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民进中央:关于推进湿地保护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提案

湿地是重要自然资源和独特生态系统,同人类生产生活有着密切联系。保护湿地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随着《湿地保护法》的实施,我国湿地保护和管理全面进入了法治化轨道。但目前还存在一些不足:

一是湿地保护体系有待改进。湿地保护体系覆盖程度和力度存在不足,目前仍存在未被重视的敏感和脆弱湿地,一些生态价值很高的湿地由于没有纳入保护范围而被破坏。湿地分级分类管理存在缺失,未能根据湿地的重要性和退化程度采取多样化的修复方式。湿地保护和开发之间的关系没有理清,部分地区在落实湿地总量控制过程中采取了禁止开发的一刀切方式,不利于区域可持续发展。

二是湿地适应气候变化能力建设不够。随着全球气候变化日益加剧,极端天气事件频繁出现,湿地作为特殊的水陆过渡带生态系统受到严重冲击。目前湿地适应气候变化能力相关研究不足,运用各种技术手段来预测、预警气候变化与极端天气事件的机制仍不健全,湿地系统适应气候变化的策略研究和方案设计仍有待完善。

三是湿地监测系统不够完善。湿地环境极为复杂多变,往往涉及到相关流域的问题,因而对湿地及其所在流域持续、系统、精准的综合观测是开展相关工作的先决条件。目前这方面仍存在不足,现有的湿地生态系统观测站难以满足全流域尺度下湿地资源动态监测与监管要求。

为此,建议:

一是进一步完善湿地保护体系。对生态环境脆弱、战略地位突出、珍稀物种所在区域进行重点管理和保护,加快形成以湿地自然保护区和湿地公园为主体,重要湿地为重点的多层次相结合的湿地保护体系。强化湿地分级管理,对退化严重的以人工修复为主,使退化湿地恢复到相对稳定的结构和功能;对退化较轻的以自然恢复为主、人工修复为辅;对尚未发生退化的,通过事先干预,尽可能调控可能引起湿地退化的主要驱动因素。实施江湖联通生态工程,适当建设疏浚引水工程,提高湿地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优化调整湿地利用模式,完善湿地总量控制制度,实施动态控制。合理利用湿地资源,鼓励发展湿地生态农业和生态旅游产业,同时严格控制湿地区域不合理的硬化占用,创新适合不同湿地特征的利用模式,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建立湿地保护基金,通过政府投资引导和湿地生态补偿政策,鼓励社会组织、企业、公众等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参与湿地保护修复。

二是开展湿地适应气候变化能力相关研究和策略设计。加强湿地适应气候变化能力的相关研究,针对不同地域、不同类型的湿地,分析气候变化对湿地系统的影响,找出不同湿地系统在气候变化下的调节能力差异,探索利用气候变化可能带来的湿地修复机会。构建针对性的湿地适应气候变化风险管理框架,开展湿地脆弱性研判及风险评估。在对气候变化和极端天气事件影响全面评估的基础上,统筹湿地所在区域生态环境系统及当地社会经济情况等多个方面,采取流域水资源优化调控、完善生态配置、协调江湖关系、控制污染、湿地生态补水和排水、微地貌改造等措施,保证湿地水资源的稳定供给,维系生态需水量,优化水环境质量,从而降低气候变化相关因素的影响,在气候变化背景下实现湿地生态系统格局、结构和功能的稳定。

三是构建综合性的湿地观测系统。根据湿地分布及重要性特征,建立不同等级的湿地调查监测台站,以及实时监控和信息管理平台。完善“天-空-地”协同观测体系,开展湿地生态环境的广覆盖、多因子、动态参数观测,获取湿地生态环境多尺度时空变化信息。结合现有监测网络,构建湿地保护修复立体监测体系,发挥大数据信息平台作用,完善数据的集成和共享机制,为湿地面积、水环境、生物多样性等湿地资源动态监测,以及湿地演变驱动机制分析和生态修复工程实施效果评价等提供信息支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林业应对气候变化“十二五”行动要点
资料:湿地相关知识(概述)
湖北发布湿地保护规划 到2025年修复退化湿地10万亩以上
自然资源领域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几点思考
怎样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山水工程”重塑美丽中国底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