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李玉俭:松沉首要在屈膝

人人各具一太极,

但看用功不用功。

只要日久能无懈,

妙理循环自然通。

—— 陈鑫

屈膝 作为太极拳的一项基本要求,太极拳习练者无一不知、无一不晓,但对于何为屈膝、为何屈膝、如何屈膝,很多人却难以说清道明。

正雷太极书院李玉俭老师拳照

第一个问题:何为屈膝?

从运动解剖学角度来看,在直立时人体关节在矢状面内发生向前的运动叫作“屈”,在直产时人体关节在矢状面内发生向后的运动叫作“伸”。矢状面是指从人体前后方向将身体分为左右两部分的平面,矢状面有无数个,彼此互相平行。从定义上理解,“屈膝”应当是膝关节在矢状面内发生的向前的运动,是一种动作,是动态的,而非静态的膝关节弯曲。因此,“屈膝”不能当作“曲膝”。太极拳要求屈膝,即是指膝关节在静态“曲”的基础上,在意念引导下,同时保持“屈”的趋势。

第二个问题:为何屈膝?

太极拳练习松沉并非纯粹意义的松沉,而是要使全身在松沉的作用下,不产生抵抗自己重力的僵力或拙力,使双脚与地面的压力保持最大值,从而使双脚与地面产生的静摩擦力最大化。即使在外力的作用下,通过全面的松沉,依然能使外力沿重力方向向下,依靠“借力”,理论上无限增大静摩擦力。这个静摩擦力,即是太极拳所有力量的来源。而屈膝正是完成这个过程的最重要一环,在“屈”的趋势下,练拳者的劲力或内气才不会滞于双膝,上身的重力方能畅通无阻地顺膝而下,节节松沉直至脚底。

正雷太极书院李玉俭老师授课中

第三个问题:如何屈膝?

太极拳要求“虚灵顶劲、沉肩坠肘、含胸塌腰、屈膝松胯”,劲力、内气或者松沉的方式,似乎应该从头到脚、从上到下依序而行,然而这种看似“正常”的方法却往往使人无法松沉、气血阻滞、脚底无力,尤其初学太极者更加明显。其实,如果换一种思维或练功的方法,不妨将次序倒过来,按照“屈膝、松胯、塌腰、含胸、坠肘、沉肩、虚灵顶劲”的顺序再来练习,实践证明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80%的学员能够快速掌握松沉,找到正确的松沉感。

由于膝关节是身体最下方能够向下运动的关节,因此,松沉最关键的就是“屈膝”。 做到了“屈膝”,离太极拳真正的松沉就不远了。 仅一家之言,不妥之处,望读者付诸一笑,权当谈资,茶余趣话。

李玉俭简介

李玉俭,1978年生,河南省焦作市博爱县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硕士研究生,中共党员。陈正雷大师弟子,陈氏太极拳第十二代正宗传人,陈正雷太极拳北京总馆高级教练。1991年起学拳至今,精通陈正雷太极拳体系所有拳械套路,对各大流派太极拳也有一定的研究,数十年勤学不辍,修为较深。广阅典籍文章,刻苦钻研拳理拳法,撰写的太极拳文章,思路开阔,言简意赅,直中要害,既有理论指导,又有练法阐释,令人如拨云见日茅塞顿开。教学灵活,方法科学,善于抽丝剥茧、层层递进,讲解清晰,示范标准,纠错准确。

深谙拳理,见解独到。善于用唯物主义辩证法、物理学、运动学等知识讲解拳理,能将古典的太极拳理论用科学化的语言阐述出来,使学员“听得明、练得到、悟得对”。尤其对太极拳的基本要求以及太极内气,见解独到,将“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讲解得深入透彻。

功架纯正,尤善松沉。数十年孜孜不倦地学拳练拳,对陈正雷太极拳的风格特点领悟与日俱增,拳架姿势优美大方,动作细节标准合规,尤其对陈正雷太极拳特有的松沉,感悟极深,真正做到了轻而不浮、沉而不僵。

逐层深入,教授得法。在陈正雷太极拳体系五步教学法的基础上,结合陈正雷大师“十大功法论”,创立“五步正架法”,引导学员由浅入深,层层深入,从最初的熟悉动作套路,到周身松沉、以身领手、丹田内转和引动内气,每步都思想清晰、方法得当,步步感受不同,拳艺进步迅速。能针对学员不同体质或特殊需求,开出相应“运动处方”,因人施教,因材施教,因需施教,广受学员好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万事俱备,只待家人——第三届陈正雷太极年会恭候八方拳友
陈正雷老师讲太极拳练气的三个过程
陈式老架一路太极拳(陈正雷)
陈式技击秘诀“远拳近肘贴身靠”,陈正雷大师太极拳发劲演示!
陈式太极拳精要十八式的拳式口诀
直播回顾:郑冬霞老师详解陈氏太极拳基本功之缠丝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