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东北风情12】乡下的“老牛婆”

“老牛婆”,不知道你听说过没有。千万不要认为是老牛家的婆婆,她是东北地区早些年乡下人对助产士的一种称谓。我曾经想研究一下这个称谓的来历,问过很多的老年人,大家都说不太清楚,约定俗成,大家都习惯了这么叫,不感觉别扭,反而,不这样叫,就似乎没有了亲切感。

东北地区开发较晚,特别是农村生活极度贫困,医疗卫生条件更差,十里八屯才能有一个赤脚医生,只会治个感冒之类的小病。妇女生孩子的时候,大多数都是请当地的妇女来接生,这些妇女年龄大多是四十岁以上,在生育上有经验的中年妇女或老年妇女,老百姓叫她们“老牛婆”。 “老牛婆”没有医学方面的知识,接生完全靠是自己的经验,自己生育多了,胆大了或者接生多了,大家信得着,东家请,西家接,就成为了一个职业。


那时候没有计划生育措施,家家生孩子都多,七八个孩子都是很平常,有的妇女生的孩子多,生日时辰都记不住。有很多孩子只是记得自己的生日是吃苞米的时候,时辰的鸡叫那时候。吃苞米的时间长达几个月,鸡什么时候都叫?生孩子多,所以“老牛婆”一年四季基本没有消停的时候。特别是到了冬季,你看“老牛婆”从那个院里出来,就知道那家生孩子了。

“她婶子生个啥啊?看把你累的…..”。正在捡粪瘸腿王大爷扯开嗓门喊。

“李大围裙又生一个带把的,虎羔子。忙活了一个晚上累掉腰子了”。“老牛婆”齐妈扭扭搭搭叼着大烟袋又去了前院趴趴房的又一家。

现在有些人,没有经过那个困苦的年代,根本也就无法理解那个年代发生的事情。那个年代妇女生孩子都是在家里生,在临产前,把门窗关好,把自家的炕席在炕头处用棍子支起来,把筛好的细土面或是把灶坑里的柴草灰用簸箕端进倒在炕面上,然后在上面用一些破破烂烂布铺好,把炕沿上方的幔子拉下来,“老牛婆”来了就可以为产妇接生了。


“老牛婆” 用的接生工具很简单,一把剪刀,一捆糊窗户的纸,一盏洋油灯就够了。剪刀用来剪婴儿脐带,在用之前在洋油灯上的火苗上烤一烤,就消了毒,那厚厚的窗户纸用来擦试血迹和污迹的。请“老牛婆”一般都是生头一胎孩子,头一胎妇女没有经验,加之害怕,请牛婆就有了主心骨,也能壮胆子。头胎生过以后二、三、四胎等等,生顺溜了,叫来其他什么人陪着就可以了,省得招待“老牛婆”还要破费。

“王大妈,李二嫂,上山摘豆角,三把两把没摘了,拎着裤子往家跑,到家生个大胖小……”。这是对那个年代孕妇生动形象的比喻。那时候家家生孩子多,有些妇女不但生孩子经验丰富,就连接生也轻车熟路,生产队和各家各户的活都很多,有些妇女,有时是在地里劳动时就把孩子生下来,她们把脐带弄断,脱下自己衣服把婴儿裹巴裹巴就抱回了家,这种事儿也常而有之,并不算什么稀奇的事。

“老牛婆”的职业是“双手剖开生死路”, 胎儿出生时手顺腿顺,在羊水的润滑下,很容易就生下来的,这就是顺产,“老牛婆”高兴,全家人都高兴,说这个妇女前辈子积德了。有的碰上了“横生”,妇女可能就是踏上了死路,不单孩子保不住,大人也可能要死去。“老牛婆”虽然接生经验丰富,有一定接生手段,但遇上相对麻烦的“横生”,其经验也是十分有限的,眼看着人活活地死去。现在想起来,真为我们生长在那个年代妇女们感到太可怜啊。现在,虽然医药费贵了一点,大人和孩子是绝对安全的,生活在今天的妇女们应该感到庆幸吧。


现在,我还清楚记得,在我家住西厢房的冯大嫂生头胎时的情景。听他们说,冯大嫂的孩子是“立生”,就是胎儿的小脚丫在下面,头在上面,“老牛婆”在她的肚子上又是按摩又是助推,想把胎儿顺正过来,但无论怎么折腾,胎儿都没有顺过来。没办法,“老牛婆”提议,在外面的烟囱口顺着往下倒一桶水可以顺过来了,这是一种迷信说法,取其“顺溜”之意,可想而知仍是徒劳。冯大嫂的婆婆更迷信,从前屯请来跳大神的。在外屋地跳起了大神。“什么日落西山黑了天,家家户户把门关,十家倒有九家锁,就有一家门没关,鸟奔山林虎奔山,喜鹊老鸹奔大树,家雀哺鸽奔房檐……敲锣打鼓哎咳哎咳呀。”整整折腾一个下午,孩子还是没有生下来。正在大家急得火上房的时候,有人提议去乡里请正在来这里野营训练解放军,让军医来接生。人不该死总有救,解放军的军医来了,孩子很快生了,冯大嫂的命也保住了,屯里的文化人给这个孩子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冯军生,后来,这个孩子参加了解放军,还成为了军官。

在蛮荒的时代,产生“老牛婆”这个职业,虽然一些作法愚昧一点,但是,在特殊的年代起到了特殊的作用,我们都应该感谢“老牛婆”,因为有了她们才有了今天的你我他。

  不知道苦中苦,难解甜中味,笔者写这篇文的目的,就是让现在的人和我们的子孙后代不忘过去的先人们,珍惜今天的幸福,建设好我们的小康社会,让“老牛婆”这样的词汇离我们越远越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四季散语】温明远︱大跃进时期泰来人的文学形像
雷锋的故事大全 关于雷锋的小故事
怀旧70年代的年画(2)
让妇女顺产的太医小妙招
济公抢娃施妙计,“假女人”露出马脚
60年代 解放军飞檐走壁训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