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芬兰的乌托邦实验 | 列国志


2012年起,北欧国家芬兰开始陷入经济衰退。


08年金融危机的阴影散去,全世界迎来移动互联网时代。这个革命性进步对芬兰却不是好消息。芬兰最大的企业是诺基亚公司,它一度占有全球40% 的手机市场,短短一两年,老霸主被苹果三星和一帮新贵打得满地找牙。没有喘息的机会,诺基亚就被贱卖给微软公司,近两万名芬兰员工被裁。芬兰全国才500多万,将近十分之一的家庭受影响。


这还没完,在移动互联网冲击之下,芬兰造纸业也陷入困境。新闻纸一度是芬兰最重要的出口产品。当人们开始用手机和ipad看新闻,谁还看报纸呢?纸业价格不断下滑,芬兰成为最受伤的国家。最近两年,失业率连年攀升,10% 的年轻人找不到工作。这在南欧国家那里,也许不算什么,可是对经济一向健康的北欧国家来说,问题就有点严重。


北欧国家的高福利举世闻名,芬兰也不例外。从幼儿园到高中教育免费,公立大学花销也很少,学生能申请各种补贴。公立医疗基本免费,育儿妇女可享受两百多天假期,小孩从出生到17岁,都能领一笔补贴。此外还有各种失业补贴,养老补助。高福利的代价是高税收,芬兰人近一半收入交给政府,参与“社会分配”。


芬兰私营企业很多,政府管制少,整个国家开放程度很高,社会安定繁荣。芬兰人均GDP约为4.5万美,放在北欧三国(挪威、瑞典和芬兰)那里属于垫底,如果放在整个欧洲,则比英法德意这些国家还高。小国高福利带来的幸福感举世称道,一旦经济出问题,人们还是照样发愁。政府决定紧缩开支,而不是走南欧国家负债的老路。改革的重点是福利制度。


福利开支占芬兰财政支出的三成左右,很多福利是悠久的传统,削减难度很大。比如芬兰政府会给怀孕妇女赠送新生儿用品,像御寒套装、尿布,洗漱和床上用品,等等。这些政策从1938年代就出现,到1949年成为全民福利。这种福利你让政府怎么减呢?事实上,芬兰大部分福利都是过去几十年建立起来。福利易增不易减,这是普世的现象。


芬兰的政客想到一个办法,对各种补贴(低收入补贴、失业补贴、养老补贴)简化手续,改为统一发放。政府提供“无条件基本收入”,钱直接打到低收入者账上,这样避免官僚机构和文牍浪费。芬兰总理西皮莱说,希望通过改革简化芬兰福利系统。


支持者称,自由经济学家赞成这种方案。弗里德曼曾发明一种“负所得税”的福利方式。取消公立医院、学校和社保局,民众也不缴纳养老金和保险。作为兜底福利,政府发一笔钱,民众自己到私人市场购买。政府划出一条线来,越穷的人得的补贴越多(即获得更多“负所得税”),随着收入增加,补贴相应减少。


弗里德曼的设想,自然不是增加福利,而是意在改革臃肿的福利机构。事实上,他的设想从来没有实现过。想从既得利益者口中夺食,比登天还难。


芬兰实验原计划每月发放800欧元(约人民币6000元),考虑到财政压力,改为每月560欧元(约人民币4200元)。钱变少了,那怎么能行呢?作为妥协,拿基本收入的人照样享受补贴。所谓削减福利,流于空谈。


2017年开始的这场实验规模很小,政府从上百万合格人群那里,随机挑选了2000人。从合格人群的总量来看,这项政策照顾的不是少数活不下去的贫民。芬兰这种发达国家,几乎找不到普世意义的贫民。扶贫只是一方面借口,最重要的理由是刺激就业。


传统的失业补贴都看就业状态。找到工作之后(哪怕打零工),就不能领失业补贴了。于是很多人干脆不工作,躺在家里吃低保。这也是福利制度饱受诟病的理由。无条件基本收入则规定,打短工和自由职业者不能算就业,他们也能领福利,据说这样有利于鼓励创业。


作为公开透明的实验,被挑选出来的2000人,满怀热忱。媒体们分头采访,探访他们这一年是怎样过的。有人从公司辞职,搞起个人艺术;有人原是记者,现在投入到自己热爱的写作,热心从事公益。这些人大多没有长期正式工作,而是靠打零工和自由职业谋生——当然,政府给予的无条件基本收入,也是他们的收入来源。


在左派支持者看来,这样多好,每个人不被生活压力所迫,能从事自己喜爱的职业,发挥天性和特长,这不值得讴歌吗?最大的遗憾是,政府发的钱太少了。在芬兰,每月普通生活费用要1000欧元(约人民币7500元),虽然有其他福利补贴,560欧元还是太少。很多人呼吁,要把这笔收入提升到800欧元,甚至更高。


左派从来不屑于隐瞒自己的观点。他们并不只是想要扶贫济困。均贫富和社会大同,这才是他们的终级理想。


这场社会实验恰恰验证了反对者的预言。在基本收入的刺激下,很多人辞去公司职位,选择非正式的“打零工”——只有这样,才能从政府那里领福利。很多人工作不是为满足市场需求,而是为个人兴趣爱好。他们不太在乎利润,只要自己活得开心就行。


嬉闹的“自由创造”真有那么大价值吗?芬兰社会富足,是由无数兢兢业业的私营企业创造,而不是依靠懒散随意的艺术家。芬兰已经失去诺基亚,他们需要的是强大的企业,而不是非正式的“零工经济”。这也是无条件基本收入制度被反思的主要原因。


前段时间,芬兰政府宣布停止这场社会实验。看来是搞不下去了。瑞士也有政客搞过类似倡议,还付诸公投,最终被否决。在我看来,这种乌托邦实验没有扩大,是好事情。人性从来好逸恶劳,繁荣社会也不是轻松就能建成。削减福利很难受,好在这个国家的经济相当发达,哪怕政府大刀阔斧改革,也不会有人道危机。关键就在于,这个国家有没真正认识到福利的弊病。芬兰乌托邦实验的失败,希望能给国内崇拜者一些启发。


了解更多国家 

阅读更多 列国志

英国 印度 种姓制度 日本 战后改造 土耳其 

埃尔多安 南非 阿富汗 塔利班 韩国 韩国总统 

越南 泰国  苏格兰 俄罗斯 蒙古 不丹 秘鲁 

阿根廷 智利 尼泊尔 马尔代夫 也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芬兰的无条件基本收入是怎么回事?
黄凤祝 I 无条件基本收入——欧洲社会福利改革的实验
[转载]为全民发工资,芬兰将成为实践这一构想的首个欧洲国家吗?
芬兰搞了场'全民发钱'的实验,然而2年下来,完全不是他们想的那样啊
芬兰尝试全民基本收入,先给 2000 个公民每个月发钱
【观点】如果国家给每个人提供基本收入会怎样?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