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官员的性格,相当重要!
    黄龙元年(前49年),这一年的正月,汉宣帝刘询雷打不动的按时去甘泉祭天。


    呼韩邪单于再次来长安朝见,带着需求单满载而归。可以肯定的是匈奴并不是受中原仁义的感化而为,只是因为势单力薄,无力对抗,加之连年灾荒,不得已,出于现实利益交好汉朝。
这年初,慧星惊现夜空。
这年底,汉宣帝刘询在未央宫驾崩。
    宣帝时代,君明臣贤、政治清明、精英荟萃、赏罚有度、国家安定、百姓乐业,手工业水平达到历史新高,匈奴内乱、救亡助存,八方来贺,西域正式纳入大汉的版图。
    这一年,为大汉帝国西部稳定辛劳一生的解忧公主和都护安远侯郑吉去世,三年后,壮武侯右将军常惠去世。
一个光鲜的时代,也必有鲜为人知的另一面,真相往往来自人性的弱点。很多时候,性格决定了命运。
讲两个宣帝时代,两位正直官员不同命运的故事,以代表宣帝时代的西汉官场作风。
司马迁有一个外孙叫杨恽,他的父亲曾是宰相,小时候,母亲司马英将收藏的外公写的书拿出来让他读。杨恽每读一遍总是热泪盈眶,慷慨激昂。因功被封平通侯时,杨恽将《史记》捐献出来,后人才得以知道这部伟大的著作。
杨恽为人廉洁公正、仗义疏财,眼中不揉沙子。因为刚直,得罪了朝廷很多高官,包括太仆戴长乐,当时,正好有人控告戴长乐贪赃,戴长乐就认为这事一定是杨恽干的,于是幕后指使人构陷杨恽。
    太仆是什么官?高官,位列九卿,但其工作实质就是给皇帝赶车的车夫。因为离皇帝近,就有传闲话的机会,于是,这个太仆就对宣帝说,杨恽在背后拿陛下开玩笑,说正月之后,天气久阴不雨,这是有人犯上作乱的先兆。这原本是《春秋》中的一句话,仅此而已。于是,宣帝下旨交廷尉关押审理。结论是:杨恽心怀怨恨,恶语诽谤,大逆。
    大逆之罪按汉代的法律是死罪,但宣帝认为杨恽是个人才,只是下诏将杨恽与戴长乐一起贬为庶民。
    杨恽赋闲在家,人没闲着,购买田产、宴请名流、吃喝宣泄。这事很快就被传开。杨恽的一个朋友安定郡守孙会宗就写信劝他说:位居高官的人,一旦被罢免,就当闭门思过,装出惶惶不安、悲哀可怜的样子,不该如此张扬每日里交结四方、莺歌燕舞。
    杨恽就给朋友回了一封信,没想到这封信要了他的命。


    这封信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报孙会宗书》。性质如同司马迁的《报任安书》一样,主要说了自己被罢官的原因,现在成为了平头百姓,归乡置田,兴财闲居,自由快乐,埋怨朋友不理解他,还拿一个士大夫的标准来要求他一个平民百姓,并挖苦孙会宗势利浅薄。
    信写地潇洒自如,文采斐然,并没有什么大问题。但是,文字这东西就怕被人解读。在这封信中杨恽写道:夫人精通音律,每当酒后耳热,兴起,夫唱妇随,击而歌:田彼南山,芜秽不治,种一顷豆,落而为其。人生行乐耳,须富贵何时
    杨恽的歌是这样被人解读给汉宣帝刘询的。
   田彼南山,芜秽不治”,“南山”是很高的地方,象征朝廷,现在则是一片荒凉,这显然是在攻击皇帝不作为。
   种一顷豆,落而为其“一”指文武百官,“豆”指的是辛勤培养的人才,应该让其发挥作用,现在却沦落在旷野。
   人生行乐耳,须富贵何时”,人活着应该及时行乐,不然怎么知道啥叫富贵。这是指皇帝荒淫无度。
    
    刚好出现了“日食”,戴长乐手下的一个马夫,就上书控告杨恽。说出现日食是因为杨恽不知悔过造成的。汉代盛行“天人感应”学说。于是,杨恽被抄家,搜出了那封没来得急发出的《报孙会宗书》,奸人解读后,廷尉再次判决,杨恽大逆不道,腰斩,妻儿流放酒泉郡。
   
    当时,把东天山、祁连山一带称为“南山”,也就是西域所在地。
    文字的解读方法极多,如果这样解读,也许杨恽就又高升了。“现在西域这块土地,各国治理不到位,那里有很多宝藏但散落在山间,征服西域是勇士的快乐,那里是建功立业、封侯晋爵的富贵之地”。
可惜,杨恽得罪的小人无处不在,特别是官员扎堆的朝廷。
一代英才,弃市于街。
    据说,流放的杨氏,形成了“弘农杨氏”。后代才俊频出。
    
    当时,跟杨恽关系密切的很多官员因此事被贬职,包括那位闲着没事劝杨恽的郡守孙会宗。上峰身边的赶车人,能量不小,也不能得罪。
 
    杨恽被处死之后,官员们纷纷指控:京兆尹(长安市长)张敞是杨恽的好朋友,两人是同党,也应该得到处罚。宣帝欣赏张敞的才能就把指控的奏折放了下来。
 
    如果说杨恽创造了两个成语“及时行乐”、“荒淫无度”,那么,张敞也创造了两个典故“五日京兆”“张敞画眉”。
    先说“五日京兆”。
    张敞是个能吏,官员后代,为官清廉,待人朴实,是当时治乱的名臣,他所到之处,地方安定,盗贼隐匿。


    当朝中纷传张敞官将当到头时,发生一起案件。张敞就安排手下一位叫絮舜的官员去查办。这个絮舜是张敞一手提拔的官。但是,知人知面不知心,在官场是常有的事。张敞给絮舜安排任务后,这个曾经低三下四、鞍前马后的絮舜竟然傲慢无礼。退出公堂后,冷笑着对其他人说,张敞这个京兆尹最多再干五天,他以为他是谁?还查什么案子,等着别人来查他吧,然后扬长而去。背后说人好,也许被夸的人一辈子都不可能知道,但背后咒人倒霉,分分钟就会传到当事人耳中,官场角斗法则之一。
    于是,张敞大怒,以渎职逮捕絮舜,安排人审讯,结果审出个死罪。这种对上阿谀奉承、欺软怕硬的人,对下自然盛气凌人、吃拿卡要,一追究没有不出问题的,狱吏的手段把圣人都可以审成恶魔,何况絮舜这种掌握权柄又背恩忘义,见风使舵的小人。
    处决之前,张敞还不解气,就让主薄(办公室主任)送给絮舜一支便条,说:秋后问斩的时间要到了,只能干五天的官,威力如何?之后,绑赴刑场,砍了!等到立春,行冤狱使者出行,絮舜的家人就抬着棺材,拿着张敞写的便条控告。使者即弹劾张敞滥杀无辜。按法令,冤杀要抵命,宣帝考虑张敞官声很好,又有才干,就把张敞贬为平民。张敞挂印回家。
    几个月后,京兆尹所属机构,官员懒政,运行几乎瘫痪,盗匪四起,官府追捕的鼓锣彻夜不息。曾被张敞打压下去的巨匪公然对抗官府。宣帝就想到张敞治理能力,于是,派使节招张敞回京。使节到来,张敞家族闻听,哭声一片,以为要抓捕张敞。而张敞笑着安慰说,如果要抓我一介平民,三两个狱吏就行了,何必派出使节。
    张敞随后着官服回京,然后上书为自己辩护。他说,絮舜是我最为宠信的一个部下,很多次,我都原谅他的过失。没想到,有人弹劾我时,他不但不维护上级的声誉,反而消极怠工,当众讽刺“五日京兆”,如此无耻小人,是官场邪恶的现形,于是用法律的手段除去一害,维护官场的秩序,却也有滥杀之嫌,愿意抵命。
宣帝召见张敞,免去罪责,任命他当冀州刺史。
张敞到任后,境内的广川王宫接连发生盗窃案,总破不了案。张敞安排秘密调查,发现广川王内弟与宗室刘调是内贼,王府成了避风港,于是率兵包围广川王府,将刘调等内贼搜出斩首。悬首级在王府外。只一年多时间,盗贼没了。后来又调任太原,也仅一年,太原大治。
  


    张敞与杨恽相比,手段老辣,轻松地就化解了一场危机,前事一笔勾销,消除了隐患。
张敞并不是个投机取巧的官。汉废帝刘贺当初进京当皇帝,任用小人,张敞就直言劝谏,后来,霍光的后人谋乱,张敞也挺身而出。后来,张敞被派往关押刘贺的山阳当太守。但张敞并没干落井下石的事,而是具实上报刘贺的现实表现。替刘贺说话。
当时刘贺是宣帝心中的死结,毕竟是前任皇帝。宣帝确认刘贺不可能有复辟的可能后,加封刘贺为海昏侯,让其生活有保障。侯爵传了四代,直至西汉灭亡。
    张敞画眉,这件事曾让朝中的士大夫不耻,并以此弹劾张敞有损大臣的名节。
    原因是这样的,张敞的夫人幼年时受伤,眉角有伤痕,张敞每天早起,上朝前,给夫人画眉并手法娴熟。宣帝在接到小报告后,当着众人问过张敞这事。张敞说,夫妻之间的快乐事,皇上就别过问了,陛下只须知道,我职责内的事干好没有就行了。于是,张敞又一次化解奸人的指责,并被宣帝树为“模范丈夫”。
    张敞治乱的办法很多,与龚遂的办法相反,但是两人都能保一方平安,让盗贼无处藏身。当时渤海、胶东两郡治安混乱,龚遂受命治理渤海郡,用德政。张敞自请治理胶东郡,用法治,两人功绩相当,刚好应了宣帝的王、霸之术兼用的治国理念。
 
官场是一个危机并存的特殊角斗场,明枪好躲,暗箭难防。
危机就是危险加机遇,杨恽的刚正就成为了危险,而张敞的机智则成了机遇。这可能就是为官,情商、智商、逆商均高的人,才合适做高官。任何时代,官就是为民服务的,如果背离了这个原则,则可能祸国殃民。
汉元帝登基时,有人向元帝举荐张敞做太子的老师。元帝问自己的老师萧望之。
萧望之认为,张敞是治乱的能吏,但才学不足,不合适当太子的辅导老师。于是,改任张敞为左冯
左冯是一个行政区长官的名,西汉时京兆尹、左冯、右扶风称为三辅。是拱卫京师的重要官员,可是调令还没送达,张敞病故在任上。
 
那么,汉帝国也好,匈奴汗国也好,政权的基础是什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五日京兆”,是什么意思?
(读史讲古之廿九)一个能干的“首都市长”戴了顶“风流帽”
大汉王朝:刑罚失当诛能吏,严母戒子勿滥刑
《资治通鉴》管窥(34) 防不胜防的官场风险
画眉深浅入时无的张敞,竟然有两幅面孔
想扳倒上司千万别急,搞不定他还会害了自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