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两种遗忘,两种傻


最近,学术和临床开始更加忙碌了。今天下午有了点空闲时间,希望来写写我脑海里的一些思想。


我想即使是一个有天赋的精神分析师,ta和常人的差别也不大。如果我们一定要强调这种天赋,那么我觉得这种天赋体现在对微细情感的分辨和察觉能力。表面上被人们感觉为相同现象的背后,这样一位咨询师可以看到截然不同的本质。


我下面想以“遗忘”这个现象为主题来谈谈两种不同的本质。


第一种遗忘在专业层面可以被理解为弗洛伊德所说的repression (压抑)。这种遗忘的背后其实是创伤带来的,无法承受的情绪。因为在意识层面一时无法直视,处理,与面对这些创伤和强烈情绪,所以当事人会把对这些创伤事件和随后而生的强烈情绪的记忆压抑到无意识中。我个人认为这种压抑并不是病态的。这是一种大多数人都有的应急反应:为了保证自己的完整性和理智,所以会把这些创伤暂时压抑到内心深处。


比如,一个儿时被母亲强奸过的小男孩。他长大后在心理治疗过程中很久都无法会想起当年被强奸的记忆。这就是一种典型的压抑。但是如果压抑了以后没什么问题,那我们咨询师也没必要给来访者做分析。但是问题就在于:当这些情绪和记忆被压抑时,来访者会出现其他心理或躯体层面的症状:比如这个儿时被强奸的男人。他告诉治疗师说他有勃起障碍。同时,在和女人交往时,不是莫名地愤怒就是不知地麻木。


这种对创伤性事件遗忘在克莱因理论框架里可以被理解为对无法承受情绪的防御(defence)。如果来访者真的有对创伤的防御性遗忘,那么治疗师就需要帮助来访者慢慢看到,直视,和最终容纳创伤。这也是比昂说的从经验中学习的意义之一:从经验中学习其实指的是和自己压抑的伤痛重新建立链接(link),然后从这些链接中获取以前没有的意义,以此来达成对自己人格的整合。但是,在实际治疗中,这是一个非常不容易的过程。解析的时机,程度,和来访者的共情都是非常重要的。这些解析的 “技术”的背后其实是治疗师自己人格的完整度和整合功能(alpha function)。解析的时机,程度和共情能力是从课程中和书本中学不来的。这些直觉性的“技术”和治疗师本身的人格天赋,经历(治疗和人生经验)和自我体验(治疗师是要多年被治疗的!)是密切相关的。


下面我想来谈谈第二种遗忘。如果说第一种遗忘带有非建设性的意义的话,第二种遗忘是建设性的。即使这两种遗忘时常都会被人们误认为是记忆力问题。 并以此在攻击他人和自己。



你如果坚持读到了这里,我想告诉你一个小秘密:其实这个第二种,建设性遗忘又可以被分化为两类不同的遗忘。


第一类建设性遗忘被比昂叫做“无忆无求”(no memory no desire);被弗洛伊德叫做“人为瞎眼”(Artificial blinding)(我觉得我把它翻译为“人为瞎眼”比较搞笑)。“无忆无求”或“人为瞎眼” 是非常重要的精神分析临床“技术“。我非常讨厌说技术这词,但既然你们喜欢听,我还是用这个词。 但是我打引号的目的是想告诉你们这些“技术”是在意识,认知层面学不来的。


话题不扯远了。“无忆无求” 和 “人为瞎眼” 讲的其实是非类似的一种,治疗师的心灵状态。“无忆”指的是不去故意对以前治疗细节的回忆或对治疗技术的死记硬背。“无求”指的是不要去一天到晚想着去治愈来访者。比昂的这两个建议引起了很多人的不理解。但是他想表达的是:不管是忆还是求,这些都是欲。当治疗师的心里充满了欲时,ta是没有办法腾出心灵空位来接纳来访者的痛苦的。弗洛伊德的“人为瞎眼”其实也是一个道理:在倾听了来访者很多的倾诉以后,治疗师可能会觉得很迷惑。仿佛深陷一个漆黑的小屋,同时希望看见屋内事物的形状。在漆黑的小屋里睁大眼睛是徒劳的。只有闭上眼睛,用更黑的黑光来“照亮”房间里黑暗的物体才有可能感知这些事物的形状。这里的黑光就是比昂说的直觉。


我再来谈谈第二类建设性遗忘。这种建设性遗忘和第一类有关,但不一样。这种建设性遗忘被比昂称作catastrophic change (巨变,或灾难性变化)。 之所以被命名为灾难性变化是因为:即使这种人格上的变化是建设性的,ta给此人带来的感觉是不适的,甚至是非常难以承受的。这种建设性遗忘说的是:在一个人的人格成长到一定地步时,ta会突然发现自己不记得自己以前的人格和其带来的感觉了。这可以被理解为对以前的自己的陌生感。一个人格成长到一定地步的治疗师突然不记得以前学习的技术了。这种感觉很多时候会让这个人觉得自己失忆了,糊涂了,愚蠢了,傻了。但这种失忆,糊涂,愚蠢和傻其实是人格成熟,蜕变,进化后的表现。一只蝴蝶怎么能记得它曾经做毛毛虫的感觉。一个技术成熟的治疗师还用得着一天到晚谈,想技术吗?一个成人会天天思考怎么走路吗?一个骑车几十年的人还会去想怎么骑车吗?这些都是同样的道理。




预约咨询,请扫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不要让记忆成为对确定性的渴望的猎物 ——《当心!你的记忆会犯罪》│ 书海遨游 No.20037
回到让内
防御机制是指从意识层面消除不愉快情感成分的一种心理操作。它的概念最初由弗洛伊德提出,1926年在《抑制、症状与焦虑》一文中,他用“防御”一词替代以往使用的“压抑”一词,并明确提出防御机制是由自我来实现
最强科普!大白话告诉你“人格”到底是个什么鬼?
何谓“精神分析疗法”?
“用心理隐喻,直指人心”--小明案例督导《扪心问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