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淮安城市笔记】五、最后一块文化净土(一)——都天庙何去何从


回首清江浦,四顾环野,还能有什么历史文化遗产残留下来呢?

“都天庙历史文化街区”是目前这座“历史文化名城”清江浦老城区仅存的一块街区文化积淀之地(现存的慈云寺、清晏园、周恩来童年读书处、苏皖边区政府旧址等只是盆景,不能被认为是文化街区)。

清江浦经历了历史风雨的侵蚀、战争兵火的焚毁、“文革”动乱的浩劫、历次城市建设改造的破坏,特别是近十年间,一批批文化街区、名人故居、历史建筑在“浓墨重彩打造新淮安”的口号下灰飞烟灭,不复存在。现在的“都天庙历史文化街区”已经是半残品,1998年,为了开发都天小区,拆了都天庙前街,现在只剩下都天庙后街及相连的有关街区。

从外表上看,都天庙更像一片贫民区,房屋老旧,环境杂乱,都天庙四周正被轰轰烈烈的改造折腾得面目全非。北面是改造后的东大街商住楼,东边是已经拆掉一半的老城区,西边是被砍去一半的都天庙前街,只剩下残存的都天庙后街。

但是无可否认的是,都天庙街区方圆不到两公里的地域范围内,集中着众多的文化遗产,如中共淮盐特委旧址、文慧庵、毗庐庵;郎静山故居、周信芳故居、都天庙、大众剧场、文渠环绕、古井等一大批历史风貌区。

这是代表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历史风韵的最后一件孤本。因此,对这一块最后的清江浦历史文化街区的去留判定,实际上是对我们文化良知的考验。

范元中先生等人历次不同场合的极力呼吁下,“都天庙历史文化街区”终于以“保护”的名义进入城市规划的视野,纳入政府议事日程。这是一件非常值得庆幸的文化幸事。

“都天庙历史文化街区”在清江浦的历史进程中,是一个非常普通的老街区,和其他历史文化街区一样,散发着历史的气息,保存着文化的信息,遗留着人文的氛围。正因为普通,它才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而长久不被人们所重视。

如今,回首清江浦老城区,我们还能找到几条保存完好、面貌如旧的历史文化街区?还能找到几处人文积淀深厚、明清建筑依然、风光景色如前的文化积淀集中区?而在都天庙街区方圆不到两公里的地域范围内,集中着众多宗教建筑、革命遗址建筑、明清建筑、名人故居、知名河渠等一大批历史风貌区。这是非常难得的一块历史文化街区。在价值品位上,丝毫不让绍兴、苏州,只是老旧、破落得多。

正因为我们对“历史文化遗产”的“大拆迁”“大重建”,在历史文化积淀的品位和价值上,清江浦已经让位于楚州,已经成为历史文化名城淮安(今楚州)的旅游附属地。这种定位已经写入《2002年—2020年淮安市旅游发展规划》。因为无可挽回的损失,因为一去不复返的珍贵,才显得清江浦老城区中唯一的一块历史文化街区价值连城,它的重要性是用多少金钱都无法与之划等号的。

2012年5月,市规划局公布都天庙地区修建性详细规划图,这也是市规划局网站公布的最后一份与都天庙地区有关的规划文件

从科学发展观的基点看,由东南大学城市规划设计院设计的《淮安市都天庙历史文化风貌区详细规划》(2004.7)存在着例行公事、无关痛痒、缺少远见、违背规律的操作。

首先,为淮安这座历史文化名城中最后一片历史文化街区做“详细规划”,情感是第一位的。“态度决定一切”。如果把它当成例行公事的一个老城区改造项目,那么就非常遗憾了。例行公事就是按照惯例办事,是不需要付出情感的。如果不对全体淮安人民负责,不对子孙后代负责,那么就不需要经得起历史的考验与推敲,对每一条街道、每一处老建筑、每一处景观、每一棵古树、老树的去留,就不需要仔细推敲,多拆少拆,也就无所谓了。如果以经济利益为驱动,以开发商的利益马首是瞻,那么,这就不是烧香的,而是拆庙的,根本谈不上保护。

在核心保护区内,因为历史的进程中,都天庙街区已经被人为地修建、新建、改建,不少房屋的外观、结构、风貌已被现代建筑和材料所代替。应具体问题具体对待。

比如作为都天庙历史街区的主建筑都天庙,应采取原状保护的方式,此庙结构还在,外形仍旧,部分文物还被群众保护下来(如原都天庙前的石狮子被埋在现址的地下);

对待郎静山故居、文慧庵等地,采取整体风貌保护方式,这类建筑大多具有文物价值、历史意义、时代特征、地方色彩等物化形态价值,如面临绝迹的旧式民居、石板街、文慧庵一口古井(被掩埋)等。建议采取修旧如旧的方式,不得随意添建和改建建筑物,还要逐步整饬周边环境,后来新建的且不协调的建筑应逐步拆除。

对都天庙后街、大众剧场、文渠两岸等地,建议以整体风貌保护的方式进行保护性修复。这些街区在整体上具有历史风貌特征,其中相当多的建筑在形制、风格上有保存价值。这类历史街区应以保护建筑的外观风格、整体风貌为主,结构调整、装修改造和局部重建必须符合原历史风貌和时代特征;街区的整体整治必须依照“整修”和“造旧”的总体思路,逐步从外到里、从大到小、从点到面形成风格一体的街区景观。

在次核心保护区,建议以整体风貌和部分原状保护方式进行整修、修复。重点保护有文物价值的建筑和街巷布局及风貌。没有文物价值的建筑应拆除,新建、改建的建筑,在形式、风格、高度、体量、色调上应与原街区历史风貌相吻合;对布局不合理、形式风格不协调的建筑要逐步拆除或改造。

总之,面对这块最后的文化净土,我们应该留下一座完整的“都天庙老街”,保留下一个完整的历史文化街区。



在淮安历史文化研究会部分老专家带领下,淮安视听网开始《寻找失落的记忆》,在寻访中目睹大量历史文化遗产亟待保护,这项繁杂艰巨的工作需要政府出面才能推进完成,如今只是一些文化遗产的民间保护者在奔走呼号,且气力甚微。那个能够推动经济发展的“文化力量”离我们还很遥远,我们只能在惴惴不安中急切地期待着。

东南大学城市规划设计院的“详细规划”(详见文末左下角“阅读原文”)提出的许多观点值得商榷。

“详细规划”提出对“都天庙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优先”。

不知对“都天庙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优先”是如何操作的?“优先”到什么程度?哪些文物、文化遗产属于“优先”之列?如果从“延续文脉,保留其历史风貌特色”的角度考虑,能不能尽最大保护之实,留下一座完整的“都天庙老街”,保留下一个完整的历史文化街区。

如果进行人为改造建设,以现代建筑破坏历史风貌,那么,就不要提“保护”了,不要再打“有效保护”的旗帜了,干脆直接“利用开发”算了,就像“中州半岛”一样。

我们的心态能不能放得宽一些,经济发展是循序渐进、水到渠成的,即便“历史文化风貌区”在短时间内不能达到某个经济增长点,不能达到推进旅游经济的目的,也允许它存在,所谓“建不起留得起”。“现代化与传统城市风貌交相辉映”是一种愿望,即便双方不能“交相辉映”也不是坏事。即使目前不能开发“都天庙历史文化街区”,把它保留下来,留待后人来考虑,也不失为一种长远之计。

“详细规划”提出“对历史文化风貌区适度发展”。

什么样的程度叫“适度”?“度”在哪里?标准在哪里?清江浦经历了太多的“适度”发展,每一次适度发展就意味着一批历史文化街区的消失,就意味着一座座文化名人故居的拆毁。历史文化街区首要的是保护,只有保护才能谈到经济效益、商业效益。我们能够容忍那么多的钢筋混凝土建筑,为什么就不能容忍一两座青砖小瓦的明清建筑呢?就要立马把它“发展”了呢?!

这个“适度发展”如果没有明确的指标和标准,就很可能在操作中走样、变形、扭曲、扩大,甚至走向相反。如果不是怀着急功近利之心想在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利用”中急于得到经济利益,那么,我们许多的历史文化遗产就可以得以保护下来,从长远计,它们就可以为我们赢得长远而深厚的效益。实在不知这个“适度”的“度”在哪里?哪里才是它的休止线和最后界限?!

“详细规划”应确立“适度发展”的定义、概念、标准和规范性界限以及保证措施。

保护的不只是盆景,而应是连片建筑。

从“详细规划”目前制定的规划看,能够保护的也只是“都天庙”“文慧庵”“周信芳故居”等几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如果只保留这几处盆景,这与“苏皖边区政府旧址”“周恩来童年读书处”有什么区别?!这就不是什么“历史文化风貌区”,只是几座残存在现代化建筑中的可怜盆景。这样的保护与“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和城市的特色”的初衷相距甚远。

在“都天庙”附近,仍有“花门楼巷的中共淮盐特委旧址”,“当年非常繁荣的有清江浦红灯区之称的都天庙后街”,“摄影大师郎静山故居”“毗庐庵”“古井一座”“大众剧场”等,这些都不在目前规划“保护”之列。令人担心的是我们到底要保护什么?仅保护几座盆景吗?我们应该保留给后人的是一座完整的、散发着明清文化气息的历史文化风貌区。即使有些房屋年久失修,外貌改变,也应从长远计划,“抢救为先,重点保护,逐步修复,还原其貌”,保护原汁原味的民居房屋、建筑风格、街道走向,包括周边与之适应的地理环境,让人们从这座幸存下来的历史文化街区中感受到清江浦的历史氛围和文明气息,这才是我们的城市不同于其他城市的历史文化特色。否则,几座少而又少的可怜盆景又有什么“特色”可言呢?!又有什么“延续文脉”之说?!

“详细规划”中称“较好的老房子采用原址整治和易地复建两种保护方式,文物附近和主要巷道旁的老房子尽量保留进行整治,以提高传统风貌品质和适应现代生活;其他分散分布的老房子建议迁建于文渠河沿岸与周信芳故居附近,将其利用为“名人故居”以形成“名人故居集粹”。

清江浦见过太多的文化遗产的消亡。在王叔相故居被拆毁时,有关部门就提出要为王叔相故居在原地立一块碑,以示纪念。现在比当时更进了一步,采取了“易地迁建”的方式,为名人做了一个“集粹”。中国有若干个历史文化名城,世界上有若干个历史文化名城,东南大学的设计师们走南闯北,见识过大千世界,几曾见过孔子故里、李白故居、鲁迅故居、老舍故居“易地保护”?!几曾见过贝多芬故居、莎士比亚故居、米开朗基罗故居“易地保护”?!如果论资格,他们的故里最应该来一个“名人故居集粹”,那些地方都是诞生天才大师与文化巨匠的所在,怎么没见几座“名人故居集粹”呢?!如果世界、如果中国都来“名人故居集粹”,今天我们还能看到什么真文物?

与其“名人故居集粹”,不如不要,什么都不要了。因为清江浦的历史已在这里消失了,消失就让它消失吧,文物失去了原真性,就不再是文物了。复制品有什么价值呢?文化遗产是代表地球、自然、生命、生物演变发展过程中的典型范例,它最珍贵的价值是历史信息的“原真性”。我们需要保护原生的、本来的、真实的历史原物,而不能按今人的臆想重建恢复的东西,不要再“以假乱真”地欺骗后代了。这一代的后悔药和遗憾果让后人来咀嚼吧!实际上,这种“名人故居集粹”可能无法承担“辉煌历史印记”的重任,却可能落下我们拆毁历史文化名城的证据。建议设计师们放弃“名人故居集粹”的想法,给已经逝去的清江浦一点安静吧!

“详细规划”称“从消防、疏散人群的角度考虑,无论如何保护,交通要道还是要开的。”即在保护区开辟新的消防通道,“如果碰上老房子,只得牺牲老房子”。实在不知,其他城市碰上这个问题不知是如何解决的,比如周庄、比如平遥、比如丽江古城。非常值得深思的是,到底是保护重要,还是开发重要?如果开发是第一位的,那么,别的什么话也不要说了。因为,说了也没用。周庄、平遥、丽江古城就没有消防问题吗?有了消防问题,怎么没见到这些地方为了预留消防通道而拆除大批老房子呢?!历史上清江浦的老城区没有消防通道不是也保存下来了吗?!可见,对这片历史文化街区的态度和情感决定了设计笔的走向与轻重。消防通道再重要,也不能以牺牲历史建筑为代价,否则,我们就会看到一幕令人震惊的景象——在大火还没到来之前,我们自己就毁掉了历史文化街区,这是天灾?还是人祸?!难道我们真的到了“焦土抗战”的地步了?!鬼子还没来,我们自己先放一把火不成?!东南大学诞生过杨廷宝这样世界级的建筑设计大师,设计出许多震惊世界、流传千古的经典之作,为什么不能开动脑筋,想想办法,另辟蹊径呢?!再不行,可以到周庄、平遥、丽江古城看一看,自己想不出办法,借鉴他山之石,也是一种科学的态度。

曾与上海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中国城市问题研究专家、《城市中国》杂志总编匡晓明先生谈及此事,他开言便道:可以把消防车做得小一些,可以定做一个专门走小街小巷的消防车么,有两米宽就解决问题了,何必去拆老房子?!此话一出,眼前一亮。甚至揣想,当年古人的水龙车就是按照小巷的净宽来设计的,所以,在没有专门修筑消防通道的情况下,都天庙居然完好地存在了六百年。看来对历史文化街区的感情与例行公事真有天壤之别。

已出台的《2001—2020年淮安市城市总体规划》和《2008年—2030年淮安市城市总体规划》文本中只“划定两片历史街区,分别为河下古镇历史街区及上坂街、驸马巷和龙窝巷历史街区”。这两片文化街区都在楚州,而代表清江浦文化风韵的“都天庙历史文化街区”并未写入《淮安市城市总体规划》文本。只有纳入文本,才能使“都天庙历史文化街区”从理论上和法规上得以彻底承认,并受到法规保护。否则,目前的“保护”只能算是“纸上谈兵”和“坐而论道”,某一天,哪个开发商都可以斥巨资买下此地进行“房地产开发”,而不需要负任何法律责任。让“都天庙历史文化街区”名正言顺地进入《淮安市城市总体规划》文本,才是善始善终的善事。

从“详细规划”到今天,已经六年过去了。“都天庙历史文化街区”如何规划保护还是遥遥无期,有始无终,不禁让人担忧其命运。因为在它的前头已经有若干历史文化街区杳杳西去,一去不返。“都天庙历史文化街区”是清江浦最后一块文化净土,如果连最后一块历史文化风貌区都不能完整保护、留传给后代的话,那么,那句著名的口号——“让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就是一句最大的空话!就会让全体人民失去信心,就会让清江浦这座六百余年文化之城在我们手中彻底消失。

物质形态的古城将随着“都天庙历史文化街区”的最后消失而彻底告别这座所谓的“让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地方。



2012年,都天庙终于迎来新生的时刻。有关方面开始修缮都天庙和郎静山故居。这是淮安一些历史文化保护者呼喊多年的结果。问题是,现在只修缮上述两处建筑,而整个街区的恢复修缮都无法提到议事日程。原因是没钱。这样的结局还是让人欲哭无泪。

泣血而成的文字,请转发,请铭记

【淮安城市笔记】序:抚摸我的故乡

【淮安城市笔记】一、清江浦的六百年与十年

【淮安城市笔记】二、名人故居休矣——淮安名人故居之下场

【淮安城市笔记】三、王叔相故居毁灭记

【淮安城市笔记】四、最残酷的“易地保护”——王瑶卿故居拆迁始末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关于苏州市桃花坞地区历史文化资源的调查
【关注】2016年3月中卫历史文化街区开始改造,附改造后效果图及中卫古城图
佛山岭南天地,南粤文化之乡
公布了,西安这条千年老街将这样保护改造!
【枉言 | 摄影】先农大院藏着辣么多吃货圣地
淮安市清江浦风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