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己亥太岁谢太考略

己亥太岁谢太考略

谢燕颉

(一)

太岁,又称肉灵芝,自然界中非植物、非动物和非菌类的第四种生命形式,为传说中秦始皇苦苦找寻的长生不老之药。李时珍《本草纲目》中,把它收入“菜”部“芝”类,可食用、入药,奉为“本经上品”,功效为“久食,轻身不老,延年神仙”。据《神农本草经》记载:“肉灵芝,无毒、补中、益精气、增智慧,治胸中结,久服轻身不老”。《山海经》称之谓“视肉”、“聚肉”、“太岁”、“封”,乃古代帝王养生佳肴。太岁十分稀有,是百药中的上品。有典籍记载,太岁性平,苦,无毒,具有补脾润肺,补肾益肝等价值。

太岁,又称岁阴,是中国古代天文和占星中虚拟的一颗与岁星(木星)相对,并相反运行的星,尔后演变成一种神祇信仰。古时候将太岁视为君王,东汉王充《论衡》说:“太岁之意,犹长吏之心也。” 清《协纪辩方书》说:“太岁,君象,其方固上吉之方,而非下民之所敢用。”

太岁为贵神,其所在之向当然也是尊贵吉利的,但是黎民百姓却因为太岁所在的方向太过于尊贵,反而必须避开,以符合上下尊卑的身份。

《协纪辨方书》又说:“《广盛历》曰:岁破者,太岁所冲之辰也,其地不可兴造、移徙、嫁娶、远行,犯者主损财物及害家长。惟战伐向之吉。……。按,岁破为最凶之神,而《广盛历》云'战伐向之吉’者,盖向岁破,即坐太岁,而敌人乃居岁破之位也,然则乃是用太岁,非用岁破也。”

不言可喻,只要坐太岁(亦即背对太岁),让敌人面向太岁,那么敌人就陷于“岁破”的大凶位,因此背太岁者吉,面太岁者凶。只要依照“右背刑,左前德”的规则,就可以安处在吉位,一旦不按此律,那么在前、后、左、右排列组合后,渐渐由吉转凶,而以“迎刑左德(背德面刑)”为最凶。后来太岁的吉神面向被忽略了,成为凶神。

相传金章宗因其母亲徒单太后患病,而首创祭拜“本命星”之俗,以求母病速愈,这是北京白云观祭祀太岁的由来,后来演变为安太岁。当时江南也有安奉太岁之俗,主要为改善家中风水。

南北朝已有六十位甲子神,因为太岁与甲子之间关系密切,清代道教全真道龙门派柳守元《岁君解厄法忏》出现了六十位太岁星君之姓名。这样六十甲子神就被六十位太岁所取代,成了现在各地有安奉太岁的庙宇里面的六十太岁。

由于对太岁降祸的畏惧,当太岁运行到某个生肖的位置,属该生肖及其相对生肖者,唯恐触怒太岁于己不利,便于当年祭拜太岁神,以祈福消灾,此活动便称为“拜太岁”。

各地拜太岁的方式有很多种,主要分为官方与民间两大类。官方在每年立春日会在“迎春”礼的时候祭祀春神、春牛、芒神和太岁;民间拜太岁则多在春节,春节前后以红、黄色纸书上“本年太岁星君到此”或“本年太岁星君神位”或“一心敬奉太岁星君”之类字样贴在家中,晨昏焚香礼祷,年底送神日时祭拜一番,将纸撕下,与纸钱、纸马一同焚化,“送神上天”。

(二)

六十位值年太岁星君之神名,以太岁大威力至德元帅殷郊星

君为总管。依次为:

甲子太岁金辩大将军,鼠相,持桃。

乙丑太岁陈材大将军,牛相,执红缨枪。

丙寅太岁耿章大将军,虎相,执如意。

丁卯太岁沈兴大将军,兔相,执枪。

戊辰太岁赵达大将军,龙相,双手攥龙。

己巳太岁郭灿大将军,蛇相,执棍。

庚午太岁王济大将军,马相,持卷轴。

辛未太岁李素大将军,羊相,托钢鞭。

壬申太岁刘旺大将军,猴相,持书卷。

癸酉太岁康志大将军,鸡相,持令旗。

甲戌太岁施广大将军,狗相,持玉笏。

乙亥太岁任保大将军,猪相,持钢鞭。

丙子太岁郭嘉大将军,鼠相,手托葫芦。

丁丑太岁汪文大将军,牛相,执金瓜。

戊寅太岁鲁先大将军,虎相,执桃枝。

己卯太岁龙仲大将军,兔相,持拂尘。

庚辰太岁董德大将军,龙相,端盅。

辛巳太岁郑但大将军,蛇相,双手持画轴。

壬午太岁陆明大将军,马相,持幡。

癸未太岁魏仁大将军,羊相,赤脚,持如意。

甲申太岁方杰大将军,猴相,持器物。

乙酉太岁蒋崇大将军,鸡相,持双钩。

丙戌太岁白敏大将军,狗相,持扇。

丁亥太岁封济大将军,猪相,执钢鞭。

戊子太岁邹铛大将军,鼠相,端坐。

己丑太岁傅佑大将军,牛相,执枪。

庚寅太岁邬桓大将军,虎相,持仙草。

辛卯太岁范甯大将军,兔相,执剑。

壬辰太岁彭泰大将军,龙相,双手托龙。

癸巳太岁徐单大将军,蛇相,端盅。

甲午太岁章词大将军,马相,抚琴。

乙未太岁杨仙大将军,羊相,执剑。

丙申太岁管仲大将军,猴相,手托如意。

丁酉太岁唐杰大将军,鸡相,执狼牙棒。

戊戌太岁姜武大将军,狗相,持笏。

己亥太岁谢太大将军,猪相,端坐。

庚子太岁卢秘大将军,鼠相,执刀。

辛丑太岁杨信大将军,牛相,秉笔。

壬寅太岁贺谔大将军,虎相,举剑。

癸卯太岁皮时大将军,兔相,端坐。

甲辰太岁李诚大将军,龙相,一手执剑,一手握巾。

乙巳太岁吴遂大将军,蛇相,执蛇形长矛。

丙午太岁文哲大将军,马相,执刀。

丁未太岁缪丙大将军,羊相,一手托桃。

戊申太岁徐浩大将军,猴相,执钉锤。

己酉太岁程宝大将军,鸡相,端坐。

庚戌太岁倪秘大将军,狗相,登权杖。

辛亥太岁叶坚大将军,猪相,左手握拳。

壬子太岁丘德大将军,鼠相,手托牡丹。

癸丑太岁朱得大将军,牛相,持金瓜。

甲寅太岁张朝大将军,虎相,袖手而坐。

乙卯太岁万清大将军,兔相,跷腿而坐。

丙辰太岁辛亚大将军,龙相,左手握拳,双袖飞起。

丁巳太岁杨彦大将军,蛇相,一手立胸前,劝人向善。

戊午太岁黎卿大将军,马相,一手持莲花,一脚脱鞋上盘。

己未太岁傅党大将军,羊相,一手握拳,一手执枪。

庚申太岁毛梓大将军,猴相,手握长矛。

辛酉太岁石政大将军,鸡相,执剑端坐。

壬戌太岁洪充大将军,狗相,双手握拳。

据《太岁神传略》曰:“己亥太岁谢太大将军,非谢寿大将军。己亥太岁明时降生于临晋,名谢廷辅,亦名谢太。谢太路拾遗金四百两,覆衣坐山中,不得其人,归置梁上。明日再往,则有乘骑奔号而来者,邀与归,具盘餐,探物还之。其人感泣曰:我为主人营官事,蒙全躯命,愿以半酬。谢太不许。请白当事,又不许。后五世孙魁官翰林。”

说己亥太岁谢太大将军,并非谢寿大将军。己亥太岁在明朝时出生于山西临晋,名叫谢廷辅,也名叫谢太。谢太在路上拾得别人所遗失银子四百两,裹在衣服里静坐在山中,没有等到失者其人,回家后放置梁上。明日再去,则有乘坐坐骑急奔号哭而来的人,邀他一同回家,出具盘盛的食物招待,探明失物归还他。这个人人感动至极哭着说:“我为主人了却官事,蒙您周全我的性命,愿意以一半相酬谢。谢太不接受。请求表扬这事,也不允许。后来其五世孙做了高官入选翰林院。

(三)

据云冲《谢氏族谱》《忠厚堂。列传》载,六世祖谢廷辅,夏月赴田,拾金四百两,以衣蔽之,蹲坐静等失主。天明见一骑骡者,自大道奔号而来,廷辅公据实交予。失主合阳人王德,感极而泣:我为主人办事失金,非阿爹谁全我躯命?愿以半数相酬。廷辅公笑曰:我不取多而受少乎?王德又言:我告知乡里,以表公之高义。公曰:我不攘利岂攘名乎?王德泣拜,自始往来通好。

云冲,地处古桑泉(今山西省运城市临晋镇)西南。该《谢氏族谱》分《忠厚堂》、《谱让》、《怀朝》、《直严师》《绩贵》五册,为线装本。

这里说谢廷辅有一年夏天去田里干活,路上拾到银子四百两,就用以衣服遮蔽着,蹲坐在地上静静等待失主。一直到到天明才见一个骑骡的人,从大道上奔跑号哭而来,谢廷辅问明后据实交给他。失主是陕西省渭南市合阳人名叫王德,感动至极而哭泣说:“我为主人办事而遗失这样多银子,若非您老爹有谁周全我的性命?愿意以一半数银子相酬谢。”谢廷辅笑着说:“我不取走多的而接受少吗?”王德又说:“我要告知您乡里保正,以表扬您的高尚仁义。”谢廷辅说:“我不窃取利益岂会窃取名声吗?”王德至此哭泣下拜,自此开始二人往来不绝,修通家之好。

此事传扬天下,从此谢廷辅表为己亥太岁星君谢太,成为民间奉祀的神灵,属于六十甲子神之一。后来其子孙科举夺魁,成为翰林。

(四)

谢廷辅五世孙谢陈常,幼名谢常,字文洽,受教于临坊私塾陈

先生。因谢常记忆超人,聪慧灵气,深得陈先生喜爱。深夜归家,陈先生看破见谢常身后有桔黄明灯环绕,知其祖上积德,长大必成国器,便更其名为谢陈常,字号文洽。康熙二十三年(1684

)甲子年乡试第三名,康熙二十四年(

1685)乙丑科殿试陆肯堂金榜第二甲赐进士出身第十六名进士,敕授文林郎,选为翰林院庶吉士。

据《康熙实录》载:“康熙二十四年乙丑,五月,庚申朔,上御保和殿,选进士张希良、甯世簮、许承家、沈辰垣、仇兆鳌、宋大业、李殿邦、徐元正、汪灏、谢陈常、宋衡、高曜、冯瑞、汪薇、许贺来、郑昆瑛、陈迁鹤、李懋、吴之瑜、魏男、俞长城、安箴、樊泽达、王之枢、吴垣、鲁瑗、宋如辰、李朝鼎、邓咸齐、刘坤、梅之珩、张明先、刘涵、刘伟、孙勷等为庶吉士。谕之曰:'士子读书,稽古原期,穷理致用,平居砥砺廉隅、敦修品行,皆为异日服官莅政之本。迨一登仕路,志在功名,未免专意求进,干营奔竞,丧其怀来,往往有之。尔多士从田间来,甫通仕籍,务宜率其素履,不改初心。凡授内外职任,其各加黾,清操自矢,恬静寡营,循分尽职,洁己爱民,以副朕造就人才至意。”

康熙三十年(1691),谢陈常选翰林院编修,充《明史》纂修官。

据《康熙实录》载:“(康熙三十年二月)庚午谕吏部:庶吉士宋敏求等,教习已久,今加考试,应分别授职。除沈廷文、查嗣韩、已经授职外,宋大业、谢陈常、宋衡、高曜、李懋、吴世焘、汤右曾、姚士藟、刘灏、王懿、张复、彭殿元、郝士钧、凌绍雯,俱授翰林院编修。宋敏求、鲁瑗、宋如辰、彭始搏、颜光敩、邹士璁、叶渟、潘宗洛、宋朝楠、范光宗,俱授翰林院检讨。沈恺曾、李斯义,俱以科道用。郑梁、范光阳、高人龙、施震铨、汪薇,俱以部属用。”

(五)

康熙三十二年(1693),谢陈常钦点广东乡试正主考。

据《康熙实录》载:“(康熙三十二年五月)丙寅,以翰林院检讨宋敏求,为四川乡试正考官,内阁中书王贯三为副考官;编修谢陈常为广东乡试正考官,行人司行人王奂曾为副考官;编修李懋为广西乡试正考官,内阁中书张莲为副考官;检讨孙勷为福建乡试正考官,内阁中书李承绂为副考官。”

 当时经济文化较为发达的岭南学子们,根本瞧不起出身寒微的北方主考官谢陈常,以为谢陈常才疏学浅,徒有虚名,不配来江南主考。于是有人在考场大门外撰一上联待对:

水淼淼,山重重,敢问考官由何而至?

谢陈常看见后,即令侍从取出文房四宝,略一思索,信手撰一下联做答:

云腾腾,雨濛濛,钦差斯人从天而来。

众学子见主考谢陈常当场应对,不仅书法飘逸,而且出语不凡,狂傲之气一下子被煞去大半。  谢陈常想,这个主考官看来不容易做,于是又令侍从在考场上置放一页蒲席,竖一根竹竿,竹竿上悬一把剪刀。然后正襟危座,待应试士子到齐,于是大声宣布:“此乃考题,请诸

君动笔做答。”  

此考题乃出自《三字经》:“披蒲编,削竹简,彼无书,且知勉。”四句中却包含两个典故故事。说的是西汉人路温舒和公孙弘,皆因家贫无书,一个给人放羊时将薄草编成席,一个为人放猪时将竹子削成笔,抄书勤学,终成大器。

可是岭南学子未读透《三字经》,不解其中意,只好胡乱作答。不明就里,牵强附会,不知所云,陈常公阅后全部付之一炬。顿时举子大哗,拥至堂前理论。陈常公神娴气定,逐人背诵其文,且所诵无一差错,并一个指出其中谬误。学子这心悦诚服,后便有了“北尊孔夫子,南敬谢夫子”之说。

考试结束后,谢陈常要回京复命。当地官员邀其越秀公园一游。岭南学子虽已领略了谢陈常的雄才大略,但还有些不服气。于是又在越秀山的山石上写下“虎去山还在”五个大字,以喧泄其不平之气。

谢陈常见状,挥笔疾书“山在虎还来”以做答。众官员和学子们见了,无不心服口服。两次对句,威震江南才子,声名鹊起,传为古今佳话。

康熙四十二年(1703)三月,敕圣旨两道,赞称云冲村“丹地储才”;并表彰谢氏先祖“善积于身,祥开厥后”。

然而“英才天妒”,谢陈常事业未竟,却中年早逝。康熙御书匾额“国家可惜人”,以示哀悼。为纪念祖上敦诚挚厚、文华灿烂,云冲村民在村南建有文昌阁。撰楹联曰:“一等人,忠臣孝子两件事,读书耕田;助文人,高学丹桂佑士子,直上青云。”横批为:“墨笔四海”。

(六)

据云冲《谢氏族谱》《谱让·元碑》载,谢天吉,字钟祥,元昭勇大将军,累官镇边元帅,行河中府事,赐金符。执掌蒲州军政期间,勇武果毅,敌秋毫无犯;政出明断,狡猾贪墨者不敢;抚民以情,家财散尽以抵民赋,灾民附者数千,敬为尊父。天吉公百年后葬于临猗东庄村,其子孙也落籍当地。明洪武十四年(1381),谢温、谢顺兄弟自东庄迁入云冲,烧窑制砖,勤劳节俭,经六百多年生息,形成谢氏一门。

昭勇大将军,武散官名。金始置,正四品,元升正三品。明正三品,初授昭勇将军,清废。河中府,今山西省永济县蒲州镇。唐开元八年(720),开蒲州升为府,因位于黄河中游而得名河中府,同年又改为蒲州。乾元(758759)时,又改称河中府,以后历代屡有变动,明洪武二年(1369)河中府改为蒲州。

另据山西运城临猗东卓村《谢氏族谱》列传载,谢天吉,字钟祥,当大元初,起朔方,镇防为帅,知政蒲郡。尝因朝觐赐坐,继赐金甲、彤弓、良马、貂裘,恩荣无比。金末人皆逃难河南,天吉以王事持节至,流民相谓曰:谢帅素宽仁能容,相率来附者数千人。

据说谢天吉选尚公主,其实是候选驸马都尉未遂,所配吴氏、刘氏,二人具封

夫人,侧配陈氏、王氏、杨氏。生有三子,长谢陟、次谢堙、三谢附。

据东卓《谢氏族谱》载,始祖谢毅,生一子,克简。克简生二子,长翥、次翚。翥生三子,长天吉、次天佑、三天泽。翚生一子,天辅。天吉生三子,长陟、次堙、三附。天佑生一子,仁顺。天泽生一子,朋举。天辅生二子,长让、次诩。……

另据《临晋县志》载,谢天吉公为人明敏果毅,勇略过人,慈以抚民,忠于报国,坐镇边陲,敌不敢犯。天廷知公名,用为昭勇大将军,镇边大元帅。……

麻革、高鸣、陈元凯在碑铭中赞曰:“始从武起,而得其位。而曰得之,其难其致。千年一灵,万古一惊。…… 

麻革,字信之,号贻溪,山西虞乡王官(今永济)人,元兵部侍郎父麻秉彝之子,金元时期著名文学家,一生乐道不仕,“(金)正大中,与张澄、杜仁杰隐内乡山中,教授生徒,日以诗为乐,人称贻溪先生 ,有《贻溪集》。”在《游龙山记》说:“余生中条、王官、五老之下,长侍先人,西观太华,迤逦东游洛,因辟地家焉。”据《金史》载,于元初赴京尚书省,为崔立建功德碑撰文,“固辞不得”,于是感叹道:“老境欢娱少,愁怀感叹长。”主要成就是诗歌创作,其言古诗有李白之风,五言绝句与七律又有杜甫沉郁悲壮、凝重华茂的特色,同时代诗人曹之谦诗说:“中州人物一元龙,卓茂英才块磊胸。独洒数杯遗世虑,清诗千首傲侯封。”元房祺《河汾诸老诗集》中收录其诗作三十五首,列在集首。

高鸣(12091274 ,字雄飞,真定(一作岢岚)人,少以文学知名,河东元裕上书荐之,不报。诸王旭烈兀将征西域,闻其贤,遣使者三辈召之,鸣乃起,为王陈西征二十余策,王数称善,即荐为彰德路总管。元世祖即位,赐诰命金符,已而召为翰林学士,兼太常少卿。至元五年,立御史台,以鸣为侍御史,风纪条章,多其裁定。寻立四道按察司,选任名士,所荐居多,时论咸称其知人。天下初定,中书、枢密事多壅滞,言者请置督事官各二人,曰:“官得人,自无滞政,臣职在奉宪,愿举察之,毋为员外置人也。”七年,议立三省,上封事曰:“臣闻三省设自近古,其法由中书出政,移门下,议不合,则有驳正,或封还诏书;议合,则还移中书;中书移尚书,尚书乃下六部、郡国。方今天下大于古,而事益繁,取决一省,犹曰有壅,况三省乎!且多置官者,求免失政也,但使贤俊萃于一堂,连署参决,自免失政,岂必别官异坐,而后无失政乎!故曰政贵得人,不贵多官。不如一省便。”元世祖深然之,议遂罢。川、陕盗起,省臣患之,请专戮其尤者以止盗,朝议将从之,谏曰:“制令天下上死囚,必待论报,所以重用刑、惜民生也。今从其请,是开天下擅杀之路,害仁政甚大。”元世祖曰“善”,令速止之。每以敢言被上知,尝入内,值大风雪,帝谓御史大夫塔察儿曰:“高学士年老,后有大政,就问可也。”赐太官酒肉慰劳之,其见敬礼如此。九年,迁吏礼部尚书。十一年,病卒,年六十六,有文集五十卷,《元史本传》传于世。

陈元凯,元嘉议大夫、龙兴路总管、建康路总管、岭北湖南道肃政廉访使、浙东海右道肃政廉访使,事见《赵孟頫集》《故嘉议大夫浙东海右道肃政廉访使陈公碑》。

谢天吉去世后,葬于云梦山下东卓村,即临猗东庄,子孙也落籍为当地。“元古墓葬”“谢天吉墓”于19965月公布为为临猗县文物保护单位。

据其旧碑云:“三武灭佛”时(指的是北魏太武帝灭佛、北周武帝灭佛、唐武宗灭佛这三次事件的合称),强令僧侣还俗,土地归农等,使六百年的佛教大遭一劫,到宋朝时才渐渐稳定繁荣起来,元朝的统治者对佛教还有所信奉,昭勇大将军谢天吉运石伐木,修补了大部分建筑物,并重修了补天塔和地陷塔。

西北的补天塔下的镇物,是女娲娘娘补天时余下的一块白玉板,板上有只金蛙。东南的地陷塔下镇物,是蚩尤的一支角,另有一条金龙在看护。

据《谱让·源本》记曰,云冲谢氏得姓于申伯,历汉晋经唐宋,由来已久。其“中”无可考,元起朔方,祖讳天吉。

始祖谢毅籍贯家世,待考。该支谢姓人后又迁万荣,分居于大谢村、小谢村、谢村、大谢庄、东庄、大甲村等地。如今,除谢村、小谢村再无谢姓人居住外,其余都是其裔孙聚居之地。其中大谢庄原有一座“七业堂”谢氏祠堂,以奉祀移居而来的兄弟七人,七兄弟之后,至今仍以所在的次序“门”相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六十流年太岁星君
陈益峰:每年太岁所在方位
2016丙申猴年太岁神太岁星君:管仲大将军
太岁
2022年太岁星君是哪位?贺谔大将军了解一下!
5分钟教你识别真假太岁符,别再被人忽悠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