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论心转磨必转

论心转磨必转

郑子太极第四代传人:谢云涛

 

内容摘要:笔者根据恩师谢昭隆先生提出的“心转磨必转”这一太极拳理论新论断,尝试对其包含的理论内涵加以论述。笔者首先将本门太师爷曼青公所著述之“磨转心不转”的论断展开综述,并提出恩师新的论断,进而对相关概念进行分列辨析。在论述的主体部分,笔者从生理学、物理学之众所周知的客观事实对人体因身体移动而重心产生变动的现象进行论述,着重于对郑子太极拳理论中的中定原理之定与非定之说进行探讨,结合恩师谢昭隆先生在教授太极拳时实践特点进行评述,得出心转磨必转的结论。

关键词:   心转  磨必转

 

一、            前言

本门太师爷曼青公所著《郑子太极拳十三篇》之“述口诀”篇所云:“磨转心不转,磨转者,即喻腰转;心不转者,乃气沉丹田之中定也。”此论,阐述了练习太极拳要做到腰转时心不转,即要保持时时中定,在任何时间,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失却中定之意。然纵观全书,曼青公未论及若“心转”之时,是“磨必转”、“磨不转”,亦或“可转可不转”?恩师昭隆先生藉由三十多年来对杨氏郑子太极拳的不懈地深入研究,明确提出“心转磨必转”之论断。根据恩师所述,并经笔者理解与整理,就此论断展开论述如下。

 

二、          相关概念辨析

1、“心”是指一个人的意念,是人在精神层面上所控制的意识。太极拳论所指的“心”不是指我们的心脏,心者,非谓肉团之心也,乃心灵之心也,心灵之心,与肉团之心,本非二,亦非一也,即肉团之心能有作用,而灵乎一切者,乃心灵之心也。《郑子太极拳十三篇》之“心膂并重第六”篇)。它具备我们每个人的气质欲望本能;它有自己的判断与特有的思考的功能,这样的功能首先建立在先天因素的基础之上,同时有赖于后天经验的积累;我们的选择(即决定后采取的行动),是由我们的心灵所作出的,而非通常所认为的那样是由我们的头脑所作出的(头脑只可能产生动机,尽管有的时候,头脑在我们的选择与行动之间可能发挥着桥梁的作用)。

2、“心转”者,即谓人体之重心随意念而变动。即“心”经过自身的判断和思考后,作出“转”的决定后,大脑即根据“心”作出的“转”的决定后,通过神经传输系统传达,促使人体做作出行动,从而使人体的重心发生变动。

3、“磨必转”者,即喻腰必转也。“心转”时,人的意念发出指示,即人体的重心要发生变动,此时,腰胯要随之变动,在虚实变换间不断找到“中定”之所在。

 

三、          “心转磨必转”之论述

人体之重心随意念而变动,那么,人体的重心在哪个位置呢?“生理学所谓人体重心在脐线间,其地位及意义正与丹田相同,重心即太极拳所谓中定。中定不能离乎丹田……”(见《郑子太极拳十三篇》之“后记”篇),根据生理学知识,人体在正立的时候,其重心大约位于肚脐下方13分处,人只要走路,其重心就必然会发生上下位置的变化。如图1所示(:本图片选自360图片):

   1中展示的是人体的重心随着走路时其位置发生的变化情况。众所周知,人之所以走路是人的意念所控制的,意念通过大脑的中枢神经系统的传导,控制人的行动。随着脚步的行进或变化,人的腰部位置也不断地变化,从而引起人的重心位置的变化。

而人在站立时,因站立姿势不同,其重心位置也不同,如图2所示:

                                 

   2中展示的是人在站立时因姿势的不同,其重心位置也发生了变化。人在前倾或后仰超过一定的角度时,身体会因此失去中定而移位。

   1和图2系从生理学和物理学的角度,说明了一个道理,即人的意念可以通过大脑中枢神经的传导决定人体走路或站立姿势,在这个过程中,人的身体位置发生变动,重心发生变化。

太极拳论所述:“若言体用何为准,意气君来骨肉臣”。曼青公所著《郑子太极拳十三篇》之“明生克”篇阐述了“中定”的含义:何谓中定?中即时中,定无常定,不失中定,是为定力,中庸所谓不偏不倚,亦即中定之定理也。“定”为不易,“无常定”乃是变易,即太极拳中“阴阳刚柔相互变化,十三式之相与摩荡而无一非变易也”。另在“后记”中即言:拳论所谓立如平准及支撑八面,中正安舒,不偏不倚等语,皆言力求平正,不失重心已也。在笔者的印象中,恩师昭隆先生在授拳时有一个特点,就是擅长于从人体力学和物理学的原理来阐明太极拳功架及效果所体现出的科学道理。恩师常言:所谓一动俱动,首先是意念动,并通过丹田发动导致腰动,再引领手动脚动。所谓手随腰动,步随身换之谓也。接着,恩师进一步解释:心转时,犹如马达之起动,马达起动带动机器开动;或如电闸,合上电闸开关,瞬间通电;而太极拳中,“命意源头在腰际”,其核心就是丹田,丹田动则全身俱动,而丹田的发动授意于“心”,故心转必将带动腰转。

综合太极拳论与曼青公关于郑子太极拳的有关理论以及恩师在平时所教导之练拳之精要,练习太极拳时要做到意念为先,即“心”为上,“心”不动则保持“中定”,“心”欲转时,即由丹田发动,原来的“中定”发生变动,而这个变动是通过“磨转”(即谓腰转)而达到的,也就是说,“心转”时,首先通过人的意念发出明确的指示,即人体的重心要发生变动,而人体重心的变动的外在表现是腰胯要随之变动,然后在新的位置上实现新的“中定”,如此周而复始。在太极拳拳架之招式展开时,由“心”主导,通过太极十三式之相与摩荡,如行云流水般施展开来,整个过程都是心转时带动腰转,亦即“心转磨必转”的道理之所在。

太师爷曼青公所谓“磨转心不转”强调的是行拳时的走、化,要做到气沉丹田之中定,是不易之说。而恩师昭隆先生提出的“心转磨必转”则侧重于强调太极拳的发劲,动而后定,定中有动,乃变易之说。恩师常告诫我们:凡太极高手,一般不容许别人随意触摸,因其身体对周边的环境变化非常敏锐,身体处于随时可接、走、化并发劲的状态。据恩师告知本门师爷干啸洲老先生将其形象地比喻为“扳机半扣,一触即发”。太极拳是一门博大精深的武术,特别强调要以柔克刚,通过行拳中的走化,以期达到“牵动四两拔千斤”的效果,故在牵引之后,随即要“合即出”,以达到击败对手之目的。所以,笔者认为这两种理论非但不矛盾,还构成了奇正之说,犹似连环之诀,且合阴阳之道。恩师的这一论断,是对郑子太极拳理论的有力拓展和可贵创新。恩师在教授郑子太极拳之时特别强调拳经拳论,每隔一段时间就能提出他对郑子太极拳的独到的理解和创新,令我辈受益匪浅。

 

四、          结束语

笔者入门三年有余,虽对郑子太极拳喜爱有加,且多承恩师及众多师兄、师姐教导和指点,然因资质愚钝所限,对本门理论及恩师所授拳理理解不透,知之皮毛,不能将恩师之“心转磨必转”论断之精要述之一二,明知如此却仍然斗胆加以阐述者,盖因以之抛砖引玉也。愿师兄弟姐妹及众同道踊跃献智,知无不言,切磋共进,实太极之幸事。

 

参考文献及资料

[1]郑曼青著.郑子太极拳十三篇.新联出版社.1978.

[2]郑曼青著.郑子太极拳自修新法.时中学社.2007.

[3]谢昭隆著.郑子太极拳三十七式示范教材.大展出版社.2015.

[4]鱼太极-新浪博客.

[5]太极拳总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一分钟读懂丹田!讲得再清楚不过!
【第355期】杨式太极中定之“磨转心不转”秘诀解析
探索与练松直接有关的拳经
太极拳中定之“磨转心不转”,重中之重!
郑子太极左家内功筑基心法之熊经
[转贴]与郑曼青的37式太极拳有关的文字资料--杨式太极--太极论坛-陈瑜太极网-陈氏太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