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那个暴打熊孩子的男人,就是长大以后的熊孩子


作者:岑科(人文经济学会理事)


最近爆出了几件关于“熊孩子”的热点新闻。


一件是在公交车上,有个熊孩子调皮捣蛋,结果被一个成年人暴打,抓起来摔在地板上,还狠狠踹上两脚,场面相当残忍。之前,还有一个孕妇,在餐厅里被一个粗心的小孩掀门帘打到,她就使绊子对这个小孩进行报复。


这两件事引起了很多讨论。过去一般都是大家责怪熊孩子不懂事,或者熊孩子的父母没有管教好孩子,但这次讨论中出现一些新的迹象,有些知识分子和媒体精英开始责备那些讨厌熊孩子的人不文明,不道德,没有同理心。


其中一个叫李海鹏的记者兼作家这样说道:


“孩子们要闹,要跑,要撞,要耍赖,要干一切你们小时候干过的操蛋事儿,很多时候无关家教,是因为孩子就是这样。面对孩子的胡闹,有教养的成年人要么走开,要么微笑,这不是文明的常识吗?这都不懂还能懂什么?”


真是让人耳目一新呢。


首先要明确,那个暴打熊孩子的男人以及对熊孩子“一报还一报”的孕妇肯定是不对的。但是他们不对在什么地方?他们是不是应该像李海鹏所说的那样,对调皮捣蛋的熊孩子不闻不问或是报以微笑礼貌地走开,才配得上文明的常识?这就值得说一说了。


李海鹏认为,调皮捣蛋是孩子的天性,每个人小时候都当过熊孩子。姑且不论是否准确,就算他说的是对的,有谁相信一个调皮捣蛋的孩子如果家长不闻不问、不管不教长大以后会自动变成一个好人?或者换句话说,如果人的天性都不该去遏制的话,是不是人的很多劣根性譬如嫉妒、贪婪、懒惰、好斗等等都应该放任不管?那是不可能的。


小孩子调皮捣蛋的本性究竟是什么东西?其实就是人性中的恶。


有人可能觉得这太夸张了。但是要知道,对人性的判断在哲学意义有两种倾向:“性本善”和“性本恶”,应该大部分人都相信,人性中有向善的一面,也有向恶的一面。


如果我们相信人性中有向恶的一面,它的依据是什么?要知道做恶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是不一样的。在小孩子的能力范围内,他不可能像一个成年的恶人那样去杀人放火,抢劫强奸等等;但是对小孩子来说,如果他表现像一个标准的“熊孩子”那样——以自我为中心、不顾及他人感受、对环境及他人充满破坏性,那就种下了恶的种子。


当然反过来,小孩子的天性里也有仁爱善良的一面,比如亲近父母、喜爱小动物、讨厌血腥暴力等等。正因为天性复杂、善恶兼备,才需要家长和社会对儿童进行引导,把他们的好奇引向求知、自私化为同情、任性转至创造……如果没有家长和社会的引导,一个人任其本性发展的结果绝大概率是成为缺乏知识与道德的废物,甚至是危害社会的罪犯,这就是教育的意义及文明的内涵。


事实上熊孩子的出现就是缺乏教育的结果。熊孩子问题的关键不是小孩子蛮横无理,打打闹闹,而是这种行为对公共秩序和他人权利的侵扰。小孩子不懂这些,他需要父母不断地灌输才能逐渐形成公共文明的习惯和意识。但是麻烦的是很多中国成年人也没有这种意识。只要看看我们周围,在餐厅里大呼小叫、在地铁里随便打电话、在马路上乱停车等现象, 就知道为什么熊孩子在中国会如此地普遍。


可见熊孩子问题不仅涉及孩子的教育,也涉及父母的教育。


当然话又说回来,熊孩子虽然应该受到教育,但是前面新闻里提到的那种“教育”又太过分了。如何处理好这个问题,其实就是如何把握文明社会的基本规则的问题,有三点值得强调:


首先是换位思考。熊孩子的父母以及熊孩子本人,要是懂得换位思考的话,就会知道一个人的行为界限应该是什么样子。如果你不愿意被别人打扰,就不能随便打扰别人,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哪怕你不介意被别人打扰,甚至乐于被别人打扰,也应该考虑别人是否愿意接受,即“己所欲,慎施于人”。


其次是照顾弱者。在换位思考的时候,要想象自己成为弱者的时候会面临什么状况。因为弱者没有办法换到强者,但是强者却可以照顾弱者,所以照顾弱者是文明社会的一条重要法则。孩子跟大人相比不论体力或智力上都是弱者,所以成人有责任对儿童多一些照顾和忍让。


最后是适度的宽容。在文明社会中,任何人都要考虑到别人犯错误的可能,并予以原谅。因为他自己也可能犯错误,并希望得到原谅。当然是原谅建立在指出错误并提出警告的基础上,而不是无条件地接受,所以叫做适度的宽容。这样人与人的合作共赢关系才能持久。


对照这些原则,可以肯定,熊孩子以及熊孩子的父母是缺乏文明理念、需要被教育和纠正的。但是纠正的方法不是冷嘲热讽、恶语相向,而是诚挚指出他们的错误,并提出改正的要求;更不是像前面新闻里提到那样,用以牙还牙或变本加厉的方法进行报复。


事实上,像前面提到的那个暴打熊孩子的年轻人,他的做法既不是为了保护自己,也不是为了教育对方,而是出于一种报复泄愤的本能反应。这种随心所欲、不计后果的做法,既谈不上理性思考,更谈不上道德约束,而是一种怎么高兴怎么来的胡作非为。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这个暴打熊孩子的年轻人,就是一个没有被教育好的熊孩子;而今天毫无自觉的熊孩子,也将成为未来麻烦不断的问题公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年轻妈妈哺乳遭6岁男孩N连拍,“孩子小,不懂事”不是免罪金牌
熊孩子一个“假动作”骗过妈妈,引发大火:孩子调皮怎么办?
李玫瑾: 新的“教育骗局”正在毁掉孩子, 但很多家长仍然信以为真
中国的孩子,大多“毁”在家长偷懒上了!
“小孩子的恶能可怕到什么程度??”
小孩子读书不长进,大人应该怎么教育孩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