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每日背诗 | 瀑布联句


瀑布联句

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

——黄檗 

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

——李忱


译注

①出身:此指出处。瀑布由山岩高处泻落,出身自然极高。

②作波涛:谓掀起波涛。此处当有一个渐进过程:瀑布注成溪流,溪流汇成江河,江河入海,掀起波涛。


简析

此诗的作者是一位皇帝和一位僧侣。据《庚溪诗话》,“唐宣宗微时,以武宗忌之,遁迹为僧。一日游方,遇黄檗禅师(按:据《佛祖统纪》应为香严闲禅师。因宣宗上庐山时黄檗在海昌,不可能联句)同行,因观瀑布。黄檗曰:‘我咏此得一联,而下韵不接。’宣宗曰:‘当为续成之。’……其后宣宗竟践位,志先见于此诗矣。”可见,禅师作前两句,有暗射宣宗当时处境用意;宣宗续后两句,则寄寓不甘落寞、思有作为的情怀。

首句是瀑布的溯源,抓住瀑布形成的曲折过程,赋予无生命之物以活生生的性格。“不辞劳”三字有强烈拟人化色彩,充溢着赞美之情,表明艰难能锤炼伟大的人格。


近看巨大的瀑布,砯崖转石,跳珠倒溅,却又不能窥见其“出处”。惟有从远处望去,才知道它来自云烟缭绕的峰顶。第二句着重表现瀑布气象的高远,寓有人的凌云壮志,又含有慧眼识英雄的意味。


第三句忽然说到“溪涧”,照应第一句的“千岩万壑”,在诗情上是小小的回旋。当山泉在岩壑中奔流,会有重重阻挠,似乎劝它留步。然而小小溪涧式的安乐并不能使它满足,它心向大海,不断开辟前程。惟其如此,它才能化为崖前瀑布,而且最终要东归大海。由于第三句的回旋,末句更有冲决的力量。“岂能”与“终归”前后呼应,表现出一往无前的信心和决心。


小诗托物言志,描绘了冲决一切、气势磅礴的瀑布的艺术形象,富有激情,读来使人激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全诗赏析
李忱
唐诗鉴赏-瀑布联句·香严閒禅师(李忱)
他是中兴唐朝的皇帝,装傻时曾与僧人合写一首诗,全诗气势磅礴
高僧写两句诗后停笔,落难帝王续写两句,顿成气势磅礴的千古力作
观黄果树瀑布话励志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