾病特点灵活运用古方,尤其通涩和三法治疗心脑疾病、体质状态调整方、调神开心汤、肿瘤系列方等有独特之处。


       现任世界中医联合会青年中医培养工作委员会副会长,深圳经方协会名誉会长,北京市中医药文史研究会学术一部主任,中医协会皮科分会理事,深圳颐仁中医基金会首席顾问,山东威海市文登区首席中医健康顾问,特邀在博爱堂、葆德堂、孔医堂以及威海市文登区限号出诊。




 


经方运用举隅珠海讲课(五)

  

这个病号我们用的小青龙加石膏汤。你看“五副药水煎服”,为什么是五副药?你看这个剂量多小!你看那个细辛写的三克,对吧?我们现在大夫太难当了,你做好人还不行,你还得要符合规矩不能超量,对吧?我写了三克,其实这五副药才是多少呢?五副药才是两副药。大家理解我这个话的意思吧?我把它两副一块儿煎,甚至是三副一块儿煎,煎完了以后每四小时喝一次。有些时候四小时喝一次,前面说的两小时,我发现三四个小时一次,先一次把量给够了,下面就用的时间稍微长一些,因为药在体内发生反应的时候。别超过四个小时。我们现在喝药怎么喝?大夫,我怎么喝药?”——“早一顿,晚一顿。”“怎么喝药?”——“晚一顿,早一顿”。“我孩子发烧着呢?”——“早一顿,晚一顿”。娃娃都已经发烧到3940℃了,娃娃都抽风了,你还说“早一顿,晚一顿”,那你不是庸医吗?张仲景从来没这么说过,对吧?那是治慢性病的调理的。在调理上呢,治的时候不是那样治的,对吧?所以说没搞清楚什么叫”?什么叫?好了,我们四小时分四次服用。你看,这个一副药,其实我们还是折中了一下,用的还量还小呢。今天没有收录(病例),量大了的那个,用三十克的麻黄。我们用了去治那些病。你看反应是啥反应?那真是张仲景说的一模一样,什么筋惕肉瞤就出现。

当天下午15点服药,你看过了四个小时,第二次服药时怎么样了?吐了。为什么吐了?吐了后测体温正常,37.5℃。那“是啥?拒药吗?因为病邪和药相互格拒的时候出现的必要反应,人体会产生一种(反应),这个药本身不会(致吐)。所以说当年的张子和认为麻黄可以致吐,石膏可以致吐,黄芩、黄连可以致吐,其实他观察到了有些病人吃了这些药以后出现啥反应?呕吐现象。我记得最清楚的一次,一个病人来,那个病人是什么情况呢?说不出话来,我们的西医同道给打针,说的是:你是上火了,扁桃体化脓什么的。你说是扁桃体化脓,打了以后声音都发不出来了。来了以后我摸脉一看,他嗓子里面不是水鸡声。我一看,因为这病是个热,再一看用药太寒了以后,寒热胶结在一起,我就取射干麻黄汤的意,把射干麻黄用上,因为它不是水鸡声,它里面什么生姜、细辛、五味子这些药一概不用没关系,半夏可以用一些,比如说桔梗、枳壳对吧?因为宣降他这里的气机呀!对吧?我就给他加了一些。当时我采取的方法是模仿了当年一位老中医叫江尔逊的经验,是治咽喉痛的一个经验。

早上吃完,下午我还家里面打煤砖呢,怒气冲冲的一个人来了,领着他的爱人,在那指指点点呢,哪个马大夫家?哪个马大夫家?见人就那么问。我远远地看杀气腾腾啊!我一看,不好,这是咋回事?我一看旁边领着的是早上看病的那个女的呀!我心里想:善者不来,来者不善。我把那个媒一端,等他来。后面来了以后呢,说:马大夫,早上你给我老婆吃的药,她吃完以后吐得一塌糊涂”,我说:不对呀,你把药拿来”。我看了半天没有致吐的呀!而且我里面还有半夏呢,还有生姜呢,咋能致吐啊?后面你猜,我问啥?我一摸她的脉,她的胃气还有不断的上逆的象。胃气上逆的象是啥象?我告诉你,特别是两个关,特别是右手的这个关脉,它是有一个往上扬的一个势。好多人一有,我说哎呀,你反酸啊,你烧心啊”——“哎呀,大夫,你好准啊!”,就这么摸出来的。如果他的脉朝下走,你腹泻,常年腹泻”——“哎呀,好准确呀!”,就这么简单。脉势,看它往哪个方向转。你看真传就一句话,很简单。好多人说的很玄,它是病势,病的势在哪个方向?

 

后面一来,我说:你咋吃的这个药?”。他说就像你说的那样吃的。我又问了一句话。病人要是这种情况,你先把药拿来,要验验药,看药对不对。如果方子也对的,药也对的,这时候要问他:你咋煎的药?”。他说怎么怎么煎的。我一听这煎的方法也对。然后我想是不是半夏有问题呢,一看半夏拿来也没有问题。哎呀,这咋了?”,我说:你吃啥了?”,他说:啥也没吃。我说:今天吃的啥饭?”——“什么也没吃。原因找见了。这种药不能空腹吃,大家听明白意思没?大家记住,因为寒和热一块的药不要空腹吃,空腹吃的时候,会怎么样?寒热药会相激惹,大家明白没有?会引起胃的一个反应,会反射性的呕吐。何况她病邪在这个部位呢,明白没有?

大家知道有两个部位,咽喉的部位,我们搞不清楚,我经常问学生什么叫咽?什么叫喉?——老师,咽就是咽,喉就是喉”。我再问他什么叫喉?”——“喉咙”,再说不出来了。你再问他,——哎呀,中医有喉痹什么的。咽和喉不一样,咽者,咽也,咽东西。喉者,候也。咽者,咽也,吃东西到哪去了?你吃东西到胃里去了嘛!胃不是地嘛,坤土嘛。什么叫候?喉者,候也,候啥?天嘛!原来喉咙是两码事情。这个喉是把空气吸进来,到肺里去了。肺象乾卦,象天的。你看中国人很有文化,谁说中国人不知道咽喉?而且咽在下,喉在上,这是地天泰卦,大家理解了吧?这时候为啥会发生这个?天地反作了,为什么哑掉了?地气下不来,天气上不去,所以声音就哑了嘛,发不出音来了嘛,对吧?那发音和什么有关系?和宗气有关系。宗气是什么来源?宗气,其中有一部分,从鼻子到喉吸入,到肺里面去了。还有一个呢,地气,脾胃中土之气上来,抟聚于胸,循经脉贯喉咙,对吧?是不是这样讲的,《内经》里边?就这样讲的呀!

所以说我用了射干,大家知道射干麻黄汤了没有?一个热一个凉,为啥这么用的呢?就是为了解决这个天地交泰的问题。因为有饮邪,所以说加了生姜、细辛、五味子、半夏这些药物。如果说他没有,就用桔梗、枳壳这些药物把气给它周流一下,就好了。射干是啥药?寒药,苦寒的药,麻黄呢?苦温的药,温药和寒药一块儿用,辛开苦降,还有一个呢?寒温并用,是吧?我们就光知道半夏泻心汤在这里寒温并用,这里要寒温并用,我告诉你下面也要寒温并用啊!出口、进口、中间都得寒温并用,它有些是脏有些是腑,有些需要热,有些需要凉,就是这么个事儿。我们老祖先真的很聪明。就是当你明白这个道理的时候,你的病人来的时候,他的声音发出来的时候,这个方子就出来了。就这么快,为啥?你这样理解了。大家这块儿听清楚了没有?不知道我讲清楚了没有?我们就是这样的呀!我这儿就不往深里讲了,又把《内经》给扯出来了,我今天成了讲《内经》的课了。就讲到这儿就行了。

  但是现在发生了啥?早上十一点钟来的时候,我就吃了你的药啊!”。你听到了没有?我说:“你现在能不能说话了?”。“我能说话了。”我说:“你应该感谢我,还到我家闹事来了?”。他脸一下红了。哎呀,马大夫,对不起啊,我错了。我说你好好问一下你老婆我当时咋讲的?我叫你把饭吃完了以后过一小时再把药喝进去,为啥?因为你这是胃吧,对吧?咽喉部在这儿对吧?你这里有东西以后,药才能进来后,气再往上这么走。如果这是通的,你一下来以后,胃这里一难受怎么样?反射性的引起的呕吐,引起胃气上逆,药直接到胃里去了,它不是在饭上面在胃里面。          

大家明白了古人的服药方法了没有?要到四肢去的病必须要怎么样?早上起来空腹吃。为什么?进去才能达四末去,明白了吧?为什么驱虫药要那么吃呢?补益性的药要空腹吃呢?进去赶快到全身各处去。胃以上的病要饭后吃。胃以下的病要饭前吃,吃完药,过一会儿再吃饭,怎么样?饭下来把它压下去。古人想得很形象的,下面的病下面治,上面的病上面治,不让到处乱窜。服药方法关不关键?大家好好看看古人的服药方法,全部是法天法地法人的,是人的一种生活常识来的,根本没有什么想不出来的东西,要靠实践的东西。这个病人就出现这样的情况,但是,你看第二次吐了,当时我给他讲了,密切观察。问问她饭后还是饭前呕吐?”,他说;饭后吃的。没事,这点吐只是里面稍微有点格拒,继续。后测体温37℃,你看早上多少?39.5吧?到七点,不到半天的时间,体温已经到正常体温了。再往下看,光是正常体温行不行?不行,你在观察它再起不起来。必须要出现什么情况?汗出、脉静、身凉,那才行呢,这是标准。

汗出、热退、身凉、脉静八个字,古人写的非常精准!这就是我们的服药后的标准!好的标准。他说啥?服药以后呢,颈部和胸部有些发红,有点痒,无皮疹,咳嗽、咳痰减少,精神可”。好了,这个是伏邪,里面的伏邪往外透呢。现在呕吐了,我们就要小心了,她有没有其他的病或者有没有啥转归?如果“呕”是往少阳上转,对不对?你要考虑这个问题吧?他不是,他是出现了发红,而且还有一些疹子出来,到表上了,好事儿。这个病人刚看到没有?前面看到没有?“对小麦奶蛋类过敏”。这是个过敏体质的病人。有这样的病史,这个药吃完以后她的过敏的情况都会大大的减轻,甚至很少再犯,我的经验,特别是通过发热以后汗出疹出,热退、身凉、脉静。我们每个步骤都不要错。(待续)


经方运用举隅珠海讲课(六)

马新童 心通中医传承工作室 4月4日


中 医 传 承,承 传 中 医



【讲者简介】



马新童,男,中医全科副主任医师,北京中医药大学临床特聘教授,马新童中医传承工作室、马新童中医研究院创建人。对历代各家中医经典著作进行了广泛研究,熟谙《伤寒杂病论》现存各版本和历代各家注本,尤其多年潜心研究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深得其精诣,主要研究方向:中医经典的系统研究与临床应用。在二十多年的临床实践中形成了“天人地合参,神气形同调,病脉证并治”的独特学术思想体系,强调“临证观象”、“中观正见”,擅长结合现代疾病特点灵活运用古方,尤其通涩和三法治疗心脑疾病、体质状态调整方、调神开心汤、肿瘤系列方等有独特之处。


       现任世界中医联合会青年中医培养工作委员会副会长,深圳经方协会名誉会长,北京市中医药文史研究会学术一部主任,中医协会皮科分会理事,深圳颐仁中医基金会首席顾问,山东威海市文登区首席中医健康顾问,特邀在博爱堂、葆德堂、孔医堂以及威海市文登区限号出诊。




 


经方运用举隅珠海讲课(六)


这是个53岁的(病人),现在是啥证呢?你看寒露后”,我们是中医人,我们写的时候要把时间也写上,因为和运气有关系。今年是什么运气?今年是丙申年,水运太过,少阳相火司天,厥阴风木在泉。现在是五之气,是不是明天就要交六之气了,小雪吧?如果没记错的话。对不对?前后相差不到一两天的。那么现在是五之气,阳明燥金是主气,太阳寒水是客气。明天以后它会发生变化,太阳寒水是主气,厥阴风木是客气。而且呢,下半年是什么呢?下半年是厥阴风木。两个风一个寒水,还有呢?水运太过。我告诉你,你要祛风呢,要散寒呢,要化饮呢。你治病的时候,当你没有思路的时候,你要考虑考虑和天时有没有关系?当我找不见原因的时候,看看和天时有没有关系?这时候就扯出一个天人地怎么样?合参。我们是以人为中心,但是人是啥呢?人不是孤立的人,天人地是合一的,本来是一体的。我们中国的学问就认为人和大自然是一体的,不是分离的,这是中国人的思路。因此我们要想知道了解自我的时候,我们要怎么样?要了解天地,这就是中医的学问。要想知道我们现在的人是怎么回事,我们必须要了解啥?古代的人是怎么回事。善言古者,必有验于今”,对吧?善言天者必应于人呢。你看《内经》里这么讲的。它是讲的一套这种学问,根本和我们想的化验指标什么的不搭边。

那这个病人来了以后,你看她是寒露后四天(来就诊的),我们看她有啥症状吧!好多人说我不懂运气。我跟你讲,你真是高手,你不懂运气没有关系。你能把他所有的证给我辨出来,我怕你辨不出来,这时候就要用天人地合参的方法把它校正出来。这个病人,你看,偶有潮热汗出,流黄绿色鼻涕,咳黄绿色黏痰”,各位是搞西医的人,你看,首先,痰里出现黄绿色的痰的时候考虑啥呢?是不是绿脓杆菌感染?你看中医是怎么说的?我们这个病和绿脓杆菌有关系没关系?没关系。为啥呢?这个绿是啥?不是。你是中医呀!你中医你说中医的话呀!青是木,木是啥呀?风,是肝的气外泄了,肝的气出现了,他本来不显嘛,它显了嘛。往下看,黄绿色浓痰,这里(木)有问题,这里(土)有问题,这里有问题是啥?和湿有关系呀。这里和风有关系呀。“风”、“湿”出来了没有?那么再往下看,怕冷,怕风”,“怕冷”——寒,《内经》里怎么告诉我们的?叫做风为百病之长,寒为万病之始”,对不对?你后面分析不出来病了(的时候),哎呀,受风寒了”,我们经常这么说呢吧!它就靠谱。你看见没有?是它出现的问题,很简单嘛!

 


我有一句话就是看病就是观象,治病就是用图”。这个图,这叫图。任何症状你发过来,我全给你放进去,症状、病证、药物全都摆到里面去,这就是我的法式图。用方的法式图,药、病证、病机全部都放到里面去分析。你看口干,咽部异物感”,我看到这的时候,我脑子里首先想到这个药方当中可能要用到半夏,叫半夏症。口干喜热饮”,喜热饮说明啥?有寒呢。而且喜热饮是什么意思?想喝热的,他得热的气,他就是寒,就出来了。那个时有脾气急,口腔、鼻腔有灼热感”,这个大便粘是啥?大便粘是湿,腰部沉重也是湿。给我讲一讲“口腔、鼻腔有灼热感”是什么?有热是吧?我不管本还是标,是有热。这是啥热?(郁热),那是外寒里饮,饮郁化热,这个热是啥?是燥热,不一样。因为到寒露了吧,你考虑燥气呀,这样考虑的。我说拿天来校,这个灼热之象,原来是鼻子里面出的是黄鼻涕,但里面有一些灼热感,那是燥,因为啥?——秋天呀!人离不开气交,离不开天地人,对不对?好了,我就用小青龙加石膏汤。


小青龙加石膏汤只能治啥?太阳寒水,表寒里饮,饮郁化热的情况,对吧?但是,能不能治湿呢?干姜这里可以温脾阳,但是它的那个作用不会像薏米,后面还加了啥?兼湿热内阻。这时候还没完呢,还没辨完呢!再往下看,舌尖红,舌两侧苔白腻”,两侧有苔,白是寒,腻是湿,脉沉,略有小数”,里面有郁下的热,下手脉沉,便知是气呀,气郁积在那个地方了。还有呢?右手尺脉无力是怎么回事?肾阳不足也行,命门的火不够也行。还有啥呢?相火不足了。火不足了,这时候你看我怎么选的这个方子,我这时候“天人地合参”,你看“天人地合参”了没有?“病脉证并治”了没有?“病脉证并治”了吧!两个口诀一拿过来一看,我就合了个薏苡附子败酱草,薏苡附子败酱草是治啥的?治肠痈的,我拿过来治。我再告诉你吧,这个方子可以治啥?你刚才说的那个绿脓杆菌。你要非要那么说,我就只好这么说了,其实我不是这么想的,大家理解我话的意思吧?我根本不是那么想的。我是把它的环境改变了,你是不是绿脓杆菌?它不是有它生存的环境吗?我把环境改了,你就不生成了嘛。

 

我们这样用,第三副用完了以后,已无青绿色痰、鼻涕,不怕冷、怕风,仅咽部发紧,有点痒。是什么?就剩下风了。这个痒是啥?伏风,是她以前的宿根,大家理解了吗?我们叫伏风、伏痰,痰会觉得有阻滞感。伏风呢?就会痒,莫名其妙发痒,一阵一阵地发痒,就想咳嗽,痒了就会咳嗽,这个就是伏邪理论,大家听明白了吗?我们用这个方子。那么呢,我说了一句话,学生赶快记录下来了,辩证的一个大的要点,是外感病多表里寒热,你考虑表里寒热,而那个内伤你考虑啥?抓住阴阳虚实,最核心的问题。这个不是我说的,蒲辅周老先生说的!但是很对的。我们有个侧重点,表里寒热一分,方子就过来了。当然了,察色按脉先别阴阳是更大的象。病人一来的时候,这一分阳还是阴?马上就表里寒热开始分析,不要考虑太多的虚实的问题,这是外感病的时候,不要太考虑虚实的问题,真的外感病的时候。我们有个侧重点,对吧?这是当时的病人。


我们看一看小青龙加石膏汤的原文指征。“咳而气喘,目如脱状,脉浮大者,此为肺胀,越婢加半夏汤主之,小青龙加石膏汤亦主之”。你看看他说了没有?——这个人咳嗽,流鼻涕,流出来的还是黄绿色的”,说了没有?没有写呀。所以这病不可能按照你书本上一字不落得长,你这个大夫一辈子看的全都是书本上的一模一样的,我给你讲你真是神了,你太神了。对吧?不可能的事儿,所以咱们怎么样?要活用经方,用经方的啥?用经方的这个理。(待续)  

 

 

经方运用举隅珠海讲课(七)

马新童 心通中医传承工作室 4月12日


中 医 传 承,承 传 中 医



【讲者简介】



马新童,男,中医全科副主任医师,北京中医药大学临床特聘教授,马新童中医传承工作室、马新童中医研究院创建人。对历代各家中医经典著作进行了广泛研究,熟谙《伤寒杂病论》现存各版本和历代各家注本,尤其多年潜心研究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深得其精诣,主要研究方向:中医经典的系统研究与临床应用。在二十多年的临床实践中形成了“天人地合参,神气形同调,病脉证并治”的独特学术思想体系,强调“临证观象”、“中观正见”,擅长结合现代疾病特点灵活运用古方,尤其通涩和三法治疗心脑疾病、体质状态调整方、调神开心汤、肿瘤系列方等有独特之处。


       现任世界中医联合会青年中医培养工作委员会副会长,深圳经方协会名誉会长,北京市中医药文史研究会学术一部主任,中医协会皮科分会理事,深圳颐仁中医基金会首席顾问,山东威海市文登区首席中医健康顾问,特邀在博爱堂、葆德堂、孔医堂以及威海市文登区限号出诊。




 


经方运用举隅珠海讲课(七)


刚才讲的呢,都是一些发热性(疾病),小病小灾的,暂时不要命的,现在我讲的都是要命的。你方子稍微差一点,这个人就立刻over了。后面讲的几个病例都是这样子的。我刚才是从简单的小病一步一步(分析),你把理法方药全部一以贯之的时候,哪有什么……有些病看起来很危险,你的药进去了以后立刻就发生变化。你看有时候别看是小病,你没分析出来,临床宿将一样马上叫你颜面无色,给你点颜色看看。临床就是这样的。

我们看一看,他是一个什么情况?这是给我发来的图,你看!大家说不知易者不足为太医”,他就这么给我发了一个图,他在我的群里面,我成立了一个民间的组织,我们就是在做研究。

给我发了一个倒的图,这个象就是一个“逆者,反也”的象。对吧?是反的。这个学生给我发了一个“马老师好,有病人求助”,给我发了一个过来。写了一大堆字,我把那些字全部给大家看一下。他说:“这个人呢,70岁,肺癌晚期,家属要求出院。每天不定时寒战高热,最高达40℃,口服布洛芬,出汗能够退烧,药力过后开始发烧”。大家知道那个布洛芬这类药能管几个小时?45个小时,一般6个小时很难,越到后面来越难,越来越勉强,对吧?是不是那样的情况?越用越不好。那么我们看一下,他咋用的?“无身痛、口苦、有口干,大便4-5天一次”,人到现在没见,全是网上会诊。我们说网上能不能会诊?我们不号脉,这个也不一定。我请问一下望闻问切这四个目的在哪里?我告诉你,望闻问切是收集证据,是要干啥?我要分析他的病因、病位、病性、病机、病势、病理,对吗?这些所有的东西(收集)完了以后呢,我要拿出相对应的方案来,对不对?我现在证据已经证明你就是小偷,我的证据是铁的,有些时候别的证据没有了,有证据链,它这个叫什么——企图,公安局是不是要这么定案呢?首先,你有没有这个企图?这个人想杀人?杀人动机在哪里?对吧?我告诉你这不就是病因吗?所有的东西都全部一以贯之。

我们看一看,他老先生开了啥?当归、丹参、人参、黄芪”,他认为啥?——七十岁的老汉(是)虚,想当然就***一阵来,觉得发热——石膏,这个是啥思维?——(有人说西医思维)我给你讲西医也不这么看,这叫二刈子思维,不能说中西,还不是中西医思维。甘草、麻黄、柴胡、石膏”,还加了狼毒,我不知道他这个狼毒从哪里来的,这个狼毒有红狼毒、白狼毒呢。大家知道狼毒在伤寒《金匮要略》哪个方子里有吗?叫啥?狼毒,不是狼牙,九种心痛丸里有,在胸痹篇里面看去,胸痹篇里面最后一个方子。在这儿呢。他老先生用狼毒,我说:你哪儿弄来的狼毒?我那有点狼毒呢,我还没舍得用呢。焦三仙、什么砂仁、百合、杏仁,你看,服上方三剂后,大便成水样便,发烧,隔日发作,也能到四十度,后患者从外地邮寄治癌药物自服,无效,近两天每天频繁发热,须靠退烧药维持

往后看,这个人水样便了吧,发烧吧,一样的吧。我告诉你,他已经全部陷入到厥阴了。你往后看,当下患者神清口干、微恶风恶寒、左寸关俱浮,沉取则无”,这是阳气开始往外脱了,人死无非两端,一个叫阳脱,一个叫啥?阴竭。所以说最后面救命的时候就两味药,什么呀?一个叫人参,一个叫附子,是这么来的,明白了吗?右寸关沉潜,尺脉无力,你看,尺脉无力”,火都不够了,“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对吧?“天运当以日光明,是故阳因而上……”,阳气在这里非常的重要,你不能把它败伤掉了,人活一口气,因为阳气太重要了,“人身之大宝”对吧?张景岳说的。

今天我又给开的个方子,还不知道效果。我后面给他写了一句话,赶快把方子给我拿回来,不要怕丢脸”。他一看不退热——石膏80!他本身(阳气不够),还把气给败伤掉吗?他赶快说:马老师,怎么办?”。我在群里面不好骂他,因为他算我一个远程的学生。


我们现在好多的中医排斥这个化验室检查,什么X光,我根本就不排斥,我感谢它!我感谢它啥?它在证明我是对的!你知道吧?我看一个病——哎呀,我好对呀!真的,你看那个右肺下叶占位性病变、右肺下叶阻塞性肺炎,纵膈多发淋巴结肿大”。我告诉你这是个形质方面的病变,右侧胸腔积液”。你看看我怎么诊断?往后翻,打开。你看了没有,各个群里面的人五花八门说一大堆话,说到后面,请马老师给大家作总结。



这是我说的话,学生放到这上面。望诊,对病人先望诊,察色按脉先别阴阳”,请问这是个阳证还是阴证?这是个阴色为主的(面色),因为光线的问题看起来不太清楚,那个手机上面看得比较清楚,那是一个阴盛格阳的一个状态呀!脸上的痣比较多,你看我给你画出来痣比较多,在这个位置,这两边位置,那痣为啥多?大家知道不知道?我们现在有没有九种体质学说?请问一下有没有肿瘤体质?——(有同学回答:有)。谁说得有?有肿瘤体质吗?没有,九种体质当中(没有)。所以说,现在好多我们的前辈们,他把我们的好多东西,就是说中医的好多东西(丢失掉了)。传统中医讲什么?阴阳25种人,大家看《内经》去,怎么分的?太阳、太阴、少阳、少阴、还有个呢?——平和,这五种是按照阴阳来分的,这个大家回去看去。第二个把人分成木、火、土、金、水,五个吧?又分五吧?这就是五五二十五(种人)。我临床上也不这么分,累死了。但是如果说你能分到这么细的话,你的用药就非常精准。我这是抓大象”,“抓大象是啥意思?(这两种)可以相互校正。古人要求做学问做得非常细,每个地方都不能错。我们怎么办?我们现在要比古人方便多了,你看一查就出来了,用现代的东西来验证我们对不对。这是一个形质病变,我刚讲了一句话是神气形同调吧?这个是形质病变,这是肿瘤!这是肿瘤体质!长期跟我门诊的学生,有时候一个病人一进门,他就说:老师,这个人肠道有问题。”“老师,他的肺上是不是有肿瘤呢?”——没错,果然有,为啥?因为望诊。我们好好地回归一下古人看病,左肝右肺什么讲了一大堆,我们先不说那个。你看这个病人,我当时说的这个人肠子里面有可能产生一些问题”。他因为没有检查,我们就把它推测出来了。

 

如何诊断?切脉。我给大家讲:其实这个脉非常简单,不要学得那么复杂。学得复杂,你可以玩儿得很好,看不了病。我给大家讲一讲,我用五分钟给大家讲清楚,行不行?很简单。那天有一个学生问我,我说:你学个复杂的还是简单的?”。简单的,我告诉你,半小时教会你,你笨一点一小时教会你。

我不会画画啊,这假如是关,那么这是寸,这是尺,这就以此类推了啊。寸口取脉来源于谁啊?——扁鹊。扁鹊是不是就是我们脉学的祖先啊?当我研究了各少数民族医学以后,发现脉学不光是中医有,也不光是扁鹊用,全世界都有,有些人能摸出爱情来,有些能摸出这个官运如何如何,太素脉法什么古人全部有。今天我给大家讲的是看病的脉。我们把范围规定一下(看病的脉法),无非就是两大类,我讲过医学不过五六之学,一个讲以五脏五行为主要的。五,它是天数为五,其用为六,所以说有太阳、少阴,其用为六。地为六,其用为五,那我怎么把五和六统一在一块儿呢?你看,这边是左手啊,大家如果是能看清楚,                            

我先说六吧,我先说大家最熟悉的吧。大家说,这是啥呀?肾,从五脏说吧,五脏是肾,这是肝、心,这呢?——命门,这啥?——脾胃,这啥?——按照《内经》的说法是肺、大肠,对不对?是这样的情况吗?这样下来,这个命门,这个肾,这是肝、胆,在《医宗金鉴》里面又加了一个字,膈,左关膈胆,对不对?这里呢?——心、小肠,这是按照这个来的,是按五脏脏和腑之间相互配合来的。还有一种是?把这小肠和大肠往下拿,为啥往下拿呢?是因为按照上竟上,下竟下的原理,小肠和大肠在人体的下部。大家听明白了没有?我告诉你怎么号脉,这个都对。我都试过了,它是啥关系呢?——它是一个气机升降的关系。我给大家讲,这是啥?这叫黄帝脉法,有些人把它称为全息脉法。什么叫全息脉法呢?全息脉法就是说把部位定下来,所有的东西全部在里面,对应的呢。

还有一种脉法叫做气韵脉法”,气韵脉法,就是这个脉的跳动,波动,上下这种情况。你看,张仲景刚才那个脉法是啥呢?它既有这个,又有那个,两个都有。所以,两个脉法掺在一起,相互在作用的时候你就看不懂了,所以说那个高阳生的《脉经》写的好乱,后面会越看越复杂。我当年看那个书的时候看得我都觉得我的智力有问题。他前面说的这句话,后跑到那句话上面去,后面把我气得够呛,我把脉书一扔,理论来源于实践,我摸摸脉。当我突然有一天摸了一个脉——这个人可能不怀孕。有个感觉出来了,我说你是不是没小孩呀?那个病人咚的一下子:哇,你这个大夫太厉害了,我走遍大江南北,就你一个人说对了。我就是来看这个不孕来的。从那以后我就觉得原来脉是这样的,它其实非常直接,就一种经验的积累嘛,有时候好像就是一种灵感,其实就是一个感应。脉号的好就是啥?——感应,除此之外啥都没有。你这能是心吗?你这能是肝吗,你这能是肾吗?中医有些东西是这样的,假定我是对的,完了以后呢,给你讲了一大堆的东西。假定这里这是公理。《易经》里咋说的?——就是“六合之外,存而不论”,就是在六合之外的东西,我知道它有,但是我不说,我研究不了;六合之内,我说,这个和我有关系呢。我把它先一刀切,那个东西太远了,和我有关系,但是我用不上,怎么样?——对了,存而不论,不说那没用,其实中医就是啥?中医就是信仰,中医得有信仰,你真信,你就会真学,真学就会真用,真的去用,就会真的啥?真效。它是一个啥学问?是借假修真的一个过程。

(待续)  

 


经方运用举隅珠海讲课(八)

马新童 心通中医传承工作室 4月18日


中 医 传 承,承 传 中 医



【讲者简介】



马新童,男,中医全科副主任医师,北京中医药大学临床特聘教授,马新童中医传承工作室、马新童中医研究院创建人。对历代各家中医经典著作进行了广泛研究,熟谙《伤寒杂病论》现存各版本和历代各家注本,尤其多年潜心研究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深得其精诣,主要研究方向:中医经典的系统研究与临床应用。在二十多年的临床实践中形成了“天人地合参,神气形同调,病脉证并治”的独特学术思想体系,强调“临证观象”、“中观正见”,擅长结合现代疾病特点灵活运用古方,尤其通涩和三法治疗心脑疾病、体质状态调整方、调神开心汤、肿瘤系列方等有独特之处。


       现任世界中医联合会青年中医培养工作委员会副会长,深圳经方协会名誉会长,北京市中医药文史研究会学术一部主任,中医协会皮科分会理事,深圳颐仁中医基金会首席顾问,山东威海市文登区首席中医健康顾问,特邀在博爱堂、葆德堂、孔医堂以及威海市文登区限号出诊。




 


经方运用举隅珠海讲课(八)

学医的人通通是菩萨,我告诉你。你得有信仰,昨天我和**在一块儿呢,我开玩笑说呢,我说你得有佛的智慧——要求好高呢;你还得有菩萨的心肠——普济众生;你还得有神仙的手眼——你不要把病看错了,医患官司了太多了,对吧?你还要啥呢?还要加一个,要有金刚不坏之身,为啥呢?防止医闹拿个东西一下把你干掉了。当大夫真难,当一个好的大夫太难!是不是这个道理?那到了今天这个时候,不是神仙,不是菩萨吗?所以说你们好好地把中医学好以后,你在当地就是活菩萨,真正的活菩萨,不是泥塑的,你给老百姓带来多大的福祉啊,对吧?但是你得真信,才能真学、真用、真会。我今天明确跟大家讲,这里绝对不是心,这里绝对不是肝,这里绝对不是肾。你相信了,你就会在这里去体会,摸它去,我认为它是在这的,大家明白吗?——“一切法皆由心想生”,佛法里说的。


但是我不是为了讲这个,我的意思大家了解了吧?现在经方热了,对应不到这里来。脏腑学说和这个对不到一起来,对吧?我告诉你,很简单,这是几个情况?——六,天对应的就是六。我讲完你立刻就会了,别人说了一大堆很复杂的东西。大家看看,这不是水生木——木生火,这个火,这是啥?——命火,或者叫相火,对吧?待会我给大家解释,命火、相火,还有个命火,这三者之间是咋回事?这个教科书上没说清楚呀?我费了很大的劲,看了好多的古书,后面把它全部串起来以后,(发现)原来它说的是不同层面的东西。什么相火”、“什么元气与相火势不两立”……,讲了一大堆东西,它讲的其实是另外一个层面的东西。木、火、土、金、水你看,水生木——木生火”,火回来了吧?一个火分两个火,一个叫心火、君火,一个是啥?——相火。好好看,命火生的是脾土”,我告诉大家,君火生的是胃土——凡土”。哪本书告诉你的呀?《辨证奇闻》里面,他是道门传承人。我们好多东西来源于道家,但道家他把好多东西抛了一半,一半没抛。

就比如说,我们肚脐这里有两条脉。——大家觉得很奇怪,带脉怎么上下两层的?我告诉你,这是两个带脉,明白没有?他给你说了几个穴位而已。他认为这是最大的一个,你知道这就行了,别的和你看病没有关系。我告诉你,人体所有横着的这种脉,全部是啥?——带脉。一共有十几条呢。你比如说,大家看看,你把自己的手这样一掐的时候,这是不是有横线?这样掐的时候这是不是有横线?特别小的时候,别人说:我给你变魔术,你看,啥也没有吧?看着”——“嗯?一道线吧?”“哎呦,我说你好厉害呀!”。我一搞,我也会变。这其实就是带脉,大家知道了吧。还有呢?大家看一下脖子上这些线——带脉。还有啥?额纹——带脉。我有个诊断方法,通过额纹诊断这个病人有没有中风,可以说非常准确,不会有偏差的。因为有这个象,你就可以断定他怎么样。昨天我陪**看了几个病人,有些病人来我们直接就看了这个病是啥,在哪个位置。——那个病人说:好准啊,我的B超刚做完呀,我的CT做完,以前都不知道这个病。”——“**,是不是这样的情况?”——“嗯,对”。你咋就看出来了?哎哟,你有一双透视眼。”——“我说,嗯”。

你搞清楚这个东西的原理,好简单!有个人走过,你低头一看,这个人腿一长一短,你肯定知道这个人腰有问题,你想腰最不好(容易出问题的)的是哪?不就是腰4、腰5、骶1吗?你去学学解剖嘛!看病号脉的时候病人脖子有点歪——颈四的位置,再歪的厉害点——颈3、4。明白了吧?今天我给你讲的望诊,他说:哦,马大夫有双透视眼。这其实不用透视,透视的话进来眼睛一扫就知道他形态的变化,我们就发现他有没有问题。这个听清楚了吧?这个简单吧?好,赵本山说啥?——“你穿了个马甲出来,我就不认识你了吗?你看,我马上叫你认识它。

什么水呀?太阳寒水吧,对吧?太阳寒水下面啥?厥阴风木。下面啥?少阴君火。还有啥?少阳相火。还有啥?太阴湿土,阳明燥金。一年四季咋来的?从厥阴到少阴到少阳,太阴到阳明,最后又回到太阳。一年如果分成六个阶段的话,这是运气学里面的东西,是不是这样的?你看看它的东西,是不是这样子的?这是一个8字吧。大家就记住这个8,你中医就发了,就会了,就这么简单。这是核心的东西,其中一部分的。这是啥?定位,大家看看这个情况清楚了吗?你把那些东西拿进来,往进套就行了。中医可以全部拉到那个模型图里去,想方设法给人放到模型里面,把天地给放到模型里面,你就这样子来。看病就是看象,观象,治病就是用图。这个地方听明白了没有?至于怎么用,下去自己下功夫。这是啥?——“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

把这个搞清楚以后呢,你就反复看,他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关系。大家听清楚了吧?没有那么复杂。你看,都在这一起对应呢。而且我告诉你,这个地方是六,再分成四,一个地方再分成四就是二十四节气,听明白了没有?再往下面分,天的分,七十二候,所以说,有四时八节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所以有一种看病的方法,大家知道不知道?大家看不惯那个方法——哇,开了一大堆药。看过那样的大夫没有?如果不是现在的大夫,如果是有传承的大夫的话,他的方法是药非常多。比如说,六阶幻方就是三十六味药,七阶幻方就是四十九味药,八阶幻方八八六十四味药,一般不会啥?九九八十一味药的话,这个就很少了。但是我们现在好像有人超过了,那就不对了。他的幻方最多是九阶幻方,十阶幻方的话是一百味药,明白没有?他是根据所有的脉的变化、季节、气候,他在这给你条达,就是昨天**讲的调平衡。听明白了吧?但是我看了一下,他把那个方子拿来,我一看,我眼睛里面看到的没有一个(是运用这个来的)。这古人的一种流传方法,没有人会,这些东西流传在了好多少数民族医学里面。比如说,我们中医上面有一个十六味流气饮,它就是四阶幻方。四阶幻方,它的魔方、模型。

那我们现在的用的天元式法,十味药以内的,用的河图,大家知道河图吧?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地二生火,天七成之;天三生木,地八成之;地四生金,天九成之;天五生土,地十成之。超过十味药不是天元式法。所以说老百姓还有一句话呢,叫作药过十三,百病不沾。他说的是地元,地元是啥?地支是啥?十二味药。你看这个人写得超过十三味药了,如果是个急性病,你小心了,这个药吃了可能有问题。一般要用天元式法超不过十味药,你看这古人有标准的,你看那个《内经》里面写的,说了没有?君多少,臣多少,最后面是多少?十三味药。大家看看去,不超过十三味。所以到头了,再不说了,为啥?已经是天地之数,尽矣。再说,那叫不入流的方子。大家理解了吧?因为来一次不容易,所以我给大家多抛一些砖头。



诊断,像刚才那个病号,你要知道病因、病性、病位、病机、病势以及病理,这是我把它总结了这几个病。你搞清楚没有?你问自己你搞清楚没有?你看,这是从五脏什么我都写了。这是啥?这是证据,包括症状体征等等提供所有证据,我们说的方证相应症状和那个方子相应吗?——不是,是证据。而药对的是啥?每个药味对的是症状的,明白吧?药对的是症状的症,方对的是证据的,大家理解吧?或者说这个证据导致啥?你的所谓的方机,或者叫证机,有些人叫证机,有些人叫病机,对的是病机,这个方子就是治那个病的。方机,就是这个方子对的是证的方子,意思不一样啊。换句话说,自古以来就有辨病和辨证的说法,不光这个,还有辨脉。(有人说还有辨命)——那个是另外一个体系。

首先这是个阴病,大家有没有异议?——没异议,好了。这是一个阳脱于上,阴竭于下马大夫,你咋知道阴竭于下?”。吃了你的药怎么样?——拉稀。往下在脱阴啊,这个人再往下脱死了。刚开始出现大便秘结,发热,你给我治成拉稀以后,如果拉稀了阴阳自和了(就没事了)。阴阳不自和,而且内陷,内陷到哪去了?阳脱于上,阴竭于下”,这就是它的本质。阴阳有不同层面的阴阳,我们要分析出哪个层面的阴阳。郑钦安先生说“不难在辨证,难在辨阴阳”,那个“字给我写错了,应该哪个——分辨的。那个辩论的啥意思?——口舌之争。那个是用心去体会——“哎呀,我说得这句话是不是不对啊,还是要谨慎呀,要分析。明白了吧?意思不一样。当出现这个情况的时候,当命和病在一块儿的时候,首先要怎么样?先救命再治病,留人治病,这是中医的思维。                                

所以说,我们治的是病的人,在这里这句话是对的,但这句话如果全放到一个层面上,说中医是治病的人,西医治人的病”,这句话错误的。大家理解我的话意思吧?中医一样治病,中医也一样治证,中医也一样治啥?症状的。有些时候,比如说:“呕而发热,小柴胡汤主之”——啥病啊?——不知道。就是个呕而发热对不对?就是个症状呗。我认为这个病人,他是个厥阴病。厥阴病,为两阴交尽,阴尽阳出时就会出现格拒,同时,两阴交尽,精气竭绝,阳气不足都会出现,进而出现阴阳都不足的象,为啥呢?阴阳都不足了,阴阳竭了,阳不化阴了,阳也不够了,阳也化不了阴,全部冻住了,他用不了那些东西。上次给我开了那个药以后呢,有人说:马大夫,你的那个生晒参,这是个阳脱的人,你用生晒参干啥?后面我说,你把那个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好好看看。

(待续)  

  


经方运用举隅珠海讲课(九)

马新童 心通中医传承工作室 4月26日


中 医 传 承,承 传 中 医



【讲者简介】



马新童,男,中医全科副主任医师,北京中医药大学临床特聘教授,马新童中医传承工作室、马新童中医研究院创建人。对历代各家中医经典著作进行了广泛研究,熟谙《伤寒杂病论》现存各版本和历代各家注本,尤其多年潜心研究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深得其精诣,主要研究方向:中医经典的系统研究与临床应用。在二十多年的临床实践中形成了“天人地合参,神气形同调,病脉证并治”的独特学术思想体系,强调“临证观象”、“中观正见”,擅长结合现代疾病特点灵活运用古方,尤其通涩和三法治疗心脑疾病、体质状态调整方、调神开心汤、肿瘤系列方等有独特之处。


       现任世界中医联合会青年中医培养工作委员会副会长,深圳经方协会名誉会长,北京市中医药文史研究会学术一部主任,中医协会皮科分会理事,深圳颐仁中医基金会首席顾问,山东威海市文登区首席中医健康顾问,特邀在博爱堂、葆德堂、孔医堂以及威海市文登区限号出诊。




 


经方运用举隅珠海讲课(九)

我的诊断是:1、肺积、厥阴病,(西医诊断)原发性肺癌,还有后面那些话我就没写,就简单一些的诊断。严格意义上应该把它全部都写上来。辨证:里寒外热、真寒假热,(处方:)桂林古本的通脉四逆汤加葱白。通脉四逆汤出现在哪里?少阴病篇。请问一下大家知道不知道,少阴和厥阴是什么关系?大家知道少阴和厥阴是什么样的关系?如果不研究伤寒的人可能不知道,所有的三阴,我给大家画个图。画得不好看,将就看吧!我画得不好,但是意思(是这个意思),这是十二个地支,也是代表十二个时辰,这是一天的变化。


太阳病的欲解时——巳午未,少阳病欲解时(——寅卯辰),阳明病欲解时(——申酉戌),太阴病欲解时(——亥子丑),(解)这个字念啥?——解(jie),还念啥?——xie),我们讲的庖丁解(jie)牛还是庖丁解(xie)牛?应该是jie还是xieJie是解开的,xie是松懈开的,桂枝本为解(jie)肌?还是解(xie)肌呀?桂枝汤是把肌肉松懈开呢?还是把它紧张起来呢?所以说每个字的意思不一样,大家回去好好去理解意思。硬皮病用黄芪桂枝五物汤的时候用的啥?请问一下重症肌无力用那个桂枝类的方子的时候,用那个补阳还五汤的时候,是解(jie)肌还是解(xie)肌啊?大家好好看一看,好好地去理解它,古人一个字它有很多的意思,它有双重的意思,就同样的一个词在不同的语境当中意思完全是相反的。比如说你好!”、“你好吗?”——意思一样吗?字是一样的,语境不一样,语气不一样,完全不一样,对吧?是不是这个意思?我们中国人太厉害了!——“意思意思”、“没什么意思”、“小意思,对吧?大家看了那个了吧?——“就是这个意思!”。你看这里还没完,你看太阴在这——亥子丑。子丑寅”——这是啥?——这是少阴。子丑寅是少阴(病欲解时),丑寅卯是厥阴(病欲解时)。我们就这个图来看,大家看一看——子丑寅(少阴病欲解时),看了没有?——丑寅卯(厥阴病欲解时)。在丑和寅的时候,是不是少阴(病欲解时)和厥阴(病欲解时)共用的时间?是还是不是?这就是为啥少阴的方子就能够治厥阴的病,是因为在这呢。稍微加点葱它就从这出来了,所以加葱怎么样?不是透出来,阳明的降赶快把气(收敛)回来,叫阳明降得快一点,赶快通过来,迅速过来,就这么点事。

所以,当我说通脉四逆汤加葱白是(治)厥阴病的,我们群里好多研究伤寒的老师,就说:马大夫,这是哪本书上(写)的?”。我就把条文拿出来,明明写的少阴病啊?”。我说你看看,“若面赤者加葱白九茎”什么意思?说明这个病和少阴怎么样?往厥阴上在走,什么导致的?一个是病情发展的,另外一个是啥?咱们(用的)的药物,中药西药,我不管你用中医西医的方法,你正确就是正确的,错误(就是错误的)。好多人说吃了我的药你烧退了”,我告诉大家,错误的方法一样能叫烧退了,你信吗?但是人会觉得不对头,从阳证转成阴证。现在好多人得癌症,全部是这么治的。好多病是我们大夫(造成的),我们大夫越上心,越(可能导致一些不好的后果)。所以说古人怎么讲,你不会治的病,你就不要干预它”,所以叫中医。你乱干预它就怎么样了?——往反方面发展了。我们经常是贪天之功为己功,然后病人给我们送银子来,对吧?然后还说大夫你好好啊,你保了我的命呀!”。那个老天爷还说呢,你这个傻蛋,他没要你的命就不错了,是我保的你。明白我话的意思吧?看病有正确的方法有错误的方法,要长眼睛,好好看,每一个地方要分析到位。

你看我用的方子《通脉四逆汤》,用的生附子,看见没有?咱们这里有没有生附子?——没有生附子。为啥呢?附子有毒呢,不能超过多少?不能超过9g,药典里面(规定)。张仲景怎么说的?张仲景(说)大者一枚,大概30g左右,你看我用的30g,看见没有?甘草、干姜、生晒参,葱白根用九茎,你看,我老老实实地用9,为什么用99是一个阳明的降数,地四生金,天九成之”,这个时候把阳明降下来,阳明快快得合起来,厥阴就怎么了?厥阴就合了。原来他不是治厥阴,他从这里,从对面(阳明来治),阴病阳来治”。你看,这全是《内经》的思想。怎么不是啊?一个《通脉四逆汤》解释半天解释不清楚。 


后面遣方用药这块,我写的“太阳病,已发汗,若吐,若下,若温针,仍不解者,此为坏病,桂枝不中与之也。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这是治逆证、坏证的方法,不是治常证的方法。我们天天都说“观之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写了一大堆书。你把原文全部读一读,你客观地说一说!——“病不谈,不谈病,光谈脉,光谈证”。所以我们现在中医有很多奇怪的现象。谈脉的——“我的脉是准得不得了了!”。谈证的——就说我这辨证论治,别的不管,脉也舍掉,就”。我就问问你的问诊能行吗?问而知之谓之工,四诊里面谁占首位,望是第一位,闻是第二位,第三位是,第四位是脉,脉舍掉,望也不看了,闻也不闻了,就”。——“你口苦吗?”——“嗯,大夫,我口苦。转过头来,哎呀,你口不苦吧?”——“哎呀,大夫,我也不苦。”“请问你到底口苦还是不苦?”——“哦,我有时候苦有时候不苦。”“你出不出汗?”——“没出汗,你一摸他,有汗,你这不出汗了吗?”——“刚才没汗呀!。所以你问的好多东西全是一些假东西,根本就没有参考价值的东西,你知道吧?你要有智慧,他说的话,你要知道他内心在说什么?他的潜在的话是什么?潜意识在告诉我们他要干啥?明白了没有?一定要借他说的话,来推测出真正的我们想要的真的东西。对吧?有的放矢才行。——不是治症状,也不是见病治病,而是病脉证并治”,这才是张仲景的完整的式法。

张仲景怎么说的?“余宿尚方术,请事斯语”,是吧?——我只是谈方术,我不谈,不谈,我就是个小大夫,他这样子说的。这个东西我谈不了,为啥呢?因为这些东西都是人家神仙谈的东西,我不是神仙,我告诉你这个方法。为子条记传于后贤,你看他是不是这么写的,是吧?这个东西是圣人创下的东西,叫贤人来传播出去,教给我们这些凡人们。就是这么个事情,对不对?那我们现在到过头来,非要去强行拆解,那你就用神仙的方法来解。你又不是神仙,你怎么知道这方子怎么创立的?神仙用啥方法解这方术?对不对?——“好难呀!”。你要想搞清楚,你就要当神仙。这个医宗的大道是什么?我想了很久,别人问我,大夫,哪是中医的东西?”。——第一个就是病脉证并治,这个境界就是张仲景老先生的境界,你先把病脉证搞清楚,”、“”、“”、“,你要搞会这四个字,我给你讲,当今你就是张仲景在世。你要懂神气形同调”,你就是当代的神医。你要天人地同参了,你就不在世间留了,世外高人了。所以说,你看看这个,一直可以往下走。所以说,我们医道可以通神仙的仙道,可以通菩萨道,可以成佛、立祖,对吧?


《通脉四逆汤》原文,大家好好看看。只有这三条,在《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里面,“寒病,胸胁支满,膺背肩胛间痛,甚则喜悲,时发眩仆而不知人,此寒邪乘心也,通脉四逆汤主之”。还有呢?——“少阴病,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手足厥逆,脉微欲绝,身反不恶寒,其人面色赤”,看到没有?有没有“面色赤——在哪里赤?——“颧骨”——为啥在颧骨这呢?颧骨这里是哪里的火呀?——对了,是小肠,在这个位置,还有哪?——肾的位置。如果这里发黑呢?是水色外现,一般是啥病?尿毒症的患者,关格的病人,叫关格的病。是啥出来了?是火出来了,相火出来了。黑色呢?水色外现,这两种都不好治。这是坏证,这是大证,这是逆证,严重点是啥?这是死证。所以说你要看清楚,别说这个人还活的呢,还跟我说话呢,我告诉你,一脱了就完了。明白我的话的意思吗?而且这种脉会出现啥情况?吃了药以后呢,脉不是一下出来,而是要慢慢、慢慢接续上,这个人才能活。等会儿我给你讲。慢慢地从下面(出来),前面寸脉摸不着,微续者生暴出者死”,阳脱了。

(待续)  


经方运用举隅珠海讲课(十)

马新童 心通中医传承工作室 5月3日


中 医 传 承,承 传 中 医



【讲者简介】



马新童,男,中医全科副主任医师,北京中医药大学临床特聘教授,马新童中医传承工作室、马新童中医研究院创建人。对历代各家中医经典著作进行了广泛研究,熟谙《伤寒杂病论》现存各版本和历代各家注本,尤其多年潜心研究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深得其精诣,主要研究方向:中医经典的系统研究与临床应用。在二十多年的临床实践中形成了“天人地合参,神气形同调,病脉证并治”的独特学术思想体系,强调“临证观象”、“中观正见”,擅长结合现代疾病特点灵活运用古方,尤其通涩和三法治疗心脑疾病、体质状态调整方、调神开心汤、肿瘤系列方等有独特之处。


       世界中医联合会青年中医培养工作委员会副会长,北京中医药大学临床特聘教授,北京市中医药文史研究会学术一部主任,中医协会皮科分会理事,深圳颐仁中医基金会首席顾问,深圳经方协会名誉会长,山东威海市文登区首席中医健康顾问。特邀在博爱堂、葆德堂、孔医堂以及威海市文登区限号出诊。




 


经方运用举隅珠海讲课(十)


我们往下看,“面色赤者,加葱九茎”,你看我行医二十年了,我照样用的是人家张仲景的方子,一个字我都不敢改。原因为啥?我真信了,我就真学了,我真用了,真效果就出来了。往下再看。这是通脉四逆汤,与桂林古本的比较。区别在哪里呢?就是在有没有人参。我个人觉得大家一定要用自己的眼睛去看。不怕货不识,就怕货比货。别人说桂林古本假的,湘古本假的”,我们是临床家,我们不是版本(研究者),我们不是书呆子。我们研究古人的东西,目的只有一个——“为今所用,为我们当今解决不同的问题。十个版本我通通研究了,研究完我大吃一惊,就是你认为伪书的里面竟然潜藏了非常大的价值,而且在(诊治)危重病人的时候,常常可以使你在众医家面前一下叫人眼睛一亮,你力排众议就是这个方子就是这个量,而且就能好!你敢拍这个胸脯,为啥?你真信了,真学了就真(效)!别人还辨证论治”呢,脉小弦什么的给你讲一大堆,你说胡扯,大象就在这里呢!所以真正要想用好张仲景的东西,就是需要要做一个君子。什么叫君子君子就四个字,言简刚中,语言简单;”,刚直不阿。方子,你看好不好在一刹那。刚中,说到点子上,不要乱出,那叫刚愎自用了。,一说就必中,语言简单,“刚中”,张仲景就是这样的,多一个字都没有写,言简刚中。


通脉四逆汤,我把图给你画在这儿。——“哦哟,好简单啊!”。东南西北中,好酒在珠海,好经方在珠海,你看加了葱刚好五个药,各占一个方位。看见了没有?这就把整个气全部就接续上了。当我把这个图画出来的时候,你了然于胸,你不会有丝毫怀疑,为啥呢?这是一个气机周流的图,(气机)就圆了。人开的方子是,法地的。方里面寓的是圆的思维,是全部气机怎么样?君子咋说的呢?——“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一个方子就显示你是不是君子。“天圆地方全在你的方子里面。此时此刻,这个病人”、“”、“天地天地阴阳四时,病人同时就在这个方子当中,刹那间就产生了,这个叫,一旦应了,病人就过来了。

你看,这是我当时我说的话。我当时发的微信就这样说的,学生就这么去写了。然后呢,大家回去以后可以再分析着看一看,好吧?我就不一一念了,这是比较玄奥的一些东西,我的一些理解,只是一家之言,仅供大家参考。


为何不用白虎汤呢?有人还跟我这样说呢——“这个证啊,白虎加人参汤证!”。这是犯了虚虚实实之戒。我说的是阴阳异途啊,勿犯虚虚实实之戒。阴阳都辨错了,明明就是阴证,你非要说是阳证,不长眼睛的家伙!赶快把它改掉。这个太阴到少阴,再到厥阴,太阳——我后面我就没办法,我说:太阳虚就是少阴,从少阴上治,那个少阴实则为太阳,这个少阳虚则为厥阴。我用虚实辨,这叫虚实辨。这是我们门里面的方法,就是用虚实来辨。三阳多实热证,不代表没有虚寒,三阴多虚证,不是说三阴没有实证,不代表没有。它有办法呢,三阴出现实证怎么样?倒过头来治,从相对应的那个阳去治。所以说从阴引阳”、“从阳引阴”,这不就是《内经》的思想吗?刚才是厥阴病吗?你用啥?——你用的葱九茎,你从阳明治下去了。对吧?这才是一种圆的思维。这才是,古人的思想,圆的这种思想,一以贯之。

为何不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呢?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附子细辛汤主之”。麻黄附子细辛汤证哪有泄利呢?病的病位都搞不清楚,表里寒热虚实都没有搞清楚,是阴证没有错,但不在表,不是少阴的那个表证,这个地方不是,就不对。就是你想的是用温法对了,阴阳对了,表里虚实寒热给搞错了。为何不用山茱萸肉呢?”——不需要用山茱萸肉,山茱萸肉是谁用的呢?张锡纯老先生用的一个来复汤当中用的山萸肉,他认为肝为罢(ba)极之门或罢(pi)极之门?把肝给我敛住,就是把厥阴这搞住了,那么这个人就死不了,它的原理在这里呢!张仲景先生没有用这个方子。为什么张仲景没用?张仲景和张锡纯谁的境界高?我告诉你,张仲景的境界肯定比张锡纯更高一些。他的思想是个圆思维,他不是靶对靶的,他是把整个人都看清楚了,它是运动的观点,而张锡纯老先生呢?先把命救了再说吧!他这个动作做的时候,他执着在这一个点的时候,别的地方全部都忽略掉了。所以说看病是(看)一个动态的一个变化,它不是静态的,所以说不用山萸肉。哎呀,当代某某某老中医用的呢!当代某老中医用这个,他没有用生附子,他用的是炮附子,好好看看。这个炮附子和生附子(是)两种药。他没有办法,比如说今天我这个事情交给**去干了,**他不靠谱,我再派个人去监督他去一块儿去干。明白了我的话的意思吗?如果他靠谱了,我根本不用叫你,(就告诉**你就去把这个给我干了,我相信你,绝对办成”。大家理解我的话的意思吧?什么叫没把握?没把握就是你没有看对,所以没把握。

大家不知道听清楚没有?你人认清楚了,咋会把他分不清呢?还是诊断不清楚啊!我刚开场白咋说的?——“理不明则识不清”,“,道理的理,认识不清楚,“识不清则临证游移”,对吧?是这个问题——“哎呀!到底是啥方子啊?”——“到底是二两还是三两啊?二两会不会少了?三两会不会多了?——为啥呢?你方子都没记下来。你基本功差得十万八千里呢!再自称经方家,那不是闹笑话吗?那不是丢张仲景的脸的吗?对吧?我说他(张仲景)深知阴阳之道,秋天他的脉逆阴阳四时,秋天用葱来通降,这是不是天人地合参的思想啊?

 


马老师好,那个肺癌(患者)吃了两天药,现在能坚持十五个多小时不发烧”。我没说把它治愈吧,我没说吧?从一个逆证不断不断往外托,这个病会怎么样出?从厥阴回到少阳(出)。如果他从少阳而出的话,这个病就活了。出来的时候会正邪相争,会发热,实际上会发高热。我告诉大家,它没出现,我还在等它呢!这个发热和那个发热不一样,那是陷进去的发热和出来的时候的发热,出来的时候也要发热。大家听明白了没有?正气不够,还要等。说不出的不舒服,什么叫说不出的不舒服——正邪交争,但正气太弱了,在局部打,反正我回应你了,对吧?不是正面交锋,打不起来。是不是这样的情况?还没有呢!这只是个厥阴的象,不是少阳的那个正邪交争的,反应很强烈(的样子),不是这样子,也不是厥阴那样的寒热胜复”(的情况),就是不死就活”、“不活就死,还没到那个地步,对吧?是不是这样的情况?这个不难解释。所以你会不会看看病,整个的病你全部都看透了没有,你看清楚了,你坐在这里就会想下一步会怎么样?一看天时一看地利一算会发生什么样的问题,是这样子的一种学问。(要)会推演,会推出来(疾病)会往哪个地方发展。


如何截断疾病?《内经》说了:“欲伏其所主,必先其所因”。五脏之间的病是相互或干或移,我们必须要搞清楚它的传变,发于机先。好多人说哎呀,我别的病不会治,我治癌症是个高手!——有没有这样的大夫?——“没有”。我告诉你,那是个傻子,那是个骗子。你连平常病的传变你都不知道,你怎么会治呢?我告诉你只有一种可能,刚好天上掉个馅饼,刚好叫你给捡着了。怎么可能呢?因为这个病它会发生很多的变化,除非这个东西很对他的病去了,药一搞把它给解了,(否则)太难了,到现在为止还没有这样的药。那么病因、病性、病机、病位、病势、病理,这六个“病”都要搞清楚才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我是这样学医治病的
倪海厦博士讲金匮 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
《同济大学中医大师传承班授课精华录》(连载二)
苓桂术甘汤 脾虚水停症及水心病 经典里的中医智慧之八 伤寒论的治水方
大千老师讲《气道中医》之二十五
陈瑞春经方化裁运用举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