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杜甫之于李唐王朝:是抹黑者还是增光者?

丁启阵

 


杜甫像 图片来自网络

按照文学要为政事为黎民服务的治国方略,按照作家要做自己所处时代的吹鼓手与欢呼者的文学家处世理论,按照作家必须传递“正能量”、稍微描写反映一下官府社会的负面情况便要受到限制、禁言以及更加严厉的制裁的律例,唐朝诗人杜甫,他的诗歌才华不是被扼杀在萌芽时期无人知晓,便是终身饱受来自民间、同行和官府朝廷的种种非议、钳禁乃至牢狱之苦。相比之下,前者的可能性更大,即:唐朝根本就不会有一个姓杜名甫字子美、被后世尊为“诗圣”的诗人。

杜甫实在是一个太爱吐槽的人,太爱宣扬“负能量”的人。自己两次考试失败,没能成为荣耀的进士,在长安奔波十多年没有找到工作,便把自己的生活描述得非常凄惨:“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自恃有才,牢骚满腹;因为献赋,参加特别安排的考试,得了个恩科进士,派他去云南做一个副县长(县尉),他居然嫌路远给拒绝了;改派担任在京城管理兵器仪仗之类物品仓库的胄曹参军,也是心怀不满,说什么自己勉强上任不过是为了挣点儿酒钱,是因为工作轻松自由,“率府且逍遥”,“耽酒须微禄”,没有丁点感恩的意思。冒死逃出被安史乱军占领的长安,跋山涉水,历尽艰险投奔新皇帝的临时驻地,新皇帝念他忠心封了个左拾遗的职位,留在自己身边,可以说皇恩相当浩荡了。但是,他竟然忤逆皇上的旨意给豢养的门客卖官鬻爵、因为指挥不当折损了数十万朝廷军队的发小房琯说情。打入天牢立案审讯后,因为宰相张镐等人替他说情,皇上放他一马,让他继续做左拾遗。

只是有点冷落而已,杜甫在请假省亲的路上,不思悔改,反而写出了“三吏”“三别”的系列诗篇,对朝廷的征兵、复员军人待遇等各项政策进行了无情的批判,对朝廷官员进行了辛辣的讽刺。探亲结束回到长安,调任华州(今天渭南华州区)司功参军,又不安心工作,抱怨公文太多工作辛苦、嫌天气炎热蚊子厉害,都写进诗歌里;当年关中地区因为战乱加天灾物价上涨,他便弃官不做,带着妻子儿女寻找能安居乐业的地方去了。在华州前后只待了一年,全然没有跟朝廷共克时艰的精神。辞官之后,漂泊西南,最后流落湖北湖南,一路之上,个人生活的各种困难,世态炎凉,所见所闻各种朝廷腐败、官员无能、社会黑暗、百姓疾苦,他都不厌其烦地写进诗歌。

而实际上,作为官宦世家子弟、自己也做过朝廷官员、享受豁免赋税劳役、长安洛阳两地都有土地房产的杜甫,即使是因为战乱漂泊西南、流落荆湘,一路上都是有在当地做官的亲戚朋友可以照顾他、接济他,甚至给他土地供他耕种,衣食无忧是常态,饥寒困顿都是暂时的。其中在成都、夔州(重庆奉节)过的是富裕地主阶级生活。但是,他的诗歌却给读者一个总是挣扎在苦难中的印象,就连宋代王安石都被他骗了,以为他“饿走半九州”。

普通读者记忆里最清楚、永不磨灭的印象无非是《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里描述的苦况,以为成都时期,杜甫一家住的是透风漏雨的茅草屋,过的是饥寒交迫的日子。殊不知,杜甫在成都浣花溪畔居住的四五年,当地最高军政长官是他的金主,拨给他造屋栽种的土地,让他在幕府兼职挣钱。

有在当地做县级官员的亲戚给他送去造屋资金,有一批州县长官朋友给他提供生活用品。土地有多大面积,不得而知,只知道他栽种的果木有桃树、绵竹、桤木、松树、榉木、杨梅、李子、黄梅等,其中不乏树身高大、占地宽阔的乔木,单是桃树就多达一百棵,少说也得有二三十亩吧。要知道,那可是天府之国大都会近郊区,水土肥沃,出产丰富。正如杜甫自己在诗歌里所描述的,“万里桥南宅,百花潭北庄。层轩皆面水,老树饱经霜”,这是多么幽静舒适的住处!有时跟妻子在浣花溪中划划小船,有时跟妻子下下棋,有时看儿子们在清澈的溪水中游泳沐浴,有时找邻居隐士饮酒,有时沿江散步顺便观赏他人庭院里的花卉;所谓草堂,墙壁上有当时著名画家画的松树、骏马。

在夔州的两年更是阔气,当地长官一下子给他拨了四十亩宅基地、一百顷公田,给他居住,由他负责,同时有五六个土著奴仆归他差遣。杜甫一家过的是什么日子,不难想象。

就是这样终身沐浴李唐王朝皇恩的人,写诗的时候,却以黑李唐王朝为能事,缔造开元天宝盛世的唐玄宗李隆基,他敢批评他“武皇开边意未已,边庭流血成海水”;任命他为左拾遗的本朝皇帝唐肃宗李亨,他敢抖落他怕老婆的家丑,“张后不乐上为忙”;至于权臣宠妃,他更是直接斥责,“关中小儿坏纪纲”;地方官员向皇帝进贡的贡品发生沉船事故,他幸灾乐祸,加以嘲笑,却对船工没有溺水身亡表示欣喜。邻居寡妇,到自己院子里打点枣子吃,他表示同情之余都要联系到朝廷开疆拓土、搜刮百姓的政策制度上,加以批判。

一个国家,朝廷挥霍百姓穷饿、有人富裕有人贫寒,本是寻常情况,不足为奇。杜甫却恨之入骨,语出惊人:“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富家厨肉臭,战地骸骨白”……“妄议”一词,不足以形容杜甫诗歌议论朝政时事之夸张、激烈。受到后代文人交口称赞的杜甫“一饭未尝忘君”,其实也是后人的曲解。取槐树嫩叶捣汁蒸制过水凉面,显然是一种廉价易得的民间小吃,杜甫煞有介事地做诗向皇帝推荐,我觉得不像是真的关心爱护皇帝,而相当于骗皇帝吃忆苦饭。其用心大概如同民间把菠菜说成红嘴绿鹦哥骗得皇帝爱吃差不多。菠菜是便宜货,“……一年到头给他吃菠菜,一要就有,毫不为难”(鲁迅《谈皇帝》)。

我有个观点:李白喜欢装阔,杜甫偏爱哭穷。

匪夷所思的是,李唐王朝始终就没有对杜甫的诗歌创作加以丝毫的干涉,由着他恣意“妄议”。

如此由着杜甫露才扬己,黑化王朝,不加以管束,是李唐统治者智商普遍偏低,还是神经特别大条呢?显然,两种皆非也,那是他们懂得计算利弊得失。《贞观政要》里记载过一件事情:有个御史大夫认为前朝的兴亡都跟乐曲有关,比如齐亡于《伴侣曲》,陈亡于《玉树后庭花》。意思是希望唐太宗李世民对音乐创作加以干预、对乐曲演奏进行筛选。但是遭到了李世民的否决。李世民的理由是:政治善恶跟礼乐无关,人的悲痛喜悦取决于心情,不取决于乐曲之悲欢。言外之意,国之存亡,不取决于音乐悲欢,而取决于民心好恶。

诗人不可能唱衰王朝,制度缺陷、帝王将相昏庸腐败才是瓦解王朝的重要原因。

众所周知,唐太宗引用过荀子的民水君舟比喻并加以发挥。可见他深知获得民心的重要性,他认为对人民“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心服”,水终将覆舟。

现在,我们来做一个假设:假设没有杜甫,李唐王朝及其元首会是怎样的一种境况:是更加光彩夺目,无可无不可,还是黯淡减色?

很显然,李唐王朝统治者选择的是最后一项。真是明智的选择。一点点情绪上的容忍,一点点面子上的退让,赢得的却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王朝的美名。

一个时代是否伟大,不在于有多少人写过多少首赞美它的诗篇,不在于赞美之词有多么热烈多么肉麻——这类诗篇注定是过眼烟云,转瞬即逝的——而在于其当时是否有充分的包容能力,是否有充沛的生命活力,以及在后世是否有持久的魅力,令人向往,令人羡慕,令人思念;不在于文学家艺术家鼓吹欢呼时有多么卖力,声音有多么响亮,而在于他们有多少作品能够流传后世,不在于是否成立了多少隶属于朝廷官府的协会有多少编制,而在于有多少人能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大放异彩。毫无疑问,杜甫是证明唐王朝心胸广大的有力论据之一,是李唐王朝之所以成就伟大之名的重要原因之一。古人有“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的说法,我认为,唐若无杜甫,唐诗将失去一半光泽。其实不光是杜甫,倘若李唐王朝只要对言论稍加管束,提点儿鼓与呼“正能量”的要求,删删帖,封封号,李白、王维、白居易等人也是会被扼杀在摇篮里,无法问世的。作为一代文学之盛、中国诗歌巅峰的唐诗,也就无从说起,李唐也就泯然众朝了。

                                                   2020-03-23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古典诗词漫话】杜甫心影录------盗贼本王臣
丁启阵 -- 腾讯博客 - 唐诗繁荣的根本原因 - Qzone
释读中国历史223:神探狄仁杰,原来你是这样的人
陝甘大僚何宗韩
漫谈唐朝的酿酒
寻找真实的杜甫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