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二哥●申论】翻翻家庭相册,你会翻出什么

引言

每一个家庭,都有一本或几本家庭相册。这些相册,记录着一个家庭的生活轨迹,记录着一个个难忘的、感人的瞬间。翻翻家庭相册,会翻出许多记忆,翻出许多故事,翻出许多感动,翻出许多温暖。

不知道是不是人人都有这样纠缠,每次翻看家庭相册,都会有两种情感交织:一是羞于面对某个时期自己的样子——毫无美感的衣着,老是爱“摆拍”的某种姿势,愣头愣脑的青涩表情,所有这些都让我们恨不得回到从前,指着自己的鼻子大骂一通!另一种是看到某张照片,想起照片背后的情景,感到特别珍贵,也恨不得回到从前,想说:要是永远这样,多好!

不知道是不是人人都有这种发现,每次翻看家庭相册,都感觉年龄越大,我们竟然与父母在一起拍照的时候越少,甚至在某个时段还是“空档”。每当这时,我们心里似乎会有某种惭愧、某种遗憾、某种歉疚感。

有事没事,有空没空,都来翻翻家庭相册吧,如果用心一点的话,逮着机会多与父母一起照个相,以免将来家庭相册上出现“空档”。这样做,一定会让我的心灵得到一种陶冶、一种净化、一种洗礼,会让我们对家生出更多更好的情与爱。

翻翻家庭相册,

你会翻出什么

任何人的家庭相册都是一本不可复制、无可取代的相册,都是一本随着时间不断绵延而不断丰富、不断增值的相册。

一开始,家庭相册或许只是一本单纯的相册,但随着时间的累积,它蕴藏了越来越多的记忆、祝福、欢笑、成长、感动、期许,还有爱和温暖。因此,它不再单纯是一本相册,它所传承的也不再单纯是一个个影像与瞬间,而是一个家庭的历史,一份厚厚的亲情与力量!

所以,不管我们的人生发生怎样的变化,不管我们的双脚落在哪里生根发芽,不管我们用什么样方式制作和保存家庭相册,只要我们经常翻翻家庭相册,就如同“常回家看看”一样,就会真切而亲切地感受到家的温暖,尝到家的味道。

每个家庭都有一本家庭相册

犹如说“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说“每个家庭都一本家庭相册”,并不是说每个家庭只有一本相册,而是说每个家庭都有家庭相册,可能是一本,也可能是多本。

二哥有一位摄影师朋友,姓胡。他家里就有十余本家庭相册,里面的照片大多是他自己所摄。说起这些家庭相册,朋友有讲不完的故事,道不尽的感慨。他说,老一代的人,都习惯用相片保存重要的时刻。尤其在那个没有数码相机的时代,一卷胶卷拍完后,拿到照相馆去冲洗,过几天满怀期待地取回照片,然后整理入册并妥善保存,几乎成为那个年代家庭的“标配”,“亲朋好友上家里来玩,都会拿出相册来‘显摆’。”

重庆江北纺织厂的退休女工左老太太家里,有两本珍藏的相册,记录了这个家庭从上个世纪50年代至今六七十年的沧桑历程。仔细看去,两本白色相册的封面已经泛黄,第一页是左太太年轻时的黑白照,一头乌黑的卷发,是那个年代潮流的标志。相册里,大都是她婚后一家四口人的生活剪影,最后一页是近年拍摄的彩色照,女儿一家三口以及儿子一家三口围绕左右,唯独少了几年前去世的老伴。这两本相册被翻阅无数次,它们是左太太的宝贝疙瘩,装载着她大半生的回忆。只要有亲戚朋友上她家玩,第一件事肯定是拿出这两本相册来,逐一给客人讲述照片背后的故事。当翻到她与老伴的合影时,她就会很自豪地说:“喏,这是我老伴儿,那会儿才50多岁,看起好有精气神!”

有很多网站都做过“说说我们家的家庭相册”之类的活动,很多网友在晒家庭相册与相片的同时,也描述对家庭相册的情怀和相片背后的故事。

网友“匿名信”说:“对我而言,照片就是记录回忆的一种方式。至今仍然保留将特殊照片冲洗打印出来并整理成册的习惯。”

网友“笨VV”说:“记忆中,奶奶和那本已经泛黄的相册,是我童年最美好的回忆。每次都会吵着奶奶给我讲那过去的故事,一遍一遍又一遍……我也想将这个美好的回忆传递给下一代。”

不过,如今数码摄影普及了,许多人特别是年轻人把多年来以及新拍的照片都存在电脑里、网络里、手机里或者U盘里,就是去影楼拍照也是那种数码册子,传统相册基本不怎么用了。这让不少人多少有些失落,有些伤感,尽管这样也可以整理制作出更鲜艳更漂亮的电子家庭相册来,但翻看相片的心情似乎不一样,仿佛那是像在看别人家的故事。于是有人就说:“在全民皆是摄影家的时代,大多数照片变得‘廉价’了。但作为记录生活变迁的传统家庭相册,是回忆亲情最重要的一种手段,普通家庭应当保留这一传统习俗,将其传承与发扬下去。”

有老人甚至感慨万端,回想年轻时,每一张照片冲洗完成后还会专门“过塑”,以便长久保存;后来有了数码相机有了强大摄影功能的手机,“照片拍得太多了,那种喜悦感渐渐消失,更别说花费时间和金钱将照片冲洗出来做成相册了。”甚至连有些90后也感叹,任何场合和时间都可以拍照,然后上传至朋友圈,让大家分享,分享结束,照片的生命周期也就宣告结束,“人们不会刻意去整理那些照片,因为实在太多了。在这样快速的浏览和更新中,人们感受不到照片的珍贵。”

但网友“江安雨夜”不这样认为,他说:“如今,通过互联网技术可以很快捷地制作电子家庭相册,选择传统方式保存家庭相册也好,电子相册也好,或者凌乱地保存在手机里也罢,只要能够记录就行了。”

是的,家庭相册这个物件,从诞生到现在大概有100多年了,其实不管用什么方式制作和保存,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家庭相册,大家珍惜和珍藏的是家庭相册,而不是家庭相册的制作和保存方式。

每本家庭相册都是一部家史

时代总在变化,历史总在前行,每一个人、每一个家庭,也会随之悄然发生着改变。或许你有些忽略或有些没有想到的是,你的家庭相册其实是记录这种改变的一种最真实的历史,或者是“综合史”,或者是“断面史”,或者是“专题史”,等等,它们映照出来的是你和你的家庭以及我们这个国家最细微也最宏大的变化。

大多数的家庭相册是综合性的,而且大多是按时间顺序累积下来的,记录着每个家庭成员在某个人生节点上的瞬间,非常便于展示查看一个家庭的历史全貌。二哥的一个亲戚家里,就有这样一本家庭相册。亲戚说,这本相册已经和他们一同走南闯北30多年了,虽然近几年因为年纪大了,渐渐稳定了下来,但以前都是东西南北地在外奔波工作,这本相册记录的就是他们奔波的历程和他们家人聚散的情景。亲戚说,这30多年来有很多像他们这样的人,开始在沿海地带打工,后来到别处去寻求新的更大的发展,一年回家的时间很少,有的甚至几年、十几年没有回家看望过父母及子女。所以每当想起自己亲人的时候,他们就把一路随身视若珍宝的老相册拿出来翻翻,回忆回忆往事,重温重温家的温暖。当二哥翻看这本家庭相册时,二哥心里感觉沉甸甸的。是的,这本家庭相册,不仅是亲戚一家的成长奋斗史,也是我们国家的改革发展史啊!

有些家庭相册或者家庭相册中的某些板块是横切面的,它记录的是某个时段某个人或某件事或某种变化的历史,譬如春节团聚,譬如同学聚会,譬如新房落成,譬如婚丧娶嫁,譬如长假旅行,譬如寿诞庆典,譬如孕育宝宝,等等。安徽合肥有三个普通市民在各自的家庭相册中,特意制作了一个板块,专门记录自己居住、工作、附近街道那些地方的前后变化。李先生在搬迁前搬迁时搬迁后,分别拍下许多自己和家人在两地的照片,时常拿出来看看,进行新旧对比。汪女士从合肥市政务新区建设之初就不断记录这一新城区的变化,她常常站在同一个位置,拍摄这里10年来的系列改变,也记录自己与新城的一起成长。贾先生拍摄的是长江路和舒城路路口的变迁照片,他总是站在当年拍摄的地方,一年年看上去,长江中路就慢慢地由四车道变成六车道最后变成了双向八车道,有了“安徽第一路”的美誉,贾先生很自豪地说:“我就是这条路变化的历史见证者!”这样的一本本家庭相册,既是一个人一个家庭的珍贵回忆,也是一座城市一个国家的宝贵记忆。

有的家庭相册或者家庭相册中的某些板块更有纵深的历史感,而且常常带有强烈的主观愿望,有很集中的主题,饱含许多情感,也有很强的艺术性。这种家庭相册那些专题性板块里收藏的照片,往往固定在某个有象征意义的地方,譬如家里的正堂屋,譬如家门口,譬如村里的那棵老樟树老槐树下,譬如蜜月旅行留影的那个地方,譬如上海外滩,譬如北京天安门,等等。钱永红的祖父和父亲都是我国数学史名家,他特意在天安门留了四次影:1974年祖父病逝,2月18日祖父的追悼会在八宝山举行;2月19日他来到天安门,请照相馆的摄影师给他照相,摄影师很严肃地要求他将戴在手臂上的黑纱拿下,还说在照相时必须面带微笑。1981年5月,大学毕业后分配到南京一家省级外贸公司工作的钱永红,被选为国家对外经济贸易部的代表去葡萄牙的里斯本参加国际博览会,他一到北京便穿上新制的中山装,步行到天安门,兴奋地留下了第二张在天安门前的照片。1984年10月,钱永红与刚结婚的妻子一同到北京出差,他们在天安门前的金水桥边留下了新婚合影,那种浪漫甜蜜让他们一生难以忘怀。2006年五一节,钱永红夫妇到北京去看望被保送上清华的女儿,一家人来到天安门,来到金水桥边。他们夫妇忽然想起22年前新婚合影时的情景,顿时激情满怀,便要女儿为他们在金水桥边再拍一张合影,将那种甜蜜幸福再一次定格。如今钱永红总说:“天安门见证了我们家的历史,见证了我们家的成长。”马年春晚,那一首《时间都去哪儿了》的歌曲,唱哭了天下父母和天下儿女,而大屏幕上播放的“大萌子”父女30年的合影照,更感动了无数观众和网友。照片最后,“大萌子”深情地说:“希望30年后,不,60年后,我们依然这样合影!”

是的,每一本家庭相册都是一部家史。它历久弥珍,甚或会代代相传!

每部家史都需要“图文并茂”

翻看家庭相册,我们看到,许多相册是一幅幅照片的集聚,许多还有文字说明。人们普遍认为,那些既有相片又有文字的图文并茂的家庭相册,还是更能打动人心,更能温暖心灵。

我们发现,每一本家庭相册,在最显眼最重要的位置,总有几张“全家福”,这些“全家福”往往诉说的是这一家最具有纪念价值与意义的故事。许多网站都开展过“晒晒我家的全家福”之类的活动,看着那些“全家福”照片及其文字说明,常常就情不自禁地有了共鸣。挑选一些,大家一起来欣赏——

网友“fengxianmimi”:“这是1978年爸爸、妈妈、姐姐以及我的全家福,那个时候我还在妈妈肚子里没出生,爸爸就去打仗了。还好,爸爸后来虽然受了伤但还是活着回来了。爸爸是个英雄!”

网友“leo-w”:“这张是爷爷奶奶去世之前的家族全家福,人总是没有到全的时候,以前都是少了哥哥或者堂哥堂姐的,可是现在却永远少了爷爷奶奶了……”

网友“凌风飞舞”:“这是2008大年初四我们全家在苏州照的全家福,所有家庭成员全部出席(虽然有些还未获得法定身份,嘿嘿)!”

网友“tlihong88”:“这是2008年的全家福,家里多了两个女婿。”

网友“lipengyan102”:“哈哈,爷爷80大寿的全家福!四世同堂!”

网友“wln806”:“这是2009年十月一日那天拍下的我们家唯一的全家福,是祖国的60华诞,也是哥哥结婚的日子。”

普通人晒“全家福”,说家常话,虽然真实感人,却往往不太引起关注。而名人明星就不同了,他们晒家庭相册,却是拿出来“秀”和“炫”的,不仅以此来跟大家分享他们的幸福,而且也用来提高他们的知名度与美誉度。集演员、歌手、导演、制片人及高富帅于一身的黄磊和他同为明星的夫人孙莉,就轰轰烈烈地出了一本《一直爱下去:黄磊家庭相册》。在这本家庭相册里,有黄磊家庭的近200张照片,秀出来的全是黄磊孙莉的花式恩爱——

黄磊说:“我与孙莉从1995年恋爱至今,整整20年。我人到中年,身体发福,她却没有太多的改变,依旧青春貌美的样子。这20年,仿佛只是一瞬间,我们用这一瞬慢慢地试图去懂得永恒,学会相爱。”

黄磊孙莉共同说:“这是一本家庭相册,记录了我们一家人的点滴生活。看到有些照片时,我们自己都忘了当时的情景。我们从这些日常的照片中,最多看到的,就是时间。陌生的记忆渐渐醒来,让人心头一紧,原来有那么多的过去,我们都忘了……”

这些“歪腻”的文字描述,让他们的粉丝和读者感动得一塌糊涂。

如果说黄磊夫妇以明星效应展示了他们家庭相册的魅力,那么,将家庭相册的亲情与艺术魅力展现到最高境界的,当著名摄影家焦波的那本《俺爹俺娘》莫属了。

焦波用他那高超的镜头记录了他父母那平凡而又震撼人心的一生,那朴实而深刻的配图文字让人读来也感天动地。譬如:“这是我给爹娘拍的第一张合影,那时的爹娘一脸严肃。”譬如:“娘6岁缠脚,趾甲长成了蜗牛的样子,爹常为她修理。”譬如:“每天窗户一亮,爹娘便起床干活,忙忙活活就是一天。在田里剜谷苗的老娘,像立在天地之间的一尊雕像。”譬如:“第一次进大城市,爹娘说,坐在地铁里啥都好,就是弄不清东南西北。”譬如:“爹摔断了股骨,但还是那倔脾气,吃饭还是不让人喂。娘心疼爹这把老骨头,扭头哭了。”譬如:“要过春节了,娘的肺气肿病突然发了,住进医院进行抢救,爹一个人在家孤孤单单,整天打不起精神来。”譬如:“病好了,他们还是闲不住,又下地干活了。”譬如:“爹90岁大寿那天,我给爹娘拍了这张合影。没想到,这竟是他们最后一张合影……”譬如:“娘91岁大寿那天,我给娘拍了这张照片,此时,爹已去世近一年了。三个月后,娘也去世了……”

许多人看了《俺爹俺娘》这本家庭相册都哭了,都说这是一本沉重的书,一本让人含着眼泪微笑的书,一本永远也读不完的书。著名作家梁晓声评论道:焦波的作品,不是给所有人看的,但肯定是能够引起最广大中国人共鸣的作品……这些照片,虽不属于客厅,但属于某类博物馆,属于我们最广大的中国人的心灵。

是啊,我们都有家庭相册。翻看一本本家庭相册,就像翻阅一部部家史。那一帧帧照片,那一行行文字,总是那样茂盛地生长在我们的心田,让我们的心灵深处自然而然地生出厚厚的爱,生出浓浓的情,生出真切而巨大的温暖和力量,激励我们在人生路上砥砺前行!

□附录:微友发言

每本家庭相册里

都有一张“全家福”

@通灵:几乎每个家庭都有一本或几本家庭相册,而几乎每本家庭相册里都有一张或几张“全家福”。它是一份只能查阅不可复制的“亲情档案”,它记录一个家庭的故事,并为下一代珍藏!

@翁彩珠:我今年100岁了,我的家庭相册的首页是一张最新的“全家福”,这是我请陆师傅拍的。虽然我只养育了一个儿子和一个女儿,但到了第三代,我们的家族成员开始急速增加,前后有了6个孙子、孙女和5个外孙;到第四代、第五代时,家族成员中孩子逐渐减少为一到两个。尽管如此,现在我这个家族已经很大了,我数了一下“全家福”里的人数,总共有57个,有些我好像不太认识似的。

@LEIYUAN瞧,这就是我们家的“全家福”,左边是我的爸爸,右边是我妈妈,中间是我和妹妹,妹正在我手上睡觉呢!我记得这张照片是在老家拍的,而且选择了在日出时,朝霞的光将我们全家的脸,照得通红,看上去很幸福。

@温馨时分:在我们家相册里,有一张珍贵的“全家福”,是三弟结婚那天照的,也是我们家30年来第一次照的“全家福”。在我的记忆中,全家人一直都很少在一起照相。三弟要结婚了,妈妈说,无论如何,你们兄弟和小孩都要回来,请假都要回来,难得的喜庆日子,要照一张“全家福”。这张“全家福”,让妈妈激动了好长时间,逢人就拿出来说,我们的“全家福”,你看,多有福气,多好看呀!

@顾森林:我今年80岁,我原本是10月份的生日,可是考虑到孙女和孙女婿10月前要去美国读书,一家人决定提前给我过生日,为的是能凑齐一家人拍张“全家福”。

@魏银璐那天是我4岁的生日,爸爸妈妈带着我一起到照相馆去照“全家福”,照相机咔嚓一声,一张“全家福”就出来了。照片上的我表情很丰富,爸爸的表情很柔和,妈妈的表情很温柔,全家多幸福啊!现在每次看到这张“全家福”,我都会想起那天的情景,心里总是暖融融的。

@刘雨雨轩我是一名摄影师,喜欢旅行,更喜欢用相机记录点滴的记忆。我经常去一些贫困山区,为一些家庭拍“全家福”,记录那些带有感情和故事的瞬间,也让那些充满幸福感的“全家福”照片传递出更多的正能量,去感动更多的人。

@李宝花:二三十年前,当照相机对于绝大多数的中国家庭还是一件奢侈品的时候,许多人都有过走进照相馆拍“全家福”的经历。今天,当各种品牌、型号的照相机、手机走入千家万户、拿在每个人手上的时候,拍上一张真正的“全家福”,对不少人来说却成了一种真正的奢侈品。所以,如果有机会,我们不妨放下时空或心灵的阻隔,努力地去拍上一张“全家福”。毕竟,无论城市或乡村把我们分隔得有多远,家才是我们永远的归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照片
我的相册 个人照全家福 个人照片
生活再忙,也不差按下快门的这一秒
【远方】山西《今天翻出了老照片》作者: 李虎林 主播:袁嘉敏
改嫁88次的女人,拍了88张全家福……
你的手机相册里,还少一张全家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