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馋人的苏帮菜地名

来源:《江苏地方志》 2017年第4期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最近我在从事地名普查中发现苏州不但环境优美,连地名都是美食,随便罗列一些苏州地名,就是一桌很好的苏帮菜。有荤、有素、有菜、有汤、有点心。苏帮菜具有“精、细、雅、洁”的特点,苏州地名静谧、安逸、文气、洁净。

跟着地名去买菜

+


在苏州,买菜有买菜的地名,而且真能买到配备苏帮菜的菜市场。

南出坝上巷,北至潘儒巷的徐菜园弄、有徐家大菜园。白塔东路北侧的张菜园弄,有张家大菜园。

南出石路,北出上塘街有条小菜场路,此地原来就是苏州最大的马路菜场。民国二十一年(1932),形成的上塘街马路菜场,到20世纪80年代,从渡僧桥到普安桥段的上塘街,形成了规模很大的蔬菜、肉类、水产、禽蛋、豆制品等农贸集市,非常热闹。同时,在民国年间,上塘街还陆续开出吴馨记茶庄、恒泰兴南号酱园、晋丰润米店、天昌油坊、宝泰衣庄等,买菜带点油盐酱醋、买点米面粮食,或者做身衣裳,一早在这里喝个早茶都很方便。

调料地名 味道很香浓

+


烹饪苏帮菜少不了用油,苏州人最喜欢的是菜籽油。菜籽油色泽金黄、香气十足,味甘性温。南接友谊村,北接葑门朝天桥的菜籽场,原来是个大广场,就是因为农民在这里晾晒菜籽得名。

猪行河头

牛车弄位于干将西路南侧,南起大石头巷,北至干将西路。牛车当为油车之误。油车是榨油的器具,说明这里有油坊。牛车弄长130米,宽1.5—2.5米,弹石路面,现为长方形砖状水泥道板路面。

万宴食材源,百味盐为先,盐被称为百味之王。苏州有条盐仓巷,位于十梓街西端北侧,长约100米,宽不到5米,1984年改弹石路面为水泥六角道板路面。考《平江图》,宋时有盐仓在此。盐船巷位于长洲路,明卢熊《苏州府志》有载,虽然现已不存,但也因为这里是盐船停泊的地方,所以曾名盐船巷。

酱油是苏帮菜的调味品,色泽红褐、滋味鲜美,有独特的酱香。东通东升里,西接肖家巷有条酱油弄,酱油弄是因为弄内原有很多酱油作坊。以酱油命名的还有南起娄门路,折西至糖坊湾的酱油里,可见苏州人烧苏帮菜是不缺酱油的。

苏帮菜的特点是甜、嫩、糯、脆、鲜,这甜是不可或缺的,因此苏帮菜少不了糖。娄门桥东堍北侧,南起娄门桥,北至官渎,有个地名叫做糖坊湾。因为有糖坊,故名。

苏帮菜中有糖醋排骨、糖醋里脊、糖醋粒肉、糖醋素排、糖醋鳜鱼等等。北宋时苏州就筑有醋库,并且留下了地名醋库巷。醋库巷东出凤凰街,西出平桥直街,旧时为官宦绅衿聚居区。《吴郡志》卷六:“状元坊,醋库巷,黄魁所居。”黄魁乃明朝建文年间礼部侍郎。醋库巷至今犹在,长500米,宽4米,20世纪80年代改弹石路面为彩色菱形水泥道板路面。

猪牛羊肉做地名 肉香成宴

+


俗话说“无肉不成宴”,猪肉是苏帮菜的主角。苏州阊门外的猪行河头,早在清乾隆年间就是苏州生猪批发贸易集散地。每天早晨天还没亮,就能听到山塘河边猪啰啰的叫声、摇船的桨声,一片闹猛。猪行河头那时的路面大都是石板,石板路被猪粪、猪血弄脏了,用山塘河里的水吊上来一冲,干干净净。

猪行河头历史上共有大小猪行30多家。如万昌、联益、三友、源茂、森大、仪泰、大公、正大、徐广盛等猪行。其中的三友猪行规模最大。五十年代初,整个猪行河头的门面,还有一半以上是猪行。运到这里的生猪主要来自苏北泰兴、盐城一带。还有是来自苏南及原吴县周边乡镇的猪。苏南的猪比苏北猪小,特别是太湖黑毛猪,皮白肉细口感好。

猪行河头最热闹的时间段是早上,猪运到猪行河头后,要先上岸入栏。一百多斤的活猪,活蹦乱跳,要上岸不容易,一般由岸上的人抓猪耳朵,并且用绳索套牢猪头拉,船上人推猪屁股,才能制服。

腌笃鲜是苏帮菜中的时令名菜,除了采用新鲜猪肉、春笋外,还需要咸肉搭配。山塘桥南堍有个腌猪河头,沿河折北通北浩弄,解放前这里是咸肉的集散地,咸肉行多,价格便宜,很受人欢迎,所以春天苏州人跑腌猪河头是比较多的。

除了猪肉,苏帮菜也会用上一些牛肉、羊肉,只是不多罢了。西至东角墙,东至河沿街有条小弄名牛衙场。牛衙场是耕牛交易的牙行,也是管理耕牛的官府衙门,检验耕牛是否可以宰杀,成为牛肉的货源。潘儒巷东段的牛衙弄,在清代也有耕牛交易的牙行和管理耕牛的官府衙门,现在已经合并到了潘儒巷。

苏州东山藏书羊肉皮薄、肉细、味美、香浓,酥而不烂,鲜而不腻,不但是苏帮菜的上品,而且是冬令进补的佳品。苏州养育巷在明代王鏊的《姑苏志》、同治《苏州府志》、民国《吴县志》中都注为“俗名羊肉巷”,原因是巷内曾经是羊肉店的集中地。

鲇鱼墩文化公园 郑凤鸣/摄

地名有鱼 年年有余

+


苏帮菜少不了鱼。苏州水乡一年四季的鱼源源不断,塘鲤鱼、鳜鱼、鲥鱼、白鱼、鳊鱼、鲫鱼、花鲢、白鲢、青鱼、草鱼、银鱼……大鱼池头在清塘新村北面,原本就是养鱼的地方。小鱼池头东接后倪家场、西接思古弄,原来也是养鱼的地方。

鲇(鲶)鱼的显著特征是周身无鳞,身体表面多黏液,头扁口阔,上下颌有四根胡须。鲇(鲶)鱼又称胡子鲢、黏鱼、塘虱鱼,生仔鱼。此鱼含有丰富的营养,而且肉质细嫩、美味浓郁、刺少、开胃、易消化,特别适合老人和儿童食用。

地处阊门吊桥西堍的石路文化公园,原名“鲇鱼墩”。鲇鱼墩地处阊门城外的护城河边,河水滔滔,鲇(鲶)鱼多多,仲春和仲夏之间尤甚。鲇鱼墩文化公园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园内除绿化外,还有石路百年史壁画砖碑文化墙、盛宣怀铜像、塔钟,刻有曹雪芹“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名句山石等。

乘鱼桥位于锦帆路北端,跨第二横河。唐《吴地记》称:“古者贤士丁法海、琴高,于此地见大鲤鱼,长可丈余,有角,有足,鼓两翼而舞。琴高见其异,遂乘鱼腾飞,宛转驾空上升,因立桥名。”

渔民被称为网师或者渔郎。称网师的地名有网师园,位于阔家头巷11号,始建于南宋淳熙年间(1174—1189年),园名“渔隐”。至清乾隆年间(约1770年),退休的光禄寺少卿宋宗元购之并重建,定园名为“网师园”,含有隐居江湖的意思。

称渔郎的地名有渔郎巷。渔郎巷在七家村西侧,旧称渔埂上,今已不存。称渔郎的地名还有渔郎桥浜,位于齐门路中段东侧,古有吴郎在此垂钓,苏州话“吴”“渔”同音,因此渔郎巷也称吴郎桥。

黄鳝又名鳝鱼。现在的黄鳝大多是养殖的,但是以前要获得黄鳝,主要靠像钓鱼一样钓黄鳝。清洁路西侧的小弄边有个河浜,河里多黄鳝,市民常在此垂钓,每每有获,这里就称之为吊鳝弄。

地名鸡鸭鹅 大菜三件子

+


整鸡、整鸭、整鹅是苏帮菜的三个大菜。苏州有据可查带“鸡”的地名有20多个。如天平山西南有鸡笼山,天池山有鸡窠岭、昆山市花桥镇有鸡鸣塘、吴江区有乌鸡荡、张家港曾有金鸡港等。

“鸡”地最有名的莫过于金鸡湖了。金鸡湖传说由于金鸡落在船上而得名,很久以前,一艘装满稻谷的小船在金鸡湖上行驶。忽然,一只全身闪光的金鸡从天而降。摇橹的渔夫从未见过如此硕大而耀眼的金鸡,顿时惊恐万状。金鸡跳到稻谷堆上啄食。渔夫不赶不轰,任由金鸡食用。良久,金鸡展翅飞去。金鸡飞离时,煽动翅膀,撒下漫天的白色种子。瞬间,金鸡湖边的泥塘中长出了苏州特有的鸡头米,可食用、可滋补,人们争相种植,成为“水八仙”之一。金鸡飞临之湖也就称之为金鸡湖。

东西跨向的鸭蛋桥,东堍是饭店弄,西堍是鸭蛋桥浜。桥长4米,桥宽1.8米,高3.3米。有趣的是它与其它桥梁不同,不是两面有坡,而是东面桥身与所接壤的饭店弄的路面齐平,只西面有斜坡。原来,鸭蛋桥始建时也是两面有坡,由于东堍路基几经填高,才出现了这种苏州古桥风貌上的奇观,成了只有上桥(有斜坡),没有下桥(无斜坡)的桥梁。这在苏州众多小桥中几乎是绝无仅有的。

鸭蛋桥建于本世纪初,单孔方形隧洞桥,隧壁石块砌就。1906年,沪宁铁路通车,启动了苏州石路的开发。鸭蛋桥两岸开设了许多茶馆、书场、浴室、商店、饭店、旅馆,为了方便交通往来,建造了鸭蛋桥。桥下,天天有小船把鸭蛋输送进来,卖给饭店或者小贩,做成苏帮菜肴,或者五香茶叶蛋饷客。于是,桥名鸭蛋桥、桥下的小河名为鸭蛋桥浜。山塘街的鸭蛋头原称鸭脚浜,在思古弄以西,传为高僧生公放生处。

鸭蛋桥 郑凤鸣/

鹅颈湾位于干将东路与凤凰街相交处的西南角。原巷曲如鹅颈,故名。民国《吴县志》说这里“俗呼鹅颈湾。”《苏州城厢图》《吴县图》《苏州图》也都标作鹅颈湾。鹅颈湾长230米,宽10米,1990年改弹石路面为水泥六角道板路面,1994年拓宽并改沥青路面。

蔬菜地名 清新健康

+


苏帮菜的蔬菜,讲究的是新鲜、吃出的是健康。雨夜剪春韭,新炊间黄粱。韭菜炒百叶、韭菜炒肉丝、韭菜炒蚬肉、韭菜鸡蛋都是很好的家常苏帮菜。

桃花坞单家桥西北的韮菜弄,东起河西巷,西至西大营门,长128.9米,其中东巷口一段约20米的弄堂狭仅0.7米,像极了又狭又长的韭菜,旧时这一带曾是韮菜地。

豆芽村在火车站北,居民以孵豆芽为业,以前苏帮菜的豆芽菜品,甚至苏帮菜的名品豆芽塞肉的豆芽,大多来自这个豆芽村。

请客吃饭的好地方

+


居家过日子,或者请客吃饭,不能没有米。买米可去朱家庄大街的米店弄,米店弄内多米店。上饭店吃饭,有饭店弄。小菜场路中段西侧,西至鸭蛋桥浜有一条饭店弄;皮市街与火弄之间也有饭店弄。两条饭店弄都有多家饭店,任意选择。

枣市街

米不仅可烧饭,还可以爆成炒米零食。苏福桥南堍西侧有个炒米浜,东出苏福公路、南到解放新村、西连韩家沿、北通苏福桥南堍。聚居者相率在这里以制卖炒米为业,制作的炒米球、炒米糕香甜爽脆,名满苏州城。1958年还成立了炒米合作社,1960年解散。

好地名 好口福 好口福

+


开席前的冷菜是苏帮菜的序幕,其中的枣子、莲子、红菱、鲜藕,几乎是每席苏帮菜所必备。枣子做成枣泥糕、莲子做成莲子羹、鲜藕做成藕粉圆子、桂花糖藕,都是好吃的小点心。

枣市街是苏州市区西南部的一条街巷,在胥江北岸,东起胥门外泰让桥,西至双桥。明清时,枣市街有枣子集市,故称枣市上、枣栈上。街长1531米,宽3米,1987年改造东段为水泥六角道板路面,西段仍为弹石路面。现东段(归泾桥以东)为沥青路面,西段(归泾桥以西)为异形道板路面。

莲子巷在祥符寺巷北面,是苏州城区中部的一条街巷,东起由巷,西至宫巷。莲目巷位于颜家巷西段南面,东起由巷,西至宫巷,与调丰巷相直。民国《吴县志》注:“俗名莲蓬巷”,现状长94米,宽3.1米,1988年改建为沥青路面。莲花巷是苏州城区南部的旧巷名,位于书院巷北侧,现已废。

养育巷

旧时苏州府治前(府前街南)一带,巷名多涉“莲”字,如东采莲巷,西采莲巷,南采莲巷,北采莲巷,莲花池巷(旧时金狮河沿,亦曾名金丝荷堰),因原三多巷一带,有大型莲花池。

另有莲花坊在猪行河头北面。莲花池巷在司前街南端东侧,其地原有莲花池,即今之三多巷处。相传这里有个大莲花池,为吴王赏莲花的地方。每逢盛夏,莲花开放,莲蓬结籽,莲心上市,苏州人一饱口福。

采莲泾是条河道,西联马路桥港,东通运河。有桥六座。另有残桥二座。相传苏州建城初,此处均为莲花池,每逢夏季,吴王宫女来此采莲,采莲巷以此得名。

苏州著名的水八仙,包括茭白、莲藕、水芹、鸡头米、茨菰、荸荠、莼菜、菱八种水生植物的可食部分,大多在秋天上市。其中的红菱,以前主要出产于葑门和城内的菱塘浜。菱在谈家巷西面,因为浜内种植红菱得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苏州古代石板桥---鸭蛋桥旁的廊桥
2018.06.02:苏州一日游,故友重逢相见宓妃娘娘
从这里品味苏州,悬桥巷里都是故事
上海多了个金鸡湖
苏州的市中心在哪?
待疫情消散,苏州人一定要完成的100个心愿(建议收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