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揭开“女人胸前无乳”之迷——慧深到达美洲的一个重要旁证
 关于我国史书《梁书》中慧深对扶桑国的记述,有的学者认为扶桑国是日本,有的学者认为扶桑国是美洲的墨西哥一带,还有的学者认为那些记述属于海外奇谈,不可相信。近日偶看法国16世纪文学家、思想家蒙田(1553—1592)的一篇文章,心中不仅豁然开朗:扶桑国就是墨西哥,慧深确实到达了美洲的墨西哥一带。
  
   《梁书》卷五十四中对扶桑国是这样记载的:“扶桑国者,齐永元元年,其国有沙门慧深来至荆州说云:扶桑国在大汉国东二万余里,地在中国之东。其土多扶桑木,故以为名。扶桑叶似桐,而初生如笋,国人食之。实如梨而赤,绩其皮为布为衣,亦为绵。” “扶桑东千余里女国,容貌端正,色甚洁白,身体有毛,发长委地。至二、三月,竞入水中妊娠,六七月产子,女人胸前无乳,项后生毛,根白,毛中有汁,以乳子,一百日能行,三四年成人矣。”后面这段文字,看起来非常荒诞。不要说是人,就是其它哺乳动物,也都是胸前长乳,绝对不可能“胸前无乳”的。对此,不仅一些否定慧深到达美洲的学者予以非议,就是一些肯定慧深到达美洲的学者也不能作出合理的解释。法国作家蒙田所写的一篇文章为“女人胸前无乳”作了注解,无意之中印证慧深到达了美洲。
  
   梁宗岱、黄建华译,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1月出版的《蒙田随笔》中,有一篇题为“何谓美”的短文,其中一段是这样说的:“印度人所描绘美的是:黝黑的肤色,外突的厚嘴唇,扁而宽的鼻子。他们在鼻孔间的软骨处插上粗大的金环,一直挂到嘴边;下嘴唇也挂了宝石圆环,垂到下巴处;牙齿外露,直到牙根,也是他们的一种美态。在秘鲁,耳朵愈大愈美,他们人为地尽量把耳朵往下拉。今天有人说,他见过一个东方民族热衷于拉长耳朵,给耳朵戴上沉重的珠宝,把耳孔弄得非常大,连手臂带衣袖也能从耳孔穿过去。有的民族着意把牙齿涂黑,对白牙齿不屑一顾。有的地方却把牙齿染成红色。女子以剃平头为美的,不但在巴斯克如此,在其他许多地方据普林尼说,甚至在某些冰天雪地的地方,也是如此。墨西哥妇人以前额狭小为美,她们把身体其余部位的毛都拔去,而却在额前留发,并加以修饰。她们还特别看重大乳房,追求把奶子提到肩上给孩子喂奶。这些,我们都觉得很丑。”读了这段文字,对慧深关于“女人胸前无乳”的叙述就不难理解了。古代墨西哥妇女把大乳房提到肩上给孩子喂奶,是作为一种美来追求的。大乳房提到肩上,自然“胸前无乳”。至于“项后生毛,根白,毛中有汁,以乳子”的叙述,可以推测,乳房提到肩上,用头发把乳房盖住,并一直盖住脖子,把脖子后的毛发染成白色,故“毛中有汁”,背在背上的孩子就在母亲的肩上吃奶。据从事美容整形的医生介绍,今天也有少数乳房比较大的妇女,生育并哺乳孩子后,乳房就松弛下垂到腰际,如果再采取点措施,把乳房搭在肩上并不是很难的事,何况刻意为之。当然,由于受先天条件等因素的制约,这样的“美人”在墨西哥古代肯定不会很多。慧深到达墨西哥一带时,好客的主人一定要把最美好的事物介绍给远方的客人,作为他们认为最美的妇女,我们可以推测,他们一定向慧深作了介绍。慧深是一个佛门弟子,对主人介绍的,或路上遇见的妇女,都只能相隔一定距离看一下,不可能走到身边仔仔细细地观察一翻,更不可能用手把披在脑后和肩上的毛发拨开研究研究这个“毛中有汁”到底是怎么回事,所以慧深只能瞥上几眼,有个大致印象。至于为什么胸前无乳,为什么毛中有汁,是不是所有的妇女都是这样,慧深不好深究,以致误把特殊当一般,认为所有的妇女都是这样,回到中国后只能模模糊糊地讲个大概,给后人留下许多猜想和争议。慧深于齐永元元年(公元499年)讲述此事,蒙田的文章写于16世纪,间隔一千多年,墨西哥妇女的这种风俗也应当延续了上千年。16世纪时,法国人还不知道《梁书》中有关慧深的记述,蒙田不可能参考《梁书》的记述来撰写。把慧深的讲述同蒙田的记述相对照,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慧深所见到的与蒙田所讲述的,是同一民族即古代墨西哥人的风俗,慧深所说的是扶桑国就是墨西哥,慧深的的确确到达了美洲。
  
   讨论了蒙田的旁证后,有必要再探讨一下扶桑国的方位和距离。这个问题讨论了很多年,很多学者认为扶桑国就是日本,我国出版的权威性辞书也持此说。《辞海》在“扶桑”条下的解释是:扶桑国“按其方位,约相当于日本,故后相沿用为日本的代称。”《现代汉语词典》1996年修订第3版对“扶桑”的解释是:“传说中东方海中的古国名,旧时指日本。”一些学者早就对这种解释提出了疑义。即使从历史记载看,也得不出扶桑约相当于日本的结论。古代相当长的时期内,中国都把日本称为倭国。《汉书·地理志》下说:“乐浪海中有倭人,分为百余国”。乐浪郡为汉武帝元封三年(公元前108年)所设,在今朝鲜大同江南。《三国志》卷三十中也记载:“倭人在带方东南大海中,依山岛为国邑。旧百余国,汉时有朝见者,今使译所通三十国。”《水经注》引《魏略》:“倭人在带方东大海中,依山岛为国,度海千里。”吉林集安出土的,立于公元414年的《好太王碑》多处记载涉及倭国的事件,如好太王为救援新罗出动5万军队去打倭寇。因此,早在汉代,人们对日本的方位和距离就有比较清楚的认识和判断。《梁书》成书于公元636年(唐贞观十二年),距编撰《汉书》已600来年。慧深作为一个云游四方的僧人,对倭国的方位和距离基本上是清楚的,不会把日本称作扶桑。《梁书》编撰者对倭国与扶桑国的区分也是清楚的,故说:“文身国,在倭国东北七千余里”,“大汉国,在文身国东五千余里”,“扶桑国在大汉国东二万余里,地在中国之东”,并把扶桑国与倭国分别予以叙述。按现在的世界地图所标,上海到温哥华的航程是9445公里,上海到巴拿马城的航程是15870公里。按慧深所述,慧深所乘船是先向东北方向再向东航行,他所说的距离,只能根据他所行驶的路程来大致计算。南北朝时期,不仅没有可行的测绘丈量大海的工具,就是对太平洋的定性认识也谈不上,其所说的距离显然有很大误差。但无论慧深的计算有多大差错,与现在的测量数据均属同一数量级。正因为慧深和《梁书》编撰者很清楚倭国的方位,所以他们十分明确,扶桑不是倭国,是一个“在昔未闻”的国家。慧深和《梁书》的编撰者这样认为,我们今天也应当这样认识。
  
   长期以来,很多人怀疑慧深到达美洲,怀疑扶桑国就是墨西哥,主要在于三个原因:
  
   一是年代久远、缺乏有组织的考察验证而产生怀疑。科学技术研究的发现、发明,要做到可验证、可重复才能得到承认。对社会科学的研究,人们也往往要求这样。地理发现和发现过程本身,既属于自然科学,也属于社会科学。从中国到美洲,是可以按照慧深的方式重复进行、重复考察并加以验证的,但由于远隔重洋,航途艰险,再加上没有商品交流的驱动,致使慧深以后的一千多年里,从没有出现过由政府出面的有组织、有目的的考察活动。对个人在无意之中发现、史书上再也未见记载的国家,慧深的叙述的确很难使人相信,于是历代的学者们便把一衣带水的日本当作了万里之外的扶桑。美国于1945年8月向日本投掷两颗原子弹,距今不过60年,1969年把宇航员送上月球,距今不过30多年,就有一些人洋洋洒洒写下长篇文章予以否认,说这是美国人造的假,根本没有这样的事。有人怀疑甚至否认1500多年前的事情,就更不奇怪了。
  
   二是慧深的观察有误或《梁书》的记载不准使人怀疑。慧深到达美洲,语言不通,只能靠眼睛观察。亲眼所见的,所记述的就比较客观准确。主人比比划划所作的介绍,则往往根据自己的理解去揣测,如说小孩“一百日能行,三四年成人矣”,这种显然违背常理的记述可能就属于这种情况。有些可能是《梁书》编撰者未对有关资料数据进行核实,如《魏略》说“度海千里”就是倭国,而《梁书》却认为从中国到倭国是“万二千余里”,即使从唐代都城长安算起也有很大误差。虽然有记叙不准确的地方,但我们不能因此而否认慧深去了美洲。《马可·波罗游记》中关于我国元代的记述显然有失实的地方,但不能因此而否认元大都的宏伟与繁华,也不能因此而否认有意大利商人在元代来过中国。我们看待慧深的叙述也应当持同样观点。
  
   三是低估当时的航海技术而产生怀疑。长期以来,很多西方学者认为,中国人不是航海民族,中国古代的航海技术水平很低,不可能有能力在那个时代横渡浩瀚的太平洋。一些学者早就指出,中国历史上不但是领土广袤的农耕国家,还是一个有着漫长海岸线的航海国家,特别是中国沿海一代的人民很早就从事航海活动,有着丰富的航海经验。《越绝书》上讲中国古代沿海人民“以舟为车,以辑为马,往如飘风,去则难从”。也正因为早在春秋以前乃至殷商时代就有人乘船远走他方,所以孔子才会说:“道不行,乘桴浮于海”。汉武帝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汉武帝进攻朝鲜时,其中一支军队就是渡渤海进入朝鲜的。与现在相比,当时的航海技术虽然水平不高,但利用北太平洋的西风带和海流,从中国到达美洲是完全可以实现的。中国的渤海、黄海、东海的海流,主要由黑潮和沿岸流组成。黑潮起源于太平洋北赤道流,自东向西流动,在菲律宾东岸受阻后向北流动,除一部分流入巴士海峡外,主流沿台湾东岸进入东海,流向东北。从我国东部沿海起航,随黑潮的流向,沿日本东部海岸向东北而行,经千岛群岛、阿留申群岛、阿拉斯加湾,沿加拿大海岸即可到达墨西哥一带。从《梁书》的记载看,慧深是沿着这条航线去美洲的。
  
   《梁书》还说:“扶桑国,在昔未闻也。普通中,有道人称自彼而至,其言原本尤悉,故并录焉。”“普通”,是梁武帝年号,为公元520年至527年,比齐永元元年(公元499年)略晚。这个记载说明,当时从中国到美洲,又从大洋彼岸回到中国的不止慧深一人。
  
   研究历史,厘清历史事件的迷雾,不仅要从史书中去查阅,还有必要了解研究当时当地的民情风俗,乃至结合考古学、天文学、气象学、海洋水文学等学科进行深入考察研究。蒙田所记述的这则资料,有关民俗研究的著作中应当有所记述,还可进一步查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比干的世界》第14章 美洲殷社 第2节 再论玛雅文化与殷商文化
扶桑
哥伦布、慧深、蜂鸟和鹢
扶桑国
到底是谁最早发现美洲大陆
哥伦布是发现美洲第一人?我们的老祖宗早就到过,还不止一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