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原创连载」10岁孱弱少年日行70里上垅挑46斤煤炭回家,你能行吗(8)

——每天都在这里与你相遇—— 

10岁这一年是我新的起点,看到父亲和二哥起三更睡半夜打早去垅上(耒阳县内的煤矿)挑炭,吃着香喷喷的白米饭,那香味穿过楼板,赴面而来,令我垂涎欲滴,无法入睡!那时候家里再没饭吃,挑炭一定要吃饱,还要带一歺饭到路上吃。我家在衡南冠市畔坒村,距耒阳利群矿,土路大概35公里路左右,往返70多里。家里煮饭煮潲烤火用的燃料全部是从耒阳利群煤矿挑来的煤碳,同时还卖一点略有剩余的煤炭,挣点外快补贴家用,冠市集市上煤炭一般能卖上两元一百斤,而利群煤矿只有7角100斤,垅估佬(煤矿卖炭的工人)过枰时会多给十多斤到20多斤,100斤炭可以赚一块五角到两块钱,收益比在生产队出工要强蛮多,如果在箩底下藏上二三十斤钱铁炭块子,那就挣大了,铁炭块子像石头一样,黑得发亮,专供铁铺打铁和补锅匠用的,价格在灰炭的2倍以上,如果在箩筐底下藏了铁炭块子又没有被垅估佬查出来顺利过枰的话在当年那时候是件令人很兴奋发财了的事!但赚的是真正的辛苦钱,一个月多挑一两回还可以,如果天天挑,人的体能和意志都无法承受,说是血汗钱也不为过。

我第一次上垅挑煤炭,为10岁多一点的年纪,跟二哥一起去的,同行的还有生产队其他不同年龄段的共十几个人。大摡两点多钟就从床上起来了,起来后赶紧洗涑,赶紧吃饭。因晚上气温很低我冷得浑身发抖,直打啰嗦,吃了热饭以后,身子才暖和些许。借着月光,我们迅速集合出发,一行融入朦胧夜幕中。个个都是把箩筐绑起来背在背上,扁担插在箩筐中从肩上斜着指上天空,在不是很清楚的夜色中,就象一排行军的战士背着被包和枪杆子,有那么一点雄赳赳气昂昂的威武感觉!

在行军过程中,我们都甩开脚步大步前行,一路要经过很多森林与坟地,不能掉队,否则会害怕的。我第一次上垅,二哥还是很照顾我的,和我一起走在队伍中间。队伍中也有“女兵”,在行军的4个小时中,最怕的麻烦事是解大手,既耽误行程担心掉队又惧怕黑角里的鬼怪,因而一定要有两人以上一起去,否则掉队落单后果不堪设想。其实每一个人都不想影响大部队的行军速度,因而各自采取最简便的办法解决解大手的问题,这么一来,路的两边都成了简便的"露天厕所“,必要时你得果断迅速——准备好书纸(那年头没有专门的手纸,只好扯书了),尽快解决,再追上大部队。

那时候夜行上垅挑碳并因地制宜解大手的不只是我们这支队伍,因而路的两旁随处都可以嗅到这种难闻的粪便臭味。很多时候一不小心就在貌似大家都认为比较理想的"露天厕所”里,蹴上前面另外一个队伍的人留下的排泄物,真是恶心至极,倒霉透顶,要把脚和鞋子在草杂上磨蹭许久,才能勉强除去这种晦气带来的心理阴影,还好那时早起"检狗屎“的人比较多,为了这最好的农肥环保小路两边,致使这露天厕所那个持续沿用。

我们一路前行途径过罐子街、肖家(本地读音为ga,粤语发音)山、茶园周家、阳家坳、老山里、长岭、盐沙塘、耦塘角、猪山里、黄垅欧阳海灌区大坝和新里坪,这一段路还是衡南管辖地,我们把带来的饭寄存在新里坪这个村庄,等挑碳返回时在这里把饭炒滚饭吃饭,给房主两分钱费用,新里坪就象一个释站。往前行进翻过野鸡冲坳上,山坳上分水岭的另一边便是耒阳管辖区,这么一来,我们便从丘陵地带进入山区,耒阳的山区植物茂盛,晨雾缭绕。经过枣子园后,一条在当时比较现代的柏油油马路在夜幕中向前方延伸,我们沿着柏油路前行几百米又转入山道,再经过一个屋前有口塘叫刀把塘的小村庄,这里修竹茂密,晨雾象轻纱飘逸在我们的脚下。虽然我们身负使命没有欣赏她的闲情逸致,但确实被那种优美感染。继续前行,我们便踏上那干净光滑的石板路从村前屋后穿行,狗的叫声时不时地从村舍里冒出。这里高山耸立,悬崖陡峭,古木参天,这么一个美丽富饶的好地方,真正的社会主义新村的感觉,我内心羡慕之极!

很快到了传说中的王家桥,桥不大,一个跨度三四米、很古朴的小石拱桥,用不规则的石块加混凝土垒成,如果现在我能再看见这座桥,我一定会非常喜欢他的那种古朴和原汁原味。很多人第一次挑炭都跪拜过王家桥,那时坊间流传一句话:"第一次挑炭不拜王家桥,不倒一担就倒一头";在担煤回家时,最忌讳路上倒煤(霉)一事。很多人在挑煤的新手在老手的蛊惑下真的就一本正经地拜了,然后大家都大笑起来了。这一次我幸免于被戏弄,因为我二哥是老手,队伍就没有拿我寻开心找点乐子了。

顺利通过王各桥,一路往上就到利群煤矿山这边了,这边山腰上另有一个集体办的叫枫树山煤矿的小煤矿,我后来也在这边担过煤,价格一样。我们来到山脚下,一条陡的山路往里面延伸,我我顺着山路爬到山顶的分水岭在往山下走,下山同样是壁陡的路,下完坡便是利群煤矿了。利群煤矿是耒阳市县县办煤矿,宏伟气派,当时在我心目中象征着国家工业很发达,有现代气派。

此时垅上刚好天亮。我们迅速地捧好炭,买好票,同时记得捡点铁炭块子埋在箩底下,我大摡往箩筐里捧了五六十斤炭。通过过枰,过枰程序中我麻利地从箩筐里捉出了一只耗子。好啦,往回走。

我买票是30斤,二哥看了一眼说有40多斤,二哥买40斤票,不用说肯定有50多斤。开始担在肩上不觉得重,经过出垅这个上坡和下坡就把吃奶的劲就消耗得一干二净,特别是下坡惯性大,两腿发软打颤,必须憋气鼓起干劲稳住身子,稍有松懈,真的会倒栽葱摔下去。这时候背上脸上已是大汗淋漓,洗不干净的捧过煤的手在脸上身上擦汗,大家无一例外都变成五花脸,打座休息时大家相对而视,不禁露出奇异的笑容,大家都知道是五十步笑一百步,而后也觉得没什么值得好笑的了,个个象挖煤人一样。

第一肩担到新里坪,寄存饭的村子,这段路程听说是7公里,我的气力己经耗得差不多了,路途的大头还在后面,吃完饭要继续赶路,任重道远。第二站是从新里坪到盐沙塘,这一站是5公里,我快不行了,前一口气担到猪山里,休息一会,恢复体力。这里风景秀美,我们坐在遮天蔽日的高大枫树下,树上鸟语婉转,这一切都与此时精疲力尽近乎虚脱的我毫无关联。二哥很照顾我,放慢步子和我一起走,再起肩后沒走两公里时我又走不动了,只好在耦塘角小坐,二哥要从我的箩筐里捧出一些煤炭放到他的箩筐里,我知道二哥也到了极限。二哥个子比我还单薄,体重不比我重,只是大我两岁半,从耦塘角到盐沙塘是一个下坡路,一个至少有两公里路的很长的下坡,我们两兄弟咬紧牙关,坚持走,必须走,回来时队伍散了,各走各的,有气力的已经往前走了,没力气挑不起的被甩在后面的这一起人中,10岁挑炭的我应该是村里第一人。当时我的体重不到40斤,二哥的体重也不到40斤,那时二哥体质单薄,特别的瘦,瘦得出奇,一直瘦到现在。

我们再次鼓足干劲起肩赶路,走到一半时我不行了又得休息,缓一口气再走,这样走走休歇歇终于到了盐沙塘医院歇脚的地方。这五公里太长了,还有最艰难的十多公里,我们心里都很明白,我们俩兄弟不能泄气。这一段路,真的是一里一歇,400米、300米、150米、140米、130米慢慢地往下一个落脚点移动,终于蜗牛般的挪动到老山里。二哥又一次提出减轻我的负重,他心痛我,我也心痛他呀,最后他还是给我减轻两捧炭,我减轻两斤,他增重两斤,我的心里也不好受啊!写到这里又止不住泪水……这才是"相依为命“!

这个时候,我除精疲尽之外,我的右脚踝关节已经红肿和胀痛,二哥安慰我说,他第一次也是这样,回去休息几天就会好的,我相信他说,他第一次上垅挑煤炭的事我也知道。

下一站是从老山里到冠市街7公里,这段路程就不知要熬多久了。还是一点一点挪动,走一步少一步一路前行,这7公里,我俩起码熬了两个多小时才到达罐子街。还有最后冲刺,从罐子街到家里不到三里路,我和二哥咬紧牙关,30米、20米、10米……,终于到家!

母亲借枰一称,我的46斤,二哥58斤,我们两人的铁炭块子共有35斤。我们也瘫倒了,我的右脚踝关节全都红肿,胀痛不已。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天工开物》卷10锤锻诗解1治铁斤斧
资源枯竭城镇的政策红利和自我嬗变
【吟诗品文】雷雨:试考一次(第3集)主播:秋
古垅坑煤矿的毁灭
拣麸炭
煤炭价格暴涨,煤车扎堆,原煤采购紧张,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