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搜狐网
  • 什么是狂犬病

狂犬病因死亡率极高,被我国列为乙类传染病,是一种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人畜共患病,英文rabies,源于拉丁语,意为“疯狂”的意思。

我国古代最早记载狂犬病的著作是东晋时期葛洪(公元284~364年)的《肘后方》,其中对狂犬病的描述是“凡犬咬人,七日一发。过三七日不发,则脱也。要过百日,乃为大免”,与现代狂犬病发病周期相符,极具历史价值。1895年法国学者巴斯德用不断减活的病原体首次研制出了狂犬病疫苗,是狂犬病历史上的里程碑,但当时还并不知道狂犬病病原体的真面目,巴斯德称这种病原体是可以通过细菌滤器的“过滤性超微生物”。直到20世纪60年代,病毒的形态和结构才被揭示。

狂犬病病毒(Rabies virus,缩写RABV)属于弹状病毒科狂犬病病毒属,长度约200纳米,直径70纳米,形如子弹,是一种RNA病毒。狂犬病病毒在表面活性剂、消毒剂如甲醛、升汞、碘酒还有酸碱环境下会很快失去活性。

  • 狂犬病的传播

狂犬病毒即可感染家畜,又可感染野生动物,通过动物咬伤或抓伤(经由唾液)传播至人。大多数的人类狂犬病案例都是被染病犬只咬伤感染。哺乳动物中,灵长目、食肉目、翼手目等都可能染病,如人、猫、狗、雪貂、鼬獾、貉、浣熊、臭鼬、狐狸、狼、熊、蝙蝠还有马。没有关于在被啮齿类动物咬伤后患狂犬病的病例,人类因摄入动物生肉或其他组织而感染狂犬病也从未得到证实,通过移植已感染病毒的器官而感染狂犬病的历史上曾有报道。在美国等发达的国家,因为犬只普遍接受疫苗及有效的流浪动物控管,蝙蝠现在是造成美洲人类狂犬病死亡病例的主要原因。

  • 狂犬病的现状

全球每年感染狂犬病导致数万人死亡,95%以上的病例发生在非洲和亚洲的发展中国家。

在印度仅一个国家,每年就有20000人死于狂犬病,人口死亡率为2/100000,非洲每年死亡24000人,死亡率4/100000(世界卫生组织 2010年数据)。我国2017年因狂犬病共死亡502人,人口死亡率0.0364/100 000。

我国是狂犬病的高发地区,纵观我国历史上狂犬病的三个流行阶段,中国狂犬病疫情均为阶段性控制,并未彻底控制传染源。发病数在2007年高峰之后呈逐年下降趋势,近五年的发病数从上千例下降至500余例,相比之下美国每年人狂犬病发病数只有1-3例。

据统计,我国狂犬病发病人群多为农村人口,男性多于女性,儿童和老人占大多数,夏秋季节发病相对较多。

(中国狂犬病疫情历史)

据一份中国动物狂犬病流行病学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发病犬仍是我国大部分地区狂犬病的主要传播来源,而新疆和内蒙古等边境地区,野生狐狸是狂犬病的重要传播来源,被感染的动物主要为牛、羊和骆驼等家畜。在狂犬病高发和重点省份,随机采集自发生狂犬病疫情后安全捕杀的疫区犬、屠宰犬以及农村外表健康犬大脑组织样品9454份,其中狂犬病病毒阳性样品31份,病毒携带率为0.33%。

  • 狂犬病病理过程

狂犬病病毒进入人体后首先侵染肌细胞或者皮肤细胞,并在其中渡过潜伏期,而后通过肌细胞、皮肤细胞和神经细胞之间的乙酰胆碱受体进入神经细胞,沿神经细胞的轴突缓慢上行,上行到脊髓,进而入脑,并不沿血液扩散。病毒在脑内感染海马区、小脑、脑干乃至整个中枢神经系统,并在灰质大量复制,最后沿周围神经下行到达唾液腺、角膜、鼻黏膜、肺、皮肤等部位。

狂犬病病毒对宿主主要的损害来自内基小体(Negri bodies),是病毒废弃的蛋白质外壳在细胞内聚集形成的嗜酸性颗粒(由 Negri首次发现),这是狂犬病发病者所特有的,内基小体广泛分布在患者的中枢神经细胞中,也是本疾病实验室诊断的一个指标。

狂犬病病毒在周围神经组织里的平均移动速率是3mm/h,上行到中枢神经组织(脑-脊髓)后可在一天内繁殖扩散到整个中枢神经组织内。因此,伤口离脑-脊髓越远,潜伏期就越长,疫苗就越有可能及时生效从而有效预防狂犬病发作。

  • 狂犬病的症状

人感染狂犬病后在没有发病之前很难被诊断,但是一旦出现临床症状后绝大多数情况下会致命,狂犬病潜伏期通常为1-3个月,但时间变化大,时间视其肌肉与中枢神经的距离,以及病毒的感染量、伤口溃烂程度、免疫力等因素而定。

潜伏期病毒在伤口处肌肉内繁殖,此时感染者没有任何症状,也不具传染性,在此阶段的治疗最有效。然后是病毒从周边神经转移至中枢神经的过渡期,由于病毒在伤口附近大量繁殖而造成周围神经刺激,因而感到伤口附近有发痒、刺痛或虫爬的感觉,患者开始发热,对声音、光线外界刺激敏感,咽喉出现紧缩感,呼吸肌、吞咽肌痉挛而出现恐水。最后随着病毒在中枢神经系统的扩散,发展为可致命的进行性脑和脊髓炎症。

狂犬病的发病可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狂躁性,患者的症状是机能亢进,躁动,恐水,有时还怕风,数日后患者心肺衰竭而死亡。另一种麻痹性与狂躁性相比,其病程不那么剧烈,且通常较长,约占死亡病例总数的30%。从咬伤或抓伤部位开始,肌肉逐渐麻痹,然后患者渐渐陷入昏迷,最后死亡。麻痹性狂犬病往往会有误诊。

  • 狂犬病的防治

平时触摸或饲喂动物,动物舔触处的皮肤完整(也称一级暴露)是并没有感染风险的。在被疑似狂犬病动物咬伤抓伤后,经过评估认为具有狂犬病危险时,就需要立即采取预防措施。

在伤口比较严重或部位靠近头部和手时,注射疫苗同时还需要注射被动免疫制剂抗狂犬病血清(狂犬病免疫球蛋白),被动免疫制剂可在狂犬病毒能够对身体产生影响之前发挥中和作用。咬人的动物行为异常、动物没有接种疫苗、被咬者伤口或粘膜受到动物唾液污染,这些都是增加被狂犬病感染的风险因素。

狂犬病预防分为暴露前预防和暴露后预防,接种方式分别为暴露前“3针法”(分别于 0、7 和 21 or 28天注射一针)和暴露后“5针法'(分别于0、3、7、24 和28天注射一针)。暴露前预防适合于有可能感染狂犬病毒的兽医、病毒研究者,或者是要到狂犬病高发区的旅行者。

如病毒已入侵中枢神经而发病,即使接受被动免疫也很难挽回生命,因为由于血脑屏障的阻隔,免疫细胞极少能进入中枢神经组织。

另外世界卫生组织强调在与疑似患有狂犬病的动物接触之后,立即用肥皂和水彻底清创极为重要,甚至可以挽救生命。急救程序包括立即用肥皂和水、洗涤剂、聚维酮碘消毒剂或可杀死狂犬病毒的其他溶液彻底冲洗和清洗伤口15分钟以上。我国疾控中心推荐的处理方式是用20%的肥皂水或1%的新洁尔灭彻底清洗,再用清水洗净,继而用2%-3%碘酒或75%酒精局部消毒。局部伤口原则上不缝合、不包扎、不涂软膏、不用粉剂以利伤口排毒。

狂犬病免疫失败的病例也偶有报道,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暴露严重的情况下只注射了疫苗而没有使用抗病毒血清。因为单纯使用疫苗免疫对头面部伤口和重度咬伤者不能达到预期免疫效果,应采取狂犬疫苗和抗狂犬病血清联合应用的原则。

2.暴露后未及时和有效的清创。正确处理方式应是马上清洁伤口,最大程度减少伤口的病毒侵入体内。

3.疫苗质量、保存方法(2-8℃)、运输条件、注射时间和个体差异等因素均能影响疫苗效价。

值得一提的另一方面,由于狂犬病病死率近100%,一些人在暴露后会患上狂犬病恐惧症。患者表现为无法自控的恐惧,伴有明显的焦虑及自主神经症状,并采取主动反复就诊的方式缓解心中不安,时间可长达数年,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目前临床对狂犬病的认识尚不完全明确,如暴露后的确切潜伏时间,表观健康犬是否带毒,以及不同基因型和血清型狂犬病毒的交叉免疫保护等,患者对医生“不一定”“有可能”等不肯定的话语过于敏感,均可能造成暴露者焦虑的发生。

  • 狂犬病疫苗

根据制备方法不同,我国使用的人用狂犬疫苗主要有人用精制 VERO细胞(非洲绿猴肾细胞)狂犬病疫苗和精制地鼠肾细胞狂犬病疫苗,被动免疫制剂有抗狂犬病血清和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

世卫组织2010年数据显示,每年全世界共有1500多万人在被咬伤后接受狂犬病预防接种,其中大部分来自中国和印度,这个数据在当今应该更多。据我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数据,现有我国上市的狂犬病免疫制剂来自不同厂家共有60种,2017年批签发的人用狂犬疫苗共1700万只,狂犬病免疫球蛋白564万瓶。

狂犬病疫苗的价格并不平价,这极大地限制了疫苗在狂犬病疫区的广泛应用,世界卫生组织报道,对被狗咬伤者的治疗费用可能达到40至50美元,这相当于某些疫情国家的40天工资均值。目前,约有80%的狂犬病暴露者生活在非洲和亚洲的贫穷农村地区,一旦被咬伤他们无法得到及时治疗。在我国每针人用狂犬疫苗价格从几十到几百元不等,被动免疫制剂价格更高,被狗咬伤后免疫预防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不乏有人因此放弃免疫,特别是在农村地区而这也恰恰是狂犬病的高发区。因此,使治疗措施更加靠近患者,扩大获取可承受得起的疫苗和具有效力的狂犬病免疫球蛋白,是实现狂犬病零死亡的关键所在。

  • 人类狂犬病的消除

狂犬病是利用疫苗可预防的疾病。

给所有的狗包括流浪狗接种狂犬病疫苗,可防止狂犬病传播给人类并预防狗被感染,这也是更加经济和根治的方法。犬类咬伤造成了99%的人狂犬病例,而一份犬用疫苗的费用比人类感染狂犬病的防治费用少得多。通过犬用疫苗接种来消除犬类狂犬病最具成本效益,也是唯一的长期解决方案。

国际兽医局表示,在存在狂犬病的区域使70%的犬类定期获得疫苗接种就能使人类病例降至零。依照国际兽医局的政府间标准以及世卫组织建议采用的咬伤治疗方法,实施大规模犬类疫苗接种,再加上宠物主人担起责任以及流浪狗群管理,就可使人类死亡得到预防。美国每年在狂犬病预防上花费近3000万美元,其中大部分就是用于犬只的防疫。许多发达国家和美洲城市地区现在已经几乎消灭了人类狂犬病。

在我国人狂犬病多发于农村地区,这主要是由于农村犬只疫苗接种不足和医疗观念落后造成的。

大环境下狂犬病得不到根除,反过来又导致更多的人被狗咬抓伤后不得不在绝对致死率的焦虑下选择接种疫苗,同时由于全程接种价格不菲和偶发的接种失败案例报道,又引发了人们对疫苗接种问题的诸多争论。归根结底,这是由于对动物免疫的缺失,造成的利用人类免疫来替代动物免疫的资源浪费,给宠物犬和流浪犬有效接种疫苗才是防治和消除人类狂犬病的关键。

2007年,世界卫生组织选定9月28日作为世界狂犬病日,是希望尽快使这一肆虐千年的传染病成为历史。9月28日也是狂犬病疫苗的发明者路易·巴斯德逝世的纪念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狂犬病防治知识宣传单
中医传染病学—病毒感染(七)
被疯狗咬伤后,24小时后打狂犬疫苗就无效了吗?何时要打免疫球蛋白?
被人咬伤后应该怎么处置最妥当
9岁男童狂犬病发作离世,临终前注射了疫苗,为何人还是没了?
这种病一旦发作,死亡率几乎100%,带娃千万当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