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北京大运河故事丨​龙山脚下白浮泉

北京市昌平区东南有两座山,大一点的叫凤山,小一点的叫龙山。龙山脚下有一眼清泉,叫白浮泉。元代以前,它寂寂无名,后因成为通惠河引水工程——白浮瓮山河的水源地而载入史册、名扬京华。


慧眼踏勘寻泉开源

元至元九年(1272),元世祖忽必烈定都大都后,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城市人口急剧增加,漕运发展势在必行。最初,南粮北运经大运河至通州后,进入大都运输不畅。为了开凿通州至大都的水运通道,急须寻找新的水源。这一历史任务自然落在了“习知水利,且巧思绝人”“提举诸路河渠”的郭守敬肩上。
郭守敬寻找水源的过程异常艰难。最初,他虽然引玉泉山泉水到太液池(今北海和中海),疏通了金水河,但玉泉山泉水量有限,规模也小,仍不能满足需要。郭守敬也曾考虑过引用滦河、永定河之水,因水流湍急,亦不能奏效。面对挫折,郭守敬毫不气馁。他率队栉风沐雨,踏遍京郊的山山水水,数十年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发现昌平龙山东北麓的白浮泉。只见泉水喷涌而出,水势丰沛,奔流不息,东入沙河,汇入温榆河。为了广纳西山泉水,补给大都城,郭守敬设计了一道人工水堰。从白浮泉向南,先后汇集了王家山泉、西虎眼泉、孟村一亩泉、西来马眼泉、侯家庄石河泉、灌石村南泉、榆河温汤泉、冷水泉、玉泉诸水,直入瓮山泊。

水源问题解决后,至元二十八年(1291),郭守敬上疏朝廷:要想大都通航,只能从龙山的白浮泉,经瓮山泊沿高梁河流至大都西水关入城,往南汇入积水潭,向东南出文明门(今崇文门),再经大通桥流入旧运粮河,至通州高丽庄,接通北运河。忽必烈对这一方案极为赞赏,下旨任命郭守敬为工程总指挥,要求丞相以下的所有在京官员,都要亲自扛锨挑筐,带头参加劳动。

这条河道东起白浮泉、西至瓮山泊的白浮瓮山河全长30多公里,仅用一年多时间就修通了,沿河修筑的堤堰称为白浮堰。


都龙王庙御赐金匾

元代中叶,为了固守水源、稳定漕运,在龙山顶上建设一座都龙王庙。古人认为凡有水之处,无论江河湖海,都由龙王驻守。传说夏禹治水,有龙以尾画地成河,帮助大禹疏导洪水。因此,闸坝堤堰附近一般建有龙王庙,以便人们祈求风调雨顺。都龙王庙中的“都”有“总领”的意思。这也是北京历史上唯一以“都”字冠名的龙王庙,代表“龙王泉祖之庙,为诸泉水之始”。

龙山上建了都龙王庙之后,香火日盛,并逐渐发展成庙会。清乾隆十七年(1752)《都龙王庙置田碑》记载:每年农历六月十一日至十三日举办庙会,百姓身穿干净衣服,从四面八方会聚于此。香客们虔诚地前往都龙王庙敬神上香,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游客们则拥向龙泉寺前的戏楼看戏。传说六月十三是龙王爷的生日,这一天最为热闹。昌平官员上香参拜后,各档花会轮番登场、大显身手。寺内香烟缭绕,庙外人声鼎沸,好不热闹!虽然龙山庙会很热闹,但都龙王庙主要还是供官员、百姓祭祀求雨。

光绪四年(1878),华北大旱。昌平知县吴履福向直隶总督李鸿章报告:白浮村都龙王庙,每遇干旱祈祷灵验。这年春夏以来长时间不下雨,地里的庄稼遭遇严重的旱灾、虫灾。于是,这里的百姓就到都龙王庙求雨,结果三天之内普降甘霖,被虫子吃过的庄稼也得雨复生。

半信半疑的李鸿章核实了情况,尽管事出巧合,他还是上疏光绪皇帝:当时龙王庙已经墙倒梁塌,官民打算自筹资金重新修葺,恳请皇上御赐匾额。光绪皇帝看罢李鸿章的奏折,批复同意,并书“祥征时若”匾额一块,交李鸿章悬挂都龙王庙。有了这块御赐金匾,都龙王庙名声更大了。


龙泉漱玉盛景再现

元代,白浮泉及白浮堰由都水监下面的常设管理机构大都河道提举司管理,看闸提领奏报冲决的情况。从河道兴建和运行情况推测,当时是土堤,因此在其70多年的使用过程中经历过6次大修。

明洪武年间,通惠河漕运一度停滞,白浮堰疏于治理而荒废,白浮泉的作用也逐渐弱化。明永乐元年(1403),永乐皇帝决定迁都北京,利用通惠河运输建筑材料营建北京城。水利官员们又想到了郭守敬修建的白浮瓮山河,提议:“自昌平东南白浮村至西湖景东流水河口一百里,宜增置十二闸。”目的是辅助通惠河漕运。不久之后,因引水断流,“闸俱堙,不复通舟”。永乐七年(1409),朱棣决定在昌平营建皇陵。礼部尚书赵羾(gòng)选址定在白浮泉以北20里的天寿山。按照堪舆家的说法,皇陵前不可以有逆流之水,而白浮泉东水西流,犯了“风水”大忌。因此,白浮堰的疏浚工程被搁置。60多年后,漕运总兵官杨茂建议导出白浮泉,疏浚通惠河。户部尚书杨鼎、工部侍郎乔毅严加反对,理由仍是“今经山陵,恐妨地脉”。白浮泉引水工程再次搁置,导致东便门至通州的漕运断航,经大运河运抵通州的货物,仍靠陆运进京。

白浮泉遗址(昌平区史志办 供图)

1958年,白浮泉出水日渐减少。20世纪七八十年代,由于北京地下水水位下降,白浮泉泉水逐渐干涸。

1989年,由北京市古代建筑研究所规划设计,北京市第一商业局主持重新修缮都龙王庙,修整九龙池,新立一通石碑《白浮泉遗址整修记》。碑文由著名历史地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侯仁之先生撰写,著名书法家刘炳森书丹。

2018年,白浮泉遗址迎来了复生的春天。根据《北京市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实施规划》,昌平区按照“一泉三庙一楼、两山两水两村”的构想,建起了大运河源头遗址公园,再现了明代“龙泉喷寒玉,汩汩无停时”的“龙泉漱玉”盛景。这为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大运河提供了范式。编辑:孔燕松

初审:王   璐  章亦民

核审:闫晓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龙泉漱玉”盛景重现!大运河源头遗址公园开放
从通惠河开始
郭守敬纪念馆
张家湾镇作为曾经的京杭大运河漕运的“第一码头”,其漕运历史可以追溯到什么时候?最辉煌的时期是哪段?
帆樯犹记平津闸
东古的通惠河全图,就一个字: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