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淮安京剧百年三杰


今天是大师梅兰芳的诞辰日。梅大师的艺术造诣世所公认,但是很少人知道梅大师与淮安渊源颇深:他的授业恩师、他的同台搭档中都有淮安人。

以下文字写于2014年,大师冥诞120周年之际。

首先声明,以下只是一个外行人说的外行话。

我只是想以此表达对曾经和正在给这个城市带来光荣的人们的敬意。因此不揣冒昧,亦不惮于贻笑大方。

历史上的淮安,曾经有过文化繁荣的时期。百年涌现出的京剧三杰,是这种繁荣的折射与缩影。
回望过去,一个个身影在眼前闪耀,清晰而模糊。

通天教主——王瑶卿


王瑶卿(1881-1954)

第一位要介绍的是王瑶卿(1881-1954)。他出生于江苏清江(今淮安),如今淮安还保留有他童年的居所。

他的父亲是当时著名的昆曲演员。

王瑶卿9岁学艺,14岁开始登台演出,20出头已成名角儿。


1909年,王瑶卿自己组班演出,改变了以往京剧舞台上以老生领衔的局面,形成独树一帜的王派,时人将他同谭鑫培并称为“梨园汤武”。


现今除了演出剧照,我们已经无法领略王瑶卿的舞台魅力,但是他对于京剧艺术的贡献却一直为人津津乐道,奠定了他在京剧艺术领域无人可以撼动的宗师地位:


一是对于京剧的改革,自成一派,并且取得骄人成就,提升了旦角的地位:旦角唱大轴,他是第一个;旦角挂头牌,他也是第一个;旦角创流派,他又是第一个。
二是对于京剧艺术的传承。他广为收徒,成为桃李遍天下的一代宗师,被誉为"通天教主”。他的弟子中成就最高者当属“四大名旦”。


后排中立者为梅兰芳,其余从左至右分别为尚小云、程砚秋、荀慧生

王瑶卿授业注重因材施教。对于“四大名旦”的不同指授,就是发挥他们各自独有的特质。他对四人突出的优长,都有“一字评”,直接反映各人特色。

梅兰芳—— "样"
程砚秋—— "唱"
荀慧生—— "浪"
尚小云—— "棒"


他认为:

梅的扮相大方,适宜演端庄薄贵的人物,如西施 、杨玉环;

尚的武功坚实,胜任演挺健、刚烈风貌的角色,如王昭君;

荀的做戏细腻,演天真烂漫性格的人物出色,如红娘;

程则是唱工见长,应尽量发挥善唱的特点。

麒派创始人——周信芳


周信芳(1895~1975)

第二位大师是周信芳。

在楚秀园北门附近,有他的故居。早年不过是几间青砖灰瓦的小房子,每日里门户洞开,常常有一些京剧票友聚集于此,鼓琴而鸣。我虽不懂,在丝竹和票友们的咿呀中细细品读四壁关于周大师的介绍,偶尔还是会生出“今夕何夕”的感喟。

如今小房子已扩建成一座大宅子,不变的是丝竹咿呀声仍不绝于耳。


周信芳7岁登台,艺名本是“七龄童”,写海报的老先生误听为“麒麟童”,将错就错。后来他自成一派,被称为‘麒派’。

周信芳,始终被与梅兰芳相提并论。
确实也是人生难得的机缘巧合。周信芳与梅兰芳,同降生于让中国人蒙羞的那个甲午年。
不但同庚,二人还是同窗。
1907年,两人都14岁,都作为插班生在“喜连成”同堂学艺。

1949年全国解放,周信芳赴京参加全国文代会,列队走在前门大街,他望了望身边的梅兰芳,不禁想起当年两人还是孩子的时候,从宣武门外“喜连成”到广和楼赶唱日场戏的情景,“也是这样肩并肩地走在前门大街上”。


同庚又同窗。难得的机缘造就了二位大师在舞台上的多次合作。 



舞台上,他们一个是千娇百媚的旦角,一个是苍劲浑厚的老生。更深层次的,是不同地域滋养的迥异的艺术风格。如果说梅兰芳承继了京派贵族般的精致优雅,那么周信芳毕生都在追求海派的市民精神。


《二堂舍子》梅兰芳 周信芳


《打渔杀家》梅兰芳 周信芳


梅兰芳、周信芳舞台生活五十年纪念会主席台。前排自左至右:夏衍、周信芳、沈雁冰、周扬、梅兰芳、钱俊瑞、田汉

有人说,梅兰芳先生的表演,可以用一个“美”字来概括。作为这个世界最后一位可以以男身演化女性情感的大师,杨贵妃、林黛玉、杜丽娘……梅兰芳一生塑造了无数如梦如幻的舞台形象,在中国人眼里,他就是美的化身。



而周信芳先生,最鲜明的特点,是个“真”字。
周信芳儿子周少麟回忆,周信芳演的文天祥就很特别,尤其是败仗退场那段,面目扭曲,动作凌乱,龇牙咧嘴,看上去极其痛苦丑陋,完全没有正气凛然般的绝美。当时的名票看了都说他离经叛道,怎么可以这样,看戏还有美感吗?周信芳反击:“刚打了败仗,马上就山河破灭,你还想让他美?”


周信芳演出“文天祥”

自七岁登台,在长达60多年的舞台生涯中,周信芳参演剧目约600个。刚健劲遒、豪放洒脱、真切而富于激情的表演风格,感染了许许多多的观众。刘海粟曾经说过:“年轻人爱他的强烈,中年人爱他的生动,老年人爱他的深沉。”


《徐策跑城》剧照


周信芳《四进士》


1951年,周信芳从艺50周年,周恩来总理题字庆贺


1961年12月11日,周恩来观看了周信芳演出的《打渔杀家》后,走上台祝贺周信芳舞台生涯六十周年。淮安里运河畔走出的伟人和大师亲切握手。

运河水亘古流淌,运河侧畔的繁华却早已随雨打风吹去。
曾经牵动人心的帝王将相的兴衰演义、才子佳人的悱恻缠绵,都飘散在风雨烟尘中。
谁知道呢,在日渐贫瘠的土壤中,却也长出了一朵绚烂的花。
如果有人问我,这个城市还有大师吗?我会告诉他:有,而且只有一位,他就是:宋—长—荣。

活红娘——宋长荣


宋长荣先生在京剧《鸳鸯帕》饰演春燕

早年,宋长荣辗转于乡野之间,声名日隆,舞台越来越大。1961年,正式拜荀慧生为师,专修花旦,成为大师的关门弟子。


荀慧生 宋长荣


随后政治风云突变,本应在舞台上以“女娇娥”面目示人,却只能被迫以“男儿郎”的真身亮相。雌雄颠倒,阴阳互换,宋长荣走过一段吊诡的光阴。

淮安的文化人杨江淮这样描述自己童年记忆中的宋长荣:

文革中,宋大师扮演红灯记中的日本兵,属于龙套,也跟人不同。
他端根枪,跟着其他日本兵后面走过场,即便如此,也能看出他不同男性的身段,扭捏之间,怀疑他真是女人。
于是,追看宋长荣,辨认雌雄,竟成趣事。
当时我们不知宋究竟是女,还是男,小伙伴们打赌,一半称他为男,一半称他为女,争论不下,便在剧场外厕所 边守候,看此人进哪一侧?
幕间休息,见他梳一条大辫子,穿一红褂绿裤,径直钻进男厕所,一群孩子竟尾随进厕窥视。
大师扭身呵斥:小孩子,看什么看?!


宋长荣(1935-)

在那样一个所有艺术都进入枯竭期的年代,宋大师没有荒废本业。
耐心而坚持的花蕾,总能等到怒放的一天。
1980年代以后,宋大师迎来了自己的全面绽放。
他率团去了京剧基础最为雄厚的京津沪,一出《红娘》,技惊三地。他得到那个时代一位戏曲演员所能得到的所有荣耀。

他率团去香港演出,还没开锣,5天的戏票被抢购一空。不得已,加演两场,方得脱身。

(程钢 摄)

这张照片拍摄于2011年,大师从艺60周年、入荀派50周年,这个城市为了感谢他带来的光荣,为大师举办了庆祝活动。
那一天的舞台上,久已不上舞台的76岁的大师严整妆容,完成了他人生的绝唱。
水桶般的腰身扭转出曼妙的仪态,流转的眼波传递出万般的风情,一个俏生生活泼泼的小红娘惊现于舞台之上。
那一晚,6位红娘点亮了城市的夜空,大师以惊人的舞台表现力,成为最耀眼的那颗星。


(程钢 摄)


《花田错》演出场景(汤苗苗 摄)


中国京剧“终身成就奖”,实至名归

大师如今安静地居住在城市一隅,耄耋之年的大师会在每一个与戏剧有关的场合出现。他总是温和而安静地坐着,却又专注而认真地倾听。
大师仿佛一面镜子,让每一个梨园行的晚辈们照见自己和大师的距离。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某一日,在大师居住的小区偶遇大师。踟躇了片刻,我上前向他问好。
大师有点惊讶,很礼貌地回了礼。
他当然不会知道,在那简单的“宋老师,您好”中,蕴藏着那一晚的惊鸿一瞥后积蓄了多年的敬意和感谢。

大师的光荣里什么都不少,我们的光荣里不能没有他。
如果你在这个城市与大师偶遇,你会不会也走上前去,轻轻地说上一声:宋老师,您好?!

大师之后

有着悠久传统的淮安京剧,虽因时代变迁,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巨大变化,很难再现昔日辉煌。但仍有一批京剧人兢兢业业,续写里运河畔的京剧传统。

2014年,为纪念梅兰芳、周信芳120周年诞辰,主要以江苏省长荣京剧院为班底的中国京剧艺术代表团赴澳门演出。这是赴澳门前在淮安的汇报演出。

梅派青衣——刘维青

刘维青《贵妃醉酒》(阿芳 摄)

麒派老生——姚中文

《徐策跑城》


《追韩信》

宋长荣先生上台庆贺演出成功


淮安长荣大剧院

以上图片凡未署名皆出自网络,致谢拍摄者。

文字部分根据网络,致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1955年,京剧大师梅兰芳 周信芳讲话,珍贵影像!
滑稽戏大师 周柏青 姚慕双:京剧大师 梅兰芳与周信芳 传奇故事
“京剧大师周信芳介绍拜梅兰芳为师”胡芝风京剧李慧娘功夫了得 8.46 ● ●
“四大名旦”尚小云、梅兰芳、程砚秋和荀慧生
京剧男旦尽显女性的婉约之美 最高境界雌雄合一
1961年的夏天,京剧大师梅兰芳因为严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