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美与暴烈》:如电影般华丽的自杀,毁灭的究竟是什么?

“1970年11月25日,日本现代文学杰出代表性作家三岛由纪夫制造了一起震惊全国乃至全世界的事件:率领四名追随者劫持自卫队高级将领,召集自卫队员鼓动兵变,计划失败后,剖腹自杀。”

事情发生在50年前的一个冬日正午,三岛由纪夫在日本自卫队东部方面总部切腹,并命人砍下自己的头颅。

很多人会好奇三岛由纪夫到底是谁?他又为什么如此轰轰烈烈的自杀?

说起三岛由纪夫,他是作品被译介最多的日本作家之一,他的作品也曾获三次诺贝尔文学奖提名,川端康成曾称其为“两三百年都难遇一个”的文学天才。但是与辉煌的文学履历相伴的,却是三岛由纪夫饱受争议的一生。

治愈他自杀的缘由,我们就要从《美与暴烈》说起了,《美与暴烈》《泰晤士报》的记者亨利·斯各特·斯托克斯写的三岛由纪夫的传记。作为最接近三岛由纪夫的外国记者,他参观过三岛私人组织的盾会,进入过三岛自杀的现场,参加过川端康成组织的三岛的追悼会,进入到三岛事件的审判庭。可以这么说,他是最有资格记录三岛的人。

“在斯托克斯的立场上,既无须为日本主流评论界发言,也没有必要偏袒三岛本人,他占据着自己所拥有的特殊而又独立的位置。” 是他对三岛由纪夫的评价。

作为唯一一位被允许靠近三岛由纪夫自杀现场的外国记者,亨利·斯格特·斯托克斯也可以说是三岛生前的知交,是其人生后期有发言权的近距离观察者,所以他所撰写的《美与暴烈》除了包含丰富的一手史料之外,我们也可以从不同角度揭开这位文学巨匠—三岛由纪夫的传奇人生,以及他“完美”式自杀背后的故事。

01.“华丽”与“美”是怎么与自杀相联系的?

一九七零年十一月二十五日,刚刚完成人生最后一部作品《天人五衰》的日本作家三岛由纪夫率领着四名“盾会”会员,冲入当时位于东京新宿区附近的日本自卫队驻地,并且胁持团长益田监利,然后在阳台上向着一千名闻讯赶来的日本自卫队队员发表了长达十分钟的演说,演说中充满了对日本政府放弃武装的鄙视,鼓吹日本军国主义和武士道精神,却遭到在阳台下自卫队士兵的轻蔑。

在群嘲和讥讽中完成一系列事情后,他退入室内,与同行的森田一道按照日本武士传统惯例切腹自杀,自杀时额头写着“七生报国”。同行的同伴连砍数刀方才人头落地,这便是后来震惊整个日本乃至世界的市谷事件。

《美与暴烈》中是这样形容当时的场面的:

“正午,准点。三岛由纪夫走到了阳台上。他大步流星,走到最靠栏杆的地方。远远望去,这只是一个小小的身影,一身棕色的盾会制服。下面的人只能看到他的脑袋,也能看到绑着的头巾,那轮鲜红的日出图案不偏不倚,正在他的眉心。他一跃而起,站到了扶栏上。于是,瘦小而结实的身形终于完全显露在大家面前。制服上的铜纽扣反射着11月的阳光。双手戴着显眼的,雪白色手套,但上面的血迹也同样触目惊心。几分钟后,他便切腹自杀了。”

这场面明明是可怕的自杀,为什么会和“”与“华丽”相联系呢?

这就要从三岛所追求的“完美”人生说起了,“可我心之所向是死亡、黑夜与鲜血”,这是三岛由纪夫在其第一部长篇小说《假面的告白》中写下的话,而这句话无疑不在透露着“暴烈的死亡才是美的终极形态”。从这个角度来看,三岛的追求是极致和热烈,那这个有着传奇色彩的人到底有个怎样的人生呢?

纵观他的辉煌人生史,925年,三岛由纪夫出生于东京四谷区,本名平冈公威,为家中长子,少年时代的他便展示出了卓绝的文学天赋,14岁就开始小说创作,16岁完成处女作《鲜花盛开的森林》,并经由国文老师清水文雄的推荐,在日本浪漫派知名刊物《文艺文化》上连载,惊艳周围一众师友。

清水文雄对他更是刮目相看,并帮他取了“三岛由纪夫”的笔名,后者沿用此笔名一生,并最终以此名成为二战后日本文坛最重要的作家之一。

在文学创作上,三岛由纪夫少年得志,学生时期的创作便已经引人注目,及至他完成长篇小说处女作《假面的告白》之时,俨然已是肩负着未来日本文学希望的明日之星。

从1949年发表《假面的告白》开始,到1970年完成《丰饶之海》的最后一卷《天人五衰》为止,在短暂的20多年的创作生涯中,三岛由纪夫凭借其惊人的创作力共完成了40部中长篇小说、20部短篇小说及18部剧本,为战后的日本文学留下了丰厚的遗产。

纵观三岛由纪夫的一生,我们可以发现,始终贯穿如一的便是他对“”的极致追求。在三岛看来,美于毁灭中才能达至永恒,这也是三岛所追求的极致之美。而当这种对极致之美的追求蔓延到个人生活中时,它的所指便只能是—死亡。

从来没有一个作家像他这样完美、持久、严酷地锻造过自己的性命,后又亲手毁灭之。如同樱花之飞落是樱花之美命定的组成部分,当毁灭到了某个程度它就变成生命逻辑的必然。” 三岛的毁灭亲身印证了他曾反复书写过的情欲之美、虚无之美与幻灭之美,过程之暴烈。

凯尔泰斯曾说“自我纪实是一种苦役”,三岛由纪夫终其一生都在定位和实践自己心之所向的美学观,付之以文字、行动、最终付之以生命。而在这场烈日下的苦役中,三岛如执着的稚童一般天真地寻找着露水的痕迹——终极之美的奥秘,一路寻找,直至太阳将他研磨干净。

美的毁灭,美过于美本身,若一个极端迷恋死亡和暴力之美的人,要是甘于平静的自然死亡反倒让我不满”。于是,政治的空想和毁灭之美使他即使到最后自杀也要如此惊世骇俗,暴烈至极。

”死亡洋溢着鲜血,而且必须追求仪式。”这是三岛对死亡的预想,换做常人的我们,如果预想到自己的死,都可能会因为害怕颤抖不已吧,但是对三岛来说,这是一种未知的喜悦,也是通往完美世界的唯一方式,至少他的死壮烈而又震撼。至少时至今日,他的灵依旧是最高尚的存在。

02.三岛想毁灭的到底是什么?

整本书一直在探讨三岛自杀的根本原因,我也是带着这样的疑问从头看到尾,究竟有什么力量让三岛作出那样的举动?于是,我看了三岛由纪夫的其他作品,发现,他自杀想毁灭的并不是自己。

①自我在现实里的受阻

心理学家荣格说:“一个人毕其一生的努力就是在整合他自童年时代起就已形成的性格。”在他的名作《金阁寺》中,主人公说:“不被人理解已经成为我唯一的自豪。”当我跟着斯托克斯的笔触走进三岛的生活,我才发现,他既脆弱又敏感。

暧昧不明的性取向、激进右倾的政治观念、对自己肉体进行令人咂舌的改造,以及最后骇人的自杀方式,谜一般的人生轨迹以及明暗交错的个人形象就是三岛由纪夫现实生活的真实写照,而造就他成为三岛由纪夫的不光是他自己,还有他的生活。

由于从小身体羸弱,他一出生就被心高气傲的祖母抢走了,他的父母很少能接触到他,就是喂奶期间,祖母要求母亲也是快去快回。祖母对他影响很大,一方面把他当娇贵的女孩儿养,一方面教会他做人的清高与傲气。这使是他容易接受颓废的浪漫美学观,同时也锻造出一个非常在意别人的眼光的三岛由纪夫。

祖母去世后,他父亲要求他学法律当公务员,母亲倒是很支持他爱好文学,经常带他去外面补习文学。二战时期,因为身体原因没过体检,他是非常开心的跑回家,但他需要掩饰。为了掩饰,他把自己的身体当成一台精密的机器,制定计划,终于把自己训练成了一名“硬汉”模样。

除此之外,他还是同性恋者,只是在母亲病危之际,他才不得不选择去相亲。这样一个从小就生活在压抑中,身体又弱得很,小学开始就是好学生,到了中学就在书斋里读古派小说的三岛,这样一个人在广泛接触世界之后,体会到的是书生气的无用,以及在运动中感到野蛮的快感,因此,接纳一个痞子角色对他来说并不像外人想的那么痛苦,甚至还带着些许孩童恶作剧般的快意。不得不说,他的生活经历造就了这样一个三岛由纪夫,这样敏感又脆弱的男人从一出生起就注定了要自杀的吧。

毕竟体弱多病、被奶奶圈养、不让见母亲、不让下楼、身材矮小、内心自卑、甚至服兵役的时候当了逃兵的少年,一定是从小就有过无数次自杀的念头的,他对青春的沉迷,对肉体的热爱,让他很想在年轻的时候就死去。

曾经在他的散文《空白的作用》中写道:“我胆小,不能自杀。但这种丑恶滑稽的念头,我总是拿它没办法,实在讨厌,所以我就用写小说的方法来代替自杀。”这句话直白坦率的令人心惊。

②成就最后的辉煌

书中斯托克斯谈到三岛在《太阳与铁》散文集中所暴露出的文学上的转折—对自己写作之路进行的一次回望。太阳与铁,单单两个意象,却暗藏着复式的象征结构。首先,太阳是崭新的白日,铁是既可下坠也能上升的夜晚。这样来看,在成为一名作家的路上,三岛一定常常徘徊在日与夜的缝隙之间,所以时间性势必会成为其不可回避的命题。

但是他的灵魂是壮烈的,他不允许自己有些许不完美,尤其是时间这个可怕的东西。毕竟曾经的他,为了身体的美观,毅然决然的选择了拜师学艺,像刚刚发现自己有个身体的小男孩一样带着好奇和勇猛练习剑术和拳击,在短短几年间改造了原本孱弱的书生形象,肌肉堪比健美教练。这就是三岛式的奇迹,精力旺盛,不知疲倦,不迭目的不罢休。

只有肉体趋近完美了,他才能赢来货真价实的“美”,比文学本身更切实的“”,但与此同时,加速前进的肉体也将加速抵达高峰,他也就不得不提前面对“终结”这个命题。在日文中,有一个词:“残活”,说的是苟且、忍辱,说的是不壮烈牺牲因而丑陋过活。拥有完美躯体的人也敌不过岁月,他在四十岁不到的时候,巳然体会到这份苍凉。肉体改造不过是加速器,让他冲向终点。

除此之外,在三岛由纪夫最后的日子里,他发现自己写作的魔力已经渐渐的退去,试想一下,即使是作为一个作家如日中天的成功也无济于事,军国主义只是精神上的替代品,但那不能代替他死,反倒促成了他的自杀。

中国有句成语,叫知行合一,钱钟书老先生曾经说过,只有禽兽是天生知行合一的。三岛由纪夫不是禽兽,但是他从一个懦弱少年渐渐成长为一个越来越有行动力的男人,他靠自己坚定的毅力塑造了自己希腊雕塑式的身体,他从只能用写作来代替自杀的知性世界慢慢的开始像肉体的行为感官世界过度,他拍的照片,扮演的戏剧角色,对自己的形象的塑造,都注定了他最后对行为表达的热爱不亚于文字的表达。

他的灵魂深处有太多的矛盾,一方面看中名利,一方面又极度虚无,肉体的日渐强大,内心却依然自卑,因为渴求却得不到而始终焦躁不安,无法活成自己最完美的模样,所以,也许只有通过死,才能达到他所希望的知行合一吧。

③对天皇主义的政治追捧

他的自杀,是以极端的切腹加斩首的武士道仪式自杀。

“森田的刀劈了下去。但是,太晚了。下手的力量的确很大,但方向严重偏离了三岛,砍在了红地毯上。这一刀使三岛的后背和肩头都受了刀伤。

“再来!”别的学生喊出声来。森田又劈了一刀。这一次,他又失败了。他砍到了三岛的身体,但不是脖颈。深深的伤口骇人之至。

“再来一次!” 森田的手里已经没有多少力气了。他第三次举起寒光四射的长刀,用尽了所有气力。这一次,切中了三岛的脖颈,但还差一点。三岛的头颅依然垂挂在身体上,鲜血像涌泉一样从颈项里涌出来……

看到这里,也许你会说,这是一种类似虐杀癖的精神病症,或者说,这不过是极端的军国主义,是日本右翼分子在为帝国招魂。其实,这是日本武士道精神里最光辉的死亡方法,三岛正是这样,让他的所有以自弑的方式结束生命的文学界同行们,都死得相形见拙。他同时略带尴尬和勉强,完成了他自我意识里,那个武士道的浴火重生。

武士修行必念教材《叶隐》第一卷记载到:“武士之道即迷恋死亡”。

通过对三岛在自杀的选择方式上我们可以发现,他对武士道是从根源上认同的, “受制于平凡的思路,就无法完成壮举。你必须变得盲信,并培养对死亡的狂热。一旦你树立了整套识辩的能力,要想再付诸行动就太晚了。在武士之道中,忠和孝都是多余的,你只需要对死亡的迷恋和狂热”。

可是在故事的结局,三岛却说了这样一句话:“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我想继续活下去!

采取极端的武士道仪式自杀身亡,并且表现出对死亡之美的高度渴望,一方面鼓吹天皇崇拜,却又同时积极倡导日本社会和文化的彻底西化并身体力行,把美作为自己毕生的追求,却又深深受到美的裹挟,当肉体变成了美的任务,紧接着就是美的宿敌,而灵魂只在冷眼旁观。这样的三岛也是矛盾的吧!

总之,我还是比较赞赏传记中对三岛自杀动机的概括:“由同性爱、阳明学和天皇崇拜拼接出的一幅灿烂华丽的马赛克拼图。

03.三岛负有血性的自杀方式带给我们的思考

这个作家,这个军国主义疯子,这个谜一样的男人,他想做到的事,真的是有本事都做到了。只是这样的人生,太过凄厉,也并不美好,虽然也是真的很完整。换句话说,三岛由纪夫最不朽的作品,是他的人生本身。

毕竟在追求美烈的死亡过程中,他顾左右而言他地扮演了太多的角色,获取了各种各样的名声和批评,最后,将一切的障眼术都拨开,他才敢于表达真正的自己:“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我想永远地活下去”。

这样的血性很美,就像特拉克尔在哥特式的糜思里看到的:“当被玷污的房间里每一个命运都已终结,死亡跟着霉烂的步伐走进屋子”,他信任死亡,如同信任玫瑰的美丽,他宁愿在畸恋的恶源中,为自己亲手喂下死神递上的黑樱桃。这是一种宿命状的结局,如同一个受咒语包围的家族,在黑袍里面,那颗火红的心,注定要以割裂的姿态,绽放于血色中。毕竟当三岛拨开和服、露出健硕腹肌的那一刻,才是人生中真正属于他自己的专场。

就像莫言在他的《三岛由纪夫猜想》中所写:“从他的头颅落地那一刻起,一道血光就把他的全部的文学和他的整个的人生照亮了。从此三岛和三岛的文学就永垂不朽了。

只是,一九七零年十一月二十五日的那一天,盛开在日本文学史上最艳丽的那片樱花,飘然而落。美到最后就是枯萎,这才是生命真正的遗憾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从“男色”角度重新审视三岛由纪夫的死亡美学
三岛由纪夫:日本军国主义复辟狂
三岛由纪夫 | 美如伏击
三岛由纪夫-其人和其作品
冷酷之下便是温柔——阅读日本作家三岛由纪夫
谁能理解三岛由纪夫?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