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用泥人演绎人生百态,用泥塑传承匠心精神!

生命因传承而精彩,在“时代记忆·非遗地图”上,来自全国各地的非遗传承人、时代匠人们用自己独特的技艺展示着非遗文化的魅力,践行着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

本期非遗传承匠人:赵东民,为“时代记忆·非遗地图”平台合作匠人——

赵东民,1968年出生于山东省菏泽市,现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菏泽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雕塑专业委员会会员、山东省泰山文艺奖获得者、非遗项目“菏泽泥塑”市级代表性传承人。

一块普普通通的泥团,通过几把简易的工具,经过赵东民的巧手塑造,片刻后,一个个惟妙惟肖的泥塑形象便诞生了。

菏泽泥塑是山东省菏泽市级非遗项目,广泛分布于山东省西南部。菏泽泥塑自清朝末年始创流传至今,历经赵氏四代传承,有一百余年历史。

菏泽泥塑利用黄河淤积地下的胶泥为原料,经过晾晒、去杂质、捶打摔揉、醒放等步骤,使用纯手工捏制成各种人物、动物等形象,所塑作品按照真实严谨的比例结构,适当夸张又不浮夸的写实风格,不仅形似,而且以形写神。

“这不仅要求我们创作者需要有极高的美术功底,丰富的民俗传统文化修养,更是要有多年反复研习,才能够达到神形兼具的境界。泥塑艺术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效果,欣赏角度丰富多样,更能贴近于人们的生活。”赵东民这样说道。

菏泽泥塑需要运用雕、塑、捏等手法,塑造好一个形象,经过数次修改、磨光、晾干、烧制等十余道工序才能完成。光技艺熟练还不够,还必须要用心,赵东民在创作的过程中必须全身心地投入到其中,让自己的精神深透到每件作品里,这样才会让一件普通的泥塑作品真正地拥有灵魂。

赵东民生于泥塑世家,自幼随父学艺,深得家传,后进修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雕塑系。经过长期探索和实践,用泥塑传承传统文化反映现代文明生活。

1995年赵东民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授予“中国民间工艺美术家”称号;2012年菏泽市文联“组织部”人社局、文化局授予“菏泽民间彩塑艺术家”称号并评为首批乡土文艺人才;其事迹被中央电视台、山东卫视、菏泽日报、电视台等宣传报道。

赵东民还先后参加西安法门寺、北京八大处等地佛像、南京民俗博物馆、嘉峪关博物馆、闽西博物馆等雕塑工程制作;作品由北京民俗博物馆、蒲松龄纪念馆、中国农业博物馆等收藏展出。

从艺30多年,他对于传统泥塑技艺和题材的把握精准到位,无论从塑造还是彩绘都具有极高的技巧,是菏泽地区泥塑艺术的代表人物之一。

凭借着他对泥塑的热爱和执着,赵东民将永葆初心,将中国传统泥塑技艺顺利地传承下去,发扬光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鲜为人知的《菏泽民间艺术》(1985——2005)
菏泽市博物馆
闵行博物馆开启“奇妙夜”
这项700多年历史的传统技艺,一直传男不传女,直到她打破传统
天水“泥人赵”将记忆定格在泥塑里
唤醒沉睡在血液中的“文化基因” 探索“非遗 ”的N种可能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