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每一个善举》




这次和大家一起品读的是绘本《每一个善举》












封面是一个孩子,低头站在池塘边,仿佛在仔细想着什么


听名字便可猜出,这本书的主题和善意有关。这本书的关键词有这些:校园,欺凌,友谊,拒绝,友善,同情心,旁观者。还涉及到了“插班生”这一群体在新环境的接纳问题。


大概每个人在上学时都有一个插班生同学。一个大人来到新环境都会感到陌生、寂寞、孤独,何况小孩子呢。如果你曾经遇到过插班生,你是否曾拒绝过他们善意的示好?如果你曾作为一个转学生,或是你的孩子转过学,你肯定了解插班生试图为了融入新环境而鼓起勇气吧?这本书就在讲述“插班生”和“新集体”之间发生的故事。


《每一个善举》讲的是小女孩克洛伊回忆一件令她深深懊悔的事。故事以黑人小女孩克洛伊“我”的口吻,回忆自己曾经冷漠地把新来的女孩玛雅排斥在女生小团体之外,等到明白自己错了,却已经没有机会弥补。也许你我都曾有一些抱歉没有说出口。也许都曾经历过一些无法挽回的遗憾。这本书会带你回忆尘封的往事,走进那些金色的回忆里……

     


扉页是一张空课桌,阳光静静洒在桌面上,像电影画面一样。这一张透明湿润的水彩画有一种带我们回到教室的魔力,也暗示这是一个发生在学校的故事。


“那个冬天,雪覆盖了一切。整个世界都变成了耀眼的白色。”

      


远看学校,绿树红墙,白雪皑皑。干净,安静。


接着我们看到了下一页,镜头一下子拉近了  直接穿过了建筑,到达了教室——


一天早晨,同学们都坐在了座位上,教室门开了,校长走了进来。

她领着一个女孩儿,对大家介绍道:“这是玛雅。”

玛雅的头垂得低低的,我想我听到了她小声嘀咕道:“你们好。”



所有人都盯着她看。她的外套敞开着,里面的衣服看起来又旧又破。她的鞋还是春天的单鞋,根本不适合雪天穿,一只鞋的鞋带也已经坏了。


大家看到这一张画面,还有文字,有什么感受?

玛雅的家境并不富裕。


玛雅盯着地板,而绘者E.B.刘易斯用从地面仰视主人公的取景角度,让玛雅腼腆、拘谨、有些自卑的形象跃然纸上,我们立刻对玛雅的心情感同身受。这种电影中的特写镜头运用在本书中多次出现,刘易斯运用光线的高明手法使得角色心理活动刻画的入木三分。


我们的老师艾伯特小姐说:“大家来跟新同学问个好吧。”但是大多数人都保持沉默。

教室里只有我旁边的位置是空的,老师安排玛雅坐在了那里。

在我们邻桌的第一天,玛雅转过来朝我微笑。可是我并没有回应她。我挪了挪我的椅子、我自己、还有我的书,想离她远一点儿。当她看向我的时候,我就故意把头转向窗户,盯着窗外的雪。

以后的每一天,每当玛雅走进教室,我都会扭头看别处,而且从不对她笑。


      


这幅图里,窗外的雪花慢慢飘落,窗户里面,玛雅正在微笑着打招呼,克洛伊冷漠的表情望着窗外,我们能够读出他们的心理吧?


中午饭后的休息时间总是孩子们成群结队玩耍的时候,可是这时候玛雅在哪里?

来看看文字是怎么写的吧:

     


这是文字表达出来的那部分——我和我朋友们的亲密友谊。而画面负责表达了更多



我们的绘本编辑柴柴说,在画面里,玛雅被女生的小圈子排斥,被所有人似有似无的上下打量。还有什么比这样的处境更让人心酸和同情呢?

玛雅望着女生小团体手拉着手走开,很孤单

又被大家打量着……

这样的一幕每天在多少校园里上演!


接着,玛雅开始鼓起勇气尝试去加入这个女生小圈子。

一天,我们正在滑梯边聊天,玛雅朝我们走了过来。

她摊开手掌,给我们看她闪亮亮的抓子儿和红色的小球,这是她的生日礼物。

“它弹得可高了。”她说。

可是我们都没兴趣。


     

于是玛雅跟自己玩起了游戏。


      


小时候相似的是抓石子儿。这样的玩具作为生日礼物,也暗示玛雅贫寒的家境。然而她把自己的生日礼物拿出来和大家分享,玛雅在努力表达自己的善意,和想要融入新环境的意愿,我们都感受到了她的诚意,然而,克洛伊她们眼里,这样的东西实在是平常,她们走开了。


玛雅的第一次尝试以失败告终,她和自己玩了起来,其实也是在自我鼓励。

玛雅第一次的尝试受挫了,她会放弃吗



玛雅没有放弃。

下午,我们回到教室后,玛雅悄悄对我说:“我打赌你肯定猜不到新的抓子儿世界冠军是谁。”在我身后,安德鲁小声嘀咕道:“克洛伊交了新朋友。克洛伊交了新朋友。”

“她不是我朋友。”我急忙低声解释。



这个小片段反映了环境的压力对一个人判断力的影响,尤其是在孩子们中。如何引导孩子们在面临同伴压力的时候做出正确的事情,是一个可以延伸讨论的话题。


教室里的阳光明媚温暖,而每个人的脸部表情都是冷漠的。



前面的克洛伊是冷漠,后面的安德鲁笑着起哄。

两个后面的女同学低垂眼睛,听到了所有对话,大概是事不关己的心态吧。动作和表情都不自然


      


最左边的玛雅低下头,我们也可以体会到她的心情。

几周过去了,我们每天都会悄悄议论玛雅,嘲笑她的衣服、鞋子和她带来的奇怪午餐。



这幅画,玛雅一边吃午餐,一遍用眼角看向画面外的方向。我们可以想象出没有画出来的内容——几个人在议论玛雅的午餐多简陋。

后面的男孩和女孩的目光也朝向玛雅和她的午餐,那个女孩的表情显示出嫌弃


“好几次,玛雅伸出手给我们看她带来学校的东西:一副扑克牌、挑竹签游戏棒、一个破娃娃。无论什么时候她问我们要不要玩,我们都说不要。”

这张图同样非常善于运用眼神和角度。两个女孩在从玛雅背后看着她,她们一定看到了她被拒绝。玛雅的眼睛看向图外——我们可以脑补出来三个女孩们离去的背影。这张图非常正面、明显地让我们看到玛雅被拒绝后的失落,她拿着洋娃娃的手都还没收回来呢。



“天气越来越暖和,冰封的池塘解冻了,小草开始从雪覆盖过的泥土里钻出来。

一天, 玛雅穿了一件漂亮的裙子和一双看上去很贵的鞋子来到学校。但是鞋子和裙子好像是别人穿过的。”



玛雅穿着粉色的小裙子非常可爱,和冬天的穿着简陋的玛雅比起来,已经很漂亮了

三个女孩打量着她,我们看不到她们的表情,但从她们的动作中可以想象出来,还有玛雅微微扭着身子,被她们看得不好意思了

她们会因为玛雅穿了漂亮裙子而对她表现的好一点了吗?


我们都希望是这样的。

但是其实不是

克洛伊她们的反应是


“我给她起了一个新名字,”肯德拉小声说,“叫‘新不了’。她的每一样东西都是从二手商店里来的。”

“我们都大笑起来。玛雅一个人站在围栏边。她手里握着一根跳绳,但是她没有走过来问我们要不要玩。



过了一会儿,她把绳子对折,把两端绕在两只手上,开始跳起来。她围着整个操场一直不停地跳。她一次都没有抬头看,只是一直跳,跳,跳。


这一次,玛雅最后的努力也被无情地否定了。她肯定听到了这句话,她彻底失望了。这幅画面,第一眼看上去多美丽,一个漂亮的小女孩在阳光下跳绳

可是实际上她的心情一定和她的脚步一样沉重


接下来,转折发生了


“第二天,玛雅的座位空着。那天早晨的课堂上,我们讨论的主题是善良。”

这个主题,老师会用什么方法来解释呢?


艾伯特小姐拿来一个大碗,盛满水。大家都围在她的桌边,看着她把一粒石子扔进水里。

小小的波纹从石子向外荡漾开。


“这就是善良的力量。”艾伯特小姐说,

“我们所做的每一件小事,都会像波纹一样,向整个世界发散力量。”



艾伯特小姐用这个例子来生动地解释了我们每个人对周围的影响

这幅画面也非常经典

绘者并没有直接画出艾伯特小姐在投石子,孩子们在看而是用石子入水、波纹、和水中孩子们脸的倒影来组成,我们在倒影中看到四双被启发了的眼睛,他们此时心里在想什么呢?

    这幅图就是能让人想到画面之外的弦外之音。


“然后,艾伯特小姐让我们每个人都说说自己做过的善举,并且扔下一粒石子。

约瑟夫为他的奶奶扶过门。肯德拉帮忙给她的小弟弟换过尿布。甚至讨人厌的老安德鲁都做过好事。

“我帮过老师把书搬上楼。”他说。

艾伯特小姐说确有此事。

我站在那儿,手里攥着艾伯特小姐给的石子,一动不动。

“很小很小的事也可以算。”艾伯特小姐温柔地说。

可是我的脑袋里一片空白,

我把石子交给了下一个人。”



这幅画面,克洛伊拿着石子,使劲儿地想自己做过什么好事,我们看的时候不禁和她一起想了起来,也不禁为她叹息。

画者E.B.刘易斯的画面总是能画出很多超出画面更多的东西。这一幅画我能想象到的,就是克洛伊的心在这一刻肯定发生了什么不一样的事情


“一天又一天过去了,玛雅还是没来上学。

每天早晨,我慢慢地朝学校走着,希望这一天玛雅会回来,看着我微笑。



我对自己保证,这一天我一定会用微笑回应她。”

“每一个善举,”艾伯特小姐说,“都会让这个世界变好一点点。”


她在心里不断响起这句话,期盼着见到玛雅,给她一个善意的笑。克洛伊低头走在路上,背影看起来心事重重。玛雅去哪了?克洛伊能有这个微笑的机会么?


但是玛雅的座位一直空着。有一天,艾伯特小姐向全班宣布,玛雅不会回来了。

“她家要搬走了。”艾伯特小姐说。然后她叫同学们拿出笔记本,拼写时间到了。


这个消息对克洛伊来说太令她失望了

“然后她叫同学们拿出笔记本,拼写时间到了。”

这一句话好像要将事情继续推动,但我们和克洛伊一样,多想知道更多一点点玛雅的消息,我们和克洛伊一样,再也不关心拼写了。



阳光照着玛雅的空课桌,扉页上出现过的那个课桌

和克洛伊的心情一样空

玛雅已经搬走了

我们可以猜想出玛雅贫寒的家庭处在不断漂泊的状态


“那天下午,我独自走在回家的路上。当我路过池塘时,我的喉咙里塞满了所有我希望自己已经对玛雅说过的话,和每一个我没有表达的善意。”



“我一次又一次地向池塘里扔石子,看着水面泛起波纹,然后扩散开去,再泛起波纹,再扩散开去……

就像每一个善举—不管是做了的还是没做的;就像某个地方的某个女孩儿—伸出手,把小小的礼物拿给别人看,那个人却走开了。”


画家总是能精确地把握表情,用表情传达出内心。我们能体会到克洛伊想要补救,想要忏悔的心理。

但是事情看起来已经无可挽回了

这件事让克洛伊难以释怀。就好像投入小河的石子小时不见了一样。有些人一旦错过就不在了。



“我望着水面的波纹。太阳渐渐落到了枫树林后,

而向玛雅表达善意的机会,却变得越来越遥不可及。”


克洛伊在池塘边待了很久很久,直到太阳下山。

绘者刘易斯拉远镜头,夕阳下克洛伊在池塘边的身影,好像时间都静止了

沉浸在余味绵绵的结尾里结尾很伤感,却不落俗套,给人更深刻的感受。

故事到这里就结束了,留给我们思考的空间。




这本书独特的题材(插班生)、电影化的视角、开放式留有余味的结局,非常能抓住人心。会让人想到影帝凯文·史派西的电影Pay It Forward《把爱传出去》。



故事是一个老师在课上解释指数函数的时候,说到,每人都帮助三个人,影响的人会指数型上升,结果能超出你的想象,然后主人公小男孩就去这么做了。电影很棒,可以找来看看。

抓住每个表达善意的机会,把爱传出去。 所以每一个善举都很重要



这本书非常适合在学校推广,因为校园霸凌非常普遍,近年来已经有多次的报道。除了校园暴力,更多的是“冷暴力”,尤其是在女生中——集体孤立某个人,以尖酸刻薄地嘲笑那个人为乐。

回想我们小时候,大概每个班级都会有一两个经常被忽视或嘲笑的同学,可能是因为长相,穿着,性格害羞等等原因,成了大家拙劣玩笑的对象。



看完这本书,想起一位高中女同学,因为胖胖的,小龅牙,不如其他人灵巧,一些同学就给她起了难听的外号,每次用开玩笑的语气这样称呼她,现在回想起来,她心里当时是难过的吧,只是为了自己的骄傲外表仍然表现得满不在乎。


在课间走廊,有时候她会主动和旁边的女生说话,但好像并没有像其他人那样有固定亲密的伙伴。


我回想自己是否曾经也用外号叫过她?不管是出于随大流或开玩笑,都遗憾于自己当时的无知。



所以“玛雅”存在于世界上成千上万个学校里。更多的“克洛伊”存在于世界上成千上万个学校里 。如果他们能看到这个故事,看到自己的无知,玛雅和克洛伊的遗憾就不会发生。


有读者说这个故事让她想起小学老师给一个学习成绩不好的同学编的顺口溜,老师估计也没想到她的“聪明”给这个孩子带来的负面影响。


所以这个老师更需要看这本书了,艾伯特小姐用石子入水的小实验生动地解释善良、请孩子们拿着小石子说出自己的善举,这个方法多有智慧,能触动人心。正是这堂课点醒了克洛伊,使她悔改。

这才是真正的教育。


也许下次孩子回到家和你谈起同学的事情,你可以问一下他的班级里是否有这么样的一个人,给孩子读一读这个故事,也许某一个课间,她会主动给班级里的那个“玛雅”一个微笑。



这本书在去年出版的时候得了很多奖项

2013年获得 科丽塔·斯科特·金 奖(也有译作:金夫人奖)

是以美国民权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的遗孀命名的。



该奖项主要嘉奖为“非裔美国儿童”创作的童书。

书封面上这个奖项就是科丽塔·斯科特·金 奖

这本书还获得了为了纪念著名童书编辑夏洛特·左罗托夫的左罗托夫奖,1981年担任哈珀柯林斯出版社的副社长,与哈珀柯林斯出版社历史上著名的童书编辑——厄苏拉·诺德斯特姆是很好的朋友。

这是厄苏拉·诺德斯特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每一个善举
《每一个善举》我们所做的每一件小事,都向整个世界发散力量 | 绘本赏读
看不见的伤害
把爱刻在树上,50年等来了初恋女孩
瑞士画家艾伯特·安克
Albert, 艾伯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