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长篇纪实文学《抹亮心中那片绿色》第一章:告别绿皮车
引 子
  回望滚滚历史长河,掩没了多少闪光的时代印记。曾几何时,在新中国广袤的大地上,那跨山越水奔驰往返的绿皮火车,几十年来都是人们心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那星罗棋布纵横交错的铁道线,被比作铺在大地的琴弦;那高亢的汽笛声,曾作为催人奋进的号角;那手握闸把的火车司机、挥汗如雨的司炉工、还有那些笑容可掬为旅客服务的列车员,都成了普通劳动者光辉形象的代表。而今,我们已经迈入了一个所谓速度和效率至上的时代,绿皮火车作为一种过时的交通工具,早已被后来的红皮火车,尤其的当今最为时髦的高速列车取代。但是,绿皮火车承载的那个时代的人文精神,却像积淀在历史深层的富矿,什么时候发掘出来,都会熠熠闪光。而且压之愈久,其光愈亮,愈烈。
第一章:告别绿皮车
  从2013年1月18日起,东莞东客运段担当的东莞东至阜阳1436/1435次,升级为25G型直供电DC600V空调车底,车次改为K562/561次列车。结束了它运行17年的历史使命。
  2013年11月20日6时22分,随着汽笛的鸣响,一趟绿皮列车缓缓驶入东莞东火车站三站台。这趟车是由合肥至东莞东K1029次非空调列车,也是广梅汕铁路在京九线上行驶的最后一趟长途绿皮车。从11月20日起,东莞东至合肥K1030/1029次列车彻底告别了绿皮车,全列完全更换成了舒适的空调列车。   
  
 最后两趟绿皮车
   2013年1月10日,随着列车一声长鸣,东阜三组开始了自己最后一趟“绿皮车”征程。1月18日,东阜三组又非常荣幸的担当,非空车置换直供电空调车底后的首趟首发。
  从1月18日起,东莞东至阜阳K562/1次旅客列车,由目前的非空调车置,换成全新25G型直供电空调车底运营。车厢不再是绿颜色,而是披上了红装,看上去显得亮丽气派。车厢设计合理,灯光照明柔和,色彩搭配精妙,设备高档齐全,卧具备品干净整洁,为旅客出行提供了一个舒适温馨的乘车环境。与以前相比,简直是鸟枪换炮啦。
  自1996年4月1日开行以来,历时16年10个月17天;共计6044天的“绿皮车”,结束它的光荣历史。其前身为1996年4月1日首发的常平东开往九江的436次列车。
  1996年7月1日延伸至阜阳。途经广铁集团、南昌、武汉、上海四个铁路局,跨越广东、江西、湖北、河南、安徽五省,全程1456千米,硬座票价99元。
   1999年,铁道部对200千米以上硬座票价加收2元“客票系统发展金”,票价为101元。
   1999年5月,乘务员休息的宿营车改造并加装空调装置,铁路调整运行图时,将该趟列车改为1436/1435次列车。
   1999年10月开始,车底被送往铁道部更换转向架(车轮、避震、承载、走行部件的合称),由原来的206型转向架更换成当时更为先进的209型转向架。
  2005年,该趟列车由22B型客车升级为25B型列车。
  2011年7月1日,铁路调整运行图,列车由普快升级为快速,全程票价由12年前的101元提升到115元。
  2013年铁道部取消票价中的旅客强制保险费,票价改为113.5元。
  2013年1月18日起,所有东莞东至安徽阜阳非空车底,全部更换成25G型直供电空调车底。
  11月20日6时22分,随着汽笛的鸣响,一趟绿皮列车缓缓驶入东莞东火车站三站台。这趟车是由合肥至东莞东K1029次非空调列车,也是广梅汕铁路在京九线上行驶的最后一趟长途绿皮车。从11月20日起,东莞东至合肥K1030/1029次列车彻底告别了绿皮车,更换成了现代舒适的空调列车。
  这趟绿皮车自2001年10月20日开行以来,历时12年1个月共计4414天,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标志着东莞东客运段最后一趟直通“绿皮车”正式退出运输舞台。
  它穿越粤、赣、鄂、皖4个省区,中途停靠12站,运行里程1324公里,由于票价便宜,十几年来倍受务工人员和学生的青睐,随着珠江三角区域经济的飞速发展,该路线已逐渐成为一条黄金交通线路,尤其是春运期间,列车几乎趟趟爆满。但“绿皮车”部分服务设施功能滞后,夏天闷热犹如“蒸桑拿”,冬天寒冷犹如“入冰窘”,且使用年限已久,车体外形破旧,给旅客旅途带来许多不便。
   更新换代后,该趟列车的发车时刻,行径线路均不变。仍然穿越粤、赣、鄂、皖4个省区,全程1324公里,每日15点13分从东莞东始发,途径惠州、河源、龙川、赣州、吉安、南昌、九江、黄梅、天柱山、安庆西等站,第二天10点08分到达终点站合肥,历时18小时55分。  告别绿皮车新变化
   2013年11月19日,值乘K1030次列车的东合四组列车员,利用放客前的空余时间,争分夺秒地与最后一趟“绿皮车”拍照纪念。得知消息的旅客也纷纷拿起手机拍照留影。
  对于K1030/29次第三包乘组全体乘务员来说,11月20日是个值得纪念和高兴的日子,他们送走了下线的第一趟绿皮车车底。列车长李海坤满面笑容,介绍相关情况:
  “这趟车共有两组列车,今天和明天分别更换一组车底。20日旧列车调进东莞东客技站后,我们要把车上的设施设备都搬到新空调车上去。想下一趟值乘工作,非空车换成了空调车,工作岗位换了新的环境,心里确实有一丝期待。”
  绿皮车更换成了空调车,对于茶水员周福泉来说,是个盼望已久的梦想。换了空调车,车厢里的茶炉换成了电茶炉,不用再把自己弄成“灰头灰脸”,车厢及车门连接处也会干净很多。
   他说:“我们这趟车单趟要跑18小时55分钟。一路上,我得不停地烧火、添煤,不停地把开水送到每一节车厢,供旅客饮用。换了空调车后,这趟车就没有茶水员这一职务,我将改职任列车员,劳动量相对会减少一些,浑身上下也不会再粘满煤灰了。”
   有一次值乘途经南昌局某车站的时候,站台上一位客运员对周福泉说,“你们这趟车是经过我们这里的列车中最破的!”当时他听后心里感觉酸酸的。“现在我们终于鸟枪换炮了,以后跑车,也不再觉得比人家矮半截了”
  李海坤车长在K1030/1029次列车上工作有4年了,他介绍说,作为广梅汕铁路目前京九线上唯一的一趟绿皮车,K1030/1029次列车单程运行1324公里,途经粤、赣、皖等三省,中途停靠12站,往返运行时间分别为18小时55分和18小时37分。与T字头车、D字头车相比,它的票价非常具有“竞争力”,全程硬座票价仅106.5元。
“难忘那片绿色”座谈会
   2013年9月18日上午,东莞东客运段,组织召开以“难忘那片绿色”为主题的非空调车10年老职工座谈会,共有41名职工代表参加了会议。
  座谈会上,党委书记徐晓辉、段长周震戈等段党政工领导,分别对老职工们这十几年来默默坚守非空车为旅客服务,为客运段工作做出的辛勤劳动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感谢。现场职工们畅所欲言纷纷发表工作感想和体会,表示要继续发扬非空车艰苦奋斗的精神,并把这种精神传承下去,为客运段的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非空调车——俗称“绿皮车”,做为铁路运输行业一个时代的印记,记录着无数铁路人默默奉献的点点滴滴。从2013年1月份起,东莞东客运段担当乘务工作的两趟非空调列车车底,已经有一趟置换成空调车底,随着时代的发展,“绿皮车”也将逐渐结束历史使命,取而代之的是更加舒适的空调车体。
   为感谢长期坚持在非空车上忍受酷热严寒,为旅客运输工作默默付出的老职工的辛勤奉献,段党政工为全段在非空调车上工作10年以上的174名老职工们,发放了印有“难忘那片绿色”的保温杯作为纪念。
   累并快乐着
   现在跑深圳到南京K26次列车长谢林海,2003年与绿皮车结缘,2013年离开绿皮车。他在绿皮车上十个春秋,心灵深处打下了永久的络印。他是龙川县人。龙川县位于广东省东北部,东江和韩江上游,今属河源市管辖。龙川有着2220多年的建县历史,是广东历史最悠久的四个古县之一。
  他爱人没有工作,女儿正在读初中。他除工作之外,业余爱好是户外运动。习惯登上某一个山头,望着山下一列列火车奔驰而过。触动他神经的不是流线型的高速列车,也不是装有空调的红皮列车,而是眼下变得十分罕见的绿皮车。正如他不羡慕那些开着私家小骄车出行的人们,他爱好的是骑着自行车,游遍祖国万里江山……
   他感到绿皮车时代,真还有点象在搞户外运动。累并快乐着,苦却留恋着。能在非空车这么艰苦环境下坚持下来的,是因为有一批象他一样,对绿皮车忠实的粉丝。大家能吃苦耐劳,重情重义,互助互爱。正如他们搞户外运动那帮驴友,结伴骑着自行车远行,途中相互关照;在崇山峻岭中跋涉时,克服重重困难,互相鼓励,一鼓作气向险峰攀登……
   在绿皮车工作那十个春秋里,班组工作氛围和谐,整体战斗力强。汗水加着热泪,伴随着阳光与风雨。概括起来,还是那句话:累并快乐着。
       怀念合阜
  那个难忘的绿皮车时代,现在已经一去不复返了。2014年6月29日,根据“7.1调图方案”,原合阜车队现改为新成立的深青车队(深圳至青岛K1688/1687次)。合肥车交由东莞东客运段惠武车队管理(该车队现叫合武车队),阜阳车交由长沙客运段担当了。
   原党支部书记曾广湘有些感伤,他说虽然已经告别非空车,但那个时代“以苦为乐,敬业爱岗,辛勤付出,默默奉献”的绿皮车精神,是值得发扬光大的。毕竟合阜车队不存在了,他对这个车队有着深深的情感呵。他眼睛有些湿润,不由赋诗一首:
怀念合阜
东合潸然易主,东阜今日作古。
深青扬帆启航,将士擂响战鼓。
遥望当年合阜,往事历历在目。
非空十载有七,南征北战无数。
历经艰难险阻,饱尝心酸苦楚。
纵然千辛万苦,不畏寒冬酷暑。
铁骨铮铮旅途,大爱感人肺腑。
三个摇篮沃土,从容笑傲江湖。
而今再踏征途,青春本色如故。
美哉我爱合阜,温情心间永驻。
 深情寄语绿皮车
——邓再轩怀恋非空车时代
   邓再轩1997年3月入路。1997年3月-1999年7月,广梅汕公司龙川北站制动员、连结员;1999年7月-2011年5月,东莞东客运段列车员、茶水员、列车值班员、列车长。现任东莞东客运段乘务科干事。
   “苦不苦,看看435;累不累,想想东阜队”,这是当时东莞东客运段盛传的话语,更是非空旅客列车工作的真实写照。
   邓再轩非常清楚在那个时代的重要性,以及全体乘务员所付出的努力。绿皮车现在虽然在东莞东客运段退出了历史舞台,至今回顾非空车时代,还是感慨颇深……
   东莞地处珠江三角地区,属沿海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经济发达;阜阳隶属安徽省,是内陆经济较为落后的地方。就这样,东莞东至阜阳的435次旅客列车,架起了连接两地的桥梁、拉近了距离,成了带动经济的纽带,当然也成为了人们出行的便利交通工具。
   为了生计,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蜂拥而至。那时的火车车厢内人多拥挤,人们纷纷乘坐这趟列车南下“捞金”,可以说是京九铁路线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炎热的夏季,炽热的太阳炙烤着大地,奔驰在千里铁道线上的火车车厢内,那更是高温难耐。就是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中,我们广大的年轻乘务员同志们,热情奔放地迎来送往每一位旅客,挥洒着青春的热血,流淌着快乐的汗水,满腔豪情地担负着自己的使命。
   迎客上车、摆放行李、引导旅客、整理车容、卫生清扫等等,每一次每一项作业无不浸透着他们的汗水,每一位乘务员无不是湿透的衣裳坚持完成作业。白天天气炎热难以入睡,夜晚库内守车蚊虫叮咬,冬冷夏热练就一身铁骨,旅客认同就是为民服务。
   他在绿皮车上工作将近两年的时间,付出了辛劳、汗水与智慧,也收获了沉甸甸的喜悦:
   2010年广铁集团安全生产先进个人;2010年广铁集团标准化班组长;2010年广铁集团客运职业技能竞赛列车长理论第一;2011年广梅汕公司春运先进个人;2011年广铁集团客运职业技能竞赛列车长理论第一;2012年全路第四届客运职业技能竞赛列车长第五并获得全路新长征突击手称号;2013年11月荣获铁路总公司“全路技术能手”称号。
   的确,他在绿皮车上成长,仍然怀恋着非空车时代。有感而发,不由写出如下面寄语:
绿衣.红裳
  来似风雨,去似微尘;往事十载,过眼云烟。多见多闻,收获成长;酸甜苦辣,言语何多。寒来暑往,风雨共度;熙熙攘攘,火车在途。出门返屋,俺们铁路;十百千亿,春去秋来。兄弟姊妹,危困助帮;擦抹桌椅,炽汗淋漓。鞋袜衬裤,挽袖濯涤;服务旅客,你我同担。檐水滴窝,乾坤有序;绿树连荫,彩红满堂。祝福明天,快乐安康。
来自一线乘务员的心声
   他们与绿皮车朝夕相处,对非空车时代的情感,与普通人不一样。他们怀恋着绿皮车,怀恋着自己人生一段美好难忘的经历。在那绿色的长廊里,他们不知流下多少汗水,倾注了多少心血。花好月圆的中秋夜晚,大年三十别人在家团圆的时候……还有炎炎烈日的酷暑,漫天飞雪的寒冬,他们都厮守伴随着绿皮车,用自己的信任与责任,坚守着自己神圣的岗位……
   他叫杨志文,广东河源市连平客家人。入路之前在家失业。当时他的人生没有明确的目标,只想能够找到一份工作就好。2001年4月进入路,分在东莞东客运段汕武车队担任餐车炊事员。他的人生的目标,开始十分明确了。暗暗下定决心:招进铁路不容易,这是他梦寐以求向往的地方。组织上安排他在餐车工作,他的青春就要在这个岗位上闪光。开始他是一名普通餐车炊事员,入路九年后,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一名赫赫有名的绿皮车“餐车师傅”,他有幸参加2010度广铁集团职业技能竞赛,获得理论第二名、全能第二名,并荣获广铁集团2010年度青年岗位能手称号。
   伴随着绿皮车一路走来这些年,他感受最深的是:跑绿皮车条件艰苦,工作量大,同时要承受上级部门检查与消费旅客的双重压力。但他认为,有压力才有动力。做餐饮要用心,旅客才能吃得开心,我们的钱包才不用再担心。
   现在绿皮车时代已经结束,我仍在餐车这个岗位,条件比原来发生了质的变化。由烧煤改为烧电。车厢内都有空调,工作环境变为冬暖夏凉了。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发扬在绿皮车上,那种吃苦肯钻的精神,在餐配上下功夫,重花色讲究品种搭配,使菜肴色、香、味、形俱全,吸引长途旅客良性消费,让青春在厨师岗位上闪光。
   现于合武车队东合二组列车员汪帆,2007年8招工入路后,一直跑东莞东到阜阳的绿皮车,直至2012年底换的空调车。2014年4月,从阜阳车调到跑东莞东至合肥的车至今。
   绿皮车时代,他感受最深的是:我们每趟车,列车严重超员。整个车厢都被人塞得满满的,有时厕所都站着人。这么多人,尤其是夏天,车上就更难熬了。车外气温三十七八度,车厢内有四十多度。我们的衣服随时都是汗湿状态,蓝色衬衣长时间被汗腌着,都脱色发白了。
   每年暑运,都有好多小孩放暑假后,自己坐车赴广东,到在这边打工的父母那玩。每逢遇到这些孩子上车,我们就特别留意他们,多了一份无形的责任。怕他们在旅途中出什么问题,密切关注他们的动向,看他们有什么需求?怀念绿皮车时代,我常常会想到,那些千里迢迢无大人陪护,搭上我们的绿皮车,赴广东想与父母团聚的“候鸟”孩子们。
   刘小群是原东阜三组列车员,一直在阜阳车上脚踏实地勤勤恳恳的工作。绿皮车一年四季客流都比较大,每年春暑运列车超员率达80%。工作环境也辛苦,车厢里面温度达到四十多度,不干活的话整个人也都是一身的湿汗。给她最深刻的印象是,每次整理行李架、清理卫生、车厢整容等工作干完了,衣服都像是在水里泡过,拿起来都在滴水……尽管是这样,仍然深爱着自己的岗位,更换以空调车后,工作环境升级了。服务质量也要提升,还要有当年绿皮车时代那种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
   原东阜一组列车长赖日升,1999年开始跑绿皮车,从列车员、列车值班员再到列车长,在绿皮车上度过了十四个春秋,对绿皮车有很深的感情。那时,他是团员骨干,一直坚守着一个信念:把旅客平安顺利送到目的地,不管再苦再累也值得。列车经常严重超员,确实有不少安全隐患,平时操心最多的是担心旅客出事。那个时候,只知道一门心思将工作搞好,敬业爱岗的意识非常强。如今,列车更换成空调车底,工作条件舒服了,不再是夏热冬冷了。不管车体车型如何改变,人民铁路为人民的服务宗旨不能变,过去在绿皮车那种吃苦耐劳的精神,应该发扬光大。  
   原东阜四组副列车长侯志强,1999年开始跑绿皮车,已经有十三个年头了。从列车员到列车长,一路走来,尝尽了冬冷夏热各种辛酸苦辣,很清楚的记得以前当列车员时,每次夏天来临,整完行李架后一身臭汗,从里到外都是湿淋淋的。冬日里每人都备有热水袋、棉鞋,但一样抵挡不住冬天的严寒。但在那种十分恶劣的环境中,班组人员心齐,大家团结奋斗,他们虽苦,心里也乐着。
   原合阜车队一组列车员刘艾美,将自己青春最美好的一段年华,都献给了绿皮车。这其中有欢乐也有泪水呵,如果离开了绿皮车,想想还真有点舍不得,还是难忘那片绿色啊。
   原东阜一组值班员袁小凤,她谈到对绿皮车的感受:非空车的环境不是很好,可以说是冬冷夏热,但是为了让旅客有舒适的旅行环境,我们将尽量做到最好。虽然环境很艰苦,但是大家还是很努力,我也在积极协助列车长工作,使自己的人生价值,能够在绿皮车上得到最好的展现。 
   辽阔的中国大地,仍在奔驰的绿皮车不多见了,取而代之的是空调“红皮车”与高速列车。当绿皮车退出历史舞台,那片难忘的绿色将要从视野中消失,人们是多么渴望着昔日那种“绿色”的回归呵。回归绿皮车时代那种敬业的精神;回归绿皮车时代纯洁的友情;回归绿皮车时代那激情燃烧的岁月,回归那片难忘的绿色……
   2013年是“平年”,所属生肖蛇。该年农历无立春,即“无春年”。俗称“寡年”。这一年其实并不“平”,东莞东淘汰了绿皮车。 3月10日,铁道部实行铁路政企分开。不再保留铁道部、组建国家铁路局由交通运输部管理,组建中国铁路总公司承担企业职责。中国铁路的改革,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当老旧的绿皮车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走向它尽头的时候;当空调列车以现代美丽的红妆展现在人们眼前,一扫昔日绿色风光的时候;还有流线型高速列车,以魔幻般崛起的速度,让中国铁路工人再次扬眉吐气的时候;老旧的绿皮车真的会在人们的记忆中,逐渐消失的一干二净吗?回答当然是否定的。至少打工族会怀恋它,农民兄弟会怀恋它,在校学生会怀恋它;历史学家不会忘记它,还有诗人、作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火车靠窗座位号全解
千里探访“绿皮车”
合肥火车站最后一趟绿皮车正式“退役”
再见!深圳最后一辆绿皮火车
火车车厢座位分布图
90后高铁“动妹”的劳动节心愿:回家多陪伴父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