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我用三个方法学习何绍基,最后入了国展

刘金璐十二届国展入展作品(局部)

刘金璐是出生于1988年的青年书法家,现在是中国书协会员、山东东营市书协理事。她上大学时候的专业其实是国画,然而她却对书法爱好至深,并凭借一件何绍基风格的行书作品入展了全国第十二届书法篆刻展览。

刘金璐十多年的书法研习,主要取法颜真卿一脉,尤其对赵之谦、何绍基等研究至深。她在12届国展上何绍基风格的行书,就写出了中正中见奇绝、笔画屈曲中见圆浑的气象。

对于如何学习何绍基书法,刘金璐有着自己的认识:

一、中锋用笔和篆籀笔意

何绍基作品以中锋为主,线条方向顺势运笔居多,行笔讲究涩感,运笔缓慢,每一笔画不但力透纸背,而且力达笔画最末端,绝无平滑浮躁之笔,如果笔锋轻浮纸面,墨不渗纸,平滑无力,最为忌讳。

古有入木三分,更有万毫齐力,笔锋完全聚合,顺势而出,推铸纸面,令笔毫完全渗入纸里面,笔锋的方向需要不断转换和调整,线条圆浑,侧锋的线条往往缺少弹性和力感,何绍基所以提倡中锋用笔。

何绍基在行笔的过程中分段传势,并非直来直去,线条始终保持力量含蓄,古质、浑朴。我在创作中虽然是写的小字,但也是学习借鉴了何绍基用笔中笔笔中锋的凝练,努力做到含蓄饱满,骨力洞达,气局打开,使书法呈现出质朴、古远之感。

二、颤笔

“颤笔”正是为了解决笔画大段的中间部分应运而生的方法,用他来达到笔画“丰满而不空怯,实而不空”的效果。增加了点画的内在变化,这种内在变化有方向的变化还有形态的变化。

包世臣曾在《艺舟双楫》中“留笔”的概念,要求线条在纸面要有滞感,而非是轻浮带过,表现的摩擦力要强烈,这样线条才能浑厚和有力度。颤笔可以解决书法用笔中的“徐”、“疾”、“平”、“滑”、“弱”的问题。

用笔过快,容易草率,继之动作浮滑,平滑之势不能涩,导致线条平滑光弱;而用笔太慢,则容易做作、板滞,势不能疾,无急无速线条也相对较弱。

因此,我们在创作中用笔的过程中不能速度过快,但也不能太慢,线条不能过于流畅而轻滑更不可过于慢速而呆板,更不能机械式的重复动作,线条也不可过于单一缺少动作,书法创作中笔法要在自然的状态下去表现的尽可能地丰富,不能完全排斥颤和抖,更不能过于夸张。

三、外拓笔法

众所周知,内擫笔法和外拓笔法共同构成了书法的基本用笔的表现形式。所谓外拓,就是笔意向外开展。清代碑学大家康有为《广艺舟双楫》认为,“提笔中含,顿笔外拓。中含者浑劲,外拓者雄强。中含者篆之法也,外拓者隶之法也”。

康氏也是更加倾向于外拓笔法,外拓笔法相比内擫线条更加富有张力饱满和厚重感,在创作中可以参考颜真卿《祭侄文稿》《争座位帖》和何绍基的《六一论书》等书作作品。

何绍基主张“学书重骨不重姿”与“书家须自立门户”,我们在学习古人的同时,也应当寻找到融合个人性情与书家风格的门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书法解密之三:何谓藏锋?为何藏锋?
不能不知晓的中国传统书法技法(一)
学会了笔法,就等于掌握了书法的关键
书法之笔法
晋唐笔法中“狡转”笔法解析
初学书法,如果不在这点下足功夫,那么只能称为画字而不是写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