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尾闾中正神贯顶,气透三关入泥丸”讲一讲松尾闾的四步功诀

武术气功讲“尾闾中正神贯顶,气透三关入泥丸”,练内家功的也讲这句话。尾闾要中正,不能歪着;体形歪,尾闾也要正,直着往下垂。尾闾中正往下垂,似坐非坐,好像下面有一根绳子垂着,而你坐在上面。

下面讲一讲松尾闾的四步功诀。

第一步是垂尾闾。同学们练三心并站庄,一开始就练垂尾闾。按前述三心并站庄练法的请求,尾闾下垂,呈似坐非坐相。能否练好垂尾闾的要害正在于尾闾下垂指向地面的地位能否正确。初练功者下蹲程度小,尾闾与指所在的联机成一向后的斜线,随下蹲的程度加大,其联机亦渐趋笔挺,待成笔挺线时,即可转进第二步。

第二步,泛臀。臀部往外泛。泛臀是开后胯的意思,不是撅屁股,脚尖往里扣,膝盖往里拧,胯关节往外翻,一翻一拧,把后面撑开,臀就往外翻出去了。两足平行站立,上身不动,两股骨头(髋关节部)向外后撑,膝内扣轻轻内收,大腿根内侧松开,向后收,臀向后突(上身勿前倾),但不是上翘。这一行动可以拔开腰骶关节,抓紧臀后面的骶髂关节(这是一个假关节,除妇女妊娠后期外,一般不克松动),从而使臀向后、外泛(亦做翻)张,至骶髂关节能松动,即可转进第三步。

第三步,扣尾闾。尾闾往前扣。随着泛臀的熬炼与下蹲程度的添加,尾闾逐步移到指所在的后面,尾闾与指所在的联机呈向前倾斜的直线,于是尾闾从下垂形态酿成向前扣的形态。指所在可以从三角形中点渐向前移,直至两足联机中点。待下蹲到大腿呈程度状时,即可进进第四步。

第四步,转尾闾(亦喊尾闾划圈):两足尖稍向外撇,两手向前或侧平举,开端尾闾做前后划弧摆动,继而做左右划弧摆动,最后做转圈行动。此式微与形神庄中的转腰涮胯行动似同实异。彼是力催形动,转动整个骨盆;此乃丹田气动,转动仅正在尾闾。昔人把尾闾转动喻为钟锤、钟摆,一是证实其重看程度,一是为隐瞒。须知这是腰胯全松卖前之事:尾闾灵动自如,气机圆活无滞,已达全身一家、意气合一之境界;与开端即以意念为用而变动一些混元气不可混同。

转尾闾。会扣尾闾了,骨盆不动,转动尾闾骨。能转尾闾,过去叫尾闾如钟锤、如钟摆。这句话是太极拳祖师讲的。因为周身的气通过尾闾来发动后,阳气就上升了。怎么去调动全身的气呢?

靠尾闾,尾闾轻轻一动,就把会阴的气提起来。这是一个关口。尾闾不会动,会阴的精气自然上升是不大容易的。道家功讲,练丹重视精气,怎么办呢?

提谷道,谷道往上一提一缩(缩谷道的目的是让尾闾动一动,如尾闾不动弹,光缩谷道,阳气往上上天梯不好上),尾闾一动弹,气就引过来了,它自己往上升。这是从内景上讲的。我们不练周天功,不着意它,但我们练功的时候,周天自己会动,里面自然而然要变化。

练意念周天,用意念一导,想气到尾闾,气到命门,有股热气就上去了,那是皮下的混元气。经脉之气就不是那么简单,需要通过呼吸来推动,经脉之气走的是脊柱外面,比皮肤之下的混元气要深一点。真走脊柱里面非动尾闾不行,不动尾闾气不好进去,当然不是绝对进不去。

过尾闾关头顶要有气感,头顶一痒,尾闾跟锥子扎一样疼。一痛,真气透过封脊椎管的韧带和结缔组织,从脊柱管往上走。尾闾要不会动弹,不好进去,走脊柱管里不大好走。咱们不搞周天功,腰、胯、尾闾这三者是一个整体,这儿讲的是形。太极拳,练八个劲,叫掤、捋、挤、按、采、挒、肘、靠。尾闾还要靠气,意念一动胯骨就转,胯骨一点不动弹也不容易。通过肛门收缩,尾闾前后可以动,转圈就不好动弹了,需要慢慢练。

垂尾闾虽然在武术书上有,如形意拳和太极拳,都讲垂尾闾,但到底怎么练,一般人都没有多去注意这个问题。八卦掌讲裹臀靠胯,胯往前靠着,不是垂尾闾,它相当于垂尾闾的第三步功,直接走扣尾闾。尾闾一扣,章门往上提气,把海底封住。

练轻功有些窍穴,比如,从会阴往命门一提,从百会一走,往印堂一穿,往前发力很快,一个箭步就窜出去了。用这些窍点把气打起来。要往后退,用章门提会阴,一提气,到了肚脐,从那儿整的非常快,一提到百会,玉枕往后一带,自然而然,“哗”就往后窜出去了。

这是用穴位、气脉的运行来练功夫的。你就以为蹦蹦跳跳这么练?那就费死劲了。跳高跳一辈子,才跳两米四多,人家跳两丈多,那样练怎么跳得了?那是内在的气脉练法。

动一动尾闾,注意百会要提着,“尾闾中正神贯顶”,如果神不贯顶,经常注意尾阊,精气聚到海底,没有往上提就容易跑。要注意松尾闾、垂尾闾跟提肛、提顶结合起来。龟、鹿、鹤这三种动物长寿,现代科学没怎么研究,古人认为它们的长寿都跟尾巴有关系。

鹤休息时头拧过去拿嘴跟尾巴连上;鹿小尾巴根会转,而牛、驴、马的尾巴根不会转;龟尾巴不长,尾巴根也能动弹。它往前冲时,尾巴一动弹(不是用爪子划水),身体箭一般出去了,爆发力非常强。说明尾闾一动弹,全身的气发动很厉害。

一个吊着的大钟,钟中间有一个锤,老师指着钟锤说:你看这是什么意思?学生说不知道。老师说这就是咱们练功的根本。佛家和道家练功关键不同之处:佛家的法器是磬,上面敞口;道家是钟,而钟是扣着的。磬从外面一打才能起反应,说它是反应论,里面是空的;道家不是,形体是空的,自己里面有东西,锤在里面挂着,一拉,“咚——”从里面打。

佛家从外面调动气,道家从形上、从里面用尾闾调动全身气,用意念调气吗?”对,但可以借个手段,借尾间动使全身气脉动弹。“腰不是主宰吗,怎么又出来个尾闾?”意识也主宰,腰也主宰,尾闾也主宰,别分开,是个整的。

你懂得窍门了,尾闾轻轻一动弹,腰为主宰,尾闾与骶骨相交处有穴位叫腰俞(俞当转输讲。中国的穴位的取名,都是有意义的),腰俞不放在腰上,放在尾闾上去干什么?因为腰部的气血是从这儿转输的,尾闾稍稍会动弹一点点感觉就不一样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尾闾中正神贯顶,气透三关入泥丸
松尾闾的四步功诀
太极秘法之松尾闾四步功
九转金丹实修炼法
钟吕祖师气功丹道功法:道家三成丹法
任督二脉导引秘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