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想成为太极高手吗?一定要悟透这个“隐”字!

王宗岳《太极拳论》中讲:“人不知我,我独知人,英雄所向无敌,盖皆是由此及也”,如果做到了这一点,成为太极高手就不远了。如何人不知我,我独知人呢?每个练拳的可能解读都不尽相同。我认为在练拳和用拳的时候应当悟透一个“隐”字!隐”有“隐藏”、“隐匿”起来不让对方察觉的意思,如果这个字悟透了、用好了,就相当于走在了成为太极高手的康庄大道上。

洪均生公88岁演示讲解缠法

因为我只练洪式太极拳,所以也只能浅谈一下我对洪式太极拳“隐”的理解和体会。虽有狗尾续貂之嫌,但作为练拳体会记录下来,也是有必要的。洪式太极拳的“隐”,我认为主要包括:隐目的、隐动作、隐力量等几个方面。将这些隐藏于内,以达到修身修心、防身御辱的效果和目的。

1. 隐目的。洪式太极拳拳品十三,第十为含虚:“精神过分外露,也是一病,还应含蓄”。洪式太极拳遵循“怎么用就怎么练”的原则,无论练与用,都应少些夸张动作,多些含蓄。在用时若目的性较强,为对方察觉,则无法达到“知己知彼”的效果。所以太极拳在练和用的时候,要将目的性隐藏起来,从而让对方处于被控却又无法摆脱的感觉之中,正是“千斤之弓,四两之矢;引而不发,跃如中的。”

目的性不要太强

2. 隐动作。《用武要言》有讲“遇敌以得人为主,以不见形为妙”,也就是击人时以见不到外形变化为最好太极拳在用的时候,最忌大开大合的动作,这会破坏动作的灵活性和连续性。因而,需要将各种动作都缩小,如果距离远,则步法要跟得上,以步找人,而不是靠探身、探手去找对方陈发科在与人推手时,步法很小,两步之间只有一尺二左右,为小侧马步,如同现代的散打步法一样。

杨师与弟子试验,动作小

在走拿法的时候,动作应该是很小的,微不可现,即难以观察到走拿法的手在动,也可以说是:形未动,而力已至。比如金刚捣碓第5动,小抱缠走拿法,当双手配合拿到对方的腕之后,这个动作应该是小的。动作虽小,缠丝劲却顺着对方的肘和肩往对方身上走,如果对方化劲能力不够,忍耐力不够,这个劲还会顺着腰胯往下直到脚下,最后不得不蹲在地上或者趴在地上,完全失去反抗能力。

洪均生公指导黄康辉缠法

3. 隐力量。练拳、用拳以松沉为上。接手时,最好是两手、两肩不挂力,虚虚地随着就好,从而让对方察觉不到我方的劲及劲的变化,这正是“人不知我,我独知人”的重要方法。让对方不知我方的劲会如何变换,一旦察觉到了,则最强的劲已出,可谓:接手轻如羽,才能击人重如铁,疾如箭。陈鑫在《陈氏太极拳图说》中讲:或者曰:‘此拳不能打人。’不能打人只是功夫不到,若是功夫纯熟,由其大无外之圈,造到其小无内之境,不遇敌则已,如遇劲敌,则内劲猝发,如迅雷烈风之摧枯拉朽,孰能当之。”只可惜,几乎无人能达到这个层次。

2003年,杨师与学生实验,力量的爆发

《陈式太极拳实用拳法》中有一段经常故事:

我们和陈发科师推手时,肢体接触之处,一点不觉其有力。但在试验动作中,又好似他的后备力力大无穷,如同将被大风吹得站立不住一般。当被陈师采和捋时,虽被采捋的手未感到有力,而且还遵师教松松地随着,但其手在略微转动之中,他的缠丝劲已达我手而肩,而腰,直达足踵。若用力一顶,使自然跃起而不自觉,仅感到劲路如擦衣而过。

陈发科顺拦肘

这说明陈发科的劲非常地柔和,也就是本文所说的“隐力量”,以致对方无法察觉。当你学会并善于隐藏自己的力量的时候,那么离成为太极拳高手又进了一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原创】陈式太极拳的“靠”“肘”是以步法为先,和其他流派有本质的区别!
(16)[转载]太极十三势、视频、演示图
谈太极的练习方法/王培生
杜元化所述“七层功夫”兼“十三式”体悟??太极糊?原创
太极拳的技击战术
王培生先生和您谈太极推手跟拳架基础要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