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超实用的颈内动脉CTA分段
影海泛舟授权发送
作者:七田小溪

事实上关于颈内动脉分段的方法有很多种,本文重点介绍我们平时工作中最常用的一种分段方法,该分段由Bouthillier教授于1996年提出并沿用至今。

分段的全面展示如上图所示,包括7段:

C1颈段(Cervical segement)

C2岩段(Petrous segment)

C3破裂孔段(Lacerum segment)

C4海绵窦段(Cavenous segement)

C5床突段(Clinic segment)

C6眼段(OPhtalmic segement)

C7交通段(Communicating segment)

下面我将详尽展示每一分段的具体识别方法。

C1段(颈段),无殊。

      C2段(岩段)走行于颅底颈动脉管内,骨性管道起到限制颈内动脉颅外段向颅内的继续撕裂。C2段可细分为垂直段与水平段,如上图所示。

      C3段(破裂孔段),是一段没有分支的短段。该段的识别需要在轴位CT中准确找到破裂孔的位置(红虚线处)。

通过这幅图,再强化一下对破裂孔的认识。

破裂孔靠上一个层面,属于C3段。

      C3段识别特征:在轴位CT上,破裂孔层面+靠上的一个或者两个(具体看扫描层厚)层面共同构成C3段。

      C4段(海绵窦段),走行于垂体两侧的海绵窦内,中间发出多个细小分支,供应垂体、斜坡、小脑膜处的硬脑膜及3-6对脑神经。海绵窦段绝大数朋友都可以认出来,比较简单,不再赘述。

      C5段(床突段),为远、近两个硬膜环之间的短段,长约5mm,被前床突所掩盖(图-2黄圈处即C5段)。两个坚硬的硬膜环起到限制下方动脉瘤破裂形成颅内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作用。

       C5段识别特征就是在轴位CT上找到前床突,然后被前床突掩盖的那一段大约5mm的血管就是!


      C6段(眼段),起点为远端硬膜环,止点为后交通动脉起始处,两个解剖结构在轴位CT上都是比较明确的。眼动脉位于C6段上,而非C6段的起点。

      C7段(交通段),起点为后交通动脉起始处(绿箭),止点为大脑前动脉与大脑中动脉分叉处(红箭)。

      本文到这里就先告一段了,文中的图文已经非常详尽的标注了颈内动脉各段的分段方法,足够应付日常报告书写(包括脑动脉CTA)。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颈内动脉
颈内动脉分段
颈内动脉分段方法
颅内床突段动脉瘤夹闭术
赵沃华:脑血管解剖学习笔记第27期:颈内动脉分段方法
垂体病变的MRI诊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