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风湿病为什么要做抗原、抗体、补体、免疫复合物等检查?

风湿病,全名风湿免疫性疾病,常常累计多器官、多系统,其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错综复杂,且临床发病率高。在了解风湿病之前,我们需要了解人体免疫系统的构成,这样才能理解风湿免疫性疾病为什么要做各种检查。

人体免疫系统由哪些器官、组织、细胞和分子构成

免疫系统由免疫组织、器官、免疫细胞及免疫活性分子等组成。

免疫器官根据作用,可分为中枢免疫器官和周围免疫器官。

人的胸腺和骨髓属于中枢免疫器官,骨髓是干细胞和B细胞发育分化的场所,胸腺是T细胞发育分化的器官。

脾、扁桃体和全身淋巴结等是周围免疫器官,它们是成熟T和B细胞定居的部位,也是发生免疫应答的场所。

此外,黏膜免疫系统和皮肤免疫系统也是重要的免疫组织。

免疫细胞包括单核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B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抗原递呈细胞、自然杀伤细胞等。

免疫分子包括免疫细胞膜分子,如抗原识别受体、分化抗原、主要组织相容性分子以及一些其他受体分子等;也包括由免疫细胞和非免疫细胞合成和分泌的分子,如免疫球蛋白分子、补体分子以及细胞因子等。

免疫系统的作用和发挥免疫功能的机制

机体的免疫功能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即免疫预防、免疫稳定和免疫监视。

免疫预防指机体抵抗和清除病原微生物或其他异物的功能。

免疫预防功能异常可引起疾病,如反应过高可出现超敏反应,反应过低则可导致免疫缺陷病。

免疫稳定指机体清除损伤或衰老的细胞,维持其生理平衡的功能。

免疫稳定功能失调可导致自身免疫病。免疫监视指机体识别和清除体内出现的突变细胞,防止发生肿瘤的功能。免疫监视功能低下,易患恶性肿瘤。免疫功能通过免疫细胞而完成。免疫系统由淋巴管维持循环,淋巴管广泛分布在除脑以外机体的每一个器官。淋巴管充满白色、黏稠的淋巴液,其中富含脂肪和白细胞。沿淋巴管分布着淋巴结、扁桃体、骨髓、脾、肝、肺、小肠等特殊区域,淋巴细胞在这些特殊区域得到募集、动员并分配到免疫反应的部位。这种精巧的系统结构保证了免疫反应及时而迅速。

抗原和抗体以及免疫复合物的作用

抗原是一种能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并能与相应的免疫应答产物(抗体或致敏T淋巴细胞)在体内或体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

抗体是机体免疫细胞被抗原激活后,B细胞分化成熟为浆细胞后所合成,分泌的一类能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的具有免疫功能的球蛋白。

在免疫学发展的早期阶段,人们给动物注电射细菌或外毒素,经过一定时期期后证明在动物血清中存在一种能特异性中和外毒素毒毒性的组分(称之为抗毒素)或能使得细菌发生特异性凝集的组分(称之为凝集素)。其后将血清中这种具有特异性反应的组分称为抗体,而将能刺激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称之为抗原,由此建立了抗原与抗体的概念。

免疫复合物是可溶性抗原和它对应的IgG或IgM类特异性抗体结合后形成的抗原抗体复合物。正常情况下,免疫复合物的形成有利于机体对抗原性异物的清除。但在某些情况下,免疫复合物也可引起疾病。

抗核抗体(ANA)可呈阳性的疾病有:药物性狼疮100%、硬皮病97%、干燥综合征90%、PM或DM78%及少关节型JIA60%阳性(与眼色素层炎有关)。雷诺现象的儿童,ANA阳性提示存在潜在结缔组织病如SLE或系统性硬化的风险。而较高滴度ANA(1∶160以上)常提示SLE或混合结缔组织病(MCTD)。ANA结果必须与临床表现结合,ANA不应作为没有相关关节症状(晨僵、持续肿胀)或SLE体征时的筛查工具。但ANA阴性对SLE、MCTD和重叠综合征具有重要的阴性预测价值(0.96——1.00)。

免疫球蛋白以及其功能

免疫球蛋白指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与抗体分子相似的球蛋白。免疫球蛋白是由两条相同的轻链和两条相同的重链通过链间二硫键连接而成的四肽链结构。

免疫球蛋白分为五类,即免疫球蛋白G (IgG)、免疫球蛋白A (lgA)、免疫球蛋白M (IgM)、免疫球蛋白D血(IgD)和免疫球蛋白E (IgE)。

抗体是生物学功能上的概念,而免疫球蛋白是化学结构上的概念。所有抗体的化学基础都是免疫球蛋白,但免疫球蛋白并不都具有抗体活性。

免疫球蛋白可分为抗体和膜免疫球蛋白。抗体主要存在于血清中,也可见于其他体液和外分泌液,其主要功能是特异性地结合抗原。膜免疫球蛋白是B细胞膜上的抗原受体,能特异性识别抗原分子。

在体内,抗体和抗原结合后可直接发挥效应,如抗毒素可中和外毒素,病毒的中和抗体可限制病毒感染靶细胞,分泌型IgA可抑制细菌黏附宿主细胞等。

在体外,抗体与抗原结合后可出现凝集、沉淀等现象。

免疫球蛋白能激活补体:结合细胞表面的Fc(即可结晶片段。用木瓜蛋白酶水解lgG分子,可得到两个Fab和一个Fe段。该片段能与效应分子和效应细胞相互作用,但不能与抗原结合。)受体,从而表现出不同的生物学作用,如调理作用、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介导Ⅰ型超敏反应;通过胎盘和黏膜,在人类lgG是唯一能通过脸盘的lg类型,母体的lgG通过胎盘转移给胎儿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被动免疫,对于新生儿抗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分泌型IgA可通过消化道和呼吸道黏膜,是机体黏膜局部免疫的主要因素。此外,抗体对免疫应答有正调节和负调节作用。

IgA通常在一些慢性感染(胃肠感染)、炎症性肠病、风湿热时升高。IgG在感染、炎症、肝病及风湿性疾病时升高;有研究认为,女孩高浓度IgG,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率是男孩的3倍。IgM在HIV感染早期、单核细胞增多症、巨球蛋白血症及JIA时可升高。但在丙种球蛋白缺乏症、淀粉样变性、白血病、骨髓瘤等,3种免疫球蛋白均下降。

补体的作用和意义

19世纪末,人们发现在新鲜血清中存在一种不耐热的成分,可辅助特异性抗体介导的溶菌及溶细胞作用,由于这种成分是抗体发挥杀伤细胞作用的必要补充条件,故称为补体。补体并非单分子,而是存在于人和脊椎动物体液中的一组经活化后具有酶活性的蛋白质,包括30余种可溶性蛋白或膜结合蛋白,称为补体系统。

补体系统在机体防御和介导免疫病理损伤中具有重要的生物学作用。补体系统按其生物学功能可分为三组:固有成分、补体调节蛋白(以可溶性或膜结合形式存在)、受体成分。

补体系统是体内一个重要的效应系统和效应放大系统,补体系统的作用是多方面的:

  • ①溶细胞(细胞毒)作用、补体系统激活后,在靶细胞表面形成膜攻击复合物,可导致靶细胞溶解。补体的溶细胞作用是机体抵抗病原微生物及人体寄生虫感染的重要防御机制、但在某些病理情况下补体也可导致机体自身细胞溶解,引起疾病;

  • ②调理作用,补体激活过程中产生的C3b、C4b和iC3b,,既可与细菌或其他颗粒物质结合,又可与中性粒细胞或巨噬细胞表面的相应受体结合,从而促进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 ③免疫调节作用;

  • ④炎症介质作用,补体活化过程中产生的C2a、C3a、 C4a及C5a 释入液相,具有炎症介质作用,及激肽样作用、变态反应毒素作用、趋化作用等;

  • ⑤清除免疫复合物,结合在免疫复合物中抗体分子上的C3b通过与表达补体受体的红细胞结合,被红细胞带至肝脏而被清除。补体还能抑制免疫复合物的形成,并使已形成的免疫复合物解离。抗原抗体在体内结合可形成中等分子量的循环免疫复合物,若未被及时清除,可沉积在血管壁,引起血管炎。

低补体血症有关的自身免疫性风湿病主要见于急性SLE、活动性LN、中枢神经型狼疮等。以往研究显示,C3、C4水平降低与肾脏和肾外活动度增加或疾病发作有关,病情控制后补体可逐步回复正常水平。但疾病复发并不总伴C3、C4下降,部分患者尽管疾病不活动仍有持续低补体存在。

HLA分子对免疫系统的意义

20世纪发现,在不同种属或同种不同系别的个体间进行组织移植时,会出现排斥反应,其本质是细胞表面的同种异型抗原诱导的一种免疫应答。

这种代表个体特异性的同种异型抗 原称移植抗原或组织相容性抗原,其中能引起强而迅速排斥反应的抗原称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引起较弱排斥反应的抗原称次要组织相容性抗原。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是一个复杂的抗原系统,编码这系统的基因位于同一染色体片段上,是一组紧密连锁的基因群,称为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

不同种属的动物MHC有不同的命名,如小鼠的MHC称H-2复合体,人的MHC称HLA复合体。而HLA复合体的产物称为HLA分子或HLA抗原。HLA 分子的功能:

  • ①引起移植排斥反应,刺激机体免疫系统引起强烈的移植排斥反应;

  • ②参与抗原呈递,内源性抗原主要通过MHC I类分子途径呈递,外源性抗原主要通过MHCⅠ类分子途径呈递,但也存在Ⅰ类分子呈递外源性抗原或类分子呈递内源性抗原的交叉呈递现 象;

  • ③约束限制免疫细胞间的相互作用,存在MHC限制性;

  • ④参与免疫调节;

  • ⑤参与T细胞发育,并建立自身免疫耐受。

无论儿童和成人患者,HLA-B27均与强直性脊柱炎(AS)明显相关,95%AS患者HLA-B27阳性。与附着点炎症相关关节炎(ERA)是幼年脊柱关节病的一种,炎症发生在中轴骨和附着点(肌腱、韧带、筋膜、附着在骨骼囊位置)。

在了解了以上相关专有名词后,我们才能理解,在风湿免疫性疾病中,为什么要检查常见风湿病化验指标——抗O、类风湿因子、C反应蛋白、CCP、血沉ESR等。

“自身抗体检测对风湿免疫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病情评估与治疗检测、病程转归与预后判断至关重要,应重视自身抗体检验项目在临床的推广普及,自身抗体检测应建立全面系统的管理理念,重视自身抗体检验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加强实验室与临床的联系,提高自身抗体检测对自身免疫病诊断、质量的临床应用价值。”国家风湿病数据中心曾经如此指出。

风湿病涉及多学科、多系统和多脏器,且表现形式多样,知识复杂、涉及面广。风湿病的诊断有赖于详尽的病史采集、仔细的体格检查以及相应的辅助检查,其中辅助检查包括实验室指标、影像学、病理学等等。抗原、抗体、补体等实验室检查对于风湿免疫性疾病尤为重要,相关数据可以让医生了解疾病相关情况、免疫应答、炎症以及明确属于那种风湿免疫性疾病。准确判断病情,才能进行精准治疗与用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免疫学检验-这些基础知识你都掌握了吗?
免疫总结
补体系统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知识点总结(一)
免疫学名词解释问答简答整理
【免疫】免疫学知识点梳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