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淘尽狂沙始见金 ——编辑眼中的诗词创作

 《中华诗词》杂志目前是国内发行量最大、发行地区最广、拥有读者和作者群最多的国家级专业诗词刊物。作为一名专业诗词编辑,每天看的稿子至少数以百计,那么如何从大量的诗词来稿中,沙里淘金,选优汰劣,选出符合我们刊物标准,选出我们认为可以刊用的作品,这需要编辑有一双洞察入里的火眼金睛。因为很多优秀作品也淹没在大量的普通作品中,可以说大部分来稿都是写得不太好的不能刊用的诗词作品,比如口号诗,标语诗、概念诗、顺口溜等等。还有很多格律都没过关的连顺口溜都不是的,根本不能说诗。也有的中规中距,格律丝毫不差,但没有一点诗味。我们刊物的老主编杨金亭先生把这类诗称为“格律溜”,就是说这类作品是符合格律的顺口溜。那么究竟什么样的诗词才是我们需要的作品?才符合我们刊物的标准呢?我想主要有两个方面,一个是时代精神,一个是精品意识。

一.时代精神
    “文章合为时而作,歌诗合为事而作”。这是白乐天在他的信札〈与元九书〉中的名言。千百年来那些传唱不衰的文艺作品也充分鉴证了这一点。任何一部作品的诞生都有着他自已独特的历史背景和时代特征,没有时代特征就没有现实意义和社会价值。古往今来,不朽之作都是迈着时代的步伐,踏着时代的节拍,从而汇入时代的滚滚洪流之中。无论是《诗三百》《唐诗》《宋词》,还是《元曲》《明清小说》无不打上了鲜明的时代烙印,有着鲜明的时代特点。清代的赵翼曾经说过“文章随世运,无日不趋新”。我们再讲时代精神之前,首先应该强调的是继承传统。

(一)继承传统,服务时代
  面对众多的前辈大贤给我们留下的丰厚文化遗产,继承和弘扬应该是我们诗词工作者的当务之急。在这个问题上,马凯同志已经给我们作了最好的解答。“知古倡今,求正容变”。这八字方针应该成为我们诗词工作今后发展和努力的方向。知古就意味着要继承古人优秀的诗词传统,包括诗词格律、诗词语言、诗词艺术技巧、诗词表现手法以及诗词的鉴赏、评论等等。有人把作古体诗说成是带着镣铐跳舞,我不同意这种观点。任何一门艺术都要有它自己独特的表现手法和艺术规则。就像芭蕾舞,一定要惦着脚尖才能跳一样。古体诗词它就是具备了精典的黄金格律,才有了音韵美、顿挫美、回环美、整齐美等审美特征。所以遵守传统诗词的艺术准则和艺术规律,是我们学习和创作古体诗词的先决条件。

      在继承传统,恪守传统的基础上,只有立足当代,服务社会,我们的古体诗词才能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生活、习惯、环境等都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在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中,如何捕捉日常生活当中最有典型意义的人和事物,用诗词的形式来加以反映和体现,这是我们诗词作者在创作中应该着重思考的。在这方面古人已经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的诗词作品和宝贵经验。比如:李白的《关山月》“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王昌龄的《塞上曲》“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道。出塞入塞寒,处处黄芦草”。高适的《燕歌行》“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柳永的《望海潮》“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范仲淹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等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千古名篇。它们之所以能够传唱千年而不衰,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它反映的是当时的社会现实。为什么我们要强调贴近现实,走向社会呢?



(二)贴近现实,走向社会
            我们在审稿时发现,作者大量的来稿都是写登山临水,赏月观花;或谈情说爱,酬唱赠答;或饮酒品茗,下棋养鱼等等。基本上写得都是闲情逸致,大有“双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写眼前诗”之气度。所以我们《中华诗词》“时代风云”栏目,从十月份开始把原来规定的四个版面改为为两到四个版面,就是有稿子就发四页,没有就发两页。主要原因是反映时代的作品稿源不足,好诗太少。从有限的稿源中再选好稿那就少之又少了,所以《时代风云》栏目出现了青黄不接的现象,这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一个很悲观的现实。我不是要求大家都来写赞美时代的诗,我们可以歌颂,也可以批判,可以弘扬,也可以鞭挞。但当代人写当代诗词,总要有点时代气息,有点当代意识。有人说他写得爱情诗也是当代人的爱情,但你表达的的诗词情感,是在重复古人说过的话,重复古人当年的的意境,没有丝毫的时代气息,你能说你写得是当代人的爱情吗?你应该有自己新的思想,有别于古人的境界。当然出新很难,尤其是把老话题写出新思想来就更难了。所以今天我们写新时代、新人物、新事件就是一种全新的诠释和演绎,我们写飞船上天,写蛟龙探海、写改革开放、写钓鱼岛之争,那都是古人没有写过的,我们来写就意味着创新,因为这是无法临摹的。当然写好反映时代,反映重大历史事件的作品,确实不易。但我们刊物还是发了很多这方面的作品。比如:杨逸明先生写得《悼念雅安地震遇难者》“塌陷之声又震川,灾民多少堕黄泉。地何事与人为敌,国几时同民结缘。远客无方伸援手,痛心几欲破长笺。数行诗句原无用,寄到芦山祭蜀天”。这是写雅安地震的一首七律。他没有过多地渲染地震的惨烈,而是着重描写自己对灾区人民的同情和地震到来的痛心。虽然诗词无法救灾,但它表达得是一个诗人的良知和愿望。刘征老的《时事点评》“蚕食鲸吞事未遥,劝君谈判莫横刀。巍巍吾土钓鱼岛,不是卢沟旧日桥”。此诗从中日钓鱼岛之争,联想到1937年的卢沟桥事变。但时过境迁,今日之中国,已不是昔日贫穷积弱任人宰割之中国了。作者并没有明说如何保家卫国。而是从新旧中国之对比,表达了老人誓死捍卫国家领土完整的决心和信心。我自己也写过一首《水调歌头·钓鱼岛之思》“浩瀚水天阔,海国湛然秋。蓬瀛望处,清螺几点漾中流。云涌洪波千叠,风卷潮声万里,苍屿小银瓯。旭日掌中出,白鹭指间浮。  尧舜域,襟带地,好神州。年来何事,重洋瘴雨锁归舟。冷看倭酋未死,谋我东南玉璧,纷扰一蜉蝣。天半龙骧怒,誓把版图收”。因为我写得是长调,所以我用铺叙的手法来写,上阕我写得是钓鱼岛海域的辽阔景像,借以歌颂中华大地的富丽和壮美。下阕则着眼于中日国土纠纷,最后是自己对钓鱼岛之争的一种态度和立场。目的只有一个,就是重申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以上几首都是从正面来写的,属于歌颂的范畴。下面我们再来看几首从反面来写的,属于批判范畴的诗。《网间偶感》“留洋置业事何奇,携款偷逃揭画皮。我辈无财唯固守,始知贫贱不能移”。这是当代中青年诗人王少峰写得一首揭露贪官携款外逃的讽刺诗。诗写得很巧,他将《孟子·滕文公下》:“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中的“贫贱不能移”一语转到此中来,化典于无痕,是诗家妙用。普通百姓为什么无法远走他乡?此诗为我们作了最好的注解。我们再来看范雄伟的《有感于谋官员酗酒猝死》“洋酒喝罢换茅台,美女相陪笑满腮。不料悲生极乐处,是人祸也是天灾”。此诗浅显通俗,明白如话。揭开了谋些官员穷奢极欲,挥霍无度的腐败现象,显得辛辣而诙谐。最后一问,“是人祸也是天灾”更是发人深思,催人猛醒。诸如此等诗词作品,我们的刊物中还有很多,相信大家也时常能够看到,我就不多说了。总之我们欢迎大家多投一些具有时代气息的好作品,因为这也是时代对我们的要求。

精品意识
      为什么要提倡精品意识呢?因为现在这个时代,是个高科技时代,是个信息爆炸时代,同时也是个市井喧哗,人心浮躁的时代。人们的思想和情绪都相对躁动,写诗像完成任务,写好就算。缺乏精益求精的态度,缺乏唯美意识。很多人写好就寄出去了,过了一两天,又觉得这里不妥,那里不对了,想改又不能改了。所以稍微仔细一点,大家都是可以把诗写好的。好诗不厌百回改,好诗是改出来的。很少一挥而就的。判断一首诗词的优劣好坏,古人有很多评判标准,但多不外乎诗的气格、性情、韵味、语言等几个方面。

气格
      气格即意格、意境,是一首诗的主色调。诗气格的高低、意境的高下是诗词创作成功与否的关健所在。一首好诗它会把人带入一种高雅的、深远的境界。苏东坡有:“善画者画意不画形,善诗者道意不道名。”之说。宋刘贡甫的《中山诗话》也说:“诗应以意为主,文词次之,或意深义高,虽文词平易,自是奇作。”如《鹳鹊楼》等。
      人有人格,诗有诗格。诗格的高低,首先是由立意高下来决定的。唐天宝十一年(752)秋、高适、岑参、储光义、杜甫等人同登长安慈恩寺塔,各写古诗一首。

  高适诗曰:
  “香界泯群有,浮图岂诸相。登临骇孤高,披拂欣大壮。言是羽翼生,迥出虚空上。顿疑身世别,乃觉形神王。宫阙皆户前,山河尽檐向。秋风昨夜至,秦塞多清旷。千里何苍苍,五陵郁相望。盛时惭阮步,末宦知周防。输效独无因,斯焉可游放。”
  高适的诗表现了他因地位卑微,不为世用而牢骚满腹的思想状态。


  岑参诗曰:
  “塔势如涌出,孤高耸天宫。登临出世界,磴道盘虚空。突兀压神州,峥嵘如鬼工。四角碍白日,七层摩苍穹。下窥指高鸟,俯听闻惊风。连山若波涛,奔凑似朝东。青槐夹驰道,宫馆何玲珑。秋色从西来,苍然满关中。五陵北原上,万古青蒙蒙。净理了可悟,胜因夙所宗。誓将挂冠去,觉道资无穷。”
  岑参诗表现了他参悟佛理,决定弃官修道的愿望。尽管他后来没有真的付诸行动,但他的内心深处还是有消极遁世的思想。

  储光义诗曰:
  “金祠起真宇,直上青云垂。地静我亦闲,登之秋清时。苍芜宜春苑,片碧昆明池。谁道天汉高,逍遥方在兹。虚形宾太极,携手行翠微。雷雨傍杳冥,鬼神中躨跜。灵变在倏忽,莫能穷天涯。冠上阊阖开,履下鸿雁飞。宫室低逦迤,群山小参差。俯仰宇宙空,庶随了义归。崱屴非大厦,久居亦以危。”
    储光义的诗表现他感到人生空虚、艰难无助的心态。储诗以写山水田园着称,所以他的诗中有浓郁的隐逸思想。

  杜甫诗曰:
  “高标跨苍穹,烈风无时休。自非旷士怀,登兹翻百忧。方知象教力,足可追冥搜。仰穿龙蛇窟,始惊枝撑幽。七星在北户,河汉声西流。羲和鞭白日,少昊行清秋。泰山忽破碎,泾渭不可求。俯视但一气,焉能辨皇州。回首叫虞舜,苍梧云正愁。惜哉瑶池饮,日晏昆仑丘。黄鹄去不息,哀鸣何所投。君看随阳雁,各有稻粱谋。“
  杜甫的诗一开头就出语奇突,气概不凡。“高标跨苍穹,烈风无时休。”这正是诗人对政治危机四伏的忧虑。诗中通过感事,追思贞观之治,写出对政治清明的深切怀念。最后转到对趋炎附势的谴责与鞭挞。全诗有景有情,寓意深远。表达了杜甫对国家破碎,时局艰危的关心。
     
从上述四首诗中,我们可以看出四个人的不同心境和格调,诗为心声,诗言志在这里得到了最好的验证。气格的高下,其实也决定了他们一生诗词成就的大小。我们再来看一首今人李树喜先生的《何为诗》“友人问我甚为诗,身在其中心自痴。百感茫茫连广宇,为民歌哭是男儿。”为民歌哭、为民呐喊,这是中华真男儿之风范,也是当代诗人义不容辞之职责。这种心系民瘼,心忧天下的仁人情怀正是格高境远的生动体现。突出了关注时代,敢于担当的精神风貌。

二、 性情

      《诗大序》曰:“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陆玑说:“诗缘情而绮靡。”这些话都说明了“诗缘情”的道理。诗的产生,是诗人情感的反应。这情感来自于诗人对天地、山川、风云、雨露、鸟兽、虫鱼、草木、花果及家国社会、人类群体等万事万物的亲身体验。有真实的情感,才有精美的诗篇。
  如:苏东坡的《江城子·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鬃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这首词记梦境,诉悲怀,真挚朴素、沉痛感人。
  此词与宋代词人贺方回的《鹧鸪天·闾门即事》异曲同工。“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   原上草,露初晞,旧栖新垅两依依。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声声泪,字字血,读来悲怆难忍,催人泪下。这两首词都成为古代哀祭诗中的代表作品。说它们感天动地也不为过。
  
      再看一看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首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这首诗作于公元763年春天。当时,诗人避乱寄居梓州,忽然传来官军收复失地的消息,不禁欣喜若狂,手舞足蹈。全诗直抒胸臆,一气呵成。诗人的感情如万斛清泉,奔涌而出,一泻无余。清代的著名学者浦起龙说这是杜甫“生平第一首快诗。”这说明了只有具备了真性情的人,才能写出真正的好诗。所以诗人大多是性情中人。

三、 韵味
  诗讲究韵味,韵味一般指自然含蓄,天机活泼,超越言象之外,令人悠然神会而余味无穷的独特审美境界。韵味,亦可称之为“趣味”或“诗趣”。韵味,是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感觉。宋严羽《沧浪诗话·诗辨》曰:“夫诗有别材,非关书也;诗有别趣,非关理也,然非多读书多穷理,则不能极其至。……盛唐诸人惟在兴趣,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故其妙处,透彻玲珑不可凑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
  诗趣有多种。清史震林《华阳散稿》云:“诗文之道有四:理、事、情、景而已。理有理趣,事有事趣,情有情趣,景有景趣。趣者,生气灵机之谓也。”“趣”是审美主体从自然性和社会性客体的本质、属性、现象中体味生动活泼、个性鲜明的种种意味。中国古体有些善于描摹客体的成功之作,其作品中趣之为理、为事、为情、为景、就很难截然处分了。兹分别举例说明。

(一) 理趣。“理趣”指一般的道理旨趣。
      诗有理趣,是指诗人在即在诗里讲述道理,发表议论,又使该作品充满诗意和趣味,富有艺术感染力。有理趣的诗,不同于抽象地说理布道,而是寓道理于情趣之中,熔理和趣为一炉。林从龙说:“理趣是诗人因物而兴感,因感而悟理,感情得到理性的升华的结果。”如罗隐《咏蜂》“采得百花成蜜后,不知辛苦为谁甜。”苏轼《题西林壁》:“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叶绍翁《游园不值》:“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朱熹《观书有感》:“问渠即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当代诗人肖瑶有“风流莫作高低论,海在江河最下游”句,另有一位诗人:“云中一叶落,知有更高山。”句,这些诗都极富理趣。另外禅趣亦应归入理趣之中。

(二)事趣,事趣包括物趣,是诗人对事物的体察入微,描写事物富有情理或情趣。
  唐·皮日休《闲夜酒醒》:“醒来山月高,孤枕琴书理。酒渴漫思茶,山童呼不起。”刘宏煦在《唐诗真趣编》中说此诗:“琐屑闲事见之于诗,必如此风致翩翩,乃令人把玩不置。”另如贺知章《题袁氏别业》:“主人不相识,偶坐为林泉。莫谩愁沽酒,囊中自有钱。”白居易《问刘十九》:“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都把琐事写得富于诗情画意而充满浓郁的生活情趣。
  清乾隆帝一生作诗数万,好诗廖廖。但其中有一首却充满谐趣。曰:“翁仲缘何作仲翁?十年窗下欠夫工。从今不许房书走,去到江南作判通。”
  还有一首根据妓女夜夜接客的事实写的讽刺诗,也很有趣味“二八佳人巧样妆,洞房夜夜换新郎。一双玉手千人枕,半点朱唇万客尝。”很形象、很生动。
  近代诗人李大安的《农民技校》:
   “新月含羞柳上藏,农民技校夜辉煌。阿娇卖菜归来晚,一咀馒头进课堂。”
  此诗亦捕捉生活屑事,通过形象描绘趣味盎然。
  杜甫好“细推物理”,他的“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青惜峰峦过,黄知橘柚来”等咏物之作,都横生妙趣。

(三)情趣,其意义主要有三:
  其一,是指人的志趣、志向、爱好、追求,其中包括个人的审美取向。如黄巢的《题菊花》:
  “飒飒西风满院哉,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它寄托了黄巢天下均平,春色同登的胸怀和气慨。显得豪迈无比、覇气十足。它表达的是黄巢敢于叛逆的反潮流思想。这也是托物言志的一种情趣。

  其二,主要指诗人在作品中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和审美取向。王维的《杂诗》: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末?”
  宋顾乐评曰:“问得淡绝妙绝。如《东山》诗“有敦瓜苦”章,从微物关情,写出归时之喜。此亦以微物悬念,传出件件关心,思家之切,此等用意,今人那得知!”这诗中表达王维思念家乡的思想感情。
  清代陕甘总督杨遇春,一日游卧佛寺,口占一绝:“你倒睡得好,一睡万事了。我若陪你睡,江山谁人保。” 此诗不假雕饰,纯用白话。格调高昂,气势磅礴。极富情趣。
  清黄钧宰《金壶七墨全集》载:古时有人惧内。其妻发怒时,常提其耳,并令其小跪。有人戏改程灏诗送之:“云淡风轻近晚天,垂头丧气跪床前。时人不识余心苦,将谓偷闲学拜年。”把跪地认罚说成拜年,幽默至极。   

  其三,指艺术作品产生的某种动人的力量,使人得到特定的审美感受。杜甫的《捣衣》:
  “亦知戍不返,秋至拭清砧。已近苦寒月,况经长别心。
  宁辞捣衣倦,一寄塞垣深。用尽闺中力,君听空外音。”
  “空外音”者,正是秋风传送的捣砧的声响,透出捣衣妇女关怀丈夫的一片深情。这虽是捣衣者相思深切的一种奇想,但是其情之痴,实为可悯可怜。它感人的力量是至深的。


(四)景趣,景趣是诗人对景色所生的情趣。
  黄山谷云:“天下清景,不择贤愚而与之,然吾特疑端为我辈设。”王国维说:“诚哉是言!抑岂独清景而已,一切境界,无不为诗人设。世无诗人,即无此境界。夫境界之呈于吾心而见于外物者,皆须臾之物。惟诗人能以此须臾之物,镌诸不朽之文字,使读者自得之。遂觉诗人之言,字字为我心中所欲言,而又非我之所能自言,此大诗人之秘妙也。”
  如:刘禹锡《松滋渡望峡中》:
  “渡头轻雨洒寒梅,云际溶溶雪水来。梦渚草长迷楚望,夷陵土黑有秦灰。巴人泪应猿声落,蜀客船从鸟道回。十二碧峰何处所,永安宫外是荒台。”
这八句全写景。是刘禹锡由贬虁州改移为和州(安徽)从虁州沿长江而下的途中所写。他将自己的忧郁、庆幸、灰心、憧憬等复杂心情全都暗藏在八句景语中,收拢为题目中一个“望”字,可以说句句在“望”,句句是“望”中所引起的微妙心理活动。王夫之说此诗”自然感慨,尽从景得,斯为景中藏情。”王夫之极赏爱此种抒情方式。他说:“只于心目相取处得景得句,乃为朝气,乃为神笔。”以这样的方法来写景,才是活景,才富有景趣。
  柳宗元《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钩寒江雪。”
这种取景自寓的诗亦是一种景趣。俞陛云《诗境浅说·续编》中说:“空山风雪中,远望则鸟飞不到,近观则四无人踪,而独有扁舟渔夫,一竿在手,悠然于严风盛雪间,其天怀之淡定,风趣之静峭,子厚以短歌为之写照。”这诗是柳宗元因改革失败而被贬逐穷荒——永州时写的。是诗人从自身处境、立场和性格出发而塑造的一个富有象征性意味的景趣,表现了他不畏孤立打击,高洁自赏的品质。诗中的渔翁,乃是诗人贬时取以自寓的一个艺术形象。

  诗,另外还有一种叫谐趣。吴乔《围炉诗话》:“诗固不必尽庄。”在理趣、事趣、情趣、景趣之中,有时亦可加入一些谐趣,寓庄于谐,使读者在轻松中受到启迪。
    传古时有四人同行,一瞎、一驼、一疮、一秃。四人皆能诗,故有联句云:放眼人间不见天(瞎),背锅负镬过前川(驼)。时人不识余身痒(疮),无发居然似老年(秃)。诗不能说好,但四人皆有所指,且说得很得体,很诙谐,又无伤大雅。还有唐朝张打油的《咏雪》诗也很有趣:“江山白笼统,井上黑窟窿。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我们常说的打油诗即由此而来。
      寓庄于谐,在幽默中抒发了严肃的人生感慨,具有警人猛醒的艺术魅力。如唐·罗隐有首《感弄猴人赐朱绂》诗:
  “十二三年就试期,五湖烟月奈相违。如何学得孙供奉,一笑君王便着绯。”
  罗隐为了应科举考试,客居京华十二、三年之久。可是历尽艰辛仍十试不第。而一个耍猴的俳优,仅因博得君王一笑,就轻而易举地官升五品,朱绂加身,怎不叫人愤慨不平?但他并没有正面抨击、批判。反而装出非常羡慕的样子,思量着“如何学得”孙供奉的耍猴本领,就能便便当当当上五品之官。这种把原本荒唐滑稽的笑话,说得如此一本正经,实在辛辣诙谐,令人为之喷饭。这是诗词“四趣”之外的另一种诗趣。


四、 语言
      高尔基说:“文学的第一要素是语言。”诗词更是优美语言的艺术。深刻的思想,丰富的感情,新颖的构思,需要善于运用优美、简洁、生动、形象的语言来表达。
  王安石曾提出,写诗填词要用“诗家语。”“诗家语”不同于写文章的语言。诗要求“意新语工”,如果“语”不工,“意新”也就难以完美地表达。“诗家语”的特点是:

(一)、形象性。写文章一般用实用语言,写诗词用韵文,属于艺术语言;写文章要用逻辑思维,以事说理,写诗词要用形象思维,寄情思于景物,状物抒怀。用形象表现概念,是诗词创作的一个基本原则。所谓形象性语言,应该是具体可感的形象。而不是抽象的不可感的概念。生动具体的形象,能牵动读者对记忆中的形象的回忆,从对形象的体味和感受中,领悟诗的思想并接受美的熏陶。如李商隐《无题》:“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用这些可感的具体事物来说明爱之真,爱之深,比说上一万句“我爱你”要强得多。著名的翻译家诗人杨宪益先生在他的《七十九岁生日答谢亲友》中写首“逝者如斯亦等闲,虚抛七九不相干。黄河终要归东海,前路还余二十弯”。他把人生之路比作奔腾的黄河,虽然年届迟暮,但依然壮心不已。

(二)、色彩性。诗是感情文字,诗的语言也带有感情色彩,而色彩也能有力地表达感情。一般认为:“红色是热烈的有火与血的涵义;绿色有青春生命的含义;蓝色有绿水一样清凉的深沉的;黄色,有庄严、富有、丰收之感;紫色,有成熟、老练之意。另外,有些名词从字面上看不出颜色,但读者一看就知道它独特的色彩。如玉、雪——白色;金——黄色;草、柳——绿色等等。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一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读这首诗,使人胸襟豁达、清心明目,这与它巧妙地显现黄、翠、白、青四色是分不开的。

(三)、动作性。“诗家语”要让形象呈现动态,给人以动感,巧妙地运用动词,能使全诗生辉,产生魅力。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形容词作动词;宋祁“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冯延已“吹皱一池春水”的“皱”字;张先“云破月来花弄影”的“弄”字;周邦彦“一一风荷举”的“举”字;欧阳修“绿杨楼外出秋千”的“出”字;陶渊明“悠然见南山”的“见”字;孟浩然“疏雨滴梧桐”的“滴”字;杜甫“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的“出”与“斜”字,都是巧妙运用动词的典范。

(四)、音乐性。诗词要寻求音乐与节奏的和谐,才能给人以美的享受。清李重华《贞一斋诗说》:“诗有三要,曰:发窍于音,征色于象,运文于意。”“音”包括诗歌音律方面诸种因素。如声调、音节、平仄、押韵等。李重华强调诗的音律要出于天籁,合乎自然,认为诗人借助自然之音,能使心中“或悲或喜,或激或平”之情曲微毕达,收到感人之深的艺术效果。如“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白居易《琵琶行》)
  诗讲究声情并茂,白居易说:“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与元九书》)声是诗的四要素之一。声是声音,情是情感,合而言之,就是声情并茂。是指声律中表达出来的情感。可见声音在诗歌创作中其地位之重要。

(五)、自然性。诗词语言要自然流畅、飘逸,朗朗上口,如行云流水,自然天成。切忌拗口、造作、苦涩。如李煜的《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崔护的“人面不知何处去, 桃花依旧笑春风”。杜牧的“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等等。都是语言自然流畅,千百年来脍炙人口的好作品。

  总之,
形象、准确、鲜明、生动是对“诗家语”的总体要求。 判断诗词优劣的标准和要求还有许多方面,但气格、性情、韵味、语言八字是基本要素也是最主要环节。
       “国运昌则文运兴”。神州大地已尽显生机蓬勃之态,诗国之春也姗姗而来。就让我们拿起五彩椽笔,为我们伟大的祖国,为我们幸福的生活,为我们古体诗词灿烂的明天尽情讴歌吧!

作者简介:林峰,67年生,浙江龙游人,大学文化。诗词文章等作品散见于《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华诗词》《诗刊》《词刊》《中国韵文学刊》等海内外数十种报刊杂志,多次获国内诗词大奖赛一二等奖。现供职于中华诗词学会,为《中华诗词》杂志社副主编、中华诗词学会常务理事、中华诗词学会青年部副主任。出版有《一三居诗词》《花日松风》等诗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浅析诗词作品的时代性
诗词鉴赏与创作的四个标准
一诗成佛,诗佛王维最经典的十首诗词
诗词鉴赏有哪些标准?
“诗味”是由什么决定的?
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答题常用术语_苏粉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