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道德经》解读: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这句话到底什么意思?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这句话的厉害之处,在于引出了万千解读;我的观点是:天地对万物毫无偏爱,任其自由发展。这较为符合老子“无为”的一贯思想。

01 “刍狗”是不是用草扎的狗?

持反对态度的人,主要理由之一是祭祀为非常神圣的事,不用真狗是对上天的大不敬,在古代是根本不可能,属胡说八道;理由之二是王安石有“黄狗伏花间”的诗句,“黄狗”是一种虫,那么“刍狗”也是一种虫,或者说是蝼蚁。说的貌似有道理,可惜只是推断和猜测。请看清代启蒙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魏源《老子本义》 :“结刍为狗,用之祭祀,既毕事则弃而践之。”言下之意, 刍狗就是用草扎的狗,专门用来祭祀仪式,祭祀完了,即属无用之物,被扔掉随便践踏,寓意不被关心,不受重视。

02 “仁”者何意?

一看到“仁”字,大家理所当然地认为是被孔圣人视为最高道德原则、道德标准和道德境界的那个“仁”了。请问,道家学派奠基人老子和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的理念能相同吗?即使个别地方可能存在相似之处,但本质上还是有较大差别的。这里的“仁”是老子口里说出来的,我认为是“偏心”之意,并非孔子所言的“仁爱”。

03 “不仁”就是“无为”

明确了“仁”与“刍狗”的涵义,这句老子的著名论断即不难理解了。你还能说它是天地没有仁爱之心,用得着的时候给您盛装、用不着的时候弃之如履吗? 或更甚者,指天地冷酷无情,轻贱、蔑视万物,就像对待草扎的狗那样?

没错,刍狗是草扎的狗。在我等世俗的眼里,好像刍狗和真的狗差异很大,但处于老子“道”的角度,站在天地的广角上,两者真的区别那么大吗?!老子眼里的“天”“地”真的在意回报吗?真的“我”可以享用,草的“我”不能享用?!庸人自扰而已。

这样解读老子,就跟他作为“无为”思想的创建者的理念南辕北辙了。

“不仁”意即“不偏爱,不偏心”,就是“无为”!天地对万物毫无偏爱,任其自由翱翔,这就是“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的本意,方才符合老子《道德经》“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的终极论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道德经:老子的这句话最容易被曲解,你理解对了吗?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断想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是什么意思?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该怎么理解?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下一句你知道是什么吗?
古人讲“天地不仁, 以万物为刍狗”, 何谓刍狗? 老祖宗的智慧之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