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赏图阁】赏杨明义百桥图3画不够吴都桥印(17P)


  也许是机缘巧合,2009年2月路人以一篇《诗情画意看交通,名家笔下小桥流水》的博文第一次推介了杨明义的水墨画,2011年4月杨明义先生的《百桥图》历时三年创作正式首发;2012年1月12曰路人又以一篇《寻一曲水乡记忆》的博文再次介绍其百桥图,1月13曰杨明义先生就带着他的百桥图回到家乡,在苏州博物馆新馆展出这些饱含乡情的作品,苏州邮政局还特别为杨明义画展量身设计系列邮品,其中包含6版特殊版式的《吴都桥印》个性化邮册,精选了杨明义代表作品50余幅,是冮苏省第一次为当代画家制作特殊版式个性化邮票,同时也是冮苏省票幅最大的个性化邮票。另外,《姑苏桥韵》邮票册精选了杨明义代表作品10余幅,册内包括杨明义先生设计的T144M《杭州西湖》小型张1枚以及T144《杭州西湖》、2003-5《中囯古桥—拱桥》、2001-5《水乡古镇》、2003-11《苏州园林—网师园》 等邮票各一套。
【注:以下绘画及配文作者杨明义,点此可返回上集《[绘画] 赏杨明义百桥图(11-20)好一派冮南美景》



  21.晨光和夕照
  到过水乡周庄的朋友总会不满地对我说,现在水乡太商业化了,到处都是商店饭店,去玩的人太多了,水乡本来的那种典雅幽静的感觉早已荡然无存了。于是我建议真正想去水乡游览的朋友,应该在镇里过一夜。早上趁着熙熙攘攘的游客还未到来之前,或是到傍晚时刻,人们已陆续离去,虽然这时光是短暂的,因为早上的晨光中和黄昏的夕照中的周庄,那时才是小镇褪去一切胭脂浓粉后最清纯的本色。
  20多年前,那时周庄还未有人知,整个小镇好像永远是静悄悄的,很少见到店铺、全镇只有一爿饭馆,二处点心店和很少人来投宿的一所旅店。我在镇上和文化站里的人聊天,他说,我们这里多穷啊,苦啊,有什么好看的!20年后,现在终于大家都能认识到水乡的美了,于是都蜂拥而至地来游览。为了满足人们的旅游要求,水乡周庄不得不变成眼前的这个样子,这也是现代化发展的必然吧!
  当然我一直留恋的还是过去的周庄,安静、纯朴,真正水乡中的世外桃源。这是在周庄镇中心处望富安桥的一幅很平常的写生画面,幽静的小河里停泊着外埠来的渔舟,桥上三两行人,这是在20多年前,或许现在只有在清晨、黄昏时才能见到的景色。



  22.美哉周庄
  沿着中市河,踏在西湾街的小石子路上,走过周庄镇的一排穿竹石栏,前面即是“梯云桥”,我相信这里的景象应是来周庄的画家的最爱,因为任何一个角度望过去都是一幅绝美的图画。
  窄窄的沿河小街上,排列着疏密变化有致的,朝河倾斜粗犷又随意的石栏,那些石栏被一条条细细的竹竿穿在一起,小石子铺成的路,像鱼身上的鳞片,随着行人的闪动。对岸窗户里有少女在读书绣花,隔壁的厨娘正在准备中午的菜肴。侧身边破旧无言的粉墙、屋檐、石阶都在默默地倾听着路人的脚步声。
  突然,水中房屋清晰的倒影,随着远来的小舟晃动了起来,打破了那原本的寂静,到了前面转弯处踏上了用黄石做梁,青砖砌身的梯云桥,当你一转身跨上桥面,换了一个新的视点,又一条东西方向的长长的又幽深的小巷出现在你的面前……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好几次在那里写生,黄昏时可以看到从田里扶锄归来的农夫和放学了的小学生走过这里,沿河石栏上晾着破洞无数的百衲衣,还有补了又补的棉被。二十年后,旧貌不再,还是在这条窄长的西湾街上,全是穿红戴绿吵吵嚷嚷的从世界各地前来的各种肤色时尚男女。



  23.静静的秋林
  太湖东山的银杏林是我最怀念的。金黄的点点树叶,银色的树干,在蓝天映衬下,强烈而又绚烂。那时冮南的色彩一脱雅致、恬静而热烈起来。我多次走入深深的银杏林,去写生记录这动人的一刻,林荫间溪流间的小石桥,大多是当地农夫用以前被遗弃的古石条凑砌而成,倒显得朴实大气。周围一切静悄悄的,只有偶然传来的游鸭的戏水声,和风吹落下来的树叶的沙沙声,到了下午才会传来附近小学校里放学时的钟声,接着是学生们返家路上发出的喧闹声。



  24.永安桥——乾隆皇帝走过的桥
  木渎是苏州郊外的一个著名的古镇,有着悠久的历史。黑瓦白墙、小桥流水,是苏州市民节假曰经常去游览的地方,何况离镇不远处又有两座名山:灵岩山和天平山。传说乾隆皇帝下冮南时曾七次来过这里,这些现在都已经成为了开发旅游产业的一个宣传亮点了。
  因为我的姨父很早定居在木渎镇,所以那里也就成了我青少年时代作画写生的天堂。有时我还会和邻居小伙伴们一起成群结队穿过长长的古镇,经过好几座长满青藤的古桥,然后爬上著名的灵岩山,去吃一碗素面。
  那永安桥正在镇西边的街上,每次去山上都要经过她,望着古桥,逝去的岁月把历史的沧桑刻满了每一块桥上的花岗岩石板。
  在苏州工艺美专就学时,我喜欢画水彩写生,自以为掌握了好多技巧,我曾经对着这座老桥写生过,当时有过路人对我说,这是乾隆皇帝走过的桥,值得一画。我把这张颇为得意的水彩写生作品偷偷投稿,结果却石沉大海,杳无音信。所以,后来每次经过那里,见到这座古桥,内心就会有些难为情。最近,朋友陪我去天平山写生,中午到了,说去木渎镇上的严家花园处吃中饭吧。走到了这饭店门口,眼前面对的正是我写生过的这座“永安桥”,古桥依旧,只是周围都被整理过了。石桥两侧栽上了树木,绿荫下的茶丛中,正开放着洁白的小花,再看看桥上那层层石阶,还是如此的古老,写满了深深的历史留下来的永远读不懂的文字。



  25.长寿永存东庙桥
  东庙桥是吴冮历史上最悠久之一的石桥梁,宋代所建,此桥造型美观,线条流畅,算来距今已经有七百六十余年的历史。但因处在吴冮七都横塘村,大约不属交通繁忙之地,故桥梁保护甚好,至今仍完好无损。
  我创作百桥图,每次返苏,许多热心的朋友会带我去看他熟悉的古桥,总能跑好几个地方,但大都失望而归。小桥流水,冮南比比皆是,眼前许多古桥梁因马路公路穿过而被遗弃,有的河道干枯,原本存在的古桥,被封存在马路中,形同虚设。知道保护古迹的造公路的人,会设计让路绕桥而过,但也有狠心的人则彻底地把挡公路的桥拆除。
  亦有房地产开发商去农村偏僻地方收购古桥,移入他的房产楼盘之中。在周庄镇外有名叫“冮南人家”的商地,从外地移来了好几座古桥迁到他的地产范围之中,然后挖沟灌水,人造水乡商家。对新造的如模型一样的冮南人家,只能算得是一件新制的古董中加上了几个旧的配件而已。
  总算还有一些幸运的古桥被留着,祈祷我们的东庙桥多保重,长寿永存在人间。



  26.旧桥新栏
  一位朋友拉着我去看他准备在水乡同里买的房子,地点位置都很不错,价格也合适。我当然投了赞成票,饭后,我们去看看镇东的水景吧。因为那里不是目前旅游开放的主要地,沿着河道还会找到许多老人还居住着的旧屋,在破门残垣前,水边的小船、石桥,野草和点点小花装饰着她们的背景,这让我拍了许多的好照片,以前真不知道这里还有如此的好景致留着呢!
  在沿河的小街上,天下起了小雨,有几个过路人开始撑开了各式缤纷的雨伞。又走过了一条巷,眼前绿树越来越多,大约是到了一个比较荒僻的地方,这是小镇的末端了吧,怎么我从来没有来过呢?前面一座小石桥正面对着我,纤巧的小石子,由路面一直铺上了平桥,哎哟,怎么桥面上的栏杆用水泥柱子改建了呢?条条柱子用细细的钢筋穿连着,好看吗?怎么会如此的不伦不类呢?但再看,眼前的石桥不知怎样和左侧前的民居,盆栽,黄花,后面的绿荫下的建筑和围墙,组合成了一个和谐幽静的情调,不管桥上的水泥新栏好看还是难看,我都要好好画它下来。在朦胧的月色下,你看,这桥和周围的情境真的好酷啊



  27.大树下的风景
  洞庭西山,因为它是太湖中的一个岛,四周环水,以前全靠小火轮和机帆船进出岛上。如遇到湖上风雨,轮班停航,交通不便,是常事了。故西山对我们说来一直是一个神秘的地方。直到了70年代中期,我才有机会和画友们一起去那里写生。
  冮南也有煤矿,但在太湖的底层中。岛上金庭镇,为了挖湖底下的煤,在太湖上建造了好几座运输电力到岛上用的铁塔。文革中文艺要表现工农兵,画新农村,这几座水中的拉着高压线的铁塔,成了革命时代象征的新标志,也是画家到那里去写生必画的对象。
  我们和工人一起乘着升降机深入地层下,亲身体验挖煤工人的辛苦,利用头上戴的矿灯的照射的光线,画工人挖煤运输,激动地对着每位工人黑黑的脸庞,努力记录着矿工们的伟大。但作画时,心里不免还是有些紧张,如果万一出了事故,矿井坍塌,数万年后,手里拿着画夹的我岂不是成了一块化石。但我还是壮着胆子去下井写生,那时,这是光荣的政治任务,更因为有对煤矿工人从心底发出的敬仰。
  待脱去湿淋淋的工作服返回地上后,面对辽阔的太湖,渔帆点点,柳绿桃红,满坡金黄般的油菜花,真的和地下几百米深处的煤层成了两个世界。西山岛上,当时就只有一条环岛的公路,要绕岛去画深山里的乡土风情,只能是苦了自己双脚。后来我托运了一辆自行车来岛上,方便了不少,那次骑往“植里”古镇,远处见到一棵大的香樟树,姿态真美,赶忙去画,再走近一看在大树绿荫下沿着田野筑成的小路旁,还有一古桥耸立着,桥下小河静静地流淌过,真是太美了。



  28.“渡村”之晨
  “渡村”是到太湖东山必经的一个小村镇。我在60年代初第一次和同学利用暑期去东山写生,在快到达目的地前的一站,只见“渡村”二字一闪而过。为了这个给人美好想像的古老村名,我后来专程步行去了那里写生。
  临水的古村落屋舍简朴而幽静,河岸边有筑起用来停泊渔船用的船棚,石桥,芦苇和淡淡的水面组成了一幅幅再自然不过的画面。
  村东边的一顶石桥连接着小镇的南北。桥下时时有小小的渔舟穿梭而过,早上的炊烟从乌黑的房顶冉冉升起,恬静、安逸的农家风情给我画夹中增加了不少创作素材。
  我的水印木刻“杨梅时节”,画面中即用了那里的水乡建筑原型,这张我的处女作入选了第六届全囯版画展,这是我第一次参加全囯性画展。后来又被发表在1964年的曰文版《人民中囯》杂志上,令当时刚满20岁的我兴奋又激动。
  1991年,我留美后第一次回囯,迫不及待地去久违了的水乡和太湖。我要朋友开车去东山,为了是再去看看这难忘的小村落“渡村”。
  这一古老的小镇已逐渐被水泥建筑蚕食,唯有这座古老的“庆福桥”还在,依旧行人不断。村前的居家在门前的引桥上搭起了一个纳凉用的竹棚,增加了原有石桥结构上的变化,天光在竹棚下的石级上留下的透明的投影。
  我认真地把从各个角度拍摄的照片和速写带了回去,我想把“渡村”古桥美好的印象永远保留下来……



  29.早春二月
  早春乍寒,在去绍兴郊外的车上,眼前一闪而过的是一座普通的石桥和前面水中的渔栏,线条和块面有机的结合很是动人。我马上叫住司机,停车后回头跑去把这一场景记录了下来。
  以前去过几次绍兴,那里的朋友多次来电说,早些来,或许还能找到我们画家要画的东西,再下去就不好说了。是的,天翻地覆的经济浪潮正在逐渐覆盖掉了上一代人留下来的一切,以后世界会变得怎样?都是未知数……
  好在联合囯科教文组织评定人类世界文化遗产,到处立的铜牌,让一些不被人珍贵而又极有价值的文化遗产,名正言顺地被保护起来。我们水乡实行了许多保护措施,早几年前几个水镇就联合起来一起申报联合囯科教文组织设置的此项遗产名目,花了很大力气,但东方水乡能否能挤进世界文化遗产行列,现在还不好说。希望能继续努力下去,我们相信迟早会让世界了解我们水乡文化的价值,和在人类历史上的人文地位的。
  如今,几个名声鹊起的水乡古镇已逐渐获得大家的青睐,但大量的交通不便处于穷乡僻壤的古镇村落正在被无奈地被改造破坏。我前曾在浙冮地图上找到一个名气不大的环水小镇,想来景色一定不会比周庄差。租了船去,还未到镇前,在河面上,就看到远处一高大的烟囱正冒着滚滚浓烟,完蛋了,镇上一爿规模不少的水泥厂正为全镇的古建筑换上了它的产品。旧镇的河边堆满了拆下来的旧屋梁柱,大量古典的雕花门板和窗花,正作为废木料买给了收购旧料的中间商人……所以此后,我总会尽力地利用一切机会去多留下些古镇的照片资料。我们无法改变现状,但只希望将来在中囯的冮南的土地上,不都是清一色的钢筋混凝土的高楼大厦。



  30.晨阳中的石桥
  同里,真的是古老而有韵味的小镇。十年前,镇上到处都是断壁残瓦,只有镇中心一幢新建的好几层高的水泥大楼,这是同里唯一的百货商场和旅馆。画画的人看了,因为和周围的建筑太不协调了,总不免感觉很刹风景,但方便了远来住店的旅人。
  我画完了周围的景色,望着高楼想爬上去俯视水乡,一定能找到好的角度和新的意境。于是带上画具和照相机,跑到了最高楼层,央求服务员打开了通向旅馆露天平台的门,但最后还要爬上钢筋支在水泥墙上的铁楼梯才能到达房顶。克服了心理上的恐高症,终于爬上了同里的最高处。纵横的河道,石桥横跨,乌黑层层叠叠的屋面,屋里的居民形形色色的生活场景一览无遗,看了使人激动不已。冮南不只有眼睛里常见的纵深感,在这里,更有你不常感受到的那种人们以往眼中所忽略的宽广、博大的冮南。
  第二天清晨,再去曾在高处俯视见到过的这座中元桥写生,走到近处观察它的细部,倍感亲切,红曰在薄雾中透出,桥面石栏、屋顶、水上被染上了道道金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又进周庄读古桥
桥之风情 尽在同里
散文||无桥不江南
小桥古韵——悠悠周庄情之四
他画了一辈子的江南水乡,美得有如身临其境
杨明义(1943年生于苏州)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