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医阴阳消长转化的道理

【本篇是:彭博士讲《黄帝内经》系列-精华篇-之一百九十七。(更多精彩内容持续更新中……)】

“故重陰必陽,重陽必陰。故曰:冬傷於寒,春必溫病;春傷於風,夏生飧泄;夏傷於暑,秋必痎瘧;秋傷於濕,冬生咳嗽。”——《黃帝內經·陰陽應象大論》

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我是中医彭鑫博士,今天我们继续讲解《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我们先看原文:“故重阴必阳,重阳必阴。故曰:冬伤于寒,春必温病;春伤于风,夏生飧泄;夏伤于暑,秋必痎疟;秋伤于湿,冬生咳嗽。”

这句话我们在《四气调神大论》里也学到过,但是在这里《阴阳应象大论篇》又重新总结了一下。我们先把这段话的整体意思理解一下,也就说阴极可以转化为阳,阳极可以转化为阴,这就是“重阴必阳,重阳必阴”的意思。再往下就是如果冬季受了寒气的伤害,到了春天就会发生温病。春天受到了风气的伤害,夏季就容易发生飧泄这种病,就是腹泻,完谷不化。(今日头条@中医彭鑫博士)到了夏季如果受了暑气的伤害,秋天就容易发生疟疾。如果秋季受到了湿气的伤害,到了冬天就容易发生咳嗽这种疾病,这都是隔一个季发一次病,就是当时受了外邪,但是当季不发病,等到下一个季再发病,讲的就是这个的意思。

这里边所蕴藏的中医学的原理是什么?我们先讲第一个,“重阴必阳,重阳必阴”,这个地方的重,历代医家的解释不一样,但是大多数都认为这个字在这里面是重,重复的重,什么意思?我们先看张介宾在《类经》里是怎么注解的,他说:“重者,重叠之义,谓阴时而复感寒,阳时而复感热,或以天之热气伤人阳分,天之寒气伤人阴分,皆谓之重。盖阴阳之道,同气相求,故阳伤于阳,阴伤于阴;然而重阳必变为阴证,重阴必变为阳证。”张介宾对这段话的解释,其实我们翻译成现代话来讲,如果阳实,比如春夏之际就是阳实,这个季节阳气比较重,这个时候复感阳邪而伤人,叫做“重阳必阴”,就容易导致阴证。如果阴实,就是秋冬之际复感于寒邪,就是复感于阴邪,这个时候表现为的病证就阳证,就是“重阴必阳”,讲的就是这个道理。(今日头条@中医彭鑫博士)这是张介宾的说法,张介宾就认为后面的这几句话,就是“冬伤于寒,春必温病;春伤于风,夏生飧泄”等等,这后面的八句话都是为了解释“重阴必阳,重阳必阴”的,就是这样来理解。另外一种解释认为这两句话就是“重阴必阳,重阳必阴”是总结上文,就是所谓的“喜怒伤气,寒暑伤形。暴怒伤阴,暴喜伤阳”,他是总结上文的,这样理解也对,这说明阴阳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阴极而生阳病,阳极而生阴病,这样去理解也没有问题。其实这两句话就是承上启下,关键是后面这句话,叫做“冬伤于寒,春必温病;春伤于风,夏生飧泄;夏伤于暑,秋必痎疟;秋伤于湿,冬生咳嗽”,这八句话如何去理解?

我们先看古代医家的理解,张景岳在《类经》里是这样理解,他认为:“冬伤于寒者,以类相求,其气入肾,其寒侵骨。其即病者,为直中阴经之伤寒;不即病者,至春夏则阳气发越,营气渐虚,所藏寒毒,外合阳邪而变为温病”。张介宾对段话的理解非常深刻,其实《黄帝内经》有很多条文,读一遍都不太明白,有的时候读十遍也读不明白,但是你一看医家的注解,一目了然,豁然开朗,一下就明白了。(今日头条@中医彭鑫博士)张介宾的注解就有这个特点,很多《黄帝内经》的词句讲了很多道理,你确实怎么也想不明白或者是很多逻辑,这些知识贯穿不起来,但是这些医家,像马莳的《注证发微》,张志聪的《集解》,还有张介宾的《类经》,我觉得这三家的注解非常通透,能连贯起来。(未完待续)

本篇是:彭博士讲《黄帝内经》系列-精华篇-之一百九十七。(更多精彩内容持续更新中……)

免责声明:本文为健康知识分享。文中所涉及的药物、药方、针灸以及其他各种治疗和养生方法,请在专业医师指导下应用,切勿自行应用。如因不当使用所产生的问题,概不负责。版权声明:本文作者彭鑫,本文为原创文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阴阳的变化在人身上是可以推测的
肾气不通会有什么表现?(附语音)
【听冯老讲经方】怎样学懂《伤寒论》(之一)
温病学-北中医刘景源02黄帝内经与难经对于温病的记载
中医:道、太极、阴阳、五行、五运六气起源的奥秘
大千老师讲中医基础(1)_开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