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河南老农民带全村“造假”,2020年产值1.6亿,警方:不违法

有记者听闻,一位制作金银器高仿的“大师”黄祥,手艺非常厉害,故打听到地址,慕名寻去。

初见黄祥“作坊”,记者极其震惊,因为那已不是“作坊”能够形容的规模,完全可以用“厂子”来称呼。门前悬挂“某工艺品有限公司”的标牌,入门即有一位自称值班经理的员工招待。

记者化身“顾客”,明言想看看这里的“东西”,值班经理面色如常,向记者介绍他们只有一些金银器,都是厂子生产的工艺品。

记者在值班经理的带领下,看了看摆设出来的“商品”,多是各大城市相关商店能买到的银壶、银碗等器具。

值班经理似乎看出记者脸上的不满意,突然略带警惕地强调:“我们的产品都在此处了,全是普通的工艺品,你们打算买多少?可以预订。”

记者见状,未再刻意隐瞒“身份”,直言目的,小费些功夫,到底见到黄祥本人。黄祥待记者的态度少了些谨慎,亲自带记者去了另外一间“陈列室”。

一推开大门,极其精致漂亮的唐宋金银器瞬间映入眼帘,黄祥一边给记者介绍它们的“来历”及“性质”,一边暗含骄傲地告诉记者,摆在这里的高仿品,有的是他精心收藏的,有的则是他的得意之作。

同时,他对外售卖各种“复制品”,比如某知名寺庙的金银法器复制品,便是出自他之手。

黄祥表示:这个行业最开始也有“竞争过程”,博物馆会找许多家高仿作坊,每家制作一两件进行对比,最后博物馆选择了他。

回想起那场“比试”,黄祥面上流露出的神情愈加自得,他说,为了拿下这份“订单”,他的整个复制工作非常精细,小到纹饰錾刻,大到整体布局,全部按照一比一的比例还原原物,博物馆收到他的复制品,夸赞他的技艺乃全国金银器文物复制的最高水平。

在国内,如黄祥这般以复制文物为生的工厂、作坊还有很多,甚至有一座村子,大半村民皆在经营青铜器仿造生意。

而这座村子,即是位于河南伊川县内,拥有一个古色古香名字的烟涧村。

01、从一个“老人”开始:方兴庆改变了烟涧村的命运,带来发家致富的“好办法”

烟涧村的“扬名”,从一个所谓的“中国文物造假地图”开始。制作者声称烟涧村乃全国青铜器造假重灾区,“遍地”都是声名显赫的“珍贵文物”。

怀着对烟涧村的质疑,媒体工作者深入此处,发现这座村落似乎真如“爆料人”描述那般,马路和村民宅院外墙上皆写着“出售青铜器”、“批发马踏飞燕”等招牌。

不过,烟涧村的村民并不会像“文物造假贩子”那般,拿“赝品”去骗顾客,赚黑心钱。他们每出售一件“仿制品”,均会事先明确告诉购买者,他们出售的器物,是仿制,不是真品

甚至为了防止有心人故意用他们的“产品”欺骗他人,烟涧村村民还会在制作的高仿品上留下独属于他们的印记和署名。

从当时担任烟涧村村支书的方智科口中,记者了解到,烟涧村的青铜文物仿制要从一个名叫方兴庆的老人说起,他是烟涧村村民公认的“烟涧村青铜仿制创始人”,也是他,“带领”烟涧村和村民们走上一条另类发家致富的道路。

方兴庆生于新中国成立前,父母都是烟涧村最普通的农民,他亦没有例外。1954年,方兴庆读完高中,找到一份翻砂厂的工作,为日后研制仿造青铜器埋下伏笔。

上个世纪60年代初,老百姓的生活仍然贫困。方兴庆为养家糊口,一直在思考该怎样学习一些技艺,改善现状。

某天,他无意中从某张报纸上看到一则考古报道,其中一面古铜镜引起他的兴趣,令他开始沉迷古铜镜。

1963年某天,方兴庆偶然收回来一面残破的古铜镜,他想修复古铜镜,再转手卖出个好价钱。但他不懂铜器修复要领,只能悄悄求助村中一个精通银器修补的老银匠。

两人花费一番精力,从实体雕刻模具到青铜器配方、浇注等技艺,一点点研究,经历无数次失败,最终把那面古铜镜修复完好。

随后,方兴庆拿着铜镜复制品请一位文物工作者“检验”,文物工作者并未认出这个铜镜“出自”现代工艺。

方兴庆十分兴奋,决定改变计划,不再冒着风险从事古董倒卖,而是找到一条新的营生手段,即“仿造文物”。

方兴庆找到村里年轻的木匠,请他按照古铜镜的尺寸,用木头制作出一个古铜镜模具。方兴庆说:“就算它只是个晚清仿制品,卖给别人,也能赚一两百块。”

一个隐蔽的文物仿造“作坊”就这样“开张”。他们每天躲在红薯窑中,偷偷“工作”。

那个时候,抛光机和气焊尚未普及,为了打磨铜镜,方兴庆只能借助锯条和细砂纸纯手工完成,一面镜子,便要打磨好几天,一年最多制造十几面,一面卖七八块钱。

而仿古,最主要的便是做旧。方兴庆拿出务农经验,尝试给铜镜摸一层硝酸,再丢到含有碳铵的化肥中,捂上三五天,铜镜表面就生出一层泛着蓝色的锈迹;随后把酱油和醋混合,喷洒到铜镜上;或用泥汤刷一刷,锈色即变成绿色。

如此制作出来的“仿制品”,更逼真,更能卖出一个好价钱。

而由于制作的“古董仿造品”和原物过于相似,也有文物贩子特意来方兴庆这里“进货”,导致警方侦破非法交易后,顺藤摸瓜,找到方兴庆。

方兴庆再三强调他制作的是仿制品,不是古董。警方调查清楚后,不只亲自送方兴庆回村,而且帮他向村民解释此乃“误会”,证明方兴庆没有犯法犯罪。

被“抓”的次数多了,方兴庆烦不胜烦,只能绞尽脑汁想办法杜绝此类情况。

他的头脑确实灵活,不久还真被他找到了方法:仿制青铜器时,在不起眼的角落打上“印章”或“名字”,这样一来,购买者就不会再把仿制工艺品当成古董文物购买了,方兴庆也能省却一番麻烦。

同时,方兴庆一气之下,索性直接向全村公开技艺,由此使得青铜器仿制慢慢变成烟涧村习以为常的赚钱手段。

02、打造仿古青铜器新产业:仿古青铜器的未来在众人合力下,一定会变得愈加美好

方兴庆回忆当时种种,告诉记者:年轻人的确比老一辈更敢干。他们慢慢不满足于小件青铜器的仿造,逐渐朝大件青铜器发展。

许多村民没有见过真正的古董,只能收集各种青铜器画册,按照上面的图样,反复实验翻模,以至于烟涧村每户从事青铜器仿制的村民家中都藏有厚厚的青铜器画册。

而年轻人不愿这般费尽心力,干脆跑到北京有名的古董市场,买个成品回来,用它的尺寸去翻模。

上个世纪90年代,青铜器仿造作坊在烟涧村已经非常普遍,并渐渐形成“产业链”。不只有单独售卖石蜡、漆料的“商店”,也有制作模型供应商。

村民们从一年一个人赚两三万,到一个家庭一年收入三五万,一个作坊年收入几十万元,钱越赚越多,制作工具和制作技艺亦随着时代进步而同步更新迭代。

他们摆脱了贫困,感谢方兴庆的“带领”,也让烟涧村“青铜器仿制”之名逐步扬名全国,为村民们带来更多机遇和更大经营空间。

文物相关单位与警察亦不再频繁进村,青铜器仿制成为众所周知的产业,批发商同样“光明正大”走入烟涧村,按需挑选想要的产品。

一位临街开店的老板向记者透露,她曾见过一名北京顾客,平均每周要来村里一次,一次就能买上百件货物。

2006年,伊川县成立专门促进仿古青铜器制造产业的协调小组,主要负责对青铜器仿古产业进行发展规划和统筹管理等。

因为部分村民缺乏历史及美学等知识,制作出来的仿古青铜器不仅肉眼可见的粗糙,而且细节严重失真,直接影响仿古青铜器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所以相关部门打算想办法引导农民走向正确致富道路,将仿古制品推向新的高度。

同年,烟涧村村民组建伊川青铜器行业协会,并向国家商标局注册“烟云涧”青铜器商标,由公司出面,经常邀请专家来指导大家制作仿古青铜器,派遣骨干技术人员到全国学习培训,令青铜器仿古产品制作成本大大降低,产品也变得愈加精致。

可以说,青铜器仿古产业从此刻起,便不再是独属于烟涧村的“特产”,而是慢慢发展成伊川县政府大力扶持推广的一张特色“名片”。

2013年,青铜工艺博物馆在烟涧村正式建成,内里展有莲鹤方壶、司母戊鼎等全世界闻名的文物仿制品,均由村民亲手打造。

2014年,在有关单位的支持下,第一届“烟云涧青铜文化节”在烟涧村拉开序幕,参与活动的游客多达3万余人,为烟涧村总共创造3000余万元成交订单金额和现场其余收入700余万元,收益非常可观。

2015年,逐渐走向世界的烟涧村也紧跟农村电商的“潮流”,相继与阿里巴巴等电商平台展开合作,并专门招收几名相关专业的年轻人负责此事。年轻人们没有辜负大家的信任,很快帮烟涧村打开网络市场,吸引更多客户来烟涧村考察、进货。

烟涧村村民十分相信,在全村及伊川县政府等相关部门的合力运作下,属于仿古青铜器的未来一定会愈加美好。

03、而今烟涧村与伊川县:仿古青铜器仍是此处产业重中之重,但它不是振兴乡村的“唯一途径”

2021年6月,“主流媒体看河南”媒体采访小组来到烟涧村,深入了解如今的青铜器仿古产业。

从相关人员口中得知,早在10年前,烟云涧品牌的青铜器制造技艺就已被河南省政府列入“非遗”名录;

现在,烟涧村具有一定规模的青铜器仿古制造公司共计26家,专业加工作坊180余家,参与仿古青铜器制造及相关产业的人员3200余人。

仅2020年全年,烟涧村的仿古青铜器及相关产业即创造总产值1.6亿元,利税多达3000万元。

2022年,烟涧村青铜器仿古之名再次登上网络平台,伊川县融媒体中心相关媒体宣传号特地拍摄视频,撰写文章,向广大网友介绍烟涧村、伊川县及这里的青铜器仿古产业。

同年8月,以青铜为主题的清廉文化之旅在伊川县青铜技艺博物馆内进行。

讲解员为参观者讲述关于青铜器的古老廉政故事,又组织诗词爱好者们以笔为媒,书写一首首表达廉洁的诗词佳作。

还有书法家们现场挥毫,泼墨青铜,伏案写“廉”。小朋友们童稚的声音,更是将活动推向高潮,诵读廉洁诗词作品,将廉洁之种子播撒心间,使其生根发芽。

此次活动由伊川县相关部门主办,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举办该活动的初衷,即是希望能以青铜当作媒介,引导文艺爱好者们把“廉洁”二字融入创作中,主动参与到宣传“廉洁”文化的队列里。

他表示:伊川县始终坚持把“廉洁”文化建设视为监督预防工作要点之一,志在打造廉洁文化平台,创新廉洁文化形式,积极培育具有伊川特色的廉洁文化品牌。

而青铜器及青铜器仿古产业,就是伊川县开展相关工作的切入点之一。

当下的伊川与烟涧村,早已和青铜器及青铜仿古产业“融为一体”。

走入烟涧,街道一旁伫立的是游人们最青睐的青铜工艺博物馆,惟妙惟肖的文物仿制品,似乎都在向游人们讲述华夏遥远时空中的人们对美的需求,对阶级等级的严格划分。

周鼎青铜艺术馆亦是烟涧村颇有名气的旅游去处,了解青铜文化脉络,感受青铜制作技艺,沉淀千年、流传至今的青铜文化就是这座小镇独有的风情特色。

此外,烟涧村还有一条名叫“青铜大道”的商业街正在建设完善中。街道两旁,全是售卖各种小商品的商店,其中当以青铜制品最引人注目。

古法和现代技艺的结合,陈旧与创新的交融,带给游人发自内心的感叹和震撼,令他们不由自主便把目光停驻在那些商品之上。

与此同时,游人们还能深入当地青铜制作车间,从刻制模型开始,逐步了解青铜器仿古产品的制作流程。有管理技术的员工说,除却传统的技艺制作,他们也在尝试不同的新技术,争取在原有基础上,将产品制作得更逼真,更精细。

烟涧村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往后,烟涧村会继续努力发展青铜小镇,与“生态野趣”及“乡村农趣”有效结合,形成原汁原味、独一无二的“青铜”主题旅游景区,带动附近城镇村共同走向致富、奔小康的康庄大道。

不过,烟涧村并不会只把产业发展固定在“青铜器”和“青铜仿古产业”一个方面。

烟涧村负责人表示:振兴乡村的途径,在烟涧村还有一条,即“特色种植发展”,他们利用2700亩集体土地,栽种牡丹、核桃、草莓等,不但可以美化烟涧村的环境,而且能够提高集体收入,让烟涧村的村民变得更加富裕。

参考资料:

《文物仿制专业村走访:只要看一遍就会做》

《伊川:以青铜为媒开启清廉文化之旅》

《烟涧村:诗情画意 青铜名扬》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烟涧:让青铜器复活的村庄
“造假教父”方兴庆:带领全村靠造假脱贫,警察找上门也没办法
河南方兴庆带全村“造假”,2020年产值高达1.6亿,警察:不违法
仿制青铜器青铜器造假(组图)
探秘让青铜器复活的村庄(图)(6)
河南老汉带全村“造假”文物,2020年产值达1.6亿,警方:不犯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