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为什么乞丐出身的朱元璋成了最终赢家——解读古钱币上的信息

    一位朋友是钱币爱好者。参观钱币博物馆,看到元末明初各个割据政权铸造的钱币后,他得出结论:朱元璋政权铸造的钱分量更足,钱体大而面值不大,所以货币稳定成就了朱元璋的成功。从经济学角度解释了朱元璋一统天下的原因。对此,笔者深以为然。

    从他在朋友圈发的钱币照片可以看到,钱币博物馆从上到下分别展示了韩林儿政权铸造的龙凤通宝、徐寿辉政权的天定通宝、陈友谅政权的大义通宝、张士诚政权的天佑通宝以及朱元璋政权的大中通宝。由于韩林儿政权后来被朱元璋吞并,徐寿辉被陈友亮火拼灭掉,本文仅分析大义通宝、天佑通宝和大中通宝。

    从照片中可以清晰地看出:大中通宝个头最大、币种最多——注意:币种多并不重要,个头大、分量足才是根本从个头看天佑通宝次之;而大义通宝最小。尽管从照片中看不出每一种钱币的厚度,但是从当时铸钱技术上分析,如果个头大的钱币太薄就易碎,不适合作为交易媒介。因此可以推断出:个头大的分量重,而大义通宝个头最小,重量最轻。也就是大义通宝的含铜量最低。

   尽管在钱币爱好者的泉界素有“精天定,烂大义”的说法。笔者对此没有研究,肤浅地认为可能更多地是从铸币质量和精美程度方面下的结论。但是从货币作为交易媒介发挥功能的角度看,“精大中——朱元璋的铸币,烂大义——陈友谅的铸币”是完全站得住脚的。为什么钱币重量对朱元璋统一天下如此重要,很多经济学的名门外汉往往是不明就里的。

    从最初各个割据政权的势力范围看,朱元璋占据的地盘并不大,所处的位置却最不利。北有蒙元政权大本营、南有蒙元政权的残余势力、西有陈有谅、东有张士诚,被夹在中间。如果不考虑江河日下的蒙元政权,对陈友谅、张士诚来说,只要防住一面就可平安。而朱元璋四面强敌环伺,没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就不足以维持边境的防务。

    转而进攻,则更难。如果攻打陈友谅,担心张士诚两面夹攻;如果攻打张士诚,陈友亮可能背后捅上一刀。可谓左右为难。但僵局最终被朱元璋采取先打陈友谅,后打张士诚各个击破的策略打破。朱元璋率先统一江南,后经北伐把蒙元政权赶回漠北。稳定的货币政策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因为借助分析江南各个割据政权的钱币,从中我们可以推断出朱元璋的经济实力最强。

    先看最先被朱元璋灭掉的陈友谅。1360年,作为部将的陈友谅杀主夺位,干掉徐寿辉后自立为帝,改国号大汉,改元大义。新皇帝登基,万象更新,于是铸造新币大义通宝,昭告天下。要知道那时候钱币的流通速度和范围远远超过皇榜。

    从“精天定,烂大义”的说法中分析:如果徐寿辉政权的天定通宝过薄,则无法保证精美程度,可以推断相同大小的天定通宝重量应该大于大义通宝。陈友谅改元铸大义通宝,如果向市场投放新铸币,无疑是一次通货膨胀,扰乱市场。笔者不了解那段历史,推断大概率会如此;假设用大义通宝兑换天定通宝,如果重量轻的大义通宝等值天定通宝,这依然是通货膨胀。通货膨胀不仅立马是对治下百姓的一次盘剥,还容易诱发经济危机——经济危机并不是现代社会才出现的经济现象,古今皆有之,原因亦相同。

    关于经济危机产生原因笔者多次撰文分析,不再赘述。即使两种通宝重量相同,可以等值兑换,重新铸币无疑是一次劳民伤财。而且兑换回来的天定通宝大概率会重新铸成大义通宝流向市场,这依然是通货膨胀。在登基称帝的陈友谅看来,为了确保自己的正朔地位,多大代价都是值得的,但这无疑会加重治下百姓的负担。

    即使陈友谅货币兑换的改革很成功,但是大义通宝和朱元璋政权的大中通宝相比,依然是劣币。作为出售产品的一方,是愿意接受重量更重的大中通宝还是重量轻的大义通宝,自然是不言而喻的。如果老百姓能自己选择,必然会涌向朱元璋控制的市场稳定的地区。结果必然是更多的物资、人口将从陈友谅的地盘向朱元璋地盘流动。一方实力削弱,一方实力增强。

    可以想象,为了改变这种不利局面,陈友谅可以下令断绝对外交易。但是,通货膨胀必然引发的经济危机,不会因为强制、命令乃至杀头而避免发生。一方面对外隔绝贸易,一方面自身经济危机,陈友谅的实力必然不断削弱。最先被朱元璋灭掉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同理,铸币质量好于陈友谅劣于朱元璋的张士诚虽然多苟延残喘了几年,最终也难逃灭亡。

    反观朱元璋。尽管由于陈友谅、张士诚可能采取贸易壁垒,对自己壮大实力不利。但是由于大中通宝个头大、分量足,对经济的干扰少,至少比陈友谅、张士诚免于或者减轻经济危机的困扰。因此,朱元璋才能采纳朱升“高筑强、广积粮、缓称王”的主意。因为“缓称王”固然容易做到,但是如果经济危机频发,如何“高筑墙、广积粮”呢?

    朱元璋正是凭借稳定的货币政策增强了经济实力,最终消灭各个割据政权,建立大明王朝。不过,令人感慨的是,明朝灭亡的根本原因也是缘于货币。想想明朝中后期宝钞泛滥的恶果吧。可谓成也货币,败也货币。由此可知,货币质量的好坏和政权存续时间的长短绝不是毫无关系,而是关系极大,甚至是直接因果关系。

    笔者借助经济学原理对元末明初各个割据政权铸币,即货币政策对经济和军事实力的影响进行了分析。但读者一定要明白,经济学原理不仅适用于当时的朱元璋、陈友谅、张士诚等人,而是无论何时、何地、对何人都适用。

    人们常常把军事胜利归因于统帅的足智多谋,士兵的奋不顾身。但是他们忘了一条古训: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如果没有强大的经济支撑,这些粮草怎么生产出来呢?

    在分析罗马帝国灭亡的原因时,人们大多认为罗马皇帝和贵族的糜烂生活,承平日久的罗马公民不断颓废,因此面对蛮族的入侵时,无力抵抗而溃败。

    奥地利学派经济学大师路德维希·冯·米塞斯一针见血的指出:由于罗马帝国长期实行通货膨胀,帝国的金币不仅越来越轻,而且其中黄金的含量越来越低,因而不断发生经济危机,导致分工合作体系不断瓦解,大量破产公民从城市转向农村,使得罗马帝国既无力维持,也无法组织曾经强大的罗马军团,最终被蛮族征服了。

   在商品货币制度下,政府可以降低货币中贵金属的含量;在纸币作为法币的货币制度下,通货膨胀就更容易了,无非在钞票1后面多印几个0就行。尽管印钞初期可能会回光返照,但最终的结局早已注定。这是人类在几千年不断选择货币的过程中,最终选择黄金的根本原因。毕竟黄金是稀缺的,更是印不出来的。即使是贵金属贫乏的中国古代,也选择铜钱和白银作为货币。因为它们同样也印不出来。这也是现代国家不约而同地强制用法币取代黄金的根本原因。至于这些强制建立法币制度的国家或政府存续时间的长短如何,最终依然取决于印钞的频率和速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古钱】要造反,先造钱 ——元末农民起义军的钱币价值
对中国元末起义军钱币的探究
“永生说钱”之63:不幸被应验的咒语(下)
中国古钱币的历史演变(网摘)元朝时期
朱元璋登基后,张无忌去哪了?1974年发现的一船宝藏告诉你答案
张无忌,没想到你在西沙群岛埋了这么多宝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