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习拳中求得自身平衡的练法

每天在这里,遇见生活,遇见太极……

《和美太极》专业太极微刊

陈雄老师聊太极225


点击订阅陈雄老师的太极拳体悟

杨式太极拳研练随

练习太极拳是协调性、整体性、连贯性和动作的平衡性有机的结合,是意念、内气和劲法的综合和统一。走架中的姿势动作,如求得自身平衡,那会把拳练得更好。恩师林墨根说:“行功走架首要的就是求得自身的平衡。如果在走架中身势不稳,为了使身体由不平衡变为平衡,必须通过肌肉与关节的收缩,来恢复平衡,这样就产生了力量,造成肌肉与关节的紧张。因此,掌握走架中求得自身平衡的方法,对于实现松这一要求,是至关重要的。”

作为太极拳爱好者,从运动生理力学这个视角去认识影响姿势动作的平衡稳定性,是有助于解决太极拳运动中的重心平衡问题。平衡稳定性反映了习拳者维持原有平衡状态和抵抗倾倒的能力,在太极拳运动中,人体平衡姿势稳定性的大小,对完成各个动作具有直接影响。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的《运动生理力学》书中指出:“平衡物体受到外力作用偏离其平衡位置时,根据物体保持平衡的可能性可分为:1、物体的平衡位置无论有多大偏离,当去掉破坏平衡的外力以后,物体能恢复到原来的平衡状态,这种平衡叫稳定平衡(附注:比方说,玩具不倒翁就是体现了稳定平衡,是太极拳运动中出现的平衡状态之一)。2、物体稍偏离平衡位置后,当去掉破坏平衡的外力时,不能再恢复到原来的平衡位置,这种平衡叫不稳定平衡,仅见于下支撑中的点支撑或线支撑(附注:比方说,拳架中的“金鸡独立”定势)。3、物体在外力作用下,当外力撤除后,物体既不回到原来位置,也不继续偏离新位置,而是在新位置上保持平衡,即物体在任何位置上都能保持平衡,这种平衡叫不随遇平衡。4、物体对平衡位置的偏离有一定的范围,只要不超过一定限度,则可恢复到原有的平衡状态,否则将失去平衡,这种平衡叫有限度的稳定平衡。
影响平衡的因素有5个:1、支撑面的大小(附注:比方说,弓步的前脚与后脚站成横向一条线的拳病,由于那样底面积过小而造成支撑面过小,因此影响了下盘的平衡和稳固)。2、重心的高低。3、稳定角(附注:亦称重心垂直投影线或重力作用线。比方说,弓步前腿膝过脚尖和半马步后腿臀过脚跟的拳病,就是那样的重心垂直投影线影响了下盘的平衡和稳固)的大小。4、平衡角(附注:亦称稳度,指物体失去平衡的难易程度)。5、稳定系数。6、视觉和心理因素(附注:比方说,在平衡木上初学行走时,如果眼看前方视线水平或稍上一点的物体上,就会减少紊乱刺激,易于掌握平衡。再比方说,晚上光暗打拳不够稳,初学者在噪声干扰下打拳不大稳,都是受到、视觉和心理因素的影响)。”
一、拳谚:心静体松。所以打拳时首先要屏除杂念,免得思想乱跑使身体散乱,身体散乱了,就谈不上用意识引导身体放松,也会影响姿势动作的平衡性。如果让心静下来打拳,思想就会集中,以规矩修正身体。心静了,就会听准自己的劲,听准劲了才能守中的。能心静体松的守中了,姿势动作自然平衡好。刘源正、季培刚在《刘晚苍武功传习录》书中说了一段令人启迪的事儿:“太极拳的‘一羽不能加’是讲身体的重心平衡。我在电视上看到一位用道具表演‘一羽不能加’的艺术家,道具是一些精心设计和加工的木条和一根羽毛。十几斤形状各异的木条被表演者精心地摆放在一个架子支点的两边,最后把一根羽毛放在一边的一根木条上,这时可以看到两边处于静止的平衡状态。当表演者拿掉羽毛,瞬间木条翻落一地。这个表演难度很大,在道具的摆放过程中,表演者需要平心静气,手拿道具极轻;场地上不能有人走动,不能有一丝风和一点声音。一声咳嗽,足以让表演前功尽离弃。加一羽与不加一羽决定道具的平衡与否,一羽随轻,不可小视。”
二、林墨根老师在《杨式太极拳走架中求得自身平衡的两个方法》文中说:“方法一:如欲收回一脚,先外旋另一脚相应的腰胯,将欲收回之脚跟旋离地,使欲收回之脚全虚或近乎全虚(脚尖不离地);再内旋该腰胯,并将腰部之劲运于胯,达于腿,牵动脚,将脚轻轻提起收回。”比方说:练完115式大架“掤手上势”接着练“揽雀尾”的右掤势时,松腰外旋左腿胯,将右脚脚跟旋离地,直到右脚接近全虚的脚尖不离地,右脚踝关节用意向右松开能使自身更平衡(这是我的体悟)。接着右转内旋左腰胯,左胯微沉(以含胯合住沉劲站稳左腿脚,这也是我的体悟),用腰胯之劲将右脚轻轻带起收回左脚的右侧,接着不停的顺势向正前方迈出上步。

三、林墨根老师在《杨式太极拳走架中求得自身平衡的两个方法》文中再说:方法二:微微着意去松虚脚所对应的肩,或者微微着意去松由实变虚的脚所对应的肩……这样做的作用是多方面的,但其中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可以调节身体重心,实现重心的平稳转移,从而求得走架中的自身平衡。”比方说:练完115式大架的“左搂膝右拗步掌”接着练“右搂膝左拗步掌”时,松腰扣胯带动右虚脚跟、脚掌抬起离地,接着以垂臀(指有规律的实腿之臀)松肩(指有规律的虚腿之肩)将右脚轻轻带起收回左脚的右侧,再松腰荡胯带动右腿脚不停的顺势向正前方迈出上步。这样练法既沉稳又轻灵。

四、何谓太极拳运动的“周身一家”?就是时刻保持周身的整体性,不頋此失彼,任何动作都不能光想到一个方面。“有上则有下,有下则有上;有左则有右,有右则有左;有前则有后,有后则有前”的运动意识,是维护自身平衡而守住重心的练法。董英杰太极拳中的“向前注意于后脚,向后注意于前脚”、“弓腿时注意于后脚,坐腿时注意前脚”就含有以上意思。比如练到115式大架“进步搬拦捶”的拦势动作时,一边左手向前方伸出做拦势动作,一边左腿脚向后松开,要注意左脚踝关节用意向后松开这个细节,这是“有前即有后”求得自身平衡的练法。有前即有后了,还要在“有前则有后”加上中间直沉,由于地心重力的因素,腰胯等的松沉是垂直塌落的。松沉踏实是为了下盘的稳固,肢体平衡也是为了下盘的稳固,松沉踏实又肢体平衡是下盘稳固的保障条件。所以在练拳中不要忽视自身平衡的作用再如练到115式大架的“左金鸡独立”时,以沉顶对拔松开之劲带动左腿屈膝抬起,真的放松到意气沉到脚底入地较深时,会觉得有一种东西从脚底向上升腾起来,渐渐充盈全身,将人向上拔起,这是“有上则有下”求得自身平衡的练法。
五、“神意不同处”是太极拳名家王培生修悟的诀窍之一,关振军在《神意不同处》文中说:“何谓神意不同?此神即眼神,此意即意念活动。也就是说,在太极盘拳走架之中,眼神与意念不能集中在身体同一部位上。运动中,眼神与意念在身体的同一部位相遇会合,必须瞬间即离。这种神与意的分离要贯穿运动的始终。”比方说,练到115式大架的“右分脚”时,左手用意念引导下先往左后松开伸去,左手先往后松开伸去比右脚踢去早零点几秒,接着右虚腿之脚尖往右前上方分去,右手亦往右前上方松开伸出,同时眼神朝右手看去(如能抬脚高至肩则眼看右脚尖),这种眼看前手或前脚而意念后手的练法,是以“神意不同处”求得自身平衡,有助于拳势整体动作的平衡和单腿承载的稳定再比方说,练到115式大架的“右搂膝左拗步掌”时,左手掌一边向前推按,右手掌一边搂膝,右腿顺着松沉圆转开成弓步,重心转换到右腿,眼神注视身前的左手掌,而意念则在右腿胯旁的右手掌,有向搂膝后扒之意,这样练法也是有助于拳势整体动作的平衡。
六、松身打拳时,各部位的相容相让是以平衡来达到松开自然的练法比方说,胯让腰、膝让胯、踝让膝、趾让踝了,才能从腰较好的松沉到脚底。膝扣中展体现了膝让胯、踝让膝,扣是外形姿势,展是内在撑劲,这样能使胯合住沉劲,腿更有力,脚根更深。倘若膝不让胯、踝不让膝,那就使胯合不住沉劲,膝固不了而腿不够力,脚内侧掀起而根不稳。比方说,练完115式大架“左倒撵猴”接着练“右倒撵”的松腰退步时,左实脚内侧较为容易掀起一点点(从外形看不出的那种)而根不够稳,如果做到膝让胯、踝让膝,左脚内侧就掀不起,为实的腿脚既平衡又沉稳。

修改于2019731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太极杂说 87
【陈雄聊太极拳55 】答初学弟子问的练功习拳(一)
单腿独立站不稳怎么破?一个方法站得妥妥滴!
【陈雄聊太极拳 24】怎样练独立步动作才能站稳?
太极推手三脚平衡和妙脚应用
怎样练独立步动作才能站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