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韵味人生(84)叶敏虎:民族精神与民族英雄之一
userphoto

2022.09.07 湖南

关注

韵味人生

拾起岁月的珍珠,捕捉人生的韵味

捧起生活的浪花,品尝智慧的美味

2022年9月6日 星期二,农历八月十一

文学评论

叶敏虎简介

 叶敏虎,笔名菁菁,林中叶。中国作协会员,著有中短篇小说集《军刀》(第二次印刷改名《一天一夜》,中短篇小说集《南方的日子》,长篇报告文学《留给南国大地》(合著,第一作者)其作品曾数次在全国铁路及湖南广东获奖。

民族精神与民族英雄

——叶敏虎《海峡纪事》沉思录

盛夏

当叶敏虎将他20年的小说创作,交付给漓江出版社结集取名为《军刀》公开出版发行后,近些年相对沉寂了。只是偶尔在报刊上发表一些读史随笔,据友人说作家正在酝酿着一个大的东西,果不其然,一部《海峡纪事》、《中国铁路文学》(1998年第3期)令人震耳发馈,让一个在史书典籍中沉寂了数百年的,鲜为人知的民族英雄施琅,从郑成功巨大光环宠罩的阴影下向我们走来,带着一身民族脊梁的气节,带着携雷挟电的民族精神,站在战舰的甲板上指挥海战,为大清统一版图立下赫赫战功的靖海将军矗立在读者面前。

把历史史料形象化、人格化、审美化,让施琅这位鲜为人知的民族英雄的艺术形象活脱脱地向我们走来。

在《海峡纪事》中,读者第一次看到中国历史上民族英雄施琅的艺术形象,第一次听到了对郑成功的新的评价。追溯了导致这场海峡大战的历史缘由,更为重要的是成功揭示了施琅人物潜藏的命运和性格的悲剧。

拉开历史的帷幕,《海峡纪事》首次披露了许多历史事件的重大史实。历史具有太多的秘密,历史存在的秘密,吸引着人们去探索。作家以饱满的创作激情和直面历史的勇气,把施琅这个历史人物的悲剧性格,展现在读者面前,如果没有施琅的悲剧,便无法酿成海峡血战的历史悲剧。诚然,随着市场经济,社会转型的深人推进。作家在写《海峡纪事》这类题材时仍是敏感的,他已意识到不可避免地要受到某种限制,不然的话,作家不会在行文尾部写下蕴含丰富的附言,或许作家已有预感,他的《海峡纪事》在有可能受到文学界认同的同时,或许会受到史学界的否定。或许还会批评他以文学家的眼光代替史学家的眼光,会指责他文大于史。让我们来读读那段意味深长的附言。

1696年(康熙34年)施琅病逝,享年75岁。据说,台湾曾有施琅公庙一座,被毁。这么多年来,台湾很少宣传施琅,大陆碍着民族英雄郑成功,也不宣传他。现闻有些历史学家为之不平,认为施琅第二次收复台湾与郑成功第一次收复台湾意义同等伟大。

对于历史的澄清与匡正原本不属于文学的使命。然而作家本着“掌握史料,人物史实又基本不敢生造的原则”以小说家的眼光展开艺术想象的翅膀,在历史中自由邀游,按照作家主观体验,艺术也重构了这一段历史。塑造了一个有血有肉的施琅。

关于施琅,史书上对他记载不多,一些通史,对他几乎是一笔带过。叶敏虎在史料有限的情况下本着历史唯物主义的史学观,艺术地塑造了施琅的人物形象,使史料中的人物鲜活起来。史书上只说,“施琅、清朝福建人氏,初为郑成功之父郑芝龙的部将,降清后任水师提督,康熙二、十二年率军攻灭台湾郑氏政权。封靖海侯”。仅此数语,然而请看作家为我们勾勒地施琅的肖像:从面像上看,施琅绝无凶像。无论用古人或今人的标准,施琅都属于身材魁梧的英武将领那一类。尤其是他那张常年在海上饱经咸风吹烈日烤暴雨抽打的脸膛、黝黑中透出一种岩石般的刚毅和粗犷。此刻他紧锁眉头,正对着海防图在谋划着海防工事如何调整。

在《海峡纪事》中,施琅艺术形象的塑造是通过处斩杀人越货的曾德这一事件展开的,这个故事情节集中地体现了施琅的人物性格,然而当时所处的历史背景是怎样的呢?“300多年前的海峡两岸,一边为決決大清天下,另一边则是南明延平郡藩王郑成功的郑家军统治”。当大清要“统一"郑成功,而郑成功却要反清复明,就这样两岸对峙,两军对峙,一触即发。

施琅原本是郑成功手下赫赫战将,当郑成功亲率大军跨海攻台,收复台湾时,令施琅辅佐郑成功之子郑经固守大本营,后因视郑成功赦免令而不顾,处斩了杀人越货的曾德,(郑成功帐前红人)违抗了藩王之命令,而被扣压后殆里逃生,终因父兄被郑成功所杀而降清。施琅的命运由此而发生重大转折。由于施琅降清后不被信任,而不予启用,愤然写血书向大清朝廷表明心迹,经众臣力荐之后,施琅才出任福建水师提督出兵征讨郑经。然而于金门血战惨败。

施琅只好一腔悲壮悻悻回京……直到20年后,康熙下令收复台湾,时已年逾花甲的施琅挂帅跨海作战,从备战到誓师,从首次海战受挫到险些丧命,仍不忘使命。

《海峡纪事》中海战的场面给作家所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难度,要融史实性、真实性、可读性为一体。知道历史的人都明白,《海峡纪事》所写的海战在大的方面是有史可查的,对重大历史事件及史实不可凭空虚构,而对重要人物命运及矛盾更应采取极为严肃的审慎态度,作家正是在历史小说的艺术虚构的成份极其有限的情况下,将施琅攻战台湾的第二次海战中双方交火的场面,写得那么真实可信:六月二十二日,施琅重新集结的清军兵船,又向涉湖发起了攻击。

这回施琅调整了作虞方案,一是发挥兵船数量多的优势,以五只船结为一组,攻敌方一只船,称为五梅花阵;二是各以五十只兵船攻打四角山和鸡笼屿两个岛,不求取胜,只求拖住敌军主力。其余二百余只兵船,由施琅和朱天贵带领,直攻刘国轩的指挥中心娘妈宫……指挥众兵船奋勇向前,率先登陆者重奖。大清水师知道总攻的时刻已经到来,于是各兵船倾其炮弹而发,边放炮边前进。海面上一时烟焰蔽天,炮如雨下,大清水师势不可挡,很快在娘妈宫登陆。

攻克娘妈宫,是统一大清版图决定性的一战。这次战役的胜利为后来“受降”的高潮作了极为精彩的铺垫。

由于历史的原因,作家艺术地将这场悲剧归结于郑氏与施氏两家族的悲剧,并通过艺术创作的手法达到了“把历史的真实还给历史”的目的,特别是从海战--招安--准降这一系列故事情节中成功地塑造了施琅这个艺术典型,使施琅这个艺术典型和历史人物两者达到高度统一,使历史人物形象化、人格化、人情化。我们不妨把眼光回到作品的前一部分,施琅因处斩曾德而招致父兄被杀的情节描写:第二天施琅便得知,父亲和兄弟已被藩王郑成功杀害。施琅跪在海边朝厦门方向拜了三拜,而后对天发誓:杀父杀弟之仇不报,死不暝目。

然而20多年后,当施琅以胜者的姿态踏上台湾。当为父兄而复仇的利剑手中在握时,他想到的已不是施郑两家的家族恩怨,而是想到整个民族,整个大清统一,施琅的民族精神和伟大之处集中突出的表现在“受降”这一史实的描,写中:

施琅信步登上台阶,跨进了森严的郑成功庙堂。郑成功的高大塑像耸在眼前,身披铠甲,手持利剑。那是一把杀人的剑,曾杀害过施琅的亲人。想起父亲、兄弟,施琅眼睛湿润了;那也是一把正义之剑,曾指向荷兰倭寇,从红毛手里收回了台湾。一种庄重的情感刹时涌上施琅的心头。然而,他转过身去,命人摆上三牲供品,自己净手焚香,朝郑成功塑像深深一拜,百感交集地大声说:施琅今日赖天子威灵,半士之力收复台湾,是顺天意合民心之举。施琅与郑公本有鱼水之欢,中间产生误解酿成大祸,虽结为仇敌,可情份如同臣子与主公,公义私恩,如是而已!

说罢大声哭出声来。周围将士及百姓看了,无不为了落泪。叶敏虎选择历史的悲剧纪实这种特别的艺术表现形式在“受降”这个情节的描写中,将施琅的人物塑造达到高潮,使整个作品得到了升华。

施琅的悲剧在哪里?

如果说作家对于历史小说的有所突破的话,我觉得就在于作品历史的悲剧性,这种悲剧性在他的《军刀》中基本形成后,而在《海峡纪事》表现得尤为突出,这种历史悲剧性生产的强烈震撼,使人在眼前尤如展开了一幅气势恢宏的历史画卷。由于它深刻的悲剧性,使《海峡纪事》的大悲剧悲而不伤,因悲而壮。正是这部作品所具有的历史悲剧性证实了恩格斯那一段著名的名言“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的不可能实现”。这部作品的悲剧正是从施琅这位历史人物所代表的历史潮流中来。施琅的悲剧就在于他被历史的潮流涌上了去完成“统一”的作战统帅的高位。同样他的性格悲剧不是偶然的因素,而具有人类性格弱点的典型意义。叶敏虎不仅写了施琅的悲剧,也写了郑成功的悲剧,尤其是其个性性格的悲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历史不忍细看,郑成功到底是大忠大义的孤臣还是自私自利的军阀?
砥柱海天民族英雄郑成功(图)
民族英雄·郑成功
300年恩怨大和解 郑成功施琅后裔一抱泯恩仇(图)_施琅,恩仇,后裔,英雄郑成功,恩怨,台...
“民族英雄”的侧面(含音频)
「历史」南明四柱!明朝不亡靠他们!(二)——郑成功(五)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