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夏满养生以利湿为要

5 月5 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45度,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也‍‌‍‍‌‍‌‍‍‍‌‍‍‌‍‍‍‌‍‍‌‍‍‍‌‍‍‍‍‌‍‌‍‌‍‌‍‍‌‍‍‍‍‍‍‍‍‍‌‍‍‌‍‍‌‍‌‍‌‍。5 月21日,太阳到达黄经60 度,夏熟作物的籽粒开始灌浆饱满,但还未成熟,《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所谓“四月中,小满者,物至于此小得盈满”,故这一日有小满之称‍‌‍‍‌‍‌‍‍‍‌‍‍‌‍‍‍‌‍‍‌‍‍‍‌‍‍‍‍‌‍‌‍‌‍‌‍‍‌‍‍‍‍‍‍‍‍‍‌‍‍‌‍‍‌‍‌‍‌‍。

立夏与小满是夏季的头两个节气,按照《周易》的说法,自立夏至小满,卦象正好完成由履卦(五阳爻在下,一阴爻在上)向乾卦(六爻皆阳)的转变,正是阴气渐退、阳气日盛而升至极点之时‍‌‍‍‌‍‌‍‍‍‌‍‍‌‍‍‍‌‍‍‌‍‍‍‌‍‍‍‍‌‍‌‍‌‍‌‍‍‌‍‍‍‍‍‍‍‍‍‌‍‍‌‍‍‌‍‌‍‌‍。此时,气温升高,万物繁茂,农谚因有“立夏看夏”之说。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夏三月,此为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又曰:“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 告诉了我们此时养生应注意的要点。

晚睡早起 适当运动

建议大家这个时令最好在子时(晚上11 点~1 点之间)阴气最盛时入睡,可使浮盛之阳借助半夜阴盛得以下潜深眠;在卯时(早上5 点~7 点)起床,早起才能应和蒸腾易升之阳。

此外,中医认为夏季对应的脏器是心,心之液为汗,汗血同源,故运动应当适度,不可“挥汗如雨”。同时,也当避免整天待在空调房间,长时间不出汗,《素问·热论》所谓“暑当与汗俱出,勿止”,即是此意。在情绪上,则需保持舒畅和谐,切忌动辄发怒,也防大喜伤心。

饮食重在营养与利湿

我国幅员辽阔,南北地理差异较大。按气候学的标准,日平均气温稳定升达22℃以上为夏季开始。“立夏”前后,福州到南岭一线及以南地区已是“绿树浓荫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的夏季风光;而东北和西北部分地区可能还停留在“百般红紫斗芳菲”的春季。因此饮取苦荞猕猴汁,饮食养生也会有一定的差异。

如福建地处多湿热,故闽南地区立夏喜吃虾面,不仅因虾与“夏”谐音、海虾熟红为吉祥之色,且取虾之咸寒,渗利湿热;闽东地区立夏吃“光饼”(面粉加少许食盐烘制而成)也是异曲同工。

湖北省通山县人在立夏时节则吃泡(草莓)、虾、竹笋,谓之“吃泡亮眼、吃虾大力气、吃竹笋壮脚骨”,因草莓微酸而凉能养肝脏,竹笋升发畅达可顺应肝木之气;且甘淡利湿,与虾并用则功效更显著。

此时的饮食又当考虑富含营养(能量)之品。因为暑多夹湿,淡可去湿。阳热上浮,人易烦躁,微凉之品,可折火势,则湿热之邪可平。如浙东地区至今保存有食“七家粥”(“七家粥”是汇集了左邻右舍各家的米,再加上各色豆子及红糖,煮成一大锅粥,由大家来分食)、喝“七家茶”之俗;苏州地区流传“立夏见三新”之谚(“三新”通常指新出的樱桃、青梅、麦子),以及喝绿豆汤解暑等,均是很好的例证。笔者自幼在苏南农村长大,至今记得“立夏日,偷豆吃”之民谣,因为此时蚕豆正好成熟,常与小伙伴用瓦片临时搭灶野炊,如今看来,蚕豆即青大豆,味甘淡、性微凉,有清热利湿、下气和中之功效,恰合夏季饮食养生之道。

另外,夏满之节,人身之阳随天气浮盛于上、于外,内则易见空乏。故夏季暑热渐盛,人体的消化能力反而容易下降,切记不可进食过度、贪凉饮冷。

按体质养生更奏效

以上所论,不过言其常,至于个体差异,又当分门别类阐述之。如素体肥胖或喜甘好饮酒者,体内必多湿,遇夏满之节,则发汗、利小便之法,又当稍重于普通人,或煮扁豆莲子薏米粥,或饮淡绿茶等,当为良策。

如素喜辛辣者,其气易浮散,于夏满时节尤为明显,多上热下寒,因此酸甘生津益气之办法,施用必频繁于常人,如饮酸梅汤,或食醋拌海蜇。

如重口味好咸者,因盐者渗血,血脉易于凝涩,故常食黑木耳、黑豆,定多受益。其它如喜食肉者,消之以生山楂、白萝卜;喜食面者,化之以生麦芽、莱菔子。

性喜思虑者,心脾易伤,夏季食欲更弱,可以轻苦微辛之品助心脾,饮如橙子生姜汁,食选西芹炒百合,再加山药粥,裨益不浅。

动辄多怒者,肝气暴逆,到了夏季风火相煽,更易烦躁,应多食酸苦甘凉之味,食选凉拌醋苦瓜,饮取苦荞猕猴汁,更取菊花茶,功效当宏。

再如多恐者肝虚,当少吃鸡肉、韭菜、李;常悲者心气弱,当多食羊肉、杏、麦等物。

另外,《素问·脉要精微论》曰:“彼春之暖,为夏之暑,彼秋之忿,为冬之怒。”《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又曰:“春伤于风,夏生飧泄。”故如遇不正非时之气,春天气候该温时而不暖,则夏满该热时也难暑,此时养生,饮食又当以辛甘之品如生姜、韭菜等,助阳生发长养为主。起居注意不可贪凉,睡眠不可过迟及太少,心情尤当舒畅,防止郁结。对于春时衣单感风寒、夏季容易腹泻者,饮食当注重甘淡,扶助脾土、渗湿止泻,如白扁豆、山药、薏苡仁,可常煮食之。

综上所述,立夏、小满季节,养生应当顺应天时、地理,长养阳气而不令过亢,和合阴精而不致寒凝,情绪保持乐观通泰,皮肤腠理勿使闭塞,能知常达变,守乎中道,使阴平阳秘,则精神可治,必生机无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从八卦太极图看二十四节气养生
节气 | 今日大寒
二十四节气养生歌诀
冬春之际养生保养脾胃是关键
【引用】千古奇书终极养生法:《易经》八卦的时令养生专辑2
冬季如何养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