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那些工作以后得的病,都是你我拼过的证明!

怎样在短时间内辨别一个人的职业?

 

问TA挣多少钱,看TA穿什么制服,听TA在用什么口吻谈论哪个话题。然而除去察言观色,更直观的方式是——

 

看看TA有什么职业病。

 

职业给我们很多印迹,气质言谈、眼界技能,好比老师常严谨,医生多洁癖,军人腰杆儿直,科研好安静。这些印迹中,职业病称得上最独特、最持久,一句话:

 

因工作而起却不能随工作而终的职业病,是亿万职场人最醒目的标识。


本文由LinkedIn原创,作者周过年和LinkedIn的读者们。





职业带来的病痛

是每个上班族的勋章


职业病虽然被冠以“病”字,但在很多时候不涉及褒贬,甚至伴随着美好迷人的瞬间和特征。

 

比如舞台上灵动的芭蕾舞演员,以肉粉色的丝绸裹上小巧精致的舞鞋,脚背绷起呈漂亮的弓弧形,轻盈而高贵。然而任何职业都有着背后的伤痛,脱下舞鞋,芭蕾舞演员的付出就被赤裸裸地展现——

 

被反复磨起又反复磨破的水泡,承受整个身体重量而逐渐变形的脚趾关节,粗涨凸起的血管和青筋,都明晃晃地喊出“人前显贵,人后受罪”这句话。


电影《黑天鹅》剧照


年中流行在网络的“人生压力图”,也以幽默自黑的方式诉说了一些职业独属的难言病痛。



这张图设计并不精美,但寥寥几字的文案却直击人心,每个行业每个职位的上班族都争相在最后一个人头P上自己的title,图中的“HR”在流传的过程中变成“工程师”、“设计”、“做艺术的”和“搞文字的”blahblahblah,零违和刷爆朋友圈。



事实上,很多人把职业所带来的病痛、疾患当成自己辛苦付出的标注。


在不宣扬、不高调的职场法则面前,谈论和展示自己的职业所带来的病痛,成为很多上班族自我安慰和变相邀功的闪亮“勋章”。

 

这就好像原始部落的战士,会以战斗中身上留下的伤疤数量为傲,甚至以此区分资历和等级。



在今年6月社会新闻中,徒手与歹徒进行搏斗的民警李队长就在采访中说出“伤痛伴随着刑侦民警的成长,伤痕见证着刑侦民警的英勇无畏,伤疤是刑侦民警最美的勋章!”这样的话。


这当然不是愚蠢,更不是逞强,而这样的审美评价逻辑背后也有着悠长的文化基因。但在为这样的精神奉上掌声和叹服的同时,我们也需要自省和审视,职业到底会带给我们什么?



是的,我们职场人就是这样喜爱自虐,我们上班族就是这样矫情而坚强。

 

对待工作,谁不是一边拼尽全力后蓄力再拼,一边在朋友圈和微博起劲儿吐槽;在加班的凌晨昏睡前一刻赌咒发誓般想“不再加班”,却又在赶进度时踏踏实实续上一杯又一杯咖啡。


生理vs心理

职业病对上班族的全面侵蚀


今年年初,各大英文新闻网站都刊登了美国心理学家协会出版的《人格和社会心理学》中的一项研究——“我们长得很像我们的名字”。

 

比如叫Bob的很可能是个圆脸,叫Tim的容易脸长,叫伊丽莎白的妹子大概率会皱纹少……此外,取同一个名字的人,长相可能会相似。



这当然不是什么神秘玄学,而是因为刻板印象的塑造而形成的社会现象。


这种现象,其实在职场上一样适用——我们从书本里、故事中了解到某个职业的所代表的文化符号的特征和属性,而这些职业的工作者也会不自觉地迎合这种大众印象。

 

“白衣天使”医务工作者,就真的整洁素雅,甚至有洁癖;


“钢铁意志”的军人,就真的坚强硬朗,无惧困难。

 

职业病的逻辑就更是简单,在日益趋同的社会中担任同一职业,自然会有很多相似的习惯、动作和遭遇。


这些相似,都在长年累积而成的职业病中得到最直观的总结和展示。



职业病有几个层面的意思,一是适应职业需求而养成的无伤大雅的小习惯,二是工作劳累造成的生理病痛,三是在习惯和病痛之外的心理困扰。

 

从这几个层面,职业病给每个上班族的生活都带去了或多或少的影响,其中不乏一些会心一笑的瞬间:



当然,在我们以职业病为主题进行的读者调查中收到的上千份回答中,更多上班族遭受着职业病带来的生理和心理折磨。如果把大家的职业病分分类挂挂号,恐怕医院的每个科都能给占满。


上班族的病痛五花八门


@飞鸟与鱼-翻译


因为工作,我切掉了自己的扁桃体。

 

有时连续很长时间口译,比如最近跟的项目已经半年多了。或是连续几周的会议口译,每天从早说到晚的那种


都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还好切除的是扁桃体,我觉得自己很孝顺。

 

@谭谭昭-自主电商


因为工作,我得了颈椎病。


目前自己经营淘宝店,淘宝运营客服仓库打包都是我。每天晕晕沉沉,头昏脑胀,不能长时间站着。

 

我95年,去医院检查做核磁诊断是颈椎生理曲线变直,而医生拿着片子说已经反弓。

 

而这,是老年人才会出现的问题。

 

@旮旯-互联网战略规划


因为工作,我变成了闷葫芦。

 

天天和CIO,业务部门打交道,沟通需求,谈展望。人前口若悬河,人后社交恐惧。

 

但我不会去对抗,而是选择接受这改变。



@韩振忠-政府接待


因为工作,我得了接电话恐惧症

 

我只想打字,离开电子设备不能活。而在现实生活中却不想说话。

 

只要听到电话铃声或者对方嘈杂的背景音,会狂躁。

 

@LyonHsu-传说中的HR


因为工作,我丢掉了安全感。

 

看人贼准,然而交新朋友时习惯性的把背景查个底朝天,缺乏安全感,对人缺乏信心。

 

也因为这样,错失了很多可能的浪漫和友谊。


被忽视的职业病

源自我们共有的生存焦虑


其实,很多职业病,是与荣誉、金钱的等价交换。

 

早年的新闻里,深圳一名27岁白领女性因为经常熬夜加班,胶原蛋白流失、黑眼圈加重、苹果肌消失,终于在又一个漫长而难熬的加班夜之后一纸诉状将公司告上法庭。


在新闻配图里,她脸色枯黄地站在公司门口的车流中,双手高举着抗议的纸板,分外扎眼。



这则新闻,初看甚至有几分搞笑,细想却忍不住感叹:


上班族以加班、熬夜、拼身体换来的涨薪、title和安心,都在年岁渐长中折价成衰老、病痛和焦虑,扭头找上门来,咣咣作响。

 

在我们为了压制心中的生存焦虑而拼命工作时,职业病也不露痕迹地悬在头顶。

 

如果说环境污染换来的经济飞腾对一国民众毫无意义,那么透支身心换取的一时安稳对一个人、一个家庭来讲,更是得不偿失。



在正视职业病、端正对职业病认知这一点上,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而在积极应对职业带给我们的病痛时,相比亡羊补牢的运动,或许安抚那颗在焦虑情绪面前疯狂跳动的心,来得更为有效。

 

即便是凌晨从办公室出来,回头看看,灯还是亮着的。我们不会永远是最后一个离开,也永远无法用工作填满黑洞般摄取一切的焦虑。

 

“趁着年轻多奋斗”这句话的后缀,是为了最后能达到满意的社会地位和生活状态。

 

但如果到了最后身心俱疲,这一切还值得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图解上班族防治职业病的按摩方法
常按6穴位,预防职业病
2011中国职场人病症报告:那些有伤的职场人
[今日话题]会计人的职业病
哪个职业最短命?牛人都是这样看待潜在职业病!
主 持 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