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正月初一的岁朝清供

清供,即清雅的供品,发源于佛像前之插花,最早为香花蔬果,如松、竹、梅、鲜花、香火和食物;后来渐渐发展成为包括金石、书画、古器、盆景在内的一切可供案头赏玩的文物雅品。


清供分类很细,大致有文房清供、案头清供等,也分“有名之供”和“无名之供”。有名之供,可按节日分,如岁朝清供、瑞阳清供、中秋清供等;可按礼俗分,如寿诞清供、婚喜清供、成人清供等。无名之供,是在非节日之时随心无来由地摆上几样物什,比如有朋自远方来,送了水果、盆栽,主人便找相配的果盘花案来“供奉”。

 

齐白石  清供图


农历正月初一,称为“岁之朝也”。我国自古有在厅堂中添些福瑞雅致的摆设,称之为“岁朝清供”。“岁朝清供”突出一个“清”字。一坛老酒、一瓶梅花、一丛幽兰、三五只爆竹、水仙一盆,摆在岁首案几上,烟火浓重的年味忽而清雅起来,就算“清供”了。古代画家这些雅物摆放在案头的富有寓意的物品作为描绘对象,谓之《岁朝清供图》,历代文人画家都喜欢在这一天绘制,体现着独特的美学精神。

 

从宋代开始清玩被认为是文士风雅的标志之一。以岁朝清供为题材的作品也兴起于宋代,流传至今的此类作品当属北宋赵昌的《岁朝图》年代较早。此画著录于《石渠宝笈续编》,中间绘一块奇石,周围以水仙、梅花、牡丹、茶花等穿插点缀,用色明艳,富丽堂皇,极具装饰效果。


赵昌  岁朝图轴


至明时,清玩之风表现出有增无减之势,已经成为文人之间的普遍现象,清供图的形制逐渐成型。明代文人以宋人为典范,追求雅致的生活情 调,极重书斋之陈设,“斋中清供”在明代颇为盛行。


陈洪绶  清供图


到了清代,清供绘画发展至鼎盛,特别是清中期以后,帝皇的喜好推动了清供画的发展,富裕的市民阶层迎合时尚,对清供画需求旺盛,于是许多画家热衷于画这一题材。


八大山人  芝兰清供图

 

至清末民初,这种创作达到鼎盛期,例如清代扬州画派中的李鱓、罗聘、高凤翰等人皆有岁朝清供类的作品传世,他们的作品或全用墨笔、或施以淡彩,其中蕴含了文人画的趣味。

 

 陈书  岁朝清供


 李鱓 岁朝图


 改琦  岁朝集吉


 居廉  岁朝清供


 马荃  清供


吴昌硕,几乎每年都画《岁朝清供图》。他常取瓶梅、水仙、蒲草、秀石诸品组合而成,并置于瓶盆等器物中,以示为案头清供之物。在他笔下,高颈古瓶中的一枝红梅,翠绿的水仙,纷披的蒲草,皆得其大意,笔法隽逸洒脱,极具清逸雅淡之气。


吴昌硕 岁朝清供图


汪曾祺在《岁朝清供》中写道:“水仙、腊梅、天竹,是取其颜色鲜丽。隆冬风厉,百卉凋残,晴窗坐对,眼目增明,是岁朝乐事。”也有“很多人家养一盆青蒜。这也算代替水仙了吧”。再不济“或用大萝卜一个,削去尾,挖去肉,空壳内种蒜,铁丝为箍,以线挂在朝阳的窗下,蒜叶碧绿,萝卜皮通红,萝卜缨翻卷上来,也颇悦目”。虽说寒碜了点,但仍不失其“清雅”之气!

 

 高凤翰  岁朝图


金农  岁朝图


 兰亭翁  岁朝清供图


岁朝清供,蕴含着中国传统士大夫生活与文人生活中最雅致精微的部分,与庶民最朴素美好的祈愿,是真正的寓雅于俗、雅俗共赏。

编辑/Ruby

图/网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寓意祝福和吉祥:岁朝清供图
岁朝清供
春节特辑·记忆丨任伯年、吴昌硕、张大千、齐白石都画过的“岁朝清供图”到底是什么?
赏岁朝清供看古人如何风雅生活
岁朝清供,花果迎春,找回中国人特有的年味儿
来年需做的雅事,快点学起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